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老子道德经 意译本白话五千言 _我的最爱 >

第3章

老子道德经 意译本白话五千言 _我的最爱-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馈2坏涝橐选!�
        
      《小子》   
      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观念辅佐国家,不要用强大的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打仗会遭来报应,战争过后良田荒芜,民不聊生。善于用兵者,只要取胜就罢,不必发动战争,胜不骄横,胜不自大,胜不夸耀,胜利是出于不得已而为之。凡是气势壮盛的就会走向衰老,这合乎自然规律,不合乎自然规律的就会很快败亡。 
        
      一句点题:(治国强兵之道。)   
         
         
         
       第三十一章《老子》   
      夫兵者,不详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者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详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xian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小子》   
      战争是不吉祥的东西,大众都厌恶它。所以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会发动战争。兵器也是不吉祥的东西,君子之人是实在不得已才动用它。兵器以锋利为上等,不要对优良的兵器加以赞美。如果赞美它,就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人不可能得到广大民心。战争就是虐杀,虐杀太多应该感到悲哀。因此战胜者应该以丧礼处理战败国。 
        
      一句点题:(反战之道。)   
         
         
          
       第三十二章《老子》   
      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与江海也。 
        
      《小子》   
      自然规律虽很微妙,但没有谁敢去支配它。侯王如果能遵循它,万物将不受惊扰自然发展,天地相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没有禁令,而自然自觉的索取自己的劳动所得,如果有了制度,也会自觉的遵守,天下人士各行其道,犹如小溪之水缓缓汇入江海。 
        
      一句点题:(富国强民之道。)   
         
         
       
       第三十三章《老子》   
      知人者,知也。自知,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   
      《小子》   
      善于了解别人的是智者,善于了解自己的是明者,能胜人一筹的是有实力者,能自强不息的是强者,能知足知乐的是富有者,坚韧不拔的是有志者,矢志不渝的是有恒者。思想灵魂永远不被后人忘记的是精神上的长寿者。 
        
       
       一句点题:(为人之道。)   
         
         
         
       第三十四章《老子》   
      道泛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小子》   
      事物的客观规律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遵循事物的内在矛盾变化发展的规律而变化发展的。所以圣明之人之所以能成就伟大;是因为他们深知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例如:量变质变规律。量变是小变化;正因为量变的不断积累;当量的积累到一定时候;在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最终会引起质的变化。所以只有重视量的积累的小变化;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大变化;而成就他们的伟大。而做无为小事就是在作量的积累。不以小恶而为之;不以小善而不为。 
        
      一句点题:(积善行德之道。)   
        
         
       第三十五章《老子》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乐与饵,过格止。故道之出也,曰:淡呵!其五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小子》   
      尊重客观规律,遵循自然法则,天下事物就会顺其自然不相互伤害,得到和平安泰。动听的音乐与美味食物。能吸引过往行人。而客观规律和自然法则却平淡无奇,没有滋味。看它,不见其形;听它,不闻其声;用它,却总也用不完。 
        
      一句点题:(阐述:规律的客观性。)   
        
         
        
       第三十六章《老子》   
      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与之。将欲夺之,必古予之。是谓微明。友弱胜强。鱼不脱于渊。邦利器不可示人。   
      《小子》   
      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所以要把东西收拾好,必须先把它摊开。要想削弱敌对势力,必须有意让他尽快达到鼎盛。如果想远离他,有意给他最好的礼遇,这叫敬而远之。如果想占有它,必须有意先付出一些代价。这都是一些以弱胜强的微妙道理。百姓与统治者,如同鱼和水的关系,鱼离不开水,统治者千万不要拿权势来威吓民众。百姓虽看似柔弱却孕育着无比的坚强。 
        
      一句点题:(以弱胜强的道理。)   
        
         
       第三十七章《老子》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阗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小子》  
      世界上的自然规律是自然形成的,如果统治者能尊重它,万物将不受惊扰自然而然发展壮大。如果我们想在自然界中有所收获,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消除不现实的想法和奢望。让世界都和平安泰,让自然环境不遭受人为的破坏,自然环境复归其好。 
       
      一句点题:(修得自然好,世界平安圆。)  
       
        
       
       
      下篇 德经  
        第三十八章《老子》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 
       
      《小子》  
      人的高尚品德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做给别人看的更不是什么高尚品德。高尚的品质也不是做出来让人欣赏的,做出来的也并不怎么高尚。仁慈之心也不是做得出来的。而义气之事却是让人做的,因为义毕竟是为小团体的利益舍身而为之。而礼更是做给人看的应酬之举。人失去了最纯朴的天性后,去追求自认为高尚的品德,失去了高尚的品德后又去追求心底的仁慈。没有了心底的仁慈,退其追随人间的信义。连义也让人言而无信,再去寻求表面的礼节。因此,礼节是信义淡泊之后的产物,是灾乱的开始。所以说那些虚伪的仁义道德和礼教学说是:道理说得越浮华,就越具有欺骗性。 
       
      所以要做一个真实有道德的人,做事必须踏踏实实。不要老做一些表面上冠冕堂皇的事让人看。做一些真正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句点题:(道德:就是具有塌实秉性的人,做脚踏实地的事。)  
       
        
       第三十九章《老子》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地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小子》  
      自古以来遵循客观规律,事物就会顺其自然的发展壮大,是不是这样无休止的壮大下去呢?不是什么事物的发展都有个极限,事物发展到了极限,又会走向它的反面,重零开始。这样循环往复,也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所以圣明之人不想像玉珠那样珍贵华美,宁愿像顽石那样低贱丑陋,也就是这个道理。 
       
      一句点题:(虚则实、满则溢的道理。)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小子》  
      懂道理的人听到谈事物的客观规律,会更加勤奋的去实行。不太懂的人听到会将信将疑;不懂的人听到,会笑你在空谈。不笑不足以为是真实的客观规律。所以有句立言谈客观规律是:光明之道好象暗昧,前进之道好象后退,平直之道好象偏斜,高尚的德好象低谷,洁白的好象乌黑,广大的德好象不足,刚健的德好象疲弱,诚实的德好象背弃。最方正的反而菱角,贵重的器物迟迟才能完成,最高的乐声听不到,最大的形象看不见。这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只有遵循它。事物才能有好的开始,而最终取得成功。 
       
      一句点题:(遵循客观规律,探索真理,才能使我们把握前进的方向)  
       
        
         
       第四十一章《老子》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小子》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其最大动力是事物内在矛盾双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的特性。其根本原因是事物内在矛盾发展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规律。 
       
      一句点题:(从弱到强,从强到弱是规律,矛盾双方相互转换是动力。)  
       
        
         
       第四十二章《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小子》  
      世界上客观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大到小的发展来的,万物都是矛盾双方对统一而存在的。客观自然界,孤阴不生,寡阳不长,而帝王们却自称,孤寡之 
      人,是想贬低自己从而得可更多人的认可。事物往往是这样:有了一方面的减损,另一方面反而得到更大的收获。有的地方增益了,另外地方反倒亏空更大。借鉴古训教导后人,不按事物的发展客观规律,不注重事物矛盾发展的两个方面,蛮干胡干,将是死路一条。我将以上矛盾的对立统一的思想作为著书立学的根本。 
       
      一句点题:(进一步确立矛盾对立统一的思想。)  
       
        
       
       第四十三章《老子》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小子》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克天下最坚硬的东西;因为任何强大的东西都会有破绽和弱点。所以由此知道坚守柔弱一面的好处。用行动告诉世人;做无为之事;就是坚守柔弱一面;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取;不断的积累;积小成为大成;这样天下人就很少人能达到你的水平。 
       
      一句点题:(低姿态更有上升的空间。)  
       
       
       第四十四章《老子》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小子》  
      名誉与生命谁更可爱?生命与财富哪个更重要?得到与失去哪个更需珍惜?偏爱一方,另一方会失去更多,拥有许多必然付出更多。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是不会让事物偏废一方,而失去平衡。知道适可而止,保持事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