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影情踪-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传着一种;扶危济困;行侠仗义的美德。所谓交朋好友淡淡如水;患难之中方见真情;这其中主要的是说朋友之间须讲究个“义”字。 今天;刘宝树在生计上因不幸遇到了过不去的门坎儿;万不得已才把武术撂在地上换俩钱花;诸多朋友都很通情达理;不但不挑礼;而且还主动地来帮忙。这就应了那句老话;大伙出力帮一个人;那就比较容易得多。但这只不过是“义气”二字里头的仅仅一个方面。反过来讲;墨竹镇虽然不算太大;但十里八街有名的人物;象文武举人戴紫姜等人;在当代武林当中有那么一号。这些人;看在那一笔写不出两个“武”字的面子上;靠着他们在武林界内的影响力;呼啦啦领来了一大帮人马;其中;既有弓刀石;又有刀枪架;老的七八十岁;小的只有五六岁;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人们看得起这刘宝树。俗话说的好;人要敬你一尺;你须敬人一丈;受人滴水之恩,甘当涌泉相报。只有这么一来一去;才把这“义气”二字给消解透彻了。 刘宝树把正座上坐着的那几位重量级的人物一一介绍完之后;话锋一转;又接着说道: “刚才我介绍的那几位;都是我的老前辈;说白点儿;也都是我的师父。今天他们来给我帮场子;我不能光在这‘白乎’。俗话说;把势把势;全凭架势;没有架势;不算把势!光说不练;那是嘴把势;光练不说;那叫傻把势!今天趁师父们在跟前;我这个小徒弟;也让师父们检阅检阅我这几年来所下的功夫。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我练得不好;那是我偷懒;诸位可当着老少爷们儿的面;让师父们当场打我的屁股。我如果练得让大家满意了;你认为好;确实有那么两下子;那就劳您诸位大架;把手举起来给我呱叽呱叽——” 戴紫姜坐在正座上;经刘宝树方才对他这么一吹乎一捧;心中得意;不由得用手捋着自己颌下的三绺长髯;听刘宝树白乎得出神。他听着听着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声来;心想;刘宝树这小子;怎么长进得这么快?他原来只不过是个从乡下进城谋生的毛头小伙儿;是名老实得连一句整话都说不会说的庄稼汉;现在却学得如此油嘴滑舌;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竟赛过了老江湖“傅连碧传家的那张铁嘴”。唉——哎!他这也是生活所迫;世事造人哪! 他正独自感叹不已;就听刘宝树又把话题一转;自言自语;自问自答的说道: “说到练把式;周围这一圈儿;可以说都不是外人;天下武术是一家嘛!——自打华陀祖师始创《五禽戏》至今;武术已从《八段锦》《五形拳》发展到内外两大门派武功。内家讲的是棉里藏针;以柔克刚;世上所传太极八卦是也!外家讲的是以刚破柔;刚柔相济;天下南北少林亦其源也!我听高人说;不管练哪家功夫;都须讲求自然和谐;即‘六合’。所谓‘六合’分为内三合,外三合。这内三合说的是心与气合、气与力合;那外三合;说的是眼与手合、手与足合。即所谓练功无形不为武;有形无意不为艺;有形有意为武艺。俗话说;72门绝技;各有所长;肩肘腕胯膝;各有所短。南拳北腿您练得再熟;这只不过是武术当中的一部分;还有那‘一寸长;一寸强;一寸小;一寸巧’的各种兵刃。常用的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子流星。不常见的是;甩头一指、峨眉双刺、判官双笔、七寸双枪、日月双轮、子母双钺、秋龙双棒、双锋匕首、五齿钉耙、风魔禅杖、龙头扁铲、象鼻大刀、丈八蛇矛、金钱铜杵、花妆银弩、卅种金镖——那您问了;你会哪样?实话实说!——对不起您哪!——我;——我心中无意;腰中无力;手下留情;口中有酒;哎!——我就会喝酒——这么着吧!我是无酒不成书;天天喝;天天醉;一来二去我就醉出了一趟瘸腿笨拳。因为有人爱看;我就给这趟拳起了个漂亮名字;叫。今天;我高兴;不知为什么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我就给诸位练练;也让大家找个乐子!——怎样?” “好!——好!好——!” “‘醉疯僧’又回来了——!” “‘醉疯僧’不减当年——!” “哗——!” 演艺场内一片热烈的掌声连绵不断;欢呼声此起彼伏。接着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十一。“醉疯僧”演译八仙拳
十一。“醉疯僧”演译八仙拳 只见刘宝树伸出右臂在地下一圈一捞;就似从地上抓起一坛美酒;然后;他顺手向上一抛;那酒坛就似在空中打了个螺丝转儿;紧接着他两手一翻个;就又把坛底儿托住;顺势一翻右掌;身形向右一歪;慢悠悠的便将酒坛口按在嘴上;随即他向后弯腰提肘仰天长饮。就象当年在景阳岗酒店中的武松;畅饮第十八碗酒时的酣态。饮着;饮着;眼看着他那两只肩膀冲下马上就要弯碰到地表的瞬间;只见他把肚子往上一拱一腆;忽悠悠忽悠悠;这原本弯到地的人;又“呲楞”一下站了起来 忽然;他往前一纵身一个空前扑(即前空翻)如闪电一般;“嗖”地一旋;脚尖略一点地;“唰”地向右一横身先使了个“小白龙横空出世扁揣腿”;紧跟着又把两腿一铰;换了一招“吕洞宾翻江倒海金铰剪”;随之;他借着转劲儿;“啪”地一拧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停式在了“何仙姑懒睡紫云床”。 他这刚一出手就出其不意地使出了既让人如醉如痴;又叫人眼花撩乱的连环三式;不仅是表现出他的玩意儿出奇;非同凡响;而且;还看得出;他的基本功好生了得;不单是练得干净利落一气呵成;且每招每式都是那么规范到位;潇洒自如。他的表演立即在演艺族和观众族两面同时引爆了一阵更为轰动的掌声。 此时;就见坐在中间第四位的“金鼎大侠”孙祖音;把他那拉硬弓的儿子孙世广叫到他跟前;说道: “广哥儿;你看你刘叔的功夫咋样?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今天看;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别看你号称‘神力小霸王’;那是浪得虚名。你要虚下心来好好地向你刘叔学习;将来你才可能有出息;听明白了吗?” “是;听明白了!” 孙世广心悦诚服地应道。 这孙世广从小就绝顶聪明;无论是学校的各门功课;还是那世间的各类武功;只要是老师一点拨;马上就能心领神会。还有一宗;他这个人兴趣广泛;心高气傲;天下没有他不懂;不喜好的东西;无论是什么玩艺儿;比如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吹拉弹唱、纸墨笔砚、花鸟鱼虫、刀枪剑棍、木瓦泥石、煎炒烹炸、古玩玉器等等;只要让他粘上;他三鼓捣两琢磨;用不了多长时间;准能让明眼人一看就象模象样。正因为如此;他内心里总是非常的自豪。天长日久;他内里的骄傲就从外表上带出相来了;所以;他不管在哪儿;从不用正眼看人;多咱你看他那两眼;都是半垃白眼珠;半垃黑眼珠。 别看他这么骄傲;可他人性不坏;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面;从来不惹祸上身。在他的逻辑思维当中;他明确地认为;凡是三天两头给自己家里惹祸找麻烦的人;那都是这世上蠢中又蠢;蠢得出号的蠢材。今天一开始;他亲眼看到了刘彩红在钢丝绳上表演日月双轮;从她那连环三式的每个动作和整体效果来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衡量;都确是天衣无缝;精彩绝轮。 刚才;他又亲眼看到了刘宝树演练;其中;也是那连环三式速度如电一气呵成;特别是那空中三脚的“蹬”劲儿;甭提多脆声了。由此;他联想到香港武星李小龙使的那个“连环三踩”;虽威震海内外;但从脚掌上的“寸劲儿”来看;两者相比恐怕也不过如此。原来;他父亲金鼎大侠孙祖音也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才特意把他叫到自己的身边再三的嘱咐他;告诉他;凡遇到象这类千载难逢的热闹场面;一定不能稀里糊涂的白白错过;一定要多看多记多琢磨;狠狠抓住这次长本事的绝好机会。 “金鼎大侠”孙祖音在与“神力小霸王”孙世广说话的这么个功夫;“醉疯僧”刘宝树把他那醉拳都练活了。你看他;刚使完“汉钟离铁扇横扫半山寺”;“唰”;一个鹞子翻身过后;马上又接了一招“张果老神驴倒蹬铁板桥”。忽然间;就见他脚底下一滑;似乎踩滚了一颗圆石头仔;上身重心一歪;两腿拌个尥蹶;“噌噌噌”身体突然迅捷地向前跄了八步正在大家怕他脚底下一滑摔倒而揪心得捏了一把汗的当口;只见他两腿蹬地突然往上一拧腰;身体“滴溜溜”在半空中迅捷地横滚了360度;然后声息皆无地落在地上;又晃晃悠悠的接着喝起酒来。他这一滑、一跄、一旋、一醉竟象糖胡芦般连成一串;让人们的心情随着他一惊、一怕、一迷、一咤似乎也同他一齐喝醉了酒一般。须臾;整个演艺场就象猛的从睡梦中惊醒过来一样;“哗!——”掌声;欢呼声交叉着响成一片。 龙泉松坐在里圈儿场地上看得出神儿;他为师叔刘宝树的精彩表演而折服。他的专心观瞧;不但使他把这趟拳的路数再重新熟悉了一遍;而且;还使得他对这趟拳的一些招法及味道;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和理解。 比如;方才刘宝树使的那招叫“济颠僧八步赶禅旋风腿”;如果只是向前跑八步再连一个旋子转体360度;那就象练体操一样;没有了传统武术的味道和灵魂。而刘宝树却不是这么个练法;他先假借两脚脚底下一滑;好似左脚踩滚了一颗圆石头仔;上身再往右一歪;两腿甩醉步似打了个尥蹶;然后再晃着脖子跑八步;就象是跄出来的脚步;这么一来;不但味道浓;而且还会给对手一个错觉;也给观众创造了一种悬念;在这个基础上;再打那旋子转体360度;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就如同说相声的;先提前“铺垫”好了;等到了需要急转弯的时候;再似若无其事的抖“包袱”;“包袱”才叫得“响”;叫得下“彩”来。他一直将刘宝树的这趟的醉拳仔仔细细地看完;两手因不停的鼓掌都拍红了;可是那心里;就似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顿冰淇凌;甭提多舒服了。 刘宝树醉拳打完;又一阵掌声过后;刘婶与女儿彩红拿着小钱簸箩出来打钱。当然收获颇丰。龙泉松心不在捡钱上;他与牛顺奎赶快帮助师伯谢宝春;师叔辛再民往场子当中扛摆家活;这时;“神力小霸王”孙世广也跑来帮忙;两人一打照面;先是会心的一笑;等把家伙都摆放好;两人一齐往旁盘腿一坐;便象亲哥儿们弟兄一样;亲热的不得了;竟有相见恨晚之意。 他们俩边聊边看师伯谢宝春他们表演花样举重。尽管那弓。刀。石的功夫也属武活范畴;但隔行如隔山;各有各的门道。对龙泉松来说;眼步前的刀花他还看的懂;如“劈四门”“转车轮”“叠罗汉”等等。但再往里深一点儿;就如同堕入五里雾中;落一个外行看热闹了。可对孙世广则不然;因弓。刀。石的功夫挨得特别近;他从小就同他爹摸过这门武活。加上他练拉硬弓练出的两膀神力;一般百八十斤重的刀;他也能使个“单臂飞”。“磨盘顶”什么的。他俩聊了约有两袋烟功夫;就见师伯谢宝春上了场。 这老头是个白胖子;平头剃个板寸;宽宽的脸膛大嘴岔;颌下无须;腰上扎个五寸宽的硬牛皮板带;两手抱拳当胸围着场子自转了一圈。这时;以文武举人戴紫姜为首的老先生们;都随着戴紫姜全站起身来回礼;使得全场气氛立马厚重起来;人们都觉得这位白胖老头他肯定是个了不起的大角色。要不;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老家伙站起来给他回礼! 其实;大家猜的没错。俗话说;“人的名;树的影”。谢宝春他家原来是开鲜货(即水果)铺子出身;家境小康;他父亲谢天魁自小与“文武探花”戴屏梅交好;便许以重礼让谢宝春拜戴屏梅为师;专门学习刀石武功。谢宝春天赋极高;又肯下苦功夫;后来成为“五艺社”的顶粱柱;年刚二十岁时便名满天下。在1945年日本鬼子降服那天;他代表墨竹镇去天津参加庆祝抗日胜利文娱演出大会;在会上他创造了单人乘重千斤的全国记录;从此;人们便送给他一个“谢一吨”的美称。 此外;这“谢一吨”的师父文武探花戴屏梅就是那文武举人戴紫姜的父亲;论辈份;谢宝春还是戴紫姜的亲师兄;所以;谢宝春刚一上场行坎字礼时;戴紫姜就坐不住了;这就是他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回礼的原因。 谢宝春一上场;就抄起了那140斤重;用捏铁打造的象鼻大铁刀。所谓“捏铁打造”就是靠烘炉一节一节捏合红打出来的;那刀杆不是空的;而是实轴的;且中间粗;两头细;带梢;呈尜尕型。只见他右膝一抬;右手一提刀头;然后左手把那刀纂向天上一抛;“嗖”地一下;那大刀纂就飞上了天。紧跟着他用左手一接刀杆顺势向左上方一闯刀纂;右手一搂刀头往头顶上方一翻腕子;这大刀就横在头上了。说时迟;那时快;就见他两腿微屈顺时针走起了八卦连环步;同时右手一撒把离开了刀头;这一招名字叫“凤凰旋窝单展翅”;140斤的重刀就如同一只大鸟般在天上“嗖嗖——嗖嗖——”飞转起来;煞是好看。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