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辩课程训练-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盘,巴依和老婆故意下了和棋。阿凡提又打开纸念道:
“你赢?她输?”
这次阿凡提不肯定谁赢谁输,所以说他们和了。巴依想打阿凡提的诡计又落空了。
阿凡提根据事物的不同情况,读这四个字时选择了恰当的语调升降和语句停顿,终于斗败了
巴依。
需要说明一点,使用什么样的语调,除了必须和论辩者的态度相符合以外,还必须和事物的
实际情况相符合。赵树理和阿凡提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了恰当的语调,自然无可非议,但如果
故意利用语调升降不同来歪曲事实、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这就只能算是诡辩。我们称这种
诡辩为滥用语调式诡辩。
《诗经。伐檀》一诗,末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它的语调是上扬的强烈反问语调,意思是:
“这些大人君子们难道不是白吃食的吗?”它表达了奴隶们对劳而获的奴隶主的强烈憎恨。而封
建统治者及其文人则将该句变为下降的感叹语调,意思是:“这些君子大人们是不会白吃食的
啊!”有人解释为这些君子大人们吃饭“非肉不饱”,也有的解释为这些是理想的圣君贤相,可
使天下太平,他们是不会白吃食的,等等。这就严重歪曲、篡改了诗的愿意,我们不能不说
这些封建统治者及其文人是滥用语调进行诡辩!
21。语句重读术
在交流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个方面的意义,强调某种特殊的感情,而把语句中的某些词语读
得较重些就叫重读。重读的位置是随说话者的内心意愿而定。重读的位置不同,所给人的感
受就会不一样。比如:
“我又没有说你什么。”
给人的感受是:我说的不是你,不要误会了。
重读的部位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太一样。我们有时甚至可以利用这种重读的效应来达到论
辩取胜的目的。
有人诘问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马雅可夫斯基,你为什么手上戴戒指?这对你很不合适。”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fineprint。。cn
雄辩课程训练(机密文件) DSADAS…8DDSD…SQ深圳共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照你说,我不应该戴在手上,而应该戴在鼻子上喽?”诗人回答。
诗人为了回击对方刁钻古怪的诘问,将对方的重读放在“手上”一词来给予答复,使得对方尴尬
万分,收到很好的论辩效果。又如:
一天,有位外国外交官看见林肯总统低着头在擦自己的靴子,说:
“喂,总统先生,你经常擦自己的靴子吗?”
“是啊,”林肯答道,“你是擦谁的靴子呢?”
这位外交官问话的重读所在是“经常擦”,意思是说:你这么一个总统怎么经常擦靴子?林肯总
统深谙其中的险恶用心,但他故意将重读放在“自己”一词上来理解,乘机反问一句:“你是擦
谁的靴子呢?”这就表达出了他对这位外交官的极大蔑视。
应用语句重读术取胜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某语句的心理感受不同(重读部位不同,人们的主
观感受不一样),而不是某语句的逻辑意义不同。某个语句重读位置不同并不影响它逻辑意
义的真假。因而当一些诡辩者故意改变某些语句的重读位置来达到其诡辩的目的,我们要反
驳这种诡辩,除了纠正语句的重读部位以外,还必须牢牢把握语句所表达的逻辑意义。
某厂办公大楼内一水槽上方写着“此处不准倒剩茶叶。”几个大字。对此,几个青年人之间展开
了一场争论。
甲:“〃此处不准倒剩茶叶〃,就是说,可以倒好茶叶。”
乙:“你这理解略嫌片面。应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除了剩茶叶之外,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
边倒。”
甲、乙在这里就是故意偷换重读位置来进行诡辩的。因为根据一般语言规律,像这样的句子
重读部位应在“不准倒”三个音节上,而甲将重读偷放在“剩”这个音节上来理解,而乙将重读偷
放在“剩茶叶”三个音节上来理解,这样就难免影响人们对这一语句的感受。要反驳这类诡辩,
除了必须正确确定语句的重读部位外,我们还必须牢牢把握该语句的逻辑意义,实际上,不
管重读部位怎么处理,该语句都是无法得出“此处可以倒好茶叶”等结论的。
以下答话都犯有偷换重读部位的错误:
(1)房客:“我无法再忍受了,从屋顶不停地往我房间里漏水!”
房东:“你还想怎么样?每月就交那么点房租,难道你还想漏香槟酒不成?”
(2)甲:“为什么打枪的射手总闭上一只眼睛?”
乙:“如果两只眼睛都闭上了,那么他就看不到目标了。”
(3)父亲:“你竟敢背着我抽烟,我非狠狠打你一顿不可!”
儿子:“爸爸,别打我,我向你保证:从现在起,我抽烟一定不背着您!”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fineprint。。cn
雄辩课程训练(机密文件) DSADAS…8DDSD…SQ深圳共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对于这些偷换重读部位的错误,我们用以上的方法不难作出有力的反击。
22。同义替换术
思维和语言并不是一对一的。有时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思维内容,有时同一个内容又
可用不同的语句形式表达,这时,它们表达的内容虽然相同,但表达的效果又并不完全一样。
同义替换术就是根据论辩需要选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取得论辩胜利的方法。
清朝乾隆年间,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叫诋毁的和尚。此人聪明机灵,却心直口快,喜欢议
论天下大事,且要讲便讲,想骂便骂。乾隆皇帝对此人早有所闻,为了找借口惩治诋毁和尚,
他便化装成秀才来到净慈寺。
乾隆随手在地上捡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指着青的一面问诋毁:“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呀?”
按照一般的称呼,显然叫“篾青”。诋毁正要答话,蓦然,从乾隆的言谈举止中意识到了什么,
脑子中马上闪出“篾青”的谐音不就是“灭青”吗?于是眼珠一转,答道:“这是竹皮。”
乾隆原以为诋毁和尚会答篾青(灭青),便以对清政府不满的罪名立即处罚他,料不到他巧
妙地绕过去了。乾隆很不甘心,随即将竹片翻过来,指着白的一面问诋毁:“老师父,这又是
什么呢?”
“这个嘛,”抵毁心里想着说,若回答“篾黄”,则正中乾隆的计策,因“篾黄”和“灭皇”同音,于
是诋毁答道:“我们管它叫竹肉。”
乾隆皇帝这一招又失败了。。
诋毁和尚机智地采用不常用的“竹皮”、“竹肉”等词语代替了常用的“篾青”、“篾黄”等有犯忌触
讳的词语,终于躲过了一场无妄之灾。
构成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或语句的方式有许多,比如共同语与方言不同,像“太阳”与“日头”;
口语与书面语不同,像“溜达”与“漫步”;古语词与现代语词不同,如“吾”与“我”;构成词或语
句的方式不同,像“演讲”与“讲演”;等等。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而灵活运用。
传说乾隆皇帝到镇江金山游览,方丈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小和尚作向导。小和尚陪同乾隆
上山时,说了一句:“万岁爷步步高升。”乾隆有意想试试他的口才,下山时问小和尚:“你在
上山时说我步步高升,现在你看怎么样?”小和尚不假思索,立即答道:“万岁爷后步比前步更
高。”
小和尚为了避免“步步下降”这种触忌犯讳的语句,改变了观察事物的角度,从后步与前步
相比来分析:后步既可指下山时在后面的脚步,又可指皇上的未来前程。用这样暗含双关的
语句代替步步下降,巧妙地渡过了一道难关。
一个皇帝梦到了有人拔掉了他所有的牙齿,醒后,要丞相为他解梦。丞相说:“陛下全家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fineprint。。cn
雄辩课程训练(机密文件) DSADAS…8DDSD…SQ深圳共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将比陛下先死。”
皇帝大怒,把丞相杀掉了。皇帝又要
22。同义替换术
思维和语言并不是一对一的。有时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思维内容,有时同一个内容又
可用不同的语句形式表达,这时,它们表达的内容虽然相同,但表达的效果又并不完全一样。
同义替换术就是根据论辩需要选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取得论辩胜利的方法。
清朝乾隆年间,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叫诋毁的和尚。此人聪明机灵,却心直口快,喜欢议
论天下大事,且要讲便讲,想骂便骂。乾隆皇帝对此人早有所闻,为了找借口惩治诋毁和尚,
他便化装成秀才来到净慈寺。
乾隆随手在地上捡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指着青的一面问诋毁:“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呀?”
按照一般的称呼,显然叫“篾青”。诋毁正要答话,蓦然,从乾隆的言谈举止中意识到了什么,
脑子中马上闪出“篾青”的谐音不就是“灭青”吗?于是眼珠一转,答道:“这是竹皮。”
乾隆原以为诋毁和尚会答篾青(灭青),便以对清政府不满的罪名立即处罚他,料不到他巧
妙地绕过去了。乾隆很不甘心,随即将竹片翻过来,指着白的一面问诋毁:“老师父,这又是
什么呢?”
“这个嘛,”抵毁心里想着说,若回答“篾黄”,则正中乾隆的计策,因“篾黄”和“灭皇”同音,于
是诋毁答道:“我们管它叫竹肉。”
乾隆皇帝这一招又失败了。。
诋毁和尚机智地采用不常用的“竹皮”、“竹肉”等词语代替了常用的“篾青”、“篾黄”等有犯忌触
讳的词语,终于躲过了一场无妄之灾。
构成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或语句的方式有许多,比如共同语与方言不同,像“太阳”与“日头”;
口语与书面语不同,像“溜达”与“漫步”;古语词与现代语词不同,如“吾”与“我”;构成词或语
句的方式不同,像“演讲”与“讲演”;等等。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而灵活运用。
传说乾隆皇帝到镇江金山游览,方丈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小和尚作向导。小和尚陪同乾隆
上山时,说了一句:“万岁爷步步高升。”乾隆有意想试试他的口才,下山时问小和尚:“你在
上山时说我步步高升,现在你看怎么样?”小和尚不假思索,立即答道:“万岁爷后步比前步更
高。”
小和尚为了避免“步步下降”这种触忌犯讳的语句,改变了观察事物的角度,从后步与前步
相比来分析:后步既可指下山时在后面的脚步,又可指皇上的未来前程。用这样暗含双关的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fineprint。。cn
雄辩课程训练(机密文件) DSADAS…8DDSD…SQ深圳共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语句代替步步下降,巧妙地渡过了一道难关。
一个皇帝梦到了有人拔掉了他所有的牙齿,醒后,要丞相为他解梦。丞相说:“陛下全家
将比陛下先死。”
皇帝大怒,把丞相杀掉了。皇帝又要阿凡提为他解梦,阿凡提说:
“陛下将比你所有的家属都长寿。”
皇帝高兴起来,赐给阿凡提一件锦袍。
阿凡提通过改变语序,用语序不同的句式表达一个完全相同的内容,取得了与丞相截然
不同的表达效果。
使用同义替换术可以满足我们论辩中回避忌讳的需要;另外,恰当地使用同义替换术还
可以使我们的论辩语言富于变化,丰富多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有进,还可以获得浓郁的
幽默和讽刺的色彩。
一名汽车司机在法庭上说:“我只是喝了些酒,并没有像指控书上说的那样喝醉了。”
法官听了,微微一笑,说:“正因为如此,我才没有判你7天监禁,而只判了你拘留1个星
期。”
行车前“喝酒”与“喝醉”在法律上都应受到处罚,没有什么区别,正如同“7天监禁”与“拘留
1星期”意义相同一样,法官使用同义替换术表达了对司机的嘲讽。
23。别解句义术
自然语言是含混的,表现在同样一句话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义,因而我们有时可以根据
需要对语句的意义作出巧妙解释来取得论辩的胜利。这种论辩方法我们称之为别解句义术。
战国时期,魏文侯问大臣李克:“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李克马上回答:“是因为屡战屡胜。”
魏文侯一下子迷惑起来,李克接着解释道:“屡战,人民就要疲困;屡胜。君主就会骄傲。
以骄傲的君主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它败亡的原因。”
“屡战屡败”,一般地认为是导致国家兴盛的原因,而这里却通过巧妙解释,得出使吴国灭
亡结论,别出心裁,生动有力。
使用别解句义要求我们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