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学-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成三和六类以上的方法。例如,分成五类、十类等等。
以上方法都是一般
ABC分析方法的简单延伸,实际上,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更复杂情况,例如,
分类要满足这样的实际要求:不止一个目标,而是多个目标,只按库存金额这一个目标进行单重分类并
不能解决其他管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多标准分析,在品目太多时也可进行多重多标准
ABC
分析。
(1)多重
ABC分析。多重
ABC分析是在第一次
ABC分析基础上,再进行一次
ABC分析。
仍以表
4—3的分析为例,分层的
ABC分析中
A类的品目种类有
346种,对于管理工作来讲,这仍
然是一宠大的数字,在这
346种物品的集合中,仍然会遵循“关键的少数和一般的多数”的规律,因此,
可以对这一集合群再做一次
ABC分析(二重分析),其结果,原
A类中又划分出
A、B、C三类,分别
冠以
A…A、A…B、A…C,以使管理者了解
A…A为重中之重,在管理上确定对应的有效管理方法。同样,
在
B类中如果也需进行分区的话,可按同样道理,划分出
B…A、B…B、B…C三类。C类本来属于“一般
多数”,在管理上往往不需细化,所以一般而言,
C类不再进行二重分析,但是如果管理者认为有必要
进行这一分析,则也可分成
C…A、C…B、C…C三类。
于是,按二重
ABC分析,实际形成了七类或九类的分类:
七类分类:A…A、A…B、A…C、B…A、B…B、B…C、C。
九类分类:A…A、A…B、A…C、B…A、B…B、B…C、C…A、C…B、C…C。
在品目种类非常多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第三重、第四重分类。
(2)多标准
ABC分类。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目标往往不是一个,例如,一般管理,往往看重物品
价值,按价值进行分类,但是,单价高的物品,可能数量并不大,因此按总价值为目标的分类就会有不
同分类结果,还有更复杂的情况,在一个企业中,有的人关心价值;有的人或部门关心各种物品的供货
保证程度,物品价值可能不高,但一旦出现供应的中断会带来巨大损失,他们希望能按这种供应保证程
度或供应中断的风险大小进行
ABC分析,以正确地确定不同的管理方法;企业中的仓库管理人员还可
能关注保管的难易程度或物品在仓库中可能损坏的程度,希望以此为目标进行分类,以分别制定管理办
法。
不同的要求形成了不同的标准,如果分别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可能是同一集合的物品,在若干不同
的分类结果,这无疑会造成分类的混乱,反面会增加管理难度,违背了分类和初衷。多目标分析分类方
法,就是针对这种情况的分类方法。
多标准
ABC分类的基本原理可以双标准
ABC分类为代表,其具体做法是:
①数列排列法。以表
4—1所举
36种物品分类为例,由于这一数列较大,在本书中不易表达,所以,
此处将其缩合,即减少一半数量,序号
1。2合为一种,
3。4合为一种依此类推,数列元素由
36个缩减为
18个,并分别以
1—18编号,根据表
4—1以价值为标准的分类结果,形成以下数列相应的分类(表
4
—4)。
表
4—4单标准数列分类
4…11
物品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分类(价值标准) A A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再按另一个标准对这 18种物品进行 ABC分析,如供应保证程度,并比较两个目标的轻重,以确定
两个标准的优先序(此外假定价值分类程度重要),仍以数列形式排列如表 4—5。
表 4—5双标准数列分类
物品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物品价值
A A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保证程度分
类
B B A C B C A B C C C C C C C C C C
组合结果
AB AB BA BC BB BC CA CB CC CC CC CC CC CC CC CC CC CC
双标准分类结果使物品重要性程度的组合结果出现新情况,需对分类结果进行调整,其中编号 9—
18的物品分类位置没有变化,皆为 CC类,编号 1—8的物品中, 1。2两序号为 AB类,仍居最重要地位,
3—8编号中,第三号 BA的地位为冠,也确认为原序号,在 4—8五种物品中比较, CB(第 8号)显然
位置最终低,排于第 8位,其次是 BC(第 4,6号),结合后的重要程度显然要低于第 5号 BB,第 7
号 CA,因而其排序后降至第 6,7位。最后只剩下 BB及 CA的比较(第 5号及第 7号),两者的组合
等级相近,关键要通过判断两个目标轻重,特别强调哪一个目标来最终确认其位置。假如价值目标重要
性很高,则 BB居于 CA之前,假如保证程度标准与价值相差无几,也可将 CA居于 BB之前。两种物
品序号相连,总的管理重点地位是相同的,具体管理措施可分别制定。调整后的组合分类前八种物品排
序如表 4—6。
表 4—6组合分类结果
物品组合后编号①
1
②
2
③
3
④
5
⑤
7
⑥
4
⑦
6
⑧
8物品原编号
组合分类结果 AB AB BA BB CA BC BC CB
②坐标法。将横坐标与纵坐标分别表示不同标准的分类,其中,纵坐标较横坐标有较重要地位,其
分类写于前,横坐标分类写于后,形成图 4—5的坐标图,将表 4—5的分类结果填于坐标图中,便可清
晰地看出组合分类的结果。
A B C
按价值分类
1、2
3 5 4、6
7 8 9~18
A
B
C
按保证程度分
4…12
图 4…5 坐标法双标准分类
用三向坐标体系,根据上述原理也可做出三标准分类。用数列方式也可以做出三标准以上的多标准
分类。多标准分类会出现很复杂的分类情况,人工操作难度过大。因此,多标准分类结果可以形成物品
的分类编码,采用光电识别或计算机识别方式进行更精细的管理。
③多标准的模糊分类。多标准分类就是对那些不明晰的物品(如表 4—5中前 8种)应由专家进行
一对一的强制性对比,排出重要性顺序。再根据 A、B、C三类所占的比例关系圈定出 A、B、C三类,
这可以解决标准多、分类难度大、类别过多的弊病,把复杂的问题简化。
表 4—7为按多标准强制对比方法确定组合分类的简化了的例子。在强制对比时,专家们必须根据
多标准,在两个对比元素中比较出一个较另一个重要,并以重要一方计 1分,次要一方计 0分列于此表,
按统计的分值大小排列出重要性顺序,再按比例数决定 A、B、C三类。
表 4—7 模糊方法的多标准强制对比分类
物品名称 A B C D E F G H得分排序分类结果
A × 1 1 0 1 1 1 1 6 ② A
B 0 × 1 0 1 1 1 1 5 ③ B
C 0 0 × 0 1 1 1 0 3 ⑤ B
D 1 1 1 × 1 1 1 1 7 ① A
E 0 0 0 0 × 0 1 0 1 ⑦ C
F 0 0 0 0 1 × 1 0 2 ⑥ C
G 0 0 0 0 0 0 × 0 1 ⑧ C
H 0 0 1 0 1 1 1 × 4 ① B
4。3 库存控制策略
把库存量控制到最佳数量,尽量少用人力、物力、财力把库存管理好,获取最大的供给保障,是很
多企业,很多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甚至是企业之间竞争生存的重要一环。
4。3。1 库存控制系统要素
1.需求
存储是为了满足未来的需求,随着需求的被满足,存储量就减少,需求可能是间断的,也可能是连
续发生的。需求可以是确定型的,也可以是随机型的。
2.补充
由于需求的发生,库存物不断减少,为保证以后的需求,必须及时补充库存物品。补充相当于存储
系统的输入。
3.费用分析
在存储论中,一个存储策略,通常是指:决定在什么时候对存储系统进行补充,以及补充多少库存
量,在众多的存储策略中,评价一项策略的优劣时,常用的标准是该策略所耗用的平均费用。
存储模型中经常考虑的费用是订货费、生产费、存储费和缺货损失费。
4.存贮策略
确定补充量以及补充时机的办法称为存贮策略。最常见的策略形式有如下三种:
1。 to循环策略:每隔一个循环时间补充量Q。
2。 (s,S)型策略:即经常检查库存量 x,当 x》s时不补充,当 x≤S时补充。补充量 Q=S…X(即把
库存量提高到S)。这里的 S是应达到的最低库存量,S是最大库存量。
4…13
tt t
R R
tt t
R R
3。(t,s;S)型混合策略:每经过时间 t检查库存量X,当 X》S时不补充,当 X≤S时,补充存储量
使之达到S。
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和采取的策略形式,存贮总是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按照存贮模型中量和期的
参数性质,可分为确定型存贮模型和随机型存贮模型两大类。
4。3。2 确定型存储模型
这里所讨论的存储模型中的量和期的参数都是确定性的。而且,一种存储物的量和期与另一种存储
物的量和期不发生相互影响关系。下面分别介绍不同情况下的确定型存储模型。
4。3。2。1 瞬时进货,不许短缺(又称经济批量 E·O·Q模型)
1。 假设条件
(1)当存贮降至零时,立即补充:
(2)需求是连续均匀的,设需求速度 R为常数,则 t时间内的需求量为 Rt;
(3)每次订购费不变,单位存贮费不便;
(4)每次订购量相同。
2。 存贮状态图
存储状态变化情况如图 4—6示。
Q
R
Q0
T
图 4…6 E。O。Q模型的存储状态图
3。 建立模型
由图 4—6可知,在 t内补充一次存贮,订购量 Q必须满足这一时间期内的需求,故得 Q=Rt,一次
订购费为c3 ,货物单价为 K,则订货费为c3 +KRt
。单位时间内的订货费为
c
t
+
KR
3
已知需求速度R为常数,存贮量由时刻零的 Q线性降至时刻t的零,故在 t内的存贮量为一个三角形的
面积:Qt/2=Rt2/2。单位时间内的存贮量为 Rt/2,单位时间内的存贮费用为 c1Rt/2。故得 t内总的平均费用
为:
c(t)=
c1 Rt
2+
c3
t
+
KR
这里的 t为所求的存贮策略变量。根据微积分求最小值的方法,可求出一阶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得
dc(t)1 c3
=
cR
。=
0
12
dt
2 t
解上述方程可得
4…14
2c
t
=
3 (4。1)
0
c1R
即每隔t0时间订货一次,可使c(t)达到最小。其订购量为
2c3
2c3 R
Q0 =Rt0 =
。
R
=
(4。2)
c1 R
c
1
由于货物单价K与Q0,t0无关,在费用函数中可以略去KR这项费用。故可得
c
1
c(t) =3 +
c
Rt
(4。3)
t
21
将t0代入式(4。3),可得
2c3
cR
1
c(t0) =
c3
1 +
c1 R
2c32
c1 R
=
2c1c3 R
(4…4)
若将上述费用函数用曲线表示,同样可以得到与式(4。1)、(4。2)、(4。3)一致的结果。见图 4…7。
c
c(t0)
Rtc12
1
tc3
(tc)
0 t0 T
图 4…7 费用函数曲线
订货费用曲线c3
t
,存贮费用线c1Rt
2 ,总费用曲线为
c(t) =c3
t
+
c1Rt
2
图 4—7中,c(t) 曲线的最低点c(t0) 对应的横坐标t0正好与订购费用曲线和存贮费用曲线的交点对
应的横坐标一致。即有
c
t
=c
Rt
2
3
0 10
2c3
解出t0 =
(4。5)
c1 R
4…15
2c3 R
(4。6)
Q0 =
c
1
c(t0) =
2c1c3 R
(4。7)
例 4…1 某单位每月需要某一产品 200件,每批订购费为 20元。若每次货物到达后先存入仓库,每
月每件要付出 0。8元的存贮费。试计算其经济订购批量。
解已知R=200件/月,C3=20元/每批, c1=0。8元/每月·每件。
根据上述模型,易算出:
最佳订购周期
2c3
2 ×
20 1
t=
=
0。8×
200
=
2(月)
0
c1 R
最佳订购批量
Q0 =
Rt0 =
1 ×
200 =
100件
2
平均最小费用
c(t0) =
2c1c3 R
=
2 ×
0。8×
20 ×
200 =
80(元/月)
即在一个月内订购两次,每次订购量为 100件,在不致中断需求的前提下,每月付出的最小费用为
80元。
例 4…2 : 接例 4…1,若每月需量提高到 800件,其它条件不变。试问最佳订购量是否也提高到 400件
(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