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影情踪-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流水》起起伏伏。待酒壶中的酒快要灌满时;那乐曲更加娓婉动听;有如。 《霓裳曲》在梨园幽然喋起;烟云缭绕;闲雅而沉郁。突然;笛声嘎然而止;原来是酒壶已经灌满;李三遂将酒坛放在石碾盘上。这一稀罕情景;龙剑秋从来没有见过;看得他目瞪口呆;半天才缓过神来;连声赞道: “宝贝;真是宝贝!哎呀;开眼了;真是大开眼界啊!” 李三将石碾盘上的一包包下酒菜都打开来;还别说;那叫俩荤俩素四个菜;又象模象样;又香味扑鼻。小哥俩对面一坐;推杯换盏;喝了起来。酒过两杯;鸡吃俩腿儿;李三就发话了: “龙兄弟;刚才你问到哪儿了?噢!神行太保;神行太保戴宗。” 他拍着脑门儿说道。“问脚底下长没长毛?对吧!哈哈哈。。。。。。你看看……” 说话功夫他就将右脚的鞋脱了;把裸着的脚底板用左腿别着朝上翻翻着;给龙剑秋看。龙剑秋闻到了一股能熏倒两头牛的汗臭味儿。刚想捂鼻子;又改变了主意;决定摒住呼吸装作什么也没闻到一样;沉稳地说道: “好香;好香!” 李三听了;舞弄着大拇脚指豆和二拇脚指豆;脸上憋着笑容;恢谐地问道: “是吗?” “噗!”他俩都忍不住笑;猛地将笑喷了出来;随之便是一阵畅快的仰天大笑。 “俩人笑啥哪;这么高兴?”老太太从屋里走出来;插言问道。 龙剑秋见了赶快站起来走上前去搀扶老太太;李三顺手将靠在墙根儿的马扎支起;让他奶奶坐下。又抄起酒壶和酒杯给奶奶斟满了酒;说: “奶奶先干上三杯;这杯算我敬的!” 说着双手端杯送到奶奶嘴边。 “哦!好孙子;我就干了他!豁!好酒;二锅头?真来劲!” 老太太赞道。 撂下杯;龙剑秋也照样斟上酒;敬了老太太一杯;老太太也干了。李三扯下一只鸡腿递到老太太跟前说道: “奶奶;您尝尝这个;这是延庆张记的焖油鸡;烂乎着哪;吃不出腻来!” “我咋看着这酒壶酒杯有点儿不一般;不是寻常老百姓用得起的玩意儿!咳!管他娘的;咱不配用它喝酒吗?咱就用它一回!”边说边接过鸡腿啃了一口。 龙剑秋满上第三杯酒;李三接过来又递给老太太说: “这第三杯酒是我们哥儿俩一块儿敬奶奶的;愿奶奶万寿无疆!” “嘘!这是给皇上用的词;别瞎用乱用!” 老太太悄悄的嘱咐道。 “管他哪;皇上都叫人家给轰下来了。我们家;奶奶就是皇上!” 李三梗着脖子满不在乎的辩道。 “好;那我就连干这三杯。这杯不算小了;哼!估脉着是九钱的杯。三儿呀;是与不是?” “是!奶奶说得不差。奶奶再吃口这炒肝儿尝尝;老北平人都喜欢吃这炒肝儿!名气全在这句歇后语……‘北京的炒肝儿,缺心少肺’上了” 李三拿着筷子夹了一大口炒肝儿;直接送到老太太嘴里;吃得老太太特欢喜;一边大口嚼着;一边断断续续地说: “我那三儿呀;其实就是那北京的炒肝儿,缺心少肺;可有一宗;特会哄奶奶开心。哈哈哈。。。。。。” 龙剑秋给李三斟了一杯酒递了过去;李三没有接杯;给挡了回来;非要龙剑秋先喝;龙剑秋只好从命。自此他一杯;你一杯;哥俩喝得十分高兴。龙剑秋也尝了这山里集上卖的炒肝儿;觉得味道还不错;便随口问道: “我一直纳闷儿;这炒肝儿怎么这么粘糊?不象是炒的;怎么能叫炒肝儿呢?” “糊涂神遇到糊涂庙了吧!提起这道小吃本和慈禧太后有关,在同治年间,有个姓刘的人,在鲜鱼口内开了个‘会仙居’,专营黄酒小菜还有白水杂碎。到了庚子之后,这小店则由他们的后代刘宝贵哥儿仨经营。有一天,慈禧太后忽然也想尝尝白水杂碎的味道,可经她这一尝不要紧,虽博得赞赏,却言明去掉心和肺也许更好。她金口玉言,小民岂敢违命,所以就将白水杂碎中的心、肺去掉,只留猪肠猪肝用蒜末压去腥气味后调味勾芡;便成了现在的炒肝。自那以后,老北京人便传开了那句歇后语……北京的炒肝儿,缺心少肺。” “哈!原来如此!三哥懂得的还真不少。听说北平好吃的东西多了去了;跟我数说数说行不行?” 龙剑秋用央求的口气说道。 李三一听;正中下怀。他在北平;没事就去地安门外“天汇轩”一坐;十个大仔儿要壶“高末”;来俩“蜜麻花”;听别人闲聊。主要是听那些人们谈一些世面的隐私;比如;谁家谁家多么有钱;又多么多么吝啬;谁家刚升了大官;最近又发了笔什么横财等等。尽可能的将地名地址听清楚;用心记住;过后瞅个机会好去“踩点儿(预先侦察)”。这一套他早就淌熟了。 可是人们喝茶不是总聊这些;有时也谈些市井见闻、商道行情。起初他对这类事情不感兴趣;觉着没意思。可是他一到吃饭时间就不知上哪儿去;总想吃点儿好的;又找不着大门;吃平常饭吧就乎就乎算了;觉得又委屈了肚子;因此;慢慢儿就开始留意起来。比如一听见有人说;那家菜馆什么菜做的好吃;多么出名;哪家饭店有什么特色;是哪位师傅掌勺等等;他就把那耳朵拉长点儿;凑过去听。听的多了;口水就流得多;回来以后就想试一试;因此;他天天下馆子;顿顿吃好的;变着花样吃;天长日久;就对北平的饮食行业的情况特别的熟悉;但凡是遇上对胃口的饭菜;就多去几次;这么说吧;全北京城大大小小有点儿名气的“店庄馆居”差不离儿都让他走了一个遍;他觉得自己都快成了“美食家”了。 可有一宗;吃过那么些好东西究竟是为的什么?他不清楚;但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缺点什么。等吃过一遍回来;看见有些人每天还在饭店里哄哄嚷嚷请客;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噢!他似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这些人无非是为了摆阔气;为了眩耀。眩耀自己有势力;有钱。可他不行;不能跟外人说;只能憋在自己的肚子里面;心理极不平衡。龙剑秋这一问;而且态度还是有些强烈;急急渴渴;李三可来了情绪;有了发泄的对象;那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连说带比划;吐沫星子乱飞;比茶馆儿里喝茶的那帮人说得都好: “北京最出名的也是最拿手的菜主要是宫廷菜;比如满汉全席;一共一百零八道菜品;各是各味儿。其次就是‘八大居’名气较大。这‘八大居’都是哪八居?啊……!有……大栅栏的万福居、菜市口北半截胡同的广和居、西四的同和居、西单的砂锅居、前门外的福兴居、万兴居、同兴居、东兴居;其中福兴居的鸡丝面颇有名,光绪皇帝每次逛八大胡同,必去那里吃鸡丝面。砂锅居专用通县张家湾的小猪,做出的白肉有66样品种。因为它占地小;人又多,所以只卖半天。过去老北京有句俗语:‘沙锅居的幌子,过午不候。’说的就是它。” “除了八大居;还有什么好吃的?” 龙剑秋撂下酒杯;剥了俩松花蛋;自己吃了一个;给李三递过一个。 “哎呦!太多了!要是拣那有根有叶、有名有姓的‘数落数落’;最少也得五六十种。这么着吧;我想到哪;数到哪啊!” 李三自斟自饮;咋了咋嘴巴;也吃了一个松花蛋。然后;稳稳当当的将筷子往碾桌上一放;巴唧巴唧嘴说道: “有在东安市场空地搭粥棚摊的‘东来顺’涮羊肉;有位于城南的烤肉宛和什刹海银锭桥畔的烤肉季;有前门外清真包子铺的羊眼儿包子;有大栅栏门框胡同的肉沫烧饼和褡裢火烧;还有穆柯寨的炒疙瘩、豆腐脑白、月盛斋马、小肠陈、奶酪魏、爆肚冯、茶汤李、年糕钱、俊王家、羊头马、老婆饼、糖火烧、甘露酥、炸咯吱、麒麟酥、密三刀、咸油酥、墩饽饽、蛋黄酥、小麻花、贴饼子、驴打滚、开口笑、排叉、馓子、四瓣、卷果以及栗子面的小糖窝头。。。。。。最值得一提的是……你猜是什么?” “炸酱面!对不对?” 龙剑秋非常自信的答道。 “也对也不对!你再猜猜!” 李三神秘的说。 老太太心有成竹的插话道: “豆汁儿;是也不是? ” “奶奶;您怎么知道?” 李三诧异地问。 “我怎么不知道?傻孙子;闹义和团那年;那时候你还小;你爷爷带着我去你四舅爷家;路经北京;你爷爷非要领我去磁器口百年老号那儿喝碗豆汁儿;说不喝碗酸豆汁儿;不算来过北京!所以;我就知道这豆汁儿最有代表性。” 老太太提起往事;两眼直放光。 “那时喝豆汁儿都就着什么(吃)?” 李三似乎象了解当时情况似的;在考问奶奶。 “喝豆汁儿必须配切得极细的老疙瘩头丝,拌上辣椒油,就着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吃。老话说:一碗豆汁儿加上一碟儿辣咸菜丝儿,占了五味中酸、辣、甜、咸四味,独独没有苦,是为人生的最大期盼。” 龙剑秋自小没去过北平;好奇地问道: “奶奶;喝碗豆汁贵不贵?得多少钱? “噢;不贵!一个大仔儿一碗;咸菜不要钱。一般老百姓都喝得起。可北京人并不只为了省钱才喝豆汁,不论穷富,就为的找这一乐儿。那时;既有趿拉着鞋手里掂着铜板来喝的,也有穿长袍马褂坐着洋包车来的。还有膀大腰圆靠卖力气挣饭吃的脚行,也有着长衫带眼镜的文化人。” 老太太好象记忆犹新。 “我觉着;甭管吃什么好东西、赖东西;比较起来还是喝豆汁刺激!你们知道吗?在天桥有‘三王’,即豆汁王、烤肉王和王八茶馆,咱就说‘豆汁王’吧;它就在那个天桥西南隅魁华戏园前摆摊;我每到北平准去那喝豆汁儿。我是先把上衣脱了;光膀子,然后端着碗顺碗边儿吸溜着喝,它太烫!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大口猛灌。头一口;那叫酸!那股子酸中带馊腐的怪味;豁;美!再加上咸菜的辣,辣得舌头尖发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烫,越烫越喝,最后是大汗淋漓;汗流浃背;等到汗出透了;汗在慢慢儿地落下去;这时候;再穿上衣服走人;甭提多痛快了!” 李三边说着边挤眉弄眼的;就好象他正在那儿喝豆汁儿。 “听说天桥那儿特热闹;特好玩儿;是吗?” 龙剑秋又兴致勃勃地转向新问题。 这时;李三的娘端着个大海碗热气腾腾的走来;口中喊道: “炖肉来了!三儿动手接一下;光知道在那瞎白乎!” 李三赶快用俩手接过碗撂在碾桌上。他娘又用手指着碗冲着老太太认真地说道: “妈;今儿中午蒸米饭;猪肉炖土豆粉条子;我再做个白果(指鸡蛋)汤;啊?我这就给您盛饭去!” “好;行!这就挺好的。你们俩也吃饭吧;这阵儿院儿里;倒是比屋里凉快多了!” 一提天桥那儿热闹好玩儿;就象触动了李三的神经;因为;天桥那里;对他来说有无穷无尽的吸引力和乐趣;使他不停地激动、兴奋与刺激。他之所以在北平从不感到寂寞、孤独和腻烦;就是因为那里是他的梦想、乐园及天堂。 其实;李三在北平经常呆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天桥;白天瞎逛、玩儿;要不就在王八茶馆喝茶、听书;打探消息;再一个就是前门楼子的房顶;他每天黑以后就在那儿休息、睡觉;既安全又凉快;这是李三自己想出来的。前门楼子高九丈九尺;任北京城里的警察、捕快、侦探怎么去想;就是挖空心思地想;再也想不到他会藏在那离天最近的地方。再者;凡他得手的东西;尤其是十分贵重的珠宝;他从不带在身上;都寄放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前门楼子上。 他自己内心十二万分地清楚;尽管他把那些东西随随便便地;零零散散地放在那屋顶上晒太阳;也绝不会再有第二个人能从那儿把它拿走。他习惯于这种放任自流的生活;特别是习惯于在天桥这种地方;既花样百出、丰富多彩;又千奇百怪、奥妙无穷的快乐生活。他自得其乐:天是老大;地是老二;他……是老三! 李三想着想着高兴起来;便对龙剑秋说道: “龙兄弟;天桥那地方是鱼龙混杂的地方;也是显示自己能力的地方。俗话说;‘河里无鱼市上看’;那里‘五行八作’干什么的都有。说好玩儿;那太好玩儿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从武的方面数说;有小武术、大武术、神弹弓、铁胎弓、举铁刀、抖空竹、舞飞叉、硬气功、砸石头、崩铁链、耍狗熊、舞中幡、耍花坛、抖空竹、摔跤、皮条、杠子、爬竿、柔术、顶碗、文武戏法等。从文的方面数说;有相声、双簧、快板、口技、单弦、皮影、评书、拉洋片、梅花调、竹板书、莲花落、西河大鼓、京韵大鼓、铁片大鼓;滑稽大鼓;梅花大鼓、时调小曲、北京琴书、河南坠子、滑稽二黄、‘耍猴栗子’、滑稽数来宝等等;应有尽有。”###二十四。天桥的魂
null###二十五。玉面禅尼和紫云道姑
二十五。玉面禅尼和紫云道姑 李三道: “我在报那杀父的大仇时;亲手杀死了三条人命;最后让那杀父的仇人落得个断子绝孙;他本人也因此而疯了。另外;我还亲手宰了那杀我通家姑父的刽子手;替我的徐姑姑报了杀夫之仇!” 李三咬牙切齿的说。他仰天舒了一口长气;便向龙剑秋讲述了一段刚刚过去的往事。 在李三六岁那年;他奶奶便让他随二叔李云虎离家去沧州投师习武。那他奶奶为什么非得要他去沧州那个地方投师习武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