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亮对李白的意义有两层:第一是地理环境的乡愁,第二是灵魂世界的乡愁。
月亮是李白心灵的家乡,是他灵魂的寄托。为什么呢?李白这样一个汲汲于功名的人,他与明月之间如何契合?
我们在前几讲里揭示出李白在红尘之中是怎样不择手段地去自我炒作,去获取资本。他的人生有大起大落、有惊涛骇浪。但是他写的月亮,都是纯洁而安静的,都是皎洁又明亮的。李白写《峨眉山月歌》,峨眉山与江水映衬之下的明月,是“半轮秋”的感觉。
我们再讲几首李白的与月亮有关的诗。
李白有一首诗,《唐诗三百首》里选过的,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这首诗写李白从山上下来,去看一个朋友,那个人请他喝酒。你看他写得多恬静。很多人读了这首诗之后都有一个感觉:怎么这首诗不像李白写的呢?像谁写的?像孟浩然写的,像陶渊明写的。
李白和明月相处的时候,是极其安静、极其纯洁的。我们看这首诗怎么写就知道,其实后面都不用多讲,只要念前面两句就知道了:“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这个月亮跟李白是多么亲近啊,他从山上下来,月亮就跟着他下来,陪伴着他。
这就是李白的精神世界。李白虽然是极其喧嚣的人,是汲汲于功名的人,但是他的内心其实是很孤独的。凡是天才,都是孤独的。从李白的作品中体会他的孤独感,是感受李白、认识李白的核心内容。
李白的孤独感,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看起来,他整天就是到处去干谒,到哪儿都是樽中酒不空,到哪儿都有大、小官吏请他吃饭喝酒,到哪儿都会去“夜总会”消费。可是李白内心的孤独,谁明白呢?
李白有两首诗写了他自己的孤独,其中一首是《月下独酌》。李白喜欢一个人在月亮下面喝酒,喝高了就写诗,而且一口气写了四首,后三首都是写喝酒的,我们不讲。第一首写了对月亮的感觉,是极有名的诗,人们熟悉的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什么意思?当我要对着花儿饮酒的时候,只有我自己去面对。我面对那些名道士也好,那些达官贵人也好,都要周旋,这是俗世啊;而对着花和月,自己再拿上一壶酒,我就可以回到自己的世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三个人,哪三个人?李白、李白的影子,还有月亮。不是杜甫,也不是丹丘生,而是月亮。这时候是容不下别的人,即使是和他同样伟大的诗人,即使是他的兄弟也不行。明月是李白回到内心世界,做一个安安静静的李白时,他的孤独的存在。“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真正能够亲近的只有我自己的影子和月亮,可是这样也不能宽慰我。“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谁能真正理解我呢?我能跟谁诉说呢?司马承祯死了,贺知章也死了,谁懂我这个“谪仙人”呢?就算杜甫很崇拜我,我也看不上他啊。“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什么叫“无情”?学道、学佛的人,跟俗人之间没有关系,这个叫无情。实际上李白是要和地球人说拜拜。另外,魏晋风流里也经常讲“太上忘情”,这是学道者的最高境界。
当李白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的知己是谁呢?是天上的明月。明月是另一个李白,明月是李白自己在天空中的一个投影。
还有一首诗,也是写明月的。我们说李白的月亮应该是“了见水中月”,这里提到的水是很清洁的,但李白有首诗特别有意思,叫《独漉篇》。我们来看一下,前几句很好玩:“独漉水中泥”,“独漉”,大家一听就知道,它是个连绵词。水里面有泥,所以“水浊不见月”——那是一潭浑水,映不出天上的月亮。“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不但月亮看不到了,还可能是连人都没有了。这首诗写得非常伤感。李白自己说过“我本不弃世;世人相弃我。”(《答蔡山人》)是你们这些世间之人孤立了我李白,我的孤独是你们造成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肮脏的世界,我青莲居士,一朵莲花,却要落在污泥和尘埃里。“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这是个比喻性的说法——我想拯救这个时代,可是我拯救得了吗?下面就讲“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悲与此同。”讲内心的悲伤,讲完悲伤之后,心情便好了起来。诗歌是灵魂世界的安全阀,是宣泄的产物。李白写诗的时候,是在宣泄,宣泄之后,他的心就越来越清亮。先说月亮看不清,因为有浑水。李白把自己的悲伤都写出来,上天就感动了,这时候月亮就出来了。
接下来的几句,是林庚先生当年特别喜欢的,也是我极喜欢的:“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太好了,这四句。这就是李白的仙气啊!一个人住在屋子里,突然感觉到窗帘好像在动。窗帘为什么会动?好像有个人把窗帘拉开了。可是真的有人吗?当然没有。是风把窗帘吹开了吗?李白也没有说。是谁把这个帘子打开的呢?李白说:是明月把这个帘子打开的。“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太伟大了!李白跟明月之间是零距离、不设防的。
中国文化里,尤其是道家,总是说人有机心。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渔翁,跟海鸥关系非常好,海鸥常常会飞到他的手臂上停留,后来有一天,他想到钓鱼也挺累的,海鸥的味道怎么样啊?他就有机心了。有了这个机心之后,海鸥就再也不飞到他的手臂上了。人都是有机心的。“明月直入”的“直”字太好了,是一种不设防的零距离状态。月本皎洁,我亦皎洁。月本无心,我亦无心。我与明月化为一体。所以是“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读到这儿的时候,所有的红尘都不见了,见到的只是一片纯净和光明,这四句的意义就像《杨叛儿》那首诗一样。是“今日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的境界。但照破山河万朵,太过光芒耀眼了。李白诗中的意象更多的不是太阳,而是明月。明月是李白最好的象征。
有很多人都让我给他描述一下李白,问我:你认为李白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有时候说李白是“风华绝代人”,有时候也跟他们说李白是一座四面玻璃墙的花房。当然说的最好的,还是李白自己说的“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王国维在讲词的境界高低的时候,批评姜白石的词,有“隔雾看花”之遗憾。诗人在创作的时候,文字表达的功夫到与不到,有“隔”与“不隔”之分。其实真正要讲伟大的艺术,讲诗歌艺术,我认为还有第一义的“隔”与“不隔”。第一义,是佛教禅宗的术语。文艺作品,第一义的“隔”与“不隔”,是物和“我”之间的“隔”与“不隔”。也只有李白这样的人,他和明月之间,才是真正的“不隔”。李白的心和天上的月之间不隔,所以他写出来的也“不隔”。都说李白的诗是随手写的,但是换了别的任何一个人,换了王维、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都写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李白能够真正“不隔”,其他人做不到。
月亮对于其他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摆设。但对于李白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路过湖南,在洞庭湖一带喝酒泛舟,写了两句诗:“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舍人至游洞庭湖》)李白说:没有月亮不行啊,我把月色赊来吧。在这里月色是可以像酒一样赊来的,这是天仙说出的话啊。
李白一生都活在月亮的世界里。李白之死,也和明月有关。李白怎么死的?郭沫若说是胸内膜炎化脓死的。但民间传说可不管这些。老百姓一厢情愿地相信李白是喝醉了酒,下水捞月亮死的。民间传说总是更加美好,劳动人民也愿意李白和月亮的关系更深一些。明月是李白的归宿。
我们在《神仙家李白》那一讲,分析“青莲”意象的时候,提到过两句诗:“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中国文化形容最美的东西,喜欢用“镜花水月”这个词。月亮本身就很明亮、很纯洁,水又是一个很清洁的东西。清澈的水里面的月亮,是最干净、最明亮的。
明月就是李白自己的象征,所以李白可以委托明月做事。一般人李白是看不起的,诗人中间,他看得起的只有一个人——王昌龄。王昌龄被贬谪后,李白写了一首诗送他,有两句很有名:“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不能陪你,但是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委托月亮去陪你。因为月亮就是李白,而且是真正的李白。月亮是李白的灵魂。
明月是李白的内在心象,是李白的两重乡愁。既是地理意义的乡愁,也是灵魂世界的乡愁。在月光之下,李白是那样安静的一个人,这似乎又跟我们印象中的李白大不一样了。
。。
《李白实录》 黄河之水天上来
。
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白为什么是诗仙?他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当然是李白的“纯”——纯之又纯的赤子之心,纯粹的超越感,这不是地球人能达到的。“纯”之外,就是李白的“狂”。和“狂”相对应的,是李白诗歌中的河水意象。
李白诗中的河水,是一个什么样的意象呢?那是狂放的象征。《驴友李白》一讲,我们讲《庐山谣》也讲到过。当然,还有一篇家喻户晓的作品,就是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劈头就来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也是李白的象大鹏飞兮振八裔
月光与河水之外,李白诗歌里还有一个大鹏意象。大鹏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带有仙气,另外也是力量的象征。
大鹏意象,伴随了李白一生。我们前面讲过李白做古惑仔,他还在四川的时候,就勤于干谒,开元八年前后,他去拜访当时的大名人李邕——就是后来被称为李北海的。那个时候李白也就二十来岁,非常狂,李邕可能批评了他,他感到很不高兴,就写了一首诗,叫《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多骄傲啊。他二十来岁,什么也不是,去拜访李邕。李邕当时是渝州刺史,也就是现在重庆那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他不理李白。李白就说:你这样不对,连孔子都说后生可畏,你怎么能够轻视我这样的天才呢?这首诗里写到了大鹏的意象,“大鹏一日同风起”,是说有朝一日我李白青云直上的话,那可就了不得了。
从青年时代起,李白就认为自己是大鹏。
第八讲月光·河水·大鹏鸟——李白的诗歌意象魏颢、李阳冰等人,在写李白的传记资料的时候,都提到过李白的《大鹏赋》。《大鹏赋》可是盛唐时代的第一畅销书啊!据说当时京城的达官贵人都是家藏一本。《大鹏赋》不是诗而是文。李白比杜甫强,杜甫只会写诗,文章写得不好。李白却是诗写得好,文章也写得好。散文写得好,赋也写得好。《大鹏赋》,又名《大鹏遇希有鸟赋》,写得非常好。
这篇赋的写作背景是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在湖北一带碰到了司马承祯。李白提到司马承祯夸他,就是在《大鹏赋》的序里。司马承祯说李白可以“神游八极”,李白高兴坏了,司马承祯唤醒了他的仙风道骨意识。后来贺知章又说李白是“谪仙人”,李白索性就以“谪仙人”自居了。
《大鹏赋》前面有一个序:“予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予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今腹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李白说:我以前见司马承祯的时候,写过一篇《大鹏赋》,地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