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崂山鬼道 >

第3章

崂山鬼道-第3章

小说: 崂山鬼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料,墓里还有别的机关,这个风水局应该叫困龙局。

  我又让他们把剩下的几根铁柱全部拔出来搬到岸上,清理干净,铁柱上的字都是一样的,也没发现特别的地方。

  这时天色已是黄昏,魏安跑过来说道:“道长,我们收工吧,明天再干,大家都累了。”我看了看天色也不早了,忙活了一天,大家都没精打采的,早上捉妖怪那个热乎劲也过去了。

  我看了看那些家人,因为忙活了一天也确实有些疲惫,就说道“好,收工吧,晚上安排几个人在这里看着,多点灯笼省的他们害怕。”

  我也是怕这里晚上会有什么变故,所以让魏安安排人看着。


 第五章  古墓谜云 '本章字数:3002 最新更新时间:2013…10…24 16:38:55。0'
  交代完,魏员外陪我和王金槐来到了前厅,魏员外和王金槐都是一脸的疑惑,“道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捉了妖怪怎么下面还有古墓,古墓建在水里,不怕渗水进去,泡了尸体啊,也不知道是什么人的墓,那年建的。

  ”王金槐问道。“是啊,道长,这事怎么这么古怪,我祖上一直生活在县城里,从来听说过这里有人建墓,这么多年,为什么这个池塘没有被淤泥埋掉,我爷爷买了这个房子后,这个池塘就没动过,水总是那么深。”

  “这事我也说不上来,但是看布这个风水局的人不简单,跟墓中有非常深的仇恨,不如此大的仇恨不会,如此狠毒。不知道王先生,跟衙门里的人熟悉不,如果熟悉麻烦你明天去衙门借阅一下县志看看,查查当时这个府邸的主人是元朝的什么将军,我才这个墓应该是建这个府邸的人建的,魏员外你还要告诉府里的人不要乱说,以免以讹传讹,到时搞得你不得安宁。”

  王金槐说:“好的,道长,明天我就去衙门,正好有个同窗的哥哥在里面做书案,应该没问题。”

  魏员外也说:“如果借不来,我去借,县令总该给我些面子,王先生先去试试。”魏员外又从袖子里摸出来一锭约五两重的银子,放到了王金槐的手上,说“王先生带着这点银子,衙门里的事,没钱是不行的,有时候面子不如银子好使。”王金槐也没有推辞,就装在了袖子里。这也是事实,不管哪个朝代,进了衙门还是银子开道,看似一件小事,他们说不给办就不给办,送点银子就行了,万事好说。

  一会家人摆上饭菜来,还有一坛酒,“道长辛苦了,今晚我们喝酒,这酒还是在京城的表叔送给我的,说是御酒,我自己从没舍得喝,今天请道长和王先生一起品尝。”魏员外边说就要给我倒酒。我说:“我是不喝酒的,从小在山上长我是不喝酒的,师傅规矩很严,我从小到现在还没尝过酒的滋味,就是师傅不在身边,我也不能破戒,员外和王先生喝吧我陪着你们以茶代酒。。”魏员外看我真不喝酒,也就没有再劝。

  因为我不喝酒,他们也没有喝多少,一会酒足饭饱,又坐着唠嗑喝茶,顺便我就问起了铁佛寺。

  魏员外说道:“铁佛寺,在我们城西十里的铁佛岭上,据记载是元朝初年所建,原来香火鼎盛,也颇有灵验,只是近年来,随着官道改道,显得有点偏僻,城内的城隍庙扩建后,那里已经很少有人去了,我也有十几年没去过。”我问:“不知道员外认识了然长老吗?”旁边的王金槐说道:“听说了然长老已经于前年圆寂了。”听王金槐说了然长老已经圆寂,我心里不禁咯噔一下,这师傅让我来找了然长老,现在人都圆寂了我怎么办。我问王金槐“不知道庙里现在谁在主持。”王金槐说道“已经没人了,了然长老圆寂后,本来庙里的香火就清淡,那里和尚那里耐得住清苦,已经都走了,道长问这个是有事吗?”

  “师傅进京前交代,让我去找了然大师,也不知道什么事,现在了然大师去世了,我该去不去,去了又能找谁。

  ”“道长去吧,既然来了不管了然大师在不在,你都要去看看,听说那里还是你师傅金山真人还曾在此出家,等魏员外这里事情了解,我陪你一起去。”

  “那就谢谢王先生了,我们改天一起去,今天都累我们去休息吧,员外,明天就留下四个家人就可以了,人多了反而不好。”

  一大早,王金槐就去了县衙,过了有半个时辰,就抱着几十几本书回来了,看来是自己拿不了,后面还跟着一个人帮忙,也是拿了几十本。

  还没进门,就传来王金槐的声音““道长,我把从金朝以来的都给抱来了,你看看我们从哪里找。”边说着边把书放在桌子上,那个帮忙的放下书就告辞出去了。我拿起散落在桌子上的县志,这么多该从那里查起。“魏员外说过这个好像是元朝的时候建的,那我们就从元朝查起。”我边整理书籍,边告诉王金槐。

  元朝的县志比较简单,跟记流水账差不多,记载多是,某年某月某官上任,某年大旱,再就是几个奇闻异事,没有什么实质内容,不大会就把这些元朝的县志,粗略看了一遍,没发现有关魏宅的记载,也没有看到元朝派在这里的将军,驻寿光最高的军事长官也不过是个百户,称不上将军。

  我又拿过金国时的几本县志,看到一本金国,天会年间(1123~1135年)的县志,翻到后面的时候我看到,有一则记载:1135年9月,原越国王完颜宗弼府侍卫长完颜东哥,授山东东路,益都府千户,因益都城焚毁严重,千户所址设寿光县,在城西建千户府,历两载而成。

  完颜宗弼大家大概不知道,但是提起金兀术很少有人不知道,因为,就是他害死了岳飞,此人在金国是强势人物,是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有胆有谋,善骑射。初从完颜宗望追击辽天祚帝于鸳鸯泺,1125年,随军攻宋,克汤阴,参加围攻东京。1128年,率军攻山东,击败宋军数万,连克青州、临朐等城。1129年,复率军攻宋,先后在大名、和州击败宋军。此后一直是金朝主战派的代表,并领导了多次南侵,与宋军先后在黄天荡、富平、和尚原、两淮等地展开激战,胜败不一。1139年金、宋签订和议,次年宗弼杀主和大臣完颜昌等,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但在顺昌、颍昌、柘皋镇等地大败,被迫退守开封。1141年,利用宋宰相秦桧除掉大将岳飞,迫宋称臣,签定皇统和议,以功进太傅。1142年,宗弼还朝,独掌军政大权。1148年,宗弼在上京会宁府病亡。

  终于找到了,如没意外魏府应该是完颜东哥所建,后面还有金兀术的影子,找到了这个线索就慢慢能找到墓中所葬之人的身份。

  “走我们去池塘,找到谁建的这个府邸了,这个古墓应该也是同期建造的。”叫上王金槐,我们一起往后面走去。

  来到后院池塘,魏安带着几个家人在等着我们。看我们过了魏安忙站起来问道:“道长,都准备好了,怎么干。”

  此时整个古墓已经显出了原貌,是一个直径2;5的圆柱体,不过没有墓门,看来是通体所筑,除了古墓中间拴着的那根诡异的铁链,没有墓门,看来只好从侧面敲开一个洞进去了。 “先把铁链敲断,敲掉铁链后从南侧砸开一个洞。”几个家人拿过工具,叮叮当当的开始敲打铁链,铁链是精铁铸成,那时候也没有钢锯,敲打了好一会,几个家人累的够呛也没有敲断,只是敲掉了表面的铁锈,我看到这样只好先让他们停下,再想别的办法。在一边的王金槐说话了“道长,不行,就弄个铁炉烧,把铁链烧红了就好敲了。”我还没说话,旁边的魏安就说了,“王先生这个办法好,那个狗子你去拿铁炉,顺子你去街上铁匠铺买点炼铁的炭,顺便借他们截铁的截子用一下,道长你看这样可以吧。”“可以啊,贫道自幼跟师傅进山,对怎样炼铁不懂,你们看着弄吧,只要把铁链弄断就可以。”说完,我就和王金槐来到了岸上,魏员外早就打发家人,准备好了桌子凳子茶水。

  别看是夏天,炉子是现成的,像魏员外这样的大家庭,家里是什么也不会缺的。叫狗子的没一会就把炉子搬来了,魏安指挥着他们把炉子安好,就等着顺着把炭买来生火烧铁链了。刚把炉子安好,顺子也把炭和截子要来了,还借了个小型的风箱。生起火来,等到铁链被烧红了,一个家人把截子对准烧红的部位,顺子举起铁锤砸了下去,没几下,铁链就断了,哗啦一声掉了下去。

  就在铁链断掉的那一刻,湛蓝的天空突然一下暗了下来,也不知从哪里飘过来的云彩遮住了整个天幕,接着就是一阵风起,吹得飞沙走石。

  我和王金槐连东西都来不及收拾,就起身跑到了离池塘不远的回廊里,魏安和几个家人也在后面,紧跟着我们也跑到了回廊中。

  这时,一团团比墨色还要浓的乌云,翻滚着,将天地连为一体,一道道闪电在云团中无声的穿行着,浑似龙翔凤舞般在池塘上空,辉映着浓浓的乌云泛出血红色的光芒,闪电过后,轰隆隆的雷声也响了起来,随着雷声,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的落了下来,雨点,闪电和沉雷将天空和池塘连接了起来。


 第六章   是不是宋徽宗 '本章字数:2617 最新更新时间:2013…10…22 15:39:55。0'
  大雨下了有一柱香的时间,随着最后一道闪电消失在云层中,天空又恢复了原来的宁静和湛蓝,除了一地的枯枝败叶,和地下一汪汪的水洼,根本看不出,前一刻还是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这一刻又是烈日炎炎,风停云散。这雨来的快去的也快,有点邪性。

  当我们又来到池塘边的时候,刚才一阵大雨,里面积了不少水。没办法,只好先淘水,这么大的池塘,要靠这几个人是不够的,魏安又忙着去叫人。

  淘水的速度还是不慢的,下午3点多的时候水就淘完了,中午饭都是魏员外让人送过来在现场吃的。

  水没了,把无关的人叫走,还是剩下我们几个,我给他们画了大概的方位,就让几个家人凿墓。墓墙是用石灰,沙子,粘土加糯米汤,锤制而成,强度不低于后世的水泥混凝土,要想凿开难度也不小。多亏几个家人年轻力壮,要是让我来凿还不知道要凿几天呢。几个家人轮流上阵,幕墙在一点点的减少,有两个小时左右,幕墙终于被凿通。我怕有什么事,就喊那几个家人上来,我就道池塘来到了古墓边。

  幕墙有一尺多厚,从凿开的窟窿往里看去,里面并没有水,因为窟窿不是很大,里面光线不是很好,看不清墓室的全貌,一股腐臭的腥味直冲鼻腔而来,我赶紧离开,让里面的腐臭味道散去再说吧。又让魏安去拿盏灯笼来,一会肯定要下去,没有灯笼是看不清的。

  点上灯笼,王金槐和魏安随我来到了古墓的窟窿处,这时墓室腐臭的腥味已经闻不到了,古墓封存多年,很难说里面有什么毒气类的东西,我先把灯笼伸进墓室,灯笼里的蜡烛没灭,说明里面氧气充足,又捡起一块拳头大的三合土残渣,扔了进去,也没有动静。

  “王先生你们在外面等我,我先下去。”说完我就把灯笼递给王金槐,纵身跳了下去,除脚下感觉是一层薄薄的淤泥样的东西外,也没有什么异常。接过王金槐递来的灯笼,我借着灯光观察着,这是一个圆形的墓室,直径约两米半左右高约三米,墓室里干干净净,连寻常人家必备的陪葬品也没有,只有在靠北边的方位,放着一具石棺,石棺被一道铁链拦腰拴着,我摸了下铁链,除了湿漉漉的外,铁链严丝合缝,没有看到连接的地方,看来是拴上后又被铁匠打在了一起,石棺是整块大理石制成的,除了棺盖外没有一点缝隙,就连棺盖处也用铁汁浇死了。看完后,见没有别的东西,只有打开石棺才能找到答案。

  我爬出墓室,又让魏安招呼人下去把铁链烧化,因为里面空间小,我也没有下去,只有顺子带着两个家丁在下面,一会铁链被打开,又叫他们把棺材周边的铁汁敲掉,。

  处理好这些后,让他们在下面,我也跳了下去,我们四个人一人抬一个角,打开以后除了腐臭气扑鼻而来外,也没有什么异样。我们把棺盖靠在在一边的墙上,接过王金槐的灯笼,我往棺材里看去,棺材里没有想象中的尸体,只有两个黑色的圆坛子,坛子口盖着一块砖一样大小大理石磨制的石块,石块上刻着字,我没有去动坛子,只是把灯笼靠近了去看石块上的字。第一个石块上刻着:王氏,两个字,我又把灯笼移上第二个坛子,这个石头上也是刻着两个字:赵佶,看到这个名字,我可是一惊,赵佶可是宋徽宗啊。我又让王金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