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刘墉-把话说到心窝里-故事篇 >

第18章

刘墉-把话说到心窝里-故事篇-第18章

小说: 刘墉-把话说到心窝里-故事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他要送你一台电脑?多少钱哪?”庞妈妈一惊。 “是啊!”儿子说:“是我跟他说我需要,一台新型的,四万块。” 庞妈妈又好像一惊:“四万?可不少!他怎么知道我有钱?”  
 
 

“所以爸爸说要我问您,您说 OK 才 OK。” “这还差不多,这老家伙居然学会说话了。喏!拿去!这是四万。” 小伙子一怔:“妈!您怎么都准备好了?您怎么知道??” “你老子在机场已经打电话问过我啦!这么大的事,你以为他真敢一个人作主啊?” 
 
 有话好说 
 这两个故事的情况差不多,为什么结果有那样大的不同? 或许你已经知道答案了—— 因为老四去借钱,却不会说话,开口得罪了大嫂。 但与其说老四不会说话,何不讲老大不懂得说话呢?比比看,另一个故事里的老庞,也差点犯错,表示他说了算,要儿子直接找妈妈拿钱。  
 
 

但是老庞聪明,他突然想到即使是儿子,也要懂得跟妈妈讲话的方法;即使自己是一家之主,也要考虑太太的感觉,于是他停下来,特别叮嘱儿子怎么回去说,又怕这样不够,自己再打个电话回家,向太太报备: 丈夫特别打电话回家,征求太太的同意,且不论“太太是不是真的实权在握”,还是“作个样子”,那庞太太心里能不舒坦吗? 
 
 小鬼难缠 
 人都要被尊重。即使是个门房,今天你请他进去通报一声,也得对他客客气气。 一个毫无权力的小职员,终日躲在办公室的一角,当橡皮图章,今天你要他盖章,就算“上面交办”,非盖不可,你对他说话不客气,他也可能找你麻烦,最起码,他不痛快,他可以拖。 这就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不怕官,只 
 
 

怕管”的道理啊! 
 
 训人的学问 
 无论位阶的高低,或谁当家、谁作主,尊重对方,永远是说话的第一原则。 就算你是顶头上司,如果你能把“喂!某某,你几点几分,给我过来一下。”改成“是不是麻烦你,几点几分到我办公室。”甚至更客气地说:“几点几分,我在办公室等您”,你的职员听到,能不比较窝心吗? 今天你要训你的职员,你可以当着大家的面开骂,也可以客客气气地请他到你办公室,然后关上门,小声地训他。 想想,如果你是那个职员,处在前者的情况,是不是就算长官当着大家只是”小骂”,你心里也要大不痛快,长官一走,你非背后咒他几句不可。 相反的,假使是后者的情况,你就算挨了大骂, 
 
 

是不是还会心存感激,心想”老板真不错,他顾念我的面子,特别把我叫进来,还关上门、放小声,可见老板是爱护我的。” 训人,还能让对方心存感激,这就是“把话说到心窝里”啊! 
 
 内人不是外人 
 夫妻之间的尊重就更重要了。 你在家里可以是大男人,你说了算,太太只有听的权利,你确实可以不管她同意不同意,而径自作主。 但是换个角度想—— 她已经没有“实权”了,你何不给她一点“虚荣”? 什么叫“内人”? “内人”就不是“外人”!内人是你枕边入。你有事却不让她知道,她还叫内人吗?  
 
 

这世界上没有比把“内人”看作“外入”更痛心的事了—— “家是一个‘共荣圈’。大家一起打拼,胼手胝足地奋斗,枪口向外,胳膊肘朝内,有什么事需要瞒着我呢?你把我看成了什么人?” 
 
 私房钱事件 
 算算看,有多少夫妻反目,不是都因为太太资助了“娘家”,或丈夫偷偷给了“夫家”? “钱”常是最大的原因——我们两个人拼命省,只盼多存点,“你”为什么把钱往外送? 但更大的原因,是许多丈夫或妻子,不让另一半知道,而偷偷给啊! 你可以说这是你自己省下来的“私房钱”,但私房钱也是家里的钱,“你的钱”在心理上,虽不在我手里,也是我们两个人的钱哪! 还有!你为什么先不让我知道?你把我当成了什 
 
 

么人?是你内人,还是街上的陌生人? 
 
 被出卖的感觉 
 于是发现,那些夫妻为钱反目的,真正的原因可能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真正的原因是“另一半没有顾念他的感觉,让他觉得被出卖了”。 想想,前面故事中的大哥,如果他能像老庞一样,教自己的弟弟怎么去说,又打个电话告诉太太。甚至先不答应弟弟,征求太太同意之后再说,不是好得多吗? 这大哥何止犯了没知会太太的错,他更大的错是告诉四弟“正好拿个末会,有八十万”。 换作你是他太太,由小叔子嘴里说出“您刚收个末会”,而且是在大嫂讲家里没有钱之后,你能不火冒三丈吗—— “好哇!你不但不先问问我,而且把家里的私事,告诉你弟弟,要他来‘臭’我,我就是不拿出来!”   
 
 

 
 实权与虚荣 
 愈是没“实权”的人,愈要“虚荣”。 当我写完前面老庞的故事之后,曾经把故事拿给几个熟识的朋友看,作个民意调查:“今天换作是你,你已经接到丈夫从机场打回来的电话,而且已经把四万块准备好了,你是在儿子一进门就说‘我已经知道了。 喏!钱拿去。’还是像老庞的太太一样,把钱先收着,等儿子开口?” 我问了五个作妈妈的,五个居然都说她们会装作不知道,要等儿子开口。 为什么? 因为她们要听儿子怎么说,也可以说她们要一点作主的虚荣。 这时候如果儿子不会说话,居然讲“爸爸说他要送我一台手提电脑,四万块,要我找你拿”。  
 
 

我敢保证,绝对有好戏上演。最起码,那作妈的会脸一拉: “我不知道啊!叫你爸爸自己来跟我说(虽然已经说过了)。” 谈到父子,这学问更大,请看下一章。 
    
 
 

 乾隆皇帝才死, 和捅淮土怂馈⒊思摇!�
 
 
 第二十五章 你敢来压我 
 
 “小姜,你好!” “噢!王叔叔。”小姜站起身:“您找我爸爸啊!他在家。” “在家?”老王看看四周,摆设全换了,伸着脖子问小姜:“你??你爸爸??” “他退休了!”.小姜一笑:“现在这是我的办公室。” “噢!你接手了。”老王嘴巴张得大大的,又哈哈一笑:“你接手,好!不过你爸爸可答应过我,有一批货,我早说好我要,先存他这儿,现在我要提 
 
 

货。” “提货?”小姜一怔:“什么货?订单我看看。” “没有订单。哎呀!”老王拍拍沙发:“小姜啊!我跟你老子还用订单吗?从你穿开裆裤,我们就在一块儿,我们是说了算。” “可是,可是王叔叔,他没跟我说弛!” “简单嘛!”老王站起身,去拿电话:“我打电话给你老子,叫他跟你说。” 老王的手伸一半,小姜把电话先按住了: “王叔叔,您别急嘛!我老爸现在一定在睡午觉,最近他身体不太好,我今儿回去问他,好不好?” 听说老姜身体不好,老王还能坚持吗? 老王才走,老姜在家里就接到儿子的电话: “爸爸,王叔叔刚才来,说您答应他一批货??”  “是啊!去年了,他说他先不拿,留我这儿。”老姜干笑两声:“唉!还不是因为知道要涨价,又不愿意拿货付钱,就说先存咱们这儿。” “哪儿有这种事?”小姜叫了起来:“差了两成弛!”  
 
 

“唉!老朋友了嘛!老王啊,一向都这样。”老姜叹口气:“就再让他占一次便宜吧!” “不行!”小姜居然斩钉截铁:“我接手的时候都点过了,又算了成本会计,突然冒出这么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我全乱了。”顿了两秒钟:“而且我才下令全公司,用电脑估价,绝不二价,我要是自己都不遵守,以后怎么带人嘛?” 正说呢!门铃响,老王来了。 “听说你老大不舒服,来看看你。”放下一大篮水果,老王过去跟老姜握握手,又拍着老姜的手:“怎么了?退休啦?你还年轻嘛!” “不行啦!”老姜也回拍拍老王:“这年头,老的不吃香了,老办法也行不通了,儿子有儿子的想法,年轻人,能改革,交给他了。” “可是,老哥!”老王两手端着老姜肩膀:“咱们还可有个买卖,去年初讲定的??” 没等老王说完,老姜已经直点头了: “知道知道!可是??”拍拍老王,要老王坐:“可是小子当家了。”又大大叹口气:“我管不住, 
 
 

也管不了啦!” 
 
 有话好说 
 老王到最后讨到好处了吗? 当然没有! 难道老姜就不能命令他儿子,卖老爸一个面子,再给老王一次折扣? 当然可以,但是只怕他不会这么做。 为什么? 因为这是人性。 
 
 不再是“老子为大〃 
 父子是非常亲密的关系,所以中国人有所谓“父债子还”。问题是时代不同了,以前“父债子还”是因为儿子继承父亲的一切,那时候平均寿命短,男 
 
 

人往往五十岁就死了,财产既然会移交给了儿子,当然生前欠的债也得由儿子负责。 但是今天不同了,人的寿命延长了几十年,继承财产的方式也改变了,遗产一部分去了国税局,一部分给了女儿,一部分做了公益,儿子不见得拿到多少,你还能“父债子还”吗? 中国传统“老子为大”的观念也改了。儿子有儿子的想法,只怕两代还有“代沟”,你能用老子去压儿子吗? 
 
 弑父恋母情结 
 更重要的是人性。你知道心理学上的所谓“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plex)”吗? 一个男孩子小时候处处向父亲学习、向父亲看齐;渐渐,他要跟父亲比,甚至与父亲为敌。父子二人下棋,儿子输了,可能气得翻棋盘;相反的,那父亲虽然装作生气,把儿子大骂一顿,却可能心 
 
 

中暗喜。 为什么父子有这样不同的表现? 因为人性—— 儿子从小就希望超越父亲,因为超越才能显示他独立。 而父亲从孩子小时候,就希望儿子有一天能超越自己,只有一代比一代强,他的“种”才能更优越。 
 
 你算老几? 
 当你了解这基本人性,就会知道,为什么如果那公司的老板是你同学的老爸,你前去自我介绍,说:“我是您公子的同学”,你很可能被另眼相待。因为那老爸会想:“这小子将来能作我儿子的助力。”  但是当你跑到一个公司,对那老板说:“我是你老爸的同学,从小看你长大的,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你非但讨不到好处,还可能被排斥。  
 
 

想想,那有着“俄狄浦斯情结”,从小以父亲为敌的儿子,好不容易脱离了老爸的管辖,今天你居然还用他老子来压他,甚至倚老卖老,把他看成“后生小子”,他会高兴吗? 他就算表面对你礼貌,骨子里也会讨厌你啊! 
 
 小姜比老姜还辣 
 再让我们回头看前面的故事,为什么我说,老姜不会尽力帮老王?这也因为人性,当老姜听说儿子有他的主见、不卖老子面子,多半不会生气,反而暗自高兴—— “小子当家了!还真有魄力,敢给老王这老油条吃闭门羹,这小子还真有我年轻时的架势,小姜不见得不比老姜辣啊!” 你说当老姜这么想的时候,他可能“真”帮老王吗? 可悲的是,许多人不了解这一点,以为透过父 
 
 

母的关系去说情,会特别有用,于是明明可以直接找“小子”的事,偏要去求“老子”,到最后一点好处也讨不到。 
 
 你要带枪投靠 
 碰到这种情况,老王该怎么把话说到心窝里? 不是说“克绍箕裘”,也不见得是“青出于蓝”,因为那种奉承话还是脱不了“上一代”的影子。 他应该立刻见风转舵:“你跟令尊的方法完全不一样,全新的想法、全新的作为,了不起!” 只怕老王如果先这么说,然后加一句“看样子,我也该退休了。”那小姜还可能过去安慰:“您还年轻嘛!比我爸爸有冲劲多了。” 于是老王再低姿态一点,攀攀小姜的交情,小姜还可能特别开恩,给老王一个“方便”。 要知道,儿子最高兴的是什么?是见到那些与老子同辈的人,有一天居然跟自己变成同辈。那是“带 
 
 

枪投靠”,显示儿子升级、赢了老子啊! 
 
 上下任之间的心病 
 何止父子之间有这种心理? 几乎所有“上一任”与“下一任”都有这样的“心病”。 不信,你看看! 无论主官、主管或政府、政党的领导入,有几个“上一任”与“下一任”能处得非常好? 除非那下一任全是由上一任提拔的,即使如此,干一阵子之后,上下任的关系还是可能搞坏。 为什么? 今天你上了台,立刻把办公室重新布置了,甚至把同仁的办公桌和位子重新安排了。 他是上一任的,走进去,心一惊:“怎么全变了?”嘴上虽然赞美“新人新政”,心里能是滋味吗? 你做得对,只可能显示他做得不好;你施行新 
 
 

政,就表示废了他的旧政;你用了新人,就表示“他的人”被赶出了权力圈子。 他开始嫉妒你、排斥你。 了解这一点,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