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小故事大道理 >

第105章

小故事大道理-第105章

小说: 小故事大道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公脸红了半天,才说:“不用杀了,我听懂你的话了。”
大道理: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间接的批评比直接的批评要有效得多。
窒井碎瓶
从前,一个村子里有一眼井,井水又清冽又甜美。
全村男女老少来来往往到井上汲水。日常的淘米、洗衣、饮用都靠这口井的水。可是大家只管汲水,却不知爱护。渐渐地,井被泥沙堵塞住了,干枯了。
村里人汲不着水,围在井边吵吵嚷嚷,却不想法去掏清这眼井,反而气急败坏地把汲水用的瓶子砸个稀烂。
大道理:在困难面前,应该是分析问题,总结教训,努力克服,而不应该自暴自弃,推卸自己身上的责任。
猎人被吃
动物中,鹿怕豹,豹怕虎,虎又怕罴。罴披头散发,就像人一样站立,气力特别大,又最能伤害人。
楚国南方有个猎人,能用竹管吹出各种野兽的叫声。有一天,他带着弓箭、罐子和灯火到深山里去。起初他模仿鹿叫,用来引诱鹿群;等鹿一到,便举起灯火发箭射它们。豹听到鹿的叫声,赶快跑了过来。这人非常害怕,就模仿老虎的叫声来恐吓。
豹被吓跑了,却招来一只老虎。这个更害怕了,连忙又模仿罴叫,老虎也吓跑了。罴听到叫声,就来寻找它的伙伴。
罴跑来了一看,却是一个人,于是就一把抓住他,把他撕成碎片吃掉了。
大道理:下棋至少要看三步,处理事情时,也要多想几种后果。如果只有一种准备,一旦出现新的情况,就没有办法应付了。
獐鹿之辨
北宋时,有个名人,他既是诗人又是当时的丞相。他就是王安石。他有一个儿子叫王雾,从小就很聪明。
在王雾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个南方来的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一头鹿,一笼关起,放在客厅里。
王雾从来没见过这两种动物,感到很新鲜,整个一个上午都在客厅里玩。
客人见他玩得很起劲,就开玩笑地对王雾说:“别人都说你人小聪明,我来考考你怎么样?”
王雾说:“先生请讲。”
客人说:“我问你,哪只是獐?哪只是鹿?”
王雾看了半天,明明不懂,但却振振有词地回答道:“这还不简单?獐旁边的那只就是鹿,鹿旁边的那只就是獐。”
客人听了,感到十分惊奇。
大道理:在遇到难题时,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避重就轻,巧妙回答。
宋之富贾
宋国有个人,叫做监止子。他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的商人。
有一次,有个人在大街上拍卖一块价值百金的玉石,他看到那块玉石晶莹剔透,以他多年经商的经验告诉他,那绝对是一块上等的玉。
于是他也参加到了竞拍的队伍行列中,可是竞拍的队伍中的每个人都和他一样识货,而且和他一样有钱,这样他得到这块玉石的几率就很小。大脑转得很快的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拿起玉石观看,假装不慎失手,将玉石掉在地上摔坏了,照价赔偿了一百金。
别的商人一看好玉给摔碎了,大家都为之可惜,都没人要那块碎玉了,这正和监止子的心意,他赔偿了一百金以后又拿起那块碎成两半的玉石。
事后,监止子将摔坏的玉石捡起来,修理那毁坏了的部分,琢磨出一块光彩熠熠的宝玉,赚得了千镒,是他当时赔偿玉价的十倍。
大道理:有时候,要想胜,须先败,败非真败,是以败取胜,但要在胜败之间做到进退自如,最后稳操胜算,须有败中见胜的眼光、以败求胜的权谋和败中取胜的本领。
鹬蚌相争
有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普照,一只大蚌慢慢爬上河滩,展开两扇甲壳,十分惬意地晒着太阳。
这时候,从空中沿河飞来一只鹬鸟,它看见河蚌裸露出肥白的身体,又馋又喜,用长而尖的嘴猛地啄去。
大蚌吃了一惊,“啪”地一声合拢甲壳,便像铁钳一样,紧紧地钳住了鹬的尖嘴巴。
鹬死死地拉着蚌肉,蚌想回到河里去,却无法脱身;蚌紧紧地钳着鹬嘴,鹬鸟想拔出嘴飞走,可是使出全身力气也拔不出来。它俩谁也不肯让谁。鹬发怒地威胁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在河滩上!哼,等着瞧吧!”
蚌也不甘示弱地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会饿死在这里!你等着看吧!”
鹬蚌越吵越厉害,相持不下,越钳越紧,争得精疲力竭。
这时,有个渔翁提着鱼网沿河走来,看见鹬蚌相持不下,便毫不费力地把它们塞进鱼篓里,高高兴兴地带回家,做成了一顿美餐。
大道理:大敌当前,内部斗争应该让位于敌我斗争,只有相互容让,一致对外,才能保存自己,克敌制胜。局部的利益要服从全局的利益,小利益要服从大利益。
马与虎斗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匹马,这马极其高大、骏美、雄壮而有力气。它头上长着长长的鬃毛,长得遮住了眼睛。
主人常常把它放到山中去吃草,因为马强壮的外形,山中的野兽都不敢去和它较量。
有一天,它遇到山中的一只老虎,老虎虎视眈眈地奔向它,想吃掉它。它也不甘示弱,就扑向老虎,和老虎搏斗起来。整整搏斗一天未分胜负,马只好退了下来回到家中。
看见马和老虎搏斗的人,向马的主人称赞了马的勇敢善斗。主人高兴地说:“我的马真是很雄壮呀!不过,我的马之所以没有战胜老虎,是因为它头上的鬃毛太长了,遮住了它的眼睛。如果把它头上的鬃毛剪掉,让它看得清楚些,它肯定会战胜老虎的。”于是便二话不说,拿出剪刀剪掉了它头上的鬃毛。
第二天,马的主人跟在马的后边,到了山上,果然看见一只老虎,奔向他的马。马的主人本来想观看一下自己的马战胜老虎的壮观场面。没料到,马见了老虎之后,立刻惊慌失措,站不稳,还没斗过三个回合,马就被老虎吃掉了。
马的主人非常失望而惋惜。他在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想:“马为什么昨天那样勇敢善斗,而今天却这样怯懦无力?”
主人百思不得其解,便去询问村里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
老者知道了后说:“天下的事成功在于勇敢,失败在于怯懦。马第一天因为鬃毛遮住了它的眼睛,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老虎,所以胆大勇猛,不知道害怕;第二天,它的鬃毛被剪短了,它看清楚自己的对手是老虎了,所以精神上就胆怯、气馁,就失败了。”
大道理:天下的事胜败的关键在于勇怯,勇敢就能获胜,胆怯就会失败。
朝三暮四
古时候,宋国有一个老头儿,很喜欢猴子,在家里养了一大群。
日子一长,他对猴子的性情就了如指掌,而猴子好像也懂得了主人的心意似的,经常做一些奇怪的动作来逗老头开心。
于是老头儿对猴子就愈发喜欢了,宁可让家里人饿着肚子,也要让那些贪心的猴子顿顿吃饱。
不久,家里的粮食快要吃光了,他想把猴子的饭量减少来节省粮食,但是又怕猴子们不肯答应,怎么办呢?一晚上也没想出个好办法,害得老头整夜都没睡好觉。
第二天一大早,老头就起了床,走到猴群面前,对它们说道:“从今天起,我给你们吃橡子,每天早上三升,晚上四升,你们看这样够不够?”猴子们一听,都乱蹦乱跳,呲牙咧嘴地表示不满。
“好吧,好吧,”老头儿连忙又说,“增加一点,给你们早上四升,晚上三升,总该满意了吧?”猴子们听了,都摇头摆尾地趴在地上,十分满意。
大道理:只知道盲目计较,其实无知的人,最容易上当受骗。
蜈蚣与蚯蚓
以前,有一只大蜈蚣饿极了,想出来找点食吃。它寻觅了很久,转来转去转到一个洞穴旁边。它看见洞穴周围有一堆一堆的粪便,知道这是蚯蚓的洞穴。蜈蚣高兴极了,心想:蚯蚓又肥又软,浑身是肉,满肚子汁液,真是最好的食物了,看来我今天的运气不错。于是它趴在洞穴口,一动不动地等蚯蚓出洞。
蚯蚓本来躲在深深的洞穴里休息,突然闻到一股异样的气味,它知道是蜈蚣来了。开始时,它很害怕,屏住呼吸躲在洞里不敢出来。后来,它伸出尖尖的小脑袋向洞口窥视了一下,于是心生一计:它趁蜈蚣不防,突然伸出头来咬掉蜈蚣一只腿。
蜈蚣猝不及防,疼痛难忍,暴跳如雷,想立刻钻进洞去撕碎蚯蚓把它吃掉,可洞穴很小,没能钻进去,于是又想:我的腿多得很,咬掉一条没关系。可是小小的蚯蚓竟然胆大包天,我一定要吃掉它,以泄我心头之恨。然后它又趴在洞口等候。
过了一会儿,蜈蚣见蚯蚓没出来,等得有点不耐烦了,又有些失去警惕,可蚯蚓时刻注视着蜈蚣。它看见蜈蚣不防备,又突然伸出头来咬掉它的一只腿。蜈蚣疼得打了几个滚,更想吃掉蚯蚓报失腿之仇。这样一来它更不甘心离去了,仍然趴在洞口边等候。
蚯蚓仍然采用冷不防的战术,一会儿咬掉蜈蚣一只腿,一会儿又咬掉蜈蚣一只腿,屡屡偷袭成功。不到一个时辰,蜈蚣的腿全部被咬光了。
失去腿的蜈蚣再也没有原来那么凶了,它想离开这里,可是没有了腿,怎么也动不了,像一条僵了的秋蚕横瘫在地上,虽然没死,但一动也不能动了。
蚯蚓看见蜈蚣再也不能动了,于是大摇大摆地走出洞口,撕开蜈蚣的肚皮,吸干了腹内的汁液,饱餐一顿蜈蚣肉。蚯蚓心满意足地围着蜈蚣庞大的躯壳转了两圈,说:“蜈蚣,蜈蚣,你只知道强者能吃掉弱者,可你没想到,弱者也会吃掉强者的。今天你被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完,又钻进自己那深深的洞穴里。
大道理:弱者要想战胜强者,就必须讲究策略,发挥局部优势。要把握时机,一旦成熟,弱者就会变成强者。
好斗的竹鸡
竹鸡生性好斗,一碰见自己的同类,必要打个头破血流。
聪明的猎人就利用竹鸡爱打斗的性格来捕捉竹鸡,他在树林里将落叶堆成窠巢,把引诱竹鸡的游子放在里面,然后张开网,在树后隐藏起来。
游子被猎人困在里面,只有高声鸣叫。野外的竹鸡一听见有打架的对象了,连忙闻声飞来,闭上眼睛,昂头冲进窠巢就要跟游子去决斗。
说时迟,那时快,网起处,没有一头竹鸡能够逃脱。
大道理:做事盲目的人容易被坏人利用,成为阴谋的牺牲品。
法琳念观音
贞观十四年,长安城外西华观的道士秦世英暗里给天子写了一封告状信。告发和尚法琳,说他言论触犯了国法。
唐太宗阅状,立即命令把法琳投入监狱,并对他说:“你写的《辩正论·信毁交报篇》上面说什么‘有念观音,临刃不伤’,好吧,给你7天,让你去念观音,到期绑赴刑场,看看刀子砍得进砍不进。”
法琳吓得魂不附体,带着桎梏脚镣躺在黑狱中,只有念诵观音菩萨,祈祷显灵。眼看刑期迫近,法琳忽然大彻大悟,神采焕发,敞开胸怀,顿时一点儿贪生怕死的念头都没有了,只等刑期快到。
说话间,7天期满。唐太宗敕令说:“刑期已到,你念的观音显灵了吗?”
法琳弯腰拜道:“和尚7天以来,不念观音,惟念陛下。”
唐太宗惊奇得很,又派人问:“朕诏令你念观音,你为何不念,反而说惟念朕呢?”
法琳不慌不忙地回答:“陛下就是观音菩萨,所以我就惟念陛下。”
唐太宗见了状词,哈哈一笑,就把法琳释放了。
大道理:所有的一切宗教迷信活动都是骗人的,只有现实中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
为社稷忍羞
赵简子是春秋末年晋国的六卿之一。
他临终前留下遗嘱,要将二儿子赵无恤立为继承人。
有位臣僚名叫董阏于的问他:“历来都以长子继位,无恤是庶出又非长子,怎可以立后呢?”
赵简子回答说:“我把自己的一群儿子都考虑过了,只有无恤为人能顾全大局,能为国家忍受羞辱。”
赵无恤继位以后,有一天,他在宫殿请晋国的另一个大贵族知伯喝酒。知伯倨傲无礼,酒席间百般侮辱赵无恤,可是赵无恤呢?他不但不发怒,而且还劝知伯“别生气,别生气”,但是知伯不知好歹,竟当着无恤家那么多下人的面劈面刮了无恤两个响亮的耳光。
左右侍臣都按捺不住怒火,要无恤把知伯杀了。无恤劝住他们,说:“先君立我为后,说过我能为社稷忍辱,我怎能因小失大而去杀人呢?”
过了10个月,知伯倚仗自己强大,向无恤勒索领地,无恤没有答应。知伯恼羞成怒,重兵将无恤围困在晋阳,又决汾水灌城,大有一口吞吃之势。但是赵无恤没有认输,也没因此就失去信心,仍然顽强御敌。
第二年,他联合晋国的韩、魏二卿,分兵出击,将知伯军队彻底击溃,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势。在庆贺胜利的宴席上,赵无恤将知伯的头颅骨做成酒器,劳军痛饮。
大道理:“为社稷忍羞”,可以是为了团结别人,相忍为国;也可以是对付敌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