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婆媳相处之道 >

第27章

婆媳相处之道-第27章

小说: 婆媳相处之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我按照“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的观点和“捂春三、冻八九”的俗语,坚持适时给儿子增减衣物。特别是冬天,不能给儿子穿过多的衣服,应比成年人少穿一件为宜。因为,儿子本身就好动,如果给他穿多了,一旦他出了汗,你再给他脱衣服,那么,他就很容易着凉生病,倒不如从一开始就让儿子少穿一件,这样,他活动起来很方便自如,同时还能增强其御寒的抵抗力。
婆婆刚帮我带孩子的时候,并不认同我的观点和做法,她认为孙子小,体质都比较差,如果给孙子的衣物穿少了,孙子会被冻病的,到时大人恐怕连哭都来不及了。结果,婆婆非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孙子穿了一层又一层,比大人穿得还多,活脱脱一个大胖企鹅,看着儿子那臃肿、蠢笨的样子,我就想笑。
婆婆整天给他穿那么多,结果经常捂得儿子出了一身又一身的汗,婆婆还说是因为孙子的身体虚弱才产生的盗汗。我们带孩子到医院给他看病的时候,医生建议她以后不要给孩子穿得太多,婆婆当时就拉下脸来,出了医院大门还不忘数落人家医生,意思是又不是他自己的孩子,自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有同情心。
虽然后来气温越来越暖,已进入春天,但婆婆并没有给孙子减少太多衣物,理由是初春给孙子捂着点不碍事。当时我虽然心疼儿子,但我知道,如果这时去劝说婆婆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还会造成婆媳间的冲突。最明智的方法是拿孩子来说话,套用一句不太贴切的话就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您别笑话我,话糙理不糙。您也别说我心狠,孩子出不了什么大事。结果儿子先是显得烦躁不安,接着是大汗淋漓,然后出现了舌苔和眼眵,最后发展到不爱吃奶了。婆婆这才慌了神,忙着给孙子减少了衣物,又不断地给孙子喂白开水,孩子的病这才慢慢地好了起来。
从这件事以后,婆婆自觉地转变了观念,开始尊重我给儿子的穿衣选择了。
老辈人都有个老理儿,就是孩子要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轻易得病,才会长得健壮。我婆婆也持这样的观点。
我小姑子和小叔子两家各有一个孩子,都比我的儿子大。所以,婆婆经常去他们两家,拿回一包包孩子的旧衣物,洗过之后给我的儿子穿。婆婆还时常给他们打电话,告诉他们,孩子的旧衣物不要送给别人,一定要留着,她过一段时间去取一次。结果,我家里小孩子的旧衣物足足码放了两大纸箱子。
婆婆还用穿小了的棉质衣服改成尿布,洗完后,一片又一片地晾晒在阳台的衣架上,活像一幅幅彩旗。婆婆说,用这种尿布好,它柔软、方便,又省钱,不像尿不湿,又贵,又不方便,用时间长了还可能引起孩子屁股得湿疹。
当时我的心里不是太赞成这样做。一是觉得现在每家就一个孩子,都宠惯得厉害,穿新衣服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也都支付得起。二是觉得婆婆这样做会让小叔子和小姑子看不起我们,认为我在占便宜,觉得我寒酸。
我不想要这种感觉。所以,我就给儿子买了很多的新衣服。婆婆就显得不太高兴,说我浪费钱,说我不会过日子,说小孩子哪懂什么新旧、好坏。她不是说我给儿子买的衣服透气性不好,就是说衣服的面料不好,要不就是衣服的颜色太难看,或者衣服的价钱太贵不值。总之,婆婆有一大套理由在等着我,当时我也有一些烦恼。
后来,婆婆带着孙子出去玩儿,总是让孙子穿旧衣服,顽皮的孙子满地乱爬,衣服上不是这里磨个小洞,就是那儿剐个小口,我就和婆婆说,本身就是旧衣服,既然破了,干脆扔了算了。而婆婆却戴上花镜,拿起笔来,随手噌噌几下,一朵漂亮的梅花或一只可爱的小熊的线条就给勾勒出来了,然后照着绣下来,比不破之前好看多了。真没想到,婆婆还有这个手艺!我看婆婆铁了心想让孙子穿旧衣服,只能默认了。
后来,我想了一个自认为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就和婆婆商量,我们对孩子的穿衣有不同看法,看似有矛盾,其实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好。您看这样如何——孩子今后在家就穿旧衣服,舒服、暖和;出门的时候改穿新衣服,漂亮、利落;尿布还按您的意思用旧衣服做。婆婆听了我的建议,表示赞同。并在我老公面前夸我是个懂得事理的好媳妇。
就这样,又一个潜在的矛盾被我轻易地化解了。
好个大大咧咧的云梦,真是个有心计的女人!


花心思迂回处理小摩擦(1)


女儿对奶奶说:“奶奶,我上幼儿园学会好多舞蹈呢!您看我的画有好几张都得了五分。老师和小朋友们可喜欢我了。”
小玢生完女儿后,在家歇产假,和公公、婆婆一起带孩子。时间不长,她的单位被一家大公司收购,新公司裁减员工,原单位的许多职工选择了买断工龄,小玢这时在家休产假还不到半年,便也选择了买断工龄,在家做起了全职妈妈。两位老人对孙女疼爱有加,照顾得无微不至,小玢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但时间长了,婆媳间还是因为孩子产生了一些摩擦,小玢不愿为此和婆婆闹得不愉快,便想出了许多迂回处理的小招数,既未和婆婆伤了和气,也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在女儿的婴儿阶段,小玢和婆婆的最大分歧是给孩子用纸尿裤还是尿布。这也是不少婆媳之间产生摩擦的起因。婆婆坚持要孩子使用尿布,而不许用纸尿裤,她的观点是:纸尿裤对小孩的皮肤不好,也不透气。开始时,小玢没有听从婆婆的意见,偷着给女儿用纸尿裤,一旦被婆婆发现,婆婆就会毫不留情地用尿布撤换掉。为此,婆媳没少闹别扭。婆婆曾对她说:“我就不信,你小的时候,难道你妈妈给你使的不是尿布吗?尿布柔软、方便,还省钱,有什么不好?你们那一代恐怕没赶上纸尿裤,长得不都挺好的吗?别什么流行追什么,实际点多好?”小玢看婆婆是铁了心要用尿布,沟通已不可能,就想,看来这样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只能牺牲一回孩子来转变她的想法了。
果然,此后不久的一天半夜,女儿又哭又闹,原来是尿了很长时间了。换尿布时,小玢发现尿布已黏乎乎地粘在了孩子的屁股上,小屁股已经腌得发红了。孩子的哭闹声也惊醒了婆婆,她赶了过来,看到孙女那红红的小屁股,她心疼地说:“那今晚你就给她换上纸尿裤吧!”由此,小玢每晚都给女儿使用纸尿裤,有时,白天也不再使用尿布,婆婆虽看在眼里,但不再说什么了。小玢觉得,虽然这种方法有些残酷,自己也不十分忍心,但倒是挺有效果的。不过这种方法以后尽量少用,毕竟对孩子有所伤害。
对女儿实行早期教育的事,婆婆一直持否定态度,认为是瞎耽误工夫。但小玢没和婆婆直接争辩,而是默默地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着。她坚持每天早晨在女儿醒来的时候,给孩子播放中国唐宋古诗朗诵;在每天晚上睡觉前,让孩子听上一段民间轻音乐。婆婆就认为,孩子太小,每天让她听磁带,对孩子的听力会有负面影响,而且孩子还理解不了,有什么用?后来,小玢还尝试着教孩子认字、认数,婆婆也不赞同,她觉得,这个年龄段孩子记不住,不如教她认东西更实际些。小玢感到,如果自己和婆婆针尖对麦芒,其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因为她们那一代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不相信早期教育对开发幼儿智力的好处。于是,小玢就把自己买的许多育儿书籍拿给婆婆读,逢电视里有科学育儿的内容,也不忘叫上婆婆一起看。后来,小玢发现,婆婆渐渐地从心里接纳了自己的观点,不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横加指责了。
小玢随时注意在女儿玩儿的时候,进行潜移默化的相关教育,一段时间后,女儿一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一听到古诗词就张着小嘴呀呀地叫。在她一岁七个月的时候,就会哼哼《梁祝》的第一段曲调;还会默念出“床前明月光……”等短诗;数字也能从1数到100了。婆婆看到孙女的表现,听到邻居的夸赞,高兴得眼泪都流了出来,她向媳妇承认,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我确实不如你。
小玢自己带女儿出去玩儿的时候,孩子很听话,如果不是妈妈给她买吃的,女儿一般不主动要。但她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候,总拽着两位老人去门口的小卖部,点名要买电视里做广告的一种果冻。小玢知道后就婉转地对婆婆解释说:“电视上说了,许多果冻卫生不达标,添加剂太多,常吃会在孩子的身体里留存下许多有害物质,以后最好别给她吃这些。”婆婆也看过相关的新闻,知道小玢不是有意针对她,所以没有表现出不高兴,只是说少量吃点应该问题不大,但以后会注意。可是后来,婆婆再带孙女出去的时候,孙女一哭闹,婆婆还是会给她买来吃。小玢虽然心里急,但转念一想:我再多说婆婆就该有意见了,不如试试别的办法,或许管用。
有一天,她看到婆婆又给孙女买果冻了,就特意打电话给一位当医生的同学,叫这位同学下班后务必来家一趟,并在电话里进行了一番交代。这位同学来家后,婆婆很热情地接待了她。小玢当着婆婆的面和同学天南地北的闲聊起来。聊着聊着,这位同学指着小玢有意放在茶几上的果冻说:“你怎么还给孩子吃这些呀?又没营养,又危险。我们医院最近几个月接诊了好几例小孩因吃果冻而误入气管的,孩子都很受罪,有的没办法还得割气管呢!你的孩子才两岁多,嗓子眼儿细小,你就不怕哪天出事?”小玢一边点头称是,一边趁着给同学倒水的时机顺势瞥了婆婆一眼,只见婆婆低着头,脸上泛起了红晕。从此以后,婆婆开始注意了,孙女再要果冻的时候,她给孩子改买娃哈哈了。
每次吃饭的时候,婆婆总是习惯性地用自己的筷子夹起菜送到孩子碗里,鼓励孙女多吃蔬菜。小玢知道婆婆是为了孩子好,但心里觉得别扭。人的口腔中有上万种细菌,通过筷子是不是会交叉感染呢?她不清楚但难免有顾虑。她就私下向老公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老公却认为没那么严重,如果你说出来,老妈会认为你嫌她脏,你在找茬,她心里会很不高兴的。不如我找个机会说说吧。


花心思迂回处理小摩擦(2)


后来有一次,婆婆又给孙女夹菜的时候,老公就主动说:“妈,您别给她夹了,这样太惯着她,也不卫生。”婆婆闻听此言,怔怔地看了看儿子,表情有些尴尬,当时就没再坚持。不过,在以后吃饭的时候,她还是会无意识地给孩子夹菜,甚至有一次在口中把鱼刺吐出,将鱼肉咀嚼之后又喂给孙女。再提醒她吧,小玢担心婆婆和自己真的急了,闹得大家都不愉快。有什么好办法呢?想了很久,小玢想到和她关系不错的小姑子。小姑子的孩子刚一岁多,她也和自己的婆婆一起带孩子,如果她也有这样的同感,哪天她回来“现身说法”,效果一定不错。主意已定,她偷偷地给小姑子挂了电话,把自己的想法一说,没想到小姑子坚决支持,临放下电话的时候,小姑子对她说:“嫂子,您就看我的吧!”不久就是“十一”节,小姑子一家三口都回来了。全家围在一起吃饭的过程中,小姑子就对自己的老公说:“你妈哪点都好,就是不讲卫生,拿筷子在菜里乱扒拉不说,还夹菜给咱儿子,她倒没觉得什么,可我嫌脏,现在许多病都是通过唾液传播的。我都忍了很久了,你得找机会说说她。”小姑子的老公识相地频频点头。小玢没想到,小姑子的话婆婆还真记在心里了,时间不长,婆婆就改掉了这个习惯。为此,小玢和小姑子的关系也更亲密了几分。
小玢虽然名义上是全职妈妈,但她每天除了外出买菜、逛商场,还经常和朋友聚会,还要到处找工作,在家的时候也要洗衣、做饭,打扫房间,抽空还上上网,聊天、玩儿游戏,所以,女儿跟婆婆在一起的时间比跟自己要多得多。虽说婆婆也常带孩子去外面玩儿,但她既怕孩子磕着碰着,又担心小朋友欺负孙女,所以,她很少让孙女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儿,寸步不离孩子的左右。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邻居和朋友们都说:你女儿已满三周岁了,该把她送到幼儿园了。整天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可以使她性格变得活泼一些,也能学会与人相处。小玢和老公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婆婆听说后坚决不同意,执意要自己将孙女带大,认为自己教育孩子更在行。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既花钱浪费,自己又不放心:孩子上了幼儿园,如果受了别的小朋友欺负怎么办?如果孩子中午不爱吃饭怎么办?如果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