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880句父母最该说与最不该说的话 >

第5章

880句父母最该说与最不该说的话-第5章

小说: 880句父母最该说与最不该说的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眼睛盯住了棒糖,剩下的钱刚好还能买一块。我把糖塞进裤兜里,把生日卡叠好放进衬衣,便向家跑去。
这时,天已黑下来。当我绕到拐弯处时,看见妈妈正在找我。她一定很担心,甚至很生气。
“你干什么去了?让我到处找你!”
我很紧张,当被拉进屋里时,我哭了起来。
“你去哪儿了?”妈妈大声说。
我哭得更厉害了,欷殻ё牛骸拔壹鹌孔勇羟懵蛏绽裎锪恕!
我从衬衣里拿出还没签字的生日卡,只有脏手在上面留下的黑印。我又抽出几乎断成两半的棒糖:“还有这个。”
妈妈什么也没说,扑过来紧紧抱住我,把脸埋进我的头发里,嘤嘤地哭了。
那天晚上,邻居们问窗台上怎么有块糖?
“儿子送我的生日礼物!”妈妈自豪地说,眼睛湿润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什么呢?它让我想到,在责备和管教孩子这一方面,那种父母与孩子所建立起的至真至纯的情感联系,或许是任何技巧性的东西都无法媲美的。
4、对于你来讲,家庭作业就等于是你的工作。


尽管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得到父母的帮助、责备和教导,但是做父母的切莫就此认为自己可以对孩子“事事关心”、“事事监控”。事实上,在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中,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独立和自治的意识,才是更为重要的。因此,在责备和批评孩子的时候,父母须掌握的另一个分寸,就是要对孩子的独立和自治的领域,加以适当的维护。


比如,以孩子上学和做家庭作业为例,如果父母对他在学校里的记录表现得过于热心,孩子就会觉得他的自治权利受到了剥夺。如果家庭作业和高分数成了父母心目中的王冠和钻石,孩子就可能会在下意识里准备带一顶草帽回来,让你看看他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许多天资很好的孩子懒于做家庭作业,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也低于他们所能获得的成就,很有可能他就是在这方面下意识地反抗父母。这样的小叛徒是以不达到父母的期望,来作为他维护自己的独立感的手段的。从这方面看,不管父母责备和批评得有多厉害,压力有多大,孩子本身所需要的独立和自主意识也会驱使孩子走向失败之途。有一个孩子说:“他们可以把电视搬走,不给我零用钱,但是他们对我的成绩却毫无办法。”


很显然,孩子抗拒父母的批评和责备,而不肯读书或不肯做别的什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能只靠严厉和宽厚就能解决。因为对孩子增加压力,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抗拒;反过来,如果采取放任的态度,又可能助长孩子的不成熟和不负责任。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简易而方便的办法,只能耐心地培养孩子自身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


如何在责备和批评孩子的时候,逐步让孩子发展出自主意识呢?关键就在于父母要善于区分“责任领域”:哪些是自己应当负责的,哪些是应由孩子自己负责的。还是以学业为例,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开始,父母的态度就应该明确:家庭作业或学业“纯粹”是应该有孩子自己和老师负责的。父母不应该为了家庭作业跟孩子唠叨,更不应该突击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如果父母负起了督促家庭作业或学业的责任,孩子也愿意这么做,那么,做父母的就永远别想在这个束缚里得到自由。相反,如果父母对家庭作业或学业的兴趣表示得稍微淡泊一点,而是以肯定的语气明白地告诉孩子:“家庭作业或学业是你应承担的责任。对你来讲,家庭作业就等于是你的工作,这跟我们的工作是一样的。”可能会避免许多的冲突,给家庭生活增添一分快乐。


总括而言,父母必须认识到,就像其他许多家务劳动一样,家庭作业的主要价值是在于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获得工作的经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孩子在懒于做家庭作业的时候,父母只能给他安慰和支持,而不可对他说教,或者帮他的忙。我们偶尔帮他解决一两个疑难是可以的,但是以下列方式批评他,则绝对不可:
“如果你的心不是那么野,你就会想起你的作业了。”
“如果你上课的时候真用了一点心听老师的话,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们给予孩子的批评不仅出于爱怜,而且出于同情。我们要多听,少说教。我们只能指出路来,但真正到达目的地,却要靠旅人自己去走。



  
书中自有颜如玉          红袖添香夜读书 --蒋成钢E书制作
本书所有权属于作者。本人制作纯属爱好。联系制作人请点击



 



  



 
第10节:最该说的话


1、墙壁不是画画儿的地方,纸才是用来画画儿的。


文明世界与幼儿世界的距离,使父母们总是扮演着“败兴者”的角色。为了使孩子们能够健康顺利地从幼儿天地进入文明世界,他们必须破坏孩子们最快乐的事,而不间断地发布禁令、制定规则,采取强制措施:从不准吮手指头、不准碰“小鸟”、不准捏鼻子、不准玩屎尿、不准乱嚷嚷,到不准乱写乱画、不准撒谎、不准盗窃、不准……,等等,简直是五花八门,禁不胜禁。而对孩子来说,这些文明规则则是冷酷无情的,令人难以接受,难以置信:突然有一天,妈妈温软的乳头就没有了,代替它的是一只硬梆梆的杯子;突然有一天,温暖舒适的尿布就没有了,代替的是一个冷冰冰的盆;……突然有一天,妈妈便宣布,从此什么事什么事就不再由妈妈“包办”了,你得自己管自己。这些“突然”是来得如此突然,以致它所给予孩子们的感受,就像是突然从一个温暖舒适的、有着天然的依靠的世界,来到了一个蛮荒世界一般,孤苦无告,孤独无依。


然而,人类社会赋予父母们的责任却是必须承担“败兴者”的职责。因此,为了使自己的角色扮演得最有成效、最合乎理想,同时又不至于招来被败兴者的怨恨,做父母的一个颇为艰巨的任务,就是要研究如何掌握败兴的时机,败兴的程度,总之,就是要研究如何管教孩子的原则。
管教孩子真的有所谓原则吗?肯定是有的。其中之一,就是要明确划分管教的领域。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如何确定管教的领域呢?我们的原则是:孩子的表现一般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情感,一部分为行为。正确的管教方式是只对行为加以限制,不对情感加以限制。因此,管教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在行为和情感之间立一界石。


大多数管教问题都包括两个部分:不恰当的情感和不正确的行为。对不同的部分我们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大体而言,对孩子的不恰当的情感,我们只需给他指出来,并有所表示就可以了;而对不正确的行为,我们就必须加以疏导,并进行限制。有时候,我们只需指出孩子的不当感情,就足以扫除孩子内心的阴霾,使其不至于进一步表现出不正确的行为。
星期六妈妈陪一位外地来的同学在外玩了一整天。晚上回来后见儿子特别不高兴,就对他说:看样子,你今天好像很生气。
我气得不得了,儿子回应。
你心里有一股怒火,妈妈引导说。
儿子回答:当然是!
妈妈假装不明白:你在生谁的气。
儿子好像更气了:是,就是你!
妈妈沉着地说:你说给我听听。
儿子开始宣泄道:你陪晓燕阿姨玩,可是就是不带我去。
妈妈明白了:是这件事情让你生气。我敢打赌,你心里一定在嘀咕:“妈妈平时说她爱我,原来更爱晓燕阿姨。”
儿子肯定说:是。
妈妈抚摸着儿子的头:有时候你会有这种感觉。
儿子说:当然。
妈妈说:乖孩子,妈妈虽然爱晓燕阿姨,但妈妈更爱你。
通过这样的抚慰,妈妈显然使孩子宣泄掉了自己的情感,重新开开心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在涉及不正确的行为的情况下,做父母的,就必须采取果断的限制。


四岁的儿子想把小金鱼的肚子破开,看看里边究竟是什么样子。妈妈发现了,没有打击他的好奇心,但是以肯定的语气制止了他的行为:“我知道你想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但是它的肚子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得是什么样子。来,我们找找画片,看看有没有什么图片画着金鱼的肚子里面是什么样子。”


五岁的女儿正在卧室的墙壁上画小人,母亲发现了,她最初的反应是打她一顿,可是看着女儿的样子是那么怕她,使她不忍心下手,便改口说:“蕊蕊,墙壁不是用来画画的地方,纸才是用来画画的。来,给你几张纸。”母亲开始擦洗墙壁,蕊蕊心里很不好意思,对母亲说:“妈,对不起。”
这样,孩子在墙上画画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制止,但这并没有是孩子画画的冲动受到限制。
2、放心吧,我们不会让你做得太过火的。
在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明确的限制的时候,就等于我们是在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又是不能接受的行为。孩子们在知道了能得到许可的行动边界在那里以后,安全感就会在心里油然而生。


该如何为孩子的行为划定边界呢?按照傅瑞茨?瑞德尔医生的建议,我们可以用色区的方式将孩子的行为分成三个部分——绿色部分、黄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其中,绿色部分包括应有的和许可的行为。凡是在这个区域里的行为,我们都可以直爽而宽厚地告诉孩子:“好,可以”。黄色区域包括没有得到许可,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容忍的行为。这些特殊情况可以包括:


一、对学习者的宽容:对初学者应该容忍他犯错误,原因是期待他在将来有所改进。比如,准备申请驾照的人员在进行路考的时候,监考老师发出了向左转的指令,驾驶员却向右转。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得不到应得的分数,但是他的错误上可以容忍的。


二、对困难的宽容:特殊情况如意外、疾病、迁居、跟朋友分离、或家里出了婚丧大事等,都需要容忍。因为每个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都很难适应,需要作出新的调整。只不过,我们不能表现出,我们还很喜欢孩子在这种特殊时期里的反常行为,相反地,我们只是向他传递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仅仅只是对这样的行为表示容忍。
而红色区域则包括了绝对不能容忍和必须制止的行为。如像危害健康和全家幸福、有损物质和经济利益的行为,都属此类。此外,违反法律、不合伦理道德、以及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也包括在红色区域里。


在傅瑞茨?瑞德尔医生看来,红色区域的限制和绿色区域的许可同样重要,不可忽视。如果一个孩子明知道他的行为是不可宽容的而得到了许可,那么,他的紧张情绪就会增加一倍。有一个八岁大的孩子得到爸爸的允许可以在马路上爬大货车,而这是妈妈所明确禁止的,因此,这个小孩在事后得出结论说:显然,我在爸爸眼里,不如在妈妈眼里那么宝贵。另一个男孩因为爸爸允许他带弹簧刀,结果在外面闯了祸,遭到了很严厉的处罚,从此他便认为,原来爸爸也不明白事理。


总之,由于人类天性和社会规则有着巨大的距离,孩子们都天生有一种反抗社会的冲动。这种冲动单靠他们自己是难以克服的,这时,做父母的就必须把自己当做是孩子门的盟友,在他们为控制这种冲动而做出的奋斗中,以画定限制范围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走向成功。须知,限制除了可以制止危险的行为之外,同时也传递了一个更为有价值的信息:“放心吧孩子,别怕自己的冲动超过了限制。我们会为你把关的!”
3、我说的是真的,不是跟你闹着玩儿的!
美国曾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公益广告,告诉父母如何防止孩子抽烟或接触毒品:


在广告中,只见一位母亲告诫儿子:你现在该做作业了,不能看电视!同时她拿走了遥控器。你现在不能玩电子游戏!同时她关掉了游戏机。整个广告就是由一连串这样类似的场景组成。每一次,母亲都严格地维护了规则。最后,当这个孩子和一群孩子在一起有人给他一根烟时,他坚决地摇头:不!我不喜欢抽烟。这时画外音响起:说一不二,孩子会听从。
显然,这个广告告诉我们,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坚持原则,说一不二,所收到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然而,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能坚持原则,说一不二。这样的父母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么本身就欠考虑,所制定的规则根本无法执行;要么本身对规则的认识就是不到位的,制定规则不过是一种形式,不必当真。殊不知,限制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它跟孩子读书一样,所产生的效果主要依赖于施教人所采取的方式。如果施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