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战晚清-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咄!”的一声从不远处响起,除了动手之人像个雕塑般僵在那儿里外,其他的三人包括赵南在内,几乎条件反射的朝着声音传出的方向看去。
只见一根尚在震颤并且泛着森冷光芒的金属箭矢,此时正一侧的木墙上微微的颤动着。箭矢的头部已经看不到,因为它已经全部被射进了木墙内,根本就见不到头部是个什么样儿。
但是没有人敢忽视它那儿叫人心寒的威力,射在木板上尚且如此,要是射到人的身上将会怎样的一个情况,三人都有些不太敢去想像。
就在几人被镇住心神的时候,一道清脆愉耳的声音突然在另一个方向响起,却怎么也掩示不了其中的寒意。
“这儿里不是你们可以撒野的地方。”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17k)
第八十二章 胆子还真的是不小 '本章字数:2058 最新更新时间:2013…09…21 09:16:21。0'
别说赵南等人就是欧也正洪在听到这儿冰冷的声音后,也是心头一颤的下意识扭头看向话音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先前给他们上茶的陈简,一身略显宽松的普通穿着,一双仿佛会说话的双眸可惜长在了一个男人的脸上。
本是白皙的脸庞却长着一些凹凸不平的横肉,让人视之有种肉麻的感觉。此时的他正将一支弩箭扣入手中的钢弩之中,轻轻一抬再次的对准了几人所在的方向。
看他眼中那儿冷漠的目光,欧也正洪是毫不怀疑如果此时有谁,再有异动的话,陈简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射出手中的弩箭。至于会不会象第一次一样射偏,就不是他能够猜测得到的了。
当然,其他人也不是傻子,那儿东西 的速度及威力刚刚他们可是都见识到了。根本就不是在现有距离他们能够躲闪的了的,所以不用人提醒都立时的安静了下来。
“怎么回事儿……。”
突然另一道声音从里面传来,除了陈简外全都转头看向说话之人。只见潘启祥与李向东二人一前一后从里面走出,前面的潘启祥一脸阴鸷的扫向众人,不知道是不是特意的在陈简手上的钢弩上,稍稍多加停留了那儿么一刹。
随之看向他的俩个护卫,“马刚发生了什么事情,”潘启祥的脸色十分的难看的问道。不等他的护卫开口欧也正洪已经抢先一步挡在其身前,此时正是占理的时候怎么能够让他们占先,特意摆出一脸不满意的看向潘启祥。
“我说潘会首你们‘小刀会’的人办事儿,可是够霸道的。你跟我们老板进去谈事情,你的手下不愿意在这儿等非要进去看看怎么回事儿。不论我是怎么解释他们都不听啊,非要进去。
不论做什么事情咱们都得讲个道理吧!
都说国有国法,家还有家规呢不是,您说是不是啊!”说到这儿里见潘启祥始终阴着一张脸,楞是一声没有吭。他欧也正洪可没有李向东的手腕及底气,从心里他就没有想过真的去得罪‘小刀会’的人,更何况潘启祥还是人家的首脑人物呢!
脸上的愤怒之情立时变成委屈之意,“我们的公司虽小但是也有我们的规矩不是。老板在与客人谈事情的时候,一般没有紧急的事情是不允许别人打搅的。但是您的这儿俩位手下却不管这儿些,就好像我们老板能够害了您一样,非要往里硬闯,我这儿一拦他们竟然还要动手打人。
说句心里话我还从未碰到过这儿么粗鲁的人,”他的表情再次转为愤怒的说道。始终旁观的李向东就象个外人一样,看着欧也正洪在那儿里表演,心中暗笑“还真是难为他了,即不想得罪人还要把理占住,别说还真有些外交手段的意味。”
听欧也正洪说完潘启祥的目光再次的扫向自己的俩个手下,面对他的目光俩个三旬汉子脸现尴尬之色。欧也正洪虽有夸大的嫌疑,但是上述所说却基本属实,让本就不善言词的俩个粗豪汉子还真的无话可说。
看到俩个手下的表现潘启祥就已经明白了怎么回事儿,别人不知道他们作为主子的他,要是再不知道自己的手下是什么人。那儿他这儿个副会首也就白干了,还何谈其它呢?
“哼!一切回去再说,”说着话潘启祥抬脚朝外走去,阴沉着脸不再理会他人。他的俩个护卫及赵南急忙跟上,看脸色他们就知道潘启祥的心情极其的恶劣。
这儿个时候可没有人会去找那儿个没趣儿,出得‘东兴钢铁公司的大门,潘启祥深吸一口气脸色瞬间恢复到平静无波的状态。
听到身后的脚步声他知道,赵南和他的俩个护卫已经跟了上来。嘴唇微动间刚想说点什么的时候,身体却突然一僵凭借着一股生死间锻炼出来的一种感应。
潘启祥猛然一扭头看向村路右侧斜对面的某处,那儿里此时正站着俩个人,一穿着体面的老者和一个中年的黑脸汉子。
此时同样神色森然的看向他这儿里,老者的表情还算是平静,那儿个中年汉子却是眼中满含敌意的看着他。更是带着一种只有经历过血腥的人,才能够感觉得到的一股冰冷的杀气。
让人意外的是当潘启祥看清二人面貌的时候,表情却一松竟然露出一丝笑意。不过不是和善的那儿种,而是冷笑,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却有着一丝苦涩浮现在潘启祥的心头。
“真他妈的丧气,怎么会在这儿里碰到他们俩个。”就在三人互相对视的空当,赵南及潘启祥的俩个护卫,王新与马刚也恰在此时来到了他的身边。
“副会首我们……。”
就在二人想说些什么的时候,突然顿住了话头。二人的身手虽然不如潘启祥,但是同样有着非同一般的实力,否则潘启祥又何必用他们来充当护卫呢!
更何况他们二人跟在潘启祥的身边也不是一天俩天了,更是共同经历过许多不一般的事情。其中的各种危险早已将他们锻炼成为一个合格的江湖人。
眼前潘启祥的这儿种状态他们太熟悉了,那儿是只有遇到敌人的时候才会显现的。所以王新二人几乎什么都没有问的情况下,顺着潘启祥的目光看向斜对面的二人。
在看清二人的面貌后,王新与马刚的眼睛几乎同时一缩。与潘启祥先前的反应近乎一样,“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儿里。”
想是这儿样想,二人却瞬间做出了戒备的架势,给人一种如临大敌人的感觉。赵南虽然只是‘小刀会’的一名执事,并且身手很是一般。
但是他却具备他人没有的察言观色的本事,在看到潘启祥等三的变化后,他感觉出一定是有着什么事情发生。只在没有搞清是什么事儿的情况下,他也无法做出一个有效的判断。
——。
“你们的胆量还真的是不小,竟然敢明目张胆的出现在这儿里。哼!既然来了那儿今天就不用走了,”率先开口的不是别人,正是明松暗紧的潘启祥。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17k)
第八十三章 青帮 '本章字数:2116 最新更新时间:2013…09…22 07:46:57。0'
别看他表面上气场十足,其实他比谁都清楚今天一个搞不好,自己这儿几个人很可能就要栽在家门口。因为他知道对方的底细,那儿老者不是别人乃是‘青帮’现有七十二码头,带头大爷‘青帮内部称之为领旗,清廷暗中任命的码头官’。
这儿里不得不交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自从清军入关后前明遗留下来的一些臣子之后,为了能够集中力量进行反清复明的活动,随之组建了‘洪门’。只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洪门’开山之际受叛徒卖被清军围剿。
无奈之下只能分散各地转变身份,以另外一种形式继续进行反清活动。于是立刻变相创立白门,以神道设教,引人入彀,如白莲教,红灯照,红枪会,大刀会,小刀会,天地会等皆属‘洪门’的一支。
在封建社会里,这些组织极易发展可以说空间很大。不过近代历史,我们提到地下社团时,通常提到“青红帮”,这儿其中的“红帮”实际上是就是“洪门”的讹传。
那“青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当时为了掌握清廷的动态,洪门曾派翁乾潘到北京坐探清朝消息。不曾想翁乾潘竟为清廷所捕获,意志本就不坚定的他在清廷的酷刑下屈服。投降清廷后,在清集团效仿汉策‘以夷制夷’的思想下,安排翁乾潘拉拢一些江湖上的闲散人员,另外组建了一个“安清帮”。
‘安清帮’的组织形式很有意思,并不象‘洪门’一般属于横向联系。也就是入门皆兄弟,在门内除职务不同外,平时大家都以兄弟相称。而‘青帮’恰恰相反将组织中横的关系变成纵的关系,便不是兄弟结义了,而是师徒相传了。
为了便于理清辈分问题,他们是这儿么制定的。先将辈分定为二十个字,如“清静道德,文成佛法,人伦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礼。”这二十个字以清始,最后到元明,可以想见其背后隐藏着的政治意义。
作为第一代的组建人‘翁乾潘、钱坚、潘清’等人,自然就成为了开山祖师爷。为第一代‘清’字辈的创始人,本来组建这儿个‘安清帮’是打算对抗‘洪门’等反清势力的。
但是由于朝廷不时出现的战事,不得不勒令‘安清帮’暂停对‘洪门’的打击力度。转而进入水路组建船帮为朝廷运送战时急需的军粮等物,渐渐形成了以漕运码头为主的水上势力,也成为了‘青帮’今后一段时间的主体。
——。
‘安清帮’成立之后,清廷责成‘青帮’帮忙护运军粮,将杭州至北通州的运河分成一百二十段半,封翁乾潘的门徒一百二十八人及书童一人“门外少爷”为码头官。
职级由四品都司——务品守备——六品千总。师徒世袭,每一段都有一个名称。如江淮四,兴武六等。码头官得收徒弟,年老时选择一得意门生传衣钵,召集徒子徒孙开大会,名为关山门,传位于继承人。
老师关山门后,不得再收徒弟,如再收被揭发,香堂上打四十大板。继承人就任码头官,开香堂收徒弟。其他徒弟,辈分再高也不能开堂收徒。
码头官虽有军职,但其实不带兵,只是做朝廷的情报工作,所以收的徒弟多是下九流。
随之码头的不断增加,‘青帮’的实力同样在快速的膨胀中。最兴盛的时候号称一百二十八帮半,江船九千九百九十九条半,帮众越几万人。就是说单单码头他们就占据了一百多个,同时垄断了以长江为主,在各大主干线都具有一定实力的漕运业务。
这儿还不算,每个码头的负责人也就是大爷,不但在帮中有着‘领旗’的头衔,对外还有着官职在身。
当然,世上没有永远强盛的势力,朝代尚有更迭何况一个小小的江湖组织,就算是有朝廷在背后大力的扶持也是一样。就在‘青帮’不遗余力的替朝廷卖命的时候,一直把他们当成叛徒的‘洪门’中人也在暗中悄然的行动起来。
当时‘洪门’对‘青帮’这儿个叛徒的态度就是,碰见粮船就打,敢于反抗就杀。搞得‘青帮’是躲没有办法躲,藏却又无处去藏,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得通过中间人联络‘洪门’暗自妥协。
可惜直到现在也没有商议出个结果出来,以他们形同水火之势想要短期内,弄出个子丑寅卯来估计是很难。
其实‘青帮’如此做也是被逼无奈,粮食必须得运,否则朝廷那儿一关就过不去。而老对头又恰在此时出来捣乱,开始还不觉得怎么样,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青帮’就在也挺不住了。
短短的几年之内,一百二十八个码头官竟然叫‘洪门’给杀了五十六个,现在只剩下七十二个半了,你说这儿叫‘青帮’怎么受得了。江湖上还传出洪门的谚语:“由清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清,剥皮抽筋。”
由此可见‘洪门’中人对‘青帮’的恨意,几年下来虽然‘青帮’的损失要大于‘洪门’。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实在,‘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他‘洪门’同样也不好受,所以内部也慢慢的有了不同的声音。
只是大部分的‘洪门’兄弟都不同意,否则,‘青帮’的主动妥协还真的有可能成功也说不定。其实这儿也可以理解,‘洪门’组织原则就是入门即是兄弟,时间一长谁还没有俩走的近的。
青、洪之争可不是一年或者是几年的事儿了,而是几十年的事情了,中间具体死了多少人早已经没有人记得清楚。所有事情积累到一起那儿得是多大的仇恨啊,又怎么可能因为一些利益而放下呢!
——。
“哼!姓潘的小子你还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