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简单实用成功学: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 >

第7章

简单实用成功学: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人处世中给对方留有空白,事实上不难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出色的演讲家,如果你一直滔滔不绝地说,没有适当的停顿给听众以反应、思考的时间,那么即使他演讲得振振有词,最终也会遭到听众的质疑;相反,如果他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停顿,并能够在高潮之处调动听众的积极性,那么即使他在演讲中偶尔出现小的失误,也能够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这就是空白效应。
世上的任何东西、任何事情,如果你太过近距离接触,不留有足够的空间,都会发现它的瑕疵、弱势、缺点。世上任何一个与你相关的人,如果你与他时时刻刻在一起,每分每秒不离开,那么即使是亲密无间的爱人,有一天也会因为彼此间的赤裸裸,不再相互吸引,相互容纳。一块看上去完美无瑕的玉,如果你用放大镜看,便会发现它的瑕疵,进而认为玉石也不过是普通石头中的一种。
留白效应告诉人们,生活中,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做事情,在适当的时候运用无声胜有声、有无相生的方法也是一种智慧。这种“留白”留出空间的智慧,运用到人际关系中,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多人为了增加彼此间的亲密感,经常和对方“浸泡”在一起,有的人为了让朋友信任自己,经常会把自己的一切向对方和盘托出,自认为这是一种明智之举。事实上,这是一种轻视自我的冒险行为,不仅不会让朋友对你另眼相看,有时还会让对方对你产生厌烦感。
既然在人际关系中给对方留有适度空间如此重要,那么生活中人们该如何留有这样的空间呢?简单说,就是要给彼此一个距离,不要太过亲密,而这里的“不要太过亲密”是指日常生活中不能有太过频繁琐碎的接触。不但如此,还要保持彼此心灵上的沟通,而感情上相互理解、安慰;在朋友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纠缠于生活的琐碎。



☆、交往适度定律:对人太好也是错

如果你别对人适度好,可能得到别人相应的回报;但是你对别人过度好,却可能无法得到别人的回报。这叫做“交往适度定律”。
“交往适度定律”告诉我们,对别人过分好,反而不利于和对方的交往。
在社会交往中,如果你对别人过分好,也就是在人际交往中“过度投资”,可能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呢?
对于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和付出是个性成长的需要。人际交往中如不能满足这种需要,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
心理学家霍曼斯曾提出,人与人的交往本质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一样,就是,人们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但是,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让人心理失去平衡,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而在心理上产生愧疚感。这种心理会使受惠的一方选择运离。
初入社交圈的人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使关系更融洽、密切,而事实恰恰相反。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对待别人要留有余地,最好不要把好事一次做尽,或者要给对方回报的机会。
第二个不良后果是,对对方过好,可能会使对方对这种恩情感到麻木,而一旦达不到原来的标准,反而可能引起对方的不满。古话说“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就是这个道理。
就像任何事情都要以适度为好,过犹不及,在人际交往中对别人好也需要适度。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不能溺爱和娇惯,以免孩子对父母的爱不懂感激;夫妻之间如果只知付出,不求回报,也会让对方变得习以为常,不懂珍惜;朋友之间,一方对另一方长期的无私帮助,可能会让双方的关系失衡,最后反目成仇。
如果人们能够在关心中提出批评性的建议,并在建议中充满了鼓励、赞扬、支持的态度,这种批评不仅不伤人的感情,不伤人的自尊心,还能激发人向善的良心,使人的积极性始终维持在良好的行为上。
第三个不良后果是,你对别人过分好,容易让别人觉得你心太软,不怕你,对你无所忌惮。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良之辈,所以让自己有点威严,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也让自己更有影响能力。如果你总是对别人太好,会让人觉得你善良而软弱,容易利用。
张亮为人本分老实,非常勤恳。有一天,他突然对朋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尽心尽力地为别人好,事事都为别人着想,到头来,似乎还不如那些自私的人受欢迎啊!”
表面看来,这个道理好像很难懂,实际上很简单。人总是有种惯性,要对一个人好,就只能对他越来越好,似乎这样才符合人的心理规律。这样一来,你的好就被视为理所当然了,任何人都可以理直气壮地去享受你的好,好像你的付出是应该的。
如果有一天你做的让他觉得不是很满意,即使是一点点的不满意,那么你之前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被抹杀,最后,你被记住的也许就只有你对他的那点不好。当你的好来得太容易,容易到让别人不愿意珍惜的时候,你的好也就没有任何价值了。而相反的是,当一个平日里很冷漠的人突然心血来潮表现出一点热情的时候,就可以令人喜出望外,感到惊奇。



☆、跷跷板定律:人际交往收支平衡

要让对方高一些,就必须使自己低一些,要让自己高一些,就必须使对方低一些,这就是在人类行为意识领域占举足轻重作用的“跷跷板定律”。竞争双方,出现“你高我低,或我高你低”的现象,就是“跷跷板效应”;竞争双方,为“抬高自己而压低对手”的现象,就是“跷跷板原理”。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相互给予彼此所需要的。对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清。
其实,以自我为中心,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障碍,它会阻止你的人际关系正常发展。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总是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得失,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利益;任何事情,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因此,这类人缺少朋友。
其实,我们每个人做每件事,都希望实现利益最大化,人际交往也一样。没有一个人愿意对他人无偿地付出,也没有一个人会得到他人无偿地付出。一段稳定的人际关系,必须保持相互交换的平衡。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人踩跷跷板一样,和谐相处就要保持双方支出的平衡和对等。一旦彼此的交换不对等,那么就会像跷跷板一样失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跷跷板定律。
凡事只想到自己,而不顾他人的人,大多是自私的人。自私的人如同坐在一个静止的跷跷板顶端,虽然维持了高高在上的优势位置,但整个人际交往却失去了互动的乐趣,因而变得索然无味。对有的人来说,“自私”是有意识的,而有的人则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自私,是个性问题,比如那些天生就爱占小便宜、斤斤计较的人;而无意识的自私,是社交技巧的问题。无论是个性使然,还是不懂得社交技巧,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认识到人际交往中彼此付出的对等问题。要保持利益的互惠,要注意下面几点。
1.平等相待每个人
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无论职务高低、知识多寡、贫富差距、身体强弱、年龄长幼,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绝不能抬高自己而轻视他人,或是凭着自己有一些优势而拒人于千里之外。另外,在人际交往中,对于所有的人,我们都应该给予应有的尊重,尊重他人的人格、个性习惯、情感爱好和隐私等。
2.尽量帮助他人
在学校的道德教育课上,老师经常强调“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其实,如果功利一点地去看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为了自己而帮助他人。因为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如果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没有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当你深陷困境的时候,你也就没有资格向别人求助。所以,年轻人应该知道,帮助他人不仅仅是一种美德。
3.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既然交际是利益的相互交换,如果你要受人欢迎,吸引他人的话,那么就需要增加你“被利用”的价值。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那些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建立和保持;而那些对自己来说不值得的,或是失大于得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者终止。



☆、犯错误效应:完美的人未必讨喜

通常一些在各方面都优秀、近乎完美的人往往不那么太讨人喜欢;相反,那些虽然很优秀,却偶尔犯一些小错误的人则更容易赢得人们的喜爱。小小的错误反而会使有才能者的吸引力提高,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就被称为“犯错误效应”,也被形象地叫做“白璧微瑕”效应。
生活中也常常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将四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像分别放给他准备要测试的对象。
第一段录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正在接受主持人的访谈,那位成功人士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因此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他表现得非常自信,谈吐不俗,没有一点羞涩的表情。台下的观众不时为他的精彩表现爆发出阵阵掌声。
第二段录像也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正在接受主持人的访谈,但是他在台上的表现就显得有些羞涩了,尤其是在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他所取得的成就时,他紧张得竟把桌上的咖啡杯给碰倒了,咖啡还把主持人的裤子淋湿了。
第三段录像中,接受主持人访谈的是个非常普通的人,跟上面两位成功人士相比,他没有什么不俗的成绩,虽然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都不太紧张,可也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一点都不出彩。
第四段录像中,接受主持人采访的同样也是个很普通的人,可是在采访的过程中,他显得异常紧张,跟第二段录像中的成功人士一样,他也是把身边的咖啡杯弄倒,还把主持人的衣服淋湿了。
心理学家放完这四段录像之后,就让被测试者从上面的四个人中选出一位他们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
测试的结果是,最不受大家喜欢的就是第四段录像中的那位先生,几乎所有的被测试者都选择了他。可是让人奇怪的是,人们最喜欢的是第二段录像中打翻了咖啡杯的那位,大概有95%的被测试者都选择了他。
其实,对于那些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来说,出现类似打翻咖啡杯这种微小失误,不但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反而会让人们觉得他很真诚,值得信任。假如一个人表现得完美无缺,从表面我们看不到他的任何缺点,那会让人觉得这个人不够真实,他在别人心目中的信任度也会降低,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任何人都是有缺点的,可能别人不知道,但是他心里对自己的缺点肯定是清楚的。
貌似完美无缺的人在不经意中犯个小错误,不仅是瑕不掩瑜,反而让人觉得他和大家一样,就因为他显露出平凡的一面而使周围的人都感觉到安全。
当然,“犯错误效应”并不是说一个人犯的错误越多,越能增加魅力,“犯错误效应”的产生是有条件的。犯错误者应该是那些具有非凡才能的人,而且是偶然地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如果是能力平庸的人犯错误,反而会让人更加厌恶。另外,“犯错误效应”的产生也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男性更喜欢犯过错误但能力非凡的女性,女性往往喜欢没有犯过错误但能力非凡的人,而不考虑对方是男性还是女性!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若想让别人喜欢自己,就不要苛求完美无缺。我们在修炼自身能力、努力成为一个强者的同时,偶尔犯下一些可以被人谅解的小错误,容易让身边的人产生亲近之感,为你赢来好人缘。



☆、三明治效应:变批评为美味

在批评心理学中,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从而使受批评者能够欣然接受批评的现象,被称为“三明治效应”。第一层是认同、赏识和肯定;中间一层夹着建议、批评或是不同观点;第三层则是信任、鼓励、支持和希望。这种批评方法不仅不会挫伤受批评者的自尊心,而且还能够让他积极接受批评,并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
“三明治效应”在人们的批评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它经常能够让不愿意接受批评的人情不自禁地接受批评。林肯就是这方面的专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