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纪晓岚全传-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史〃,周永年主〃子〃,纪昀主〃集〃。他们带领的纂修官总共有三百多人,其中
像王念孙、朱筠、翁方纲、王太岳、姚鼐、卢文弨等,都是硕学通儒,一时名宿。
他们校覆古籍,诏求天下遗书一万三千余部,厘定应刊、应钞、应存,依照经、
史、子、集,分门别类,列成总目。前后用了近20年时间,《四库全书》最终
告成。分别建〃文渊〃、〃文津〃、〃文溯〃、〃文源〃、〃文汇〃、〃文澜〃七阁,贮藏了
十七万二千七百二十六册全书。把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典籍,几乎包揽殆尽,真
称得上〃汗牛充栋”,亘古奇功了。
开馆这年,乾隆已经63岁,唯恐看不到《四库全书》的完成,又传谕采撷
四库精华、编缮《四库荟要》,并分缮两部,一部贮藏于紫禁城内的摘藻堂,一
部存放在长春园呋腴书屋,每部书有四百七十三卷,装成一万二千册。
四库全书的编校,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乾隆年间的一个盛举,
对于纪晓岚来说,则是他一生的主要成就。
纪晓岚日坐书城,博览群籍,寻章逐句,从《永乐大典》搜辑散逸,尽读各
行省进献书籍,极尽艰辛。整整用了8年时间,完成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又称《四库总目》或《四库提要》,收正式入库书三千四百五十八种,存目六千
七百八十八种,总计一万二百四十六种。各书提要,将一书的原委撮举大凡,并
列叙者之爵里,订辩其书文字之增删,与篇帙之分合,批评其叙事议论之得失。
诸书提要,分之则散弁诸编,合之则共为总目。
〃总目〃按照全书体例,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每部之首,各冠以总序,
撮其源流正变,以挈纲领。共分经部十类、史部十五类、子部十四类、集部五类。
类下有属,每类之首,也各冠以小序,详述其分并改隶,以析条目。每类之中,
先以文渊阁著录(即编入四库全书)的书籍列在前面。那些言非立训、义或违经,
与那些未越群流的寻常著述,经评定不足以收入四库之中,而也未尝奉旨销毁的
书籍,则附存篇目,排列于后,藉存梗概,以备考核。如是流别繁碎的,又分析
子目,使之条理分明。如是意有未尽,列有未该,就或在子目之末,或在本条之
下,附注按语,以明通变之由。诸书各以时代为次,历代帝王著作,以隋书经籍
志例,冠各代之首。每书名之下,各注某家藏书,以不没其出处。那些坊刻书籍,
不便专题一家的,便注上〃通行本〃。各书的编次先后,都以登第之年,生卒之岁,
为之排比,或根据所往来唱和之人为次,不可详细考证的,就附在本年之末。僧
侣羽士、闺阁宦仕,以及外国的著作,也各分时代,不再区分。至于笺释旧文,
就仍从所注之书,而不论作注之人。如是褒辑旧文,而自为著述,与根据原书而
考辩的,事理不同,就仍随时代编入,统计著录有一百零二卷,存目八十七卷,
著录存目并有的有十一卷,一类或占一卷或数卷、十余卷不等,别集多达三十八
卷,楚辞类则不足一卷,全书共二百卷,书前冠以乾隆〃圣谕〃,馆臣〃进表〃,与
〃职名〃、〃凡例〃,以及〃门目等卷目四卷,大致记述了〃全书〃与〃总目〃纂修经过与
编写体例。
〃总目提要〃著录的书共一万多种,基本上概括了清代中叶以前中国的重要著
作,这万余部典籍的提要,〃门类允当,考证精华〃,对了解中国古籍,研究中国
古代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学术著作,〃进退百家,钩深摘隐,各得起要指,始终修
理,蔚为巨观〃,〃大而经史子集,以及医卜、星相、辞曲之类,其评论抉奥阐幽
、词明理正〃。当朝及后世学者读后,无不惊叹纪晓岚学识渊通,遂享有〃通儒〃之
称,被誉为〃一代文宗〃。
纪晓岚为编写《四库全书总目》,将从各地搜集到的逾万部书籍,以及宫中
秘籍,一一细细审阅,披览无余。但起初,明代的《永乐大典》藏置何处,一时
寻求未获,使他为此事十分焦急。
这天,王文治看他着急的样子,便想与他开开玩笑,郑重其事地说:〃《永乐
大典》副本,失于明亡之际。其正本乃国中之宝,明庭十分珍重,当藏之秘阁幽
室,方能免毁于兵燹。今事过三百年,世间尚无正本的传闻。查诸史籍,更无记
载,究竟藏于何处,唯有鬼神能知。我看,你不防斋戒三日,祈神指点,或许能
出现奇迹。〃斋戒三天,不食腥荤,不近女色,这在一般人说来,并不是什么难为
之事。可是,对纪晓岚来说就不同了。他性喜肉食,平时养成了习惯,每日三餐,
顿顿吃肉,配以浓茶即可。如今要他斋戒吃素,无异于一种刑罚。再说他自幼就
精力旺盛,从17岁结婚,到这时30多年了,除了不得已的情况而外,他几乎
夜不虚度,虽然年届半百,依然如故。三夜独眠,也会使他难忍难熬!
对于他的生活癖好,王文治素来清楚。所以建议他斋戒三日,表面上一番好
意,肚子里流的却是一滩坏水,要治治这位好色成性的风流才子。
纪晓岚是何等聪明,哪里会不明白王文治的用意?但他考虑:既然没有《永
乐大典》散佚的传闻,那肯定还藏在什么地方!只是寻找的不细,没有发现罢了。
在宫中再细致地寻找一遍,即使找不到,也可断定它没有藏在紫禁城中了。纪晓
岚考虑再三,居然不露声色,愿意依计而行。这一点,实在出乎王文治的意料。
〃你当真戒斋三日?〃王文治不大相信。
〃只要能找到《永乐大典》,我斋戒一个月也无妨。更何况事关鬼神,不可半
点造次!〃纪晓岚也一本正经起来。
事也凑巧。纪晓岚斋戒两日,指挥宫中大小太监细细查勘,一位小太监爬到
〃敬一亭〃的顶架上,终于发现了密藏在这里三百余年的《永乐大典》。
〃嗨!找到啦!找到啦!〃小太监高兴得一时忘了宫中禁忌,高声欢呼起来。
纪晓岚闻讯赶赴敬一亭,欣喜若狂,奏请皇上,迁大典至翰林院。有二千四
百七十三卷,九千八百八十册,从中辑录三百八十五种,交武英殿以聚珍版印行。
各省进献的书籍,已经堆积如山,厘定钞、存之后,分发给各分校官,作初
步的校勘。
鉴于原书大小长短规格不一,编纂后全部木刻,不但费时过久,而且耗资甚
巨,不如全部手抄。一来便于更改原著,二来大小可以统归划一,同时又节省时
间和费用。纪晓岚等人奏请圣裁后,召集京中善于书法的举人、贡生、监生数百
人,派为誊录员,负责抄写。并订制了一套奖励办法,规定每人每日抄写一千字,
扣除领书、交书时间外,每年须抄三十万字。按时登记,五年议叙。这办法实施
以后,果然有效,誊录工作品为顺利。
四库书馆的总纂之所,设在圆明园的新建的文源阁。纪晓岚家居城内,离这
里20余里,每天步行到此,往返颇为费时。便在海淀买下一处房舍,这就是槐
西寓所,《阅微草堂笔记》中,称作〃槐西老屋〃,携明住在这里。明身边,
有丫环玉台侍候。
迁居之后,路虽近多了,但他已经养成了疾步如飞的习惯,每天匆匆往返,
同事们叹莫能及。
这天,纪晓岚正在路上匆忙行进,赶上了前面走着的詹事府少詹事彭元瑞。
两人打过招呼,比肩前进。彭元瑞随他加快脚步,但走着走着,就跟不上了。直
累得起喘吁吁只好让纪晓岚前面先走,自己徐步后行。到了圆明园,纪晓岚已阅
书数卷。彭元瑞喘息未定,向人说起路上之事,笑道: 〃纪晓岚确是神行太保。
〃纪晓岚正端坐看书,应声答道: 〃彭芸楣不愧圣手书生。〃“好联,好联!〃人们
听了,惊叹起来。
〃神行太保〃是《水浒》里人物戴宗的绰号,彭元瑞用来称赞纪晓岚行走之速。
彭元瑞字芸楣,江西南昌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写得
一手好文章,后官至协办大学士,纪晓岚戏称他为〃圣手书生〃,用的是《水浒》
中人物萧让的绰号,无意间对成一幅巧对,让人赞不绝口,由此以后,纪晓岚得
了个〃神行太保〃的绰号。
纪晓岚还有个绰号,叫〃纪大烟袋〃,他吸烟成癖,烟瘾奇大,普通的水烟袋,
烟的容量大小,不断地装烟,他很嫌麻烦,而且携带不方便,所以他只用旱烟袋,
随时带在身上。
他的旱烟袋锅,与众不同,是他特别订做的,容量很大,装上一锅烟丝,从
槐西老屋走到圆明园,只吸完一半。校书时点上一锅烟,边看书边吸,能吸上一
个时辰,节省了装烟的时间,免去许多麻烦,他因而用着这个烟锅十分惬意。有
人说,纪晓岚的烟袋锅,一次能装三四两烟丝,这未免有所夸大,但确实在京中
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来说,也属罕见。
有一天,这个硕大无朋的烟锅不慎丢在了路上,纪晓岚回到家中,只好暂时
用上了水烟袋,这样就无法一边看书或写字,一边嘴里噙着烟过瘾了。
侍婢明,替他忙活起来,守在他身边,替他装烟丝、点火、吹烟灰,心中
为他的烟锅着急。
〃我去找人再做一只吧?〃
“不用,不用。〃纪晓岚笑笑说。
〃那你的水烟袋,带在身上很不方便埃〃明忧心忡忡地样子。
〃明天打发人到东晓市上找找,准能找见。〃“为什么?〃明疑惑地问。
“你想啊,我的烟袋锅那么大,人家谁会用得着,放在家里没有用处,还不
当废铜卖给收破烂的。〃明听完笑了。纪晓岚说得很有道理,而且事情又那么滑
稽,只好差人去试试。
果然,在东晓市上,找到了纪晓岚丢失的旱烟袋,花了一点钱,又把它买了
回来,一时传为京中趣闻。
在他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吃饭、睡觉、见皇上,以外的时间,总是把旱烟袋
攥在手中,不停地喷云吐雾。
有一天,乾隆驾临圆明园,巡视《四库全书》的编纂情况。纪晓岚正一边吸
烟一边手不停挥地忙碌,一锅烟刚吸到一半,忽然听得〃万岁爷驾到〃的喊声,匆
忙间忘了磕去烟锅里的火,随手将烟袋插入靴筒里,跪在地上给万岁爷请安。
站起向皇上回话时,觉得脚踝上火辣辣地疼,原来是吸燃一半的烟火,将他
的袜子烧着了,但皇上正说着话,又不好打断,他只好咬牙忍着,疼的站立不稳,
腿直打颤,涕泪跪在皇上面前,正要禀告,乾隆看他举动失常,满脸是焦灼难耐
的样子,吃惊地问道:〃纪爱卿,你是怎么了?〃“臣。。。。。。臣靴子里,走。。。。。。
走水(失火)啦〃纪晓岚强忍住钻心剧痛,声音颤抖着。
〃啊?〃乾隆一听急忙挥手,〃快点出去!〃纪晓岚跑到殿外,顾不得有失体面,
坐殿门口的石阶上,一下子扒掉鞋袜,立刻冒起一股黑烟,看看脚上的皮肉,已
经烧焦了一大块。乾隆皇上和殿内的人走出来看时,纪晓岚的烟袋锅还探在靴筒
里,与靴子一同冒着烟,人们一时被逗得笑弯了腰。
这样以来,一向疾步如飞的〃神行太保〃,又让彭元瑞给他添了个外号,叫做
〃李铁拐〃了,脚伤尚未痊愈,他唯恐有负圣上倚重,想早日完成纂修使命,顾不
得在家多养几日,便一跛一拐的到馆中修书,有好长时间,不便于行,〃李铁拐〃
的绰号越叫越响,但玩笑终归玩笑,他的行动举止,深深地感动了同僚。
纪晓岚在家养伤期间,彭元瑞、陆锡熊、王文治、戴震等一班同仁,到家中
探望,看他手握大烟袋依然如故。人们笑着劝说:〃既然深受其害,何不干脆戒掉。
〃“诸君只见我身受其累,却不道我深得起利啊!每天捉管之时,吸上几口便思如
泉涌,挥洒自如。缺少它时,便文思枯竭,寂寞难耐埃〃纪晓岚不以为然,侃侃而
谈,大言吸烟之利。人们想到他被烧时,窘迫痛苦的样子,听着他口中的〃神聊〃,
都是啼笑皆非。
纪晓岚接着说道。〃我之吸咽,实出有癖,不若那些趋附时尚之士,为的是显
示高雅。〃当时吸烟,确是一种时尚。在上流社会的士大夫阶层,吸烟的人很多,
大都用水烟袋,是青铜、黄铜等质料做成。偶有用旱烟袋的,系上一个精致的,
有的甚至是用金丝、银线饰以花纹的烟荷包,摇摇晃晃,以示潇洒。冬天,有个
用绒线结成套子,套在手握的水烟袋座上,免得冰手,抽水烟用的纸媒,也叫火
媒,要卷得不粗不细,像一根筷子,一吹即燃。吸起来烟袋中的水,咕噜噜地阵
阵作响,别具一番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