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学会站着睡觉 >

第3章

学会站着睡觉-第3章

小说: 学会站着睡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企业都在努力成为第一人,最起码也要成为前三名,以便在大部队还没有涌到的时候占据有利地形。抢先一步,有时岂止是黄金万两。这也使得IT业成为竞争最残酷的业界之一,今天的英雄如果不能快马加鞭,明天就会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对于这种现象,学者的说法是“赢家通吃”,也就是说,在这个速度时代,跑在最前面的人会得到大多数的利益,最明显的例子是在体育界,一个奥运会冠军和一个奥运会第四名,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军和世界杯足球赛的第九名,无论是知名度、荣誉感还是商业收益,都有天壤之别(当然了,中国队要是能获得世界杯足球赛第五名就另当别论了)。

在印度最顶尖的孟买科技学院,有一个“最恐怖的教授”,他给全班最高分者A,第二高分者B,剩下的全部是C、D、E。教授告诉学生:“今日我用这样的方式磨练你们,就是要你们未来遇到竞争者,绝不可以被比下去。”在高度的竞争压力下,学生们个个想脱颖而出,夜夜挑灯苦读。“一个礼拜读七天,我们没有周末的,”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问他们有没有时间约会?答案是:“如果今天要约会,明天就得念两倍书补回来。”

正是因为意识到抢占有利位置的重要性,现代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表现出一种锦标精神,为了成为前三名而不遗余力,因为经济学家已经测算出,在几乎所有领域,20%的人分享着80%的利益,而在个别领域,5%的人甚至占有着95%的利益。

备忘录:

投资大师巴菲特曾自诩自己是一个在正确的时间,出生在正确的地点的人。他很庆幸自己出生在1920年代的美国,得以经历美国史上最强盛的一段时期,能够恭逢其时,在二战后的美国,得到了那么好的机会发展,就像是“中了超级大乐透”一样,而如果是出生在孟加拉或是诞生在17世纪的话,那么他就可能什么也不是。

当今好莱坞最流行的瘦身法是生化学家巴瑞.西尔斯的“区域减肥法”,即每天在“正确的时间消耗正确份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就能达到减轻体重目的。相对于一般人日常饮食55%到60%为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西尔斯的“区域”将碳水化合物控制在每一餐的40%,蛋白质与不饱和脂肪则各占百分之30%。

全球会员制仓储店鼻祖普尔斯马特的经营理念是:“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只提供正确的商品”,不让你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堆里浪费时间,只提供同类商品中最好、最经济的商品。
 
 
3 “懒人”更容易成功? 
 

 
 

睡懒觉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尤其是那些在思想上“睡懒觉”的人。

“懒惰”为节省生命能量之本

有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做《懒人长寿》,说的是,要想获得健康、成就与长久的能力,必须改变“不要懒惰”的想法,鉴于压力有害健康,应该鼓励人们放松、睡点懒觉、少吃 

些、用例行日常工作代替过度运动等,最重要的观点是,“懒惰为节省生命能量之本”。这本书德国非常畅销,它讲的不仅是一种养生观念,更是一种成功理念。

无独有偶,有一种“新懒人主义”也在“畅销”起来。新懒人主义的宗旨是“人生得意须尽懒”,本着简洁的理念,崇尚新世纪里的崭新生活方式,深入学习删繁就简的生活与工作技巧,从而可以从容驾驭去芜存菁的攻略秘术,最后达到如鱼得水的返璞归真境界。新懒人主义的目标就是清新、单纯、自然、健康的新生活。

新懒人主义并非空穴来风。有调查显示,人类精力的60%以上用于抵抗压力的侵蚀、完成责任以及对规章制度的遵循上,大量的没有任何作用和效果的人际交往充斥在我们身旁,创造力被浪费,热情被消耗,机械的一成不变的步骤强占了我们的时间和生命。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很多人生乐趣被剥夺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被大大压缩了,生命的浓度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

与此相似的观点便是“懒人推动了历史”的说法。在研究过许多政治家和科学家的成功之路后,我发现,成功人士和那些具有领袖气质的人,往往都倾向于做自己喜欢或认为重要的事,而对于其它事,能不做就不做,能推迟就推迟,实在非做不可的话,也要想个最简便的做法。而事实上,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正是源自这种“懒人”的想法。所以有人戏言,是懒人推动了历史发展,懒人更适合当领导,因为领导的本质是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军事家们就曾在选拔军官时,把人分成了四类,并认为,聪明但懒惰的人可以做将军,聪明而勤奋的人可以做参谋,又笨又懒的人可以做士兵,又笨又勤奋的人只会添乱,这种人最要不得。由此可见,“懒”得恰到好处也会成为一种才能。

一位大企业家曾经说过,工作过于努力的人没时间去赚大钱。在我们周围,很多人都在抱怨,“我工作太辛苦,简直没有时间去读书和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是,满足生计的需求已占据了一切,以至于你没时间去考虑未来的机会。这也正是普通人与成功人士的区别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懒人”往往比勤快人更适合做领导,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时间思考,有时间补养,这在知识更新迅速的信息化时代体现得尤为明显。

骑脚踏车的人走不远。假如你过于忙碌地工作而没有时间去思考你做的事,你将无法充分利用你的成就,只有在降低工作量后,你才有空做广泛而非狭隘的研究。假如你过于专注于自己小小的领域,就不会知道其它领域也许对你目前从事的事有极大影响的信息和思想。而问题的关键也就在于此,除非你有时间广泛涉猎、学习他人所做的事,否则创新就不可能发生。在现代社会,全新的发明极少发生,创新几乎总只是将两种以上已知的观念以新奇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这也使得信息单薄、思想简单的人,难以成为创造型和领导型的人物。

有时降低工作量并非出于自愿,而是环境所能提供的机会有限使然,正如印度对待年轻的丘吉尔的情形:派驻印度的丘吉尔利用了当时的空闲时间重新阅读在大学时所忽略的书籍,在懒散的阳光下“漫不经心”地进行着足以使他受益终生的思考。不仅如此,他还要求他的母亲给他一套完整的年鉴,这些都是从英国的政治年鉴以及世界各国的新闻汇集而成。他仔细地阅读,作了笔记,逐步掌握了年鉴所包括的丰富的事实和资料。当他阅读国会辩论的重大问题的摘要前,他常常仔细地勾画出对这一特定事件的个人看法,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和分析同当时的与会者进行比较,从而在遥远的班加罗尔进行了诸如国会辩论等政治活动的“演习”。相比之下,他的许多同事却只有慵懒,没有思考。

积极拥抱安静的时间

对那些志在成功的人来说,安静的时间也许是人生最重要的时间。许多人之所以会忽略心灵的声音,注意不到自己的真实感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太过忙碌了,步履匆匆,而大脑里又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琐碎和想法,“灵感”进不来。

在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看来,灵感是一位很娇嫩的尤物,她需要你心情放松、从容不迫,焦虑和过于功利的人与灵感是没有缘分的。常常是,当你进入一种宁静的境界时,会有一种甚至多种想法突然出现,这被称为“找到了感觉”。这种灵感的出现会突然照亮人们的思维。

看《少年包青天》印象最深的是包青天说,“我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找到感觉的包青天是令奸人胆寒的,他的那种感觉常常可以牵引着包青天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产生奇妙的预感,做出准确的判断。而在找不到感觉的时候,包青天也像凡人一样,只能按常理出牌,并没有什么更多的特别。这种感觉就是灵感。正如科学家和艺术家在一瞬间找到了他们发明创作的灵感一样,“我发现了它”的意思是说他的灵感在宁静的氛围里被激活了起来。

其实不仅是包青天,任何人都有感觉极好的时候,也都有找不到感觉的时候,当感觉好的时候,说什么什么是,做什么什么成,而如果没有感觉的时候,就会终日混混沌沌,碌碌无为,有时这种状态会持续几年甚至很多年,当多年后回首时,才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是一路失魂落魄地游荡了过来。有时我们会问自己,为什么人与人的命运会有那样大的区别?一两句话显然是说不清楚的,但能否拥抱安静的时间,像“懒人”一样思考一下比忙碌的现实更为重要的事情,也许就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吧。

有时,宁静只需要三分钟。美国的一位著名企业家有一个持续了多年的习惯,那就是在做任何决定之前,他都要先把眼睛闭上两三分钟。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回答道:“把眼睛闭上之后,我就能够获得更高的智慧来源。”他是在等灵感出现。

酒店业大王康拉德.希尔顿也是一个善用灵感的人。很多年前,他曾决定买下斯蒂文森豪宅,也就是现在的芝加哥希尔顿,为此他的投标额选定在16。5万美元。第二天他一觉醒来,脑海里却深刻着18万美元的数字。一向相信直觉的他果断决定把投标改为18万美元,结果他赢了。在这次秘密投标中,第二高的投标额是17。98万美元,与希尔顿仅差200美元。

沉思是一种好习惯。很多成功者都有沉思的习惯,他们有时候是通过散步,有时候是通过饮茶、读书,有时候则是通过睡觉来进行沉思。丘吉尔的习惯是每天早上起来在床上躺着,喝着咖啡、看着报纸,盘算着一天乃至一年的事情,即便是女王也很难让他此时从床上下来。毛泽东的习惯是以看古籍、散步和睡觉的方式放松自己、寻找灵感,在这些时候,是不可以打搅他的。而我的一个主编朋友则更有意思,他有车不开,每天上班坐地铁,他最喜欢的就是坐在地铁里,闭上眼睛,一个人想事情。为此,我们常常和他开玩笑,说他这叫“大隐隐于市”。

人是一种很容易自寻烦恼的动物。我们经常以对将来的忧虑和对过去的抱憾给自己的思想增加负担,经常用一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问题来骚扰自己,又总是用一些连鬼都不相信的话来骗自己,这是人性的弱点。在某种意义上,沉思正是医治这种病症的良药。沉思就像一条大河,把此岸与彼岸拦腰截断,通过集中精力于此时此刻,解除我们的思想负担。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通过沉思集中注意力、增强精神的力量,帮助自己找到灵感,找回自信。

做个纯真的懒人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一个人的思考能力之所以会经常发生错误,主要是因为个人的思考能力往往受到个人经验和思维定式的指引,而事实上,这些“故旧”往往正是阻止你的灵感露过来的栅栏。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爱因斯坦多次强调说,一个科学家应该始终有一颗童心,因为童心较少世俗和偏见的束缚。

玛丽?奥勃莱恩说过,“直觉是智慧的一种能力,它能把杂乱无章的印象汇成对思想、情绪或情境的一种迅速作出的理解。它的姐妹缪斯是想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想像力,直觉的翱翔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在直觉面前,是不应该有任何禁区的。许多小孩子之所以计算机玩得出神入化,就在于他的头脑中没有禁区,没有“不可以”和“不可能”,什么他都敢尝试,也都有兴趣尝试。这也是爱因斯坦的“童心论”的理论基础,在他看来,只有像孩子一样好奇、乐观、敢想、敢做又不怕失败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发明的灵感,取得科学上的突破。

从心理学上说,灵感喜欢使你兴奋的事情,你对一件事情越有兴趣,灵感就越有可能出现。一般来说,灵感来自生活中令人兴奋的事件,自然、诗歌、爱人、美酒,所有很快使你感到兴奋的事物,都有可能带给你灵感,这也是许多诗人无酒不诗的原因之一。由于灵感是一种最自然的产物,她对那些本性纯真、热爱自然的人情有独钟,而对那些虚伪、浮躁、功利、庸俗的人则敬而远之,在她看来,那些人即便是有所兴奋,也是掺水的兴奋、泡沫的动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成功,仅仅“懒”还不够,还需要有颗童心,有颗清静的心。

保罗?布鲁顿说得好,“经常接近你神圣的本心,你将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不再成为表象世界的奴隶,而成为大自然的挚友,当你的心焊咏于你内在的心灵世界中时,压抑和混乱的阴霾。立即化为清风吹散在慧日朗照的晴空里。但你并没有忽略问题的存在而逃逸,只是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