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时光之心-作者:格子里的夜晚 >

第53章

时光之心-作者:格子里的夜晚-第53章

小说: 时光之心-作者:格子里的夜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磺崆岬亓貌π南摇L嵝压庖踯筌郏翟诿挥卸嗌偈奔淇梢杂美纯障搿�

书房的门被打开了,高振的儿子高卓走了进来,随手带上了门。

“父亲。在想什么呢?”高卓轻声问道。

“这份报告看过没有?”看到高卓点了点头,高振冷笑着说:“真没想到,叶韬居然有这份心机,就那么一点不咸不淡的举动,说了那些没什么意思的话,这六千人的两支军队,可就算是被他掌握住了。”

高卓皱着眉头,说:“父亲,这叶家到底算是怎么回事?莫不是冲着我们高家来的不成?”

高振摇了摇头,说:“那倒不至于,叶氏真正发迹,也就是在昭华公主殿下出走宜城之后。公主殿下发现叶家,可能也是意料之外吧。不然,以叶家的积累,纵然能够有今天的境况。也必然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了,而那还是在我们不出手干扰的情况下。我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一向冷淡的公主殿下,居然和叶韬如此相得,虽然没有决议,没任何说法,可看起来,公主殿下下嫁叶韬,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听父亲这么说,高卓哼了一声,有些不忿。

“怎么?你年纪也不小了,身边美女也不少。莫不是对那个无法生养的公主殿下真的动了心不成?”高振嘲笑道。

“父亲,话不是这么说。我是不是真的喜欢公主殿下是一回事,但原来大有希望的妻子被人横刀夺爱,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高卓无奈道,“您当初不是也说,假如我能娶得公主殿下为妻,纵然公主无法生养,但对我高家还是有莫大的好处吗?公主殿下执掌内府的经营,不管是才能还是权柄,还有对国主和太子爷的影响力,都是无与伦比的啊。”

“说是这么说,但我们高家这些年几乎垄断了东平的军器生产,再让我们高家的权柄扩大,大概朝廷上下都要有些寝食难安了吧。为今之计,是考虑怎么让叶家不要抢走我们太多的生意。我们高家以工匠起家,在短短几代到达现在这样的高度已经相当难能可贵了,有个竞争对手未尝不是好事。”高振说道,他顿了顿,又说:“甚至是被刻意打压,只要不是真的被打死,也未尝不是好事。”

高卓冷哼道:“父亲,你就是存心太厚了。你是将叶家视作竞争对手,可依我来看,叶家压根没有将我们放在眼里。”

高振连忙问:“这是如何说来?”

高卓坐了下来,看了一眼美轮美奂的座钟,叹道:“叶韬精明如此,他老子可太老实了,我毕竟是工部属吏。叶氏工坊承接了一批两万支箭矢的单子,结果不满五天就交货了,我找叶家老爷子,要求去审查一下工坊造箭的设施,你猜我看到了什么?……在叶氏工坊,那最麻烦的箭杆,根本不是用人手来削的,难怪快得不像话。他们在河边架起水轮驱动,用一台滚刨机构来加工箭杆,将木料粗粗锯成条状,放在上面。一根根滚进滚刨机构,等木料从下面滚出来的时候,已经是粗细几乎没差别的长木条了。然后截成合适的长度就好。比我们的工坊里让学徒们费力削箭杆来说,快了无数倍不说,材料也节省得多……还不用说那新型的投石车什么的,要知道,这些东西都不是叶韬为了邀宠弄出来的,都是工部和兵部请叶氏尝试制作。这么说吧,要是兵部决定用叶氏的那种投石车,那我们的投石车作坊直接就可以关门了。你知道叶劳耿那老头说什么?他说兵器作坊的日程已经很满,排不出日程来。他居然直接从叶韬的工作间里拿出图纸交给了兵部……今天,就是兵部召我去问我高家是不是肯代工这批投石车。奇耻大辱啊。”

“你答应了没有?”高振连忙问。

“……我没答应,也没拒绝,说我回来看一下工坊的进度。”高卓说。

“这就好,不要和钱过不去嘛。你明天去回,就说我高家接下这批单子了,另外,你再去找叶劳耿,最好能让叶氏工坊再派一些有经验的军器作坊的技工,来指导一下我们的匠师,不要弄出不合规格的东西出来,那就丢人丢大了。”高振吩咐道。

看到高卓几乎要暴走,高振理解地笑了笑说:“我知道。一旦让叶家的匠师来指导我们手底下的人,这个面子上的确是很不好看……可你要压过叶家,首先就不能让他们时时提防着我们,放低了身段没坏处。把能学的学到手。叶家现在已经不纯是由匠人入仕的道路了,叶韬弄出行军棋,带起东平青年子弟从军拥军的心态。这个功劳更重要。你自然是能知道为什么的。可无论如何,叶氏的根基还在工坊这边,等叶氏的技术不比我们强了,难道凭你当官的本事,凭我高家多年的根基,还用担心吗?就算公主下嫁叶韬,他叶韬也就是个闲散驸马,而你呢?你不能指望二十多岁就能当上四十岁的人当的官嘛,不着急。”

停顿了一下,高振又说道:“你还要记住,要打压叶韬,要么就直接打压到底,不能有任何侥幸。叶韬虽然自己搭着架子不肯入仕,但其实他入朝为官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这两军查阅府,实在是让叶韬有太多的机会结交各家子弟,和各个家族搭上关系了。一旦一击不中,等叶韬的这些关系开始发挥作用开始反击,那就不好玩了。这官场上的事情,你比我明白,你记得就好。”

高振的提醒让高卓顿时明白了关键所在。他随即点了点头,又陷入了沉思。

但是,高家父子没想到的是,他们视作强敌的叶氏,实际上已经给他们下了套子了。

对于有着诸多作坊的高家来说,虽然分散在各地的作坊带来的盈利不菲,但开销也十分巨大。他们对于生意并没有挑挑拣拣的余地,不像叶氏工坊,现在着力经营的,无论是弈战楼、天梭钟表行还是宜家家居,实际上都是这个时代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概念产品,利润率是极高的。对于叶氏来说,他们不需要用建造投石车为契机去结好军方,也不把全国可能需要更新两千多台投石车的生意太当回事。

和高家不同,在东平经营了几代的高家在全国各地都有能就近供应军方的军器作坊,比起现在只有宜城和丹阳两个核心作坊的叶氏,物流和后期维护、培训的成本都要比叶氏低。而叶家现在还没打算将自己的作坊开遍全国,可能以后也不会有这样的打算。相比于叶氏现在盈利极佳的几块业务,军方的大型军械的订单的利润率实在是不高,也不值得叶氏投入巨资去建立那样的网络。

另外,那就是叶氏一贯的自信了。虽然是同样的图纸,但经过叶氏上上下下的琢磨,大家一致认为,哪怕拿到了图纸,高家也绝对不可能生产出精度和射程能相提并论的东西来。叶氏在这方面的技术不仅仅是投石车的设计,更是一整个技术体系。叶氏工坊生产投石车,首先要做的是计算木料的密度,然后通过精密的调整保证投石车的重心在正中也保证重力摆锤的配重合适。制造投石车的木料,更是经过叶氏特殊配方的药水浸泡,加强木质坚韧程度的同时让木材具备了一定的防火的特征,至少一般的火箭射在投石车上,通常晃上几下就熄灭了,再加上叶氏现在独步天下的加工精度,才保证了投石车在大约六百米的最大射程上能保持五米以内的精度,在这个时代,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但高家在缺乏了这些重要技术的情况下,制造出来的投石车能有什么样的性能指标就不知道了。虽然差得也不会很远,但军事方面的事情没有小事,只要到时候有心人将这些差距列举出来,随便编织个罪名,足够高家喝一壶的。



第七十章 锋芒

座钟的制造毫无疑问成为了叶氏工坊将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一个档次的契机,工坊在拿到了叶韬绘制的简单的计时器的图纸之后,只用了几个时辰就将东西做了出来。将那个看起来简陋的初级产品送到春暖居的时候,二师兄赵大柱又一次称赞了叶韬。现在,随着叶氏工坊跨出木工的领域越来越远,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精确计时,座钟虽然很有用,但毕竟不如这种小巧的,最多能够倒数一个时辰的计时器来的方便。而且,计时器结构简单,最适合让刚刚加入钟表工坊的学徒练手。赵大柱不是个善于寻找产品商机的人,但木讷内向的他却总是默默地从工坊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断完善着叶氏工坊庞杂精密的技术体系。正是因为有赵大柱负责着宜城叶氏工坊的本部,不断培养出技术过硬的学徒学工,叶劳耿和关海山、索庸才能放心离开宜城跑去丹阳,并且在丹阳呆着大展拳脚暂时不能回来了。

赵大柱等说完了自己对于这个小小的计时器的看法,才发现,好像周围的气氛有些奇怪。在春暖居的那间冬暖夏凉的静室里,现在正三三两两地坐着十几个青年人。他们的衣着都很考究,但或许是因为实用的原因,并不比赵大柱身上那粗布的衣服华丽多少。而在光线最好的靠窗的位置,围着一张小桌子盘腿坐着的,赫然是总督彭德田和水师提督闵越。

将计时器扔给那些青年们把玩,觉得自己有些后知后觉的赵大柱连忙过来见礼。

“叶韬。你又弄出那小东西来做什么?除了你们工坊自己用,大概,不太能卖得好吧?”彭德田看了看在一边凑成一堆的年轻人,呵呵笑着问道。

“大人,这东西很好用啊。”赵大柱想了想说:“工坊里工作繁忙,现在中午饭后有些午休的时间,让大家休息。把那个小小计时器定在半个时辰,到时候叫醒自己,不会错过上工的点了。”

彭德田和闵越哈哈大笑。这赵大柱虽然脑筋简单了点,但这却不失为一个好说法。在各级衙门里。被各种事情折腾得养成了午睡习惯的人太多了,这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避免睡过头的方法。毕竟座钟不可能每个房间都有,多数都放在大堂或者书房这类需要撑场面的地方了,但这个小小的计时器,却是可以随身携带的。

联想之下,固然在工坊这等地方需要计时器,其他人需要随时为自己定下时间准绳的机会也很多。彭德田就不乏说了给来人半刻一刻的时间阐明情况。结果被忽悠得浪费了好多时间,误了其他事情的时候。计时器这种东西。彭德田是想要随身弄一个的。

叶韬却满不在乎地说:“只要有用,不怕卖不出去。现在能卖钱的东西多了,不在乎这一个两个,最低限度,有了这东西,天梭钟表行里不会只有那么点东西了。座钟的单子已经排到明年了,店里总要有点东西卖啊。”

彭德田点了点头,说:“好吧,那我们说回来,我们说的那个事情。你觉得怎么样?”

彭德田和闵赵一起来找叶韬,显然不会单纯为了来这个静室吹吹风喝喝茶。他们带来了一个狂想。一个说叶韬心跳不已的狂想。

在座钟问世后,彭德田就在整个港区挪出地方建设了一个港务衙门和三个办事处,都安放了座钟。并且,他还和原先负责码头事务的官员,和税务官一起,为港区制定了更加严密规范的条例。在有了具体的时间参照后,停靠计划,装卸计划和查税等等一系列事宜的安排已经精确到刻了,这些日子来,宜城港区越来越有秩序和效率,却也越来越忙碌。现在的问题,不光是要让港务衙门的属吏们知道时间,遵循时间表来做事,更需要那些来自各方的船主,大商户在时间上配合,不然,现在的时间表无法进一步推行下去。

于是,彭德田和闵越想到了一个点子,造一个足够大的座钟,应该至少是六层楼到七层楼的样子,顶层四面敞开,是四个表面,向整个港区显示现在的时间。整点报时的钟声,每一刻钟会响起一次的时间提示,几乎都会立竿见影地让港区更加有效率,更加有秩序。而这样的建筑,更会成为宜城港的象征,成为宜城繁华富庶的标志。

这可就是钟楼了啊。叶韬的脑子里不断涌现起以前游历欧洲的时候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些有着高耸的尖顶的哥特式建筑,在那尖顶上树立着的金属十字架的确很能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能够成为一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的钟楼,那悠扬的钟声能够让整个地方的居民都产生一种奇特的安定感和归属感。而在自己最熟悉的上海,海关大楼的钟声从二十世纪响到了二十一世纪,仍然被很多人津津乐道,仍然是一道明丽的景观。

彭德田和闵越合计着的,不仅仅是钟楼,更是一个具有相当实用意义的地方标志性建筑,也同样是他们这些地方要员的“政绩工程”。不过,他们的这种政绩工程,似乎值得叶韬支持一下。但是,问题来了。座钟和钟楼,远不是放大若干倍那么简单。

传统的中式木构建筑,虽然已经被叶韬和戴越阁联手推到了一个登峰造极高度,但说实话并不适合用来建造这种高度相当可观的建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