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后妃列传 >

第87章

中国后妃列传-第87章

小说: 中国后妃列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个丈夫是隋王朝的皇族后人杨慎交。长宁公主和杨慎交生了一个儿子杨洄;咸宜公主所要嫁的;就是这个杨洄。——当然;亲戚关系并不是到此为止;往后还陆续有来。
在隋王朝的皇族后人中;最为直系的算是杨慎交;但是并不是说杨家没有其它人了。这其中包括蜀州司户杨玄琰。杨玄琰早逝;他的女儿杨玉环便由其弟河南府士曹杨玄璬所收养。河南府士曹的工作地点自然是在洛阳长安一带;蜀地美女杨玉环便因此在洛阳长大。杨玉环生性活泼;能歌善舞;美名逐渐传遍京城。
当然;光是这样还不足以让杨玉环得以跻身顶级贵族阶层;因为杨玄璬的官儿实在还是太小了一点。然而咸宜公主下嫁杨洄、新任驸马与杨玄璬是同族远亲;这就给杨玉环制造了足够的机会了。
作为杨家亲眷之一;杨玉环参加了咸宜公主的婚礼。大约就在这场婚礼中;她那〃姿色冠代〃的美貌给咸宜公主和她的母亲武惠妃、弟弟寿王李瑁都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虽然杨玉环已家道中落;但是她毕竟是杨家后人;何况她的美貌就已经是足够的履历表。
咸宜公主是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七月举行婚礼的。仅仅过了五个月一道诏书就抵达了杨玄璬的宅门。
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十七岁的杨玉环成为〃寿王妃〃。她从此走进了大唐王朝权贵圈的中心地带。
婚礼上;38岁正当盛年的武惠妃接受了新人的叩拜。这时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和面前这个丰润的儿媳妇;将会有怎样的未来。
这个时候的武惠妃;当然不会去想儿媳妇的事情;因为她的全副精力;都放在了更重要的事情上:改易皇储并让自己当上皇后。
玄宗的结发妻子;是出身士族的王氏。王氏是甘泉府果毅都尉王仁皎的女儿;早在李隆基十几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他。王氏的家庭并不高贵;与武妃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她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生死博弈之时起了相当作用;她的孪生兄弟王守一就直接参与了杀太平并铲除武氏势力的事变。
然而王氏在如愿以偿地当上皇后以后;她却面临着后宫众多美女的挑战。武妃当然是最突出的一个。除此之外;王氏虽然收养了杨贵嫔的儿子李亨;她自己却始终没有生育儿女。更奇怪的是李隆基册立太子的顺序:刘华妃生庶长子李琮;赵丽妃生次子李瑛;王皇后收养的李亨是第三子——奇怪的是玄宗立太子的时候;既不立长子又不立皇后养子;偏偏立了个次子。再往后;武妃所生的皇九子居然起了个〃嗣一〃的名字。虽然这个孩子夭折了;但这样明显偏心的表现也不能不成为王皇后的深忧。她不仅是希望挽留丈夫;更希望长保自己和家族的富贵荣华。
随着地位越来越高;武妃也渐渐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后宫中势利眼儿的宫人宦官们也常常表现出藐视王皇后的态度。王皇后气愤不已;难免向玄宗发牢骚;指责武妃和她身边的下人。然而这时的玄宗已经不是当年的临淄郡王了;王氏的失落不但没有得到丈夫的同情;反而惹得玄宗越来越厌倦她;甚至动起了〃废后〃的念头。王氏也猜到了丈夫的心思;她十分害怕;想生儿子的愿望也就越发迫切。她一厢情愿地认为;丈夫先后对赵丽妃武惠妃偏心;原因就是因为她们所生的儿子聪明俊俏;她希望自己也能生个讨丈夫喜欢的儿子以巩固皇后之位——可怜的王氏;她不知道;男人如果连活生生的女人都不爱了;怎么会去爱她腹中的那块肉呢!
可是;不论王皇后怎样想方设法地将李隆基留在自己的寝宫;她都始终没法怀上身孕;眼看着武惠妃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她实在是又急又怒。渐渐地不但恨透了武惠妃;连李隆基也成了她痛恨的对象。
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这时已是玄宗的妹夫、薛国公主的驸马了;他当然也对妹妹的处境十分担忧。
常言道〃病急乱投医〃;王守一四处打听之后;找到了一个叫明悟的左道僧人;这个明悟在一通做法之后;鼓捣出了一块〃霹雳木〃;上面刻着天地字样以及李隆基的名字;交给王守一说:〃佩此有子;当与则天皇后为比。〃
王皇后听了这话;万分高兴;她当初能够直接参与丈夫杀韦后、杀太平公主的密谋;不用说也是对权力有欲望的;如今变心的丈夫对自己已经无复往昔恩爱;她当然更渴望权力、希望将丈夫控制在自己手心里。
然而;事情并不象王皇后所想的那么完美。这个消息很快就走漏了风声。
大吃一惊的李隆基立即亲自过问此事;很快真相大白。面对人证物证;李隆基怒不可遏;于开元十二年(公元724)秋七月颁布诏书:〃皇后王氏;天命不祐;华而不实。造起狱讼;朋扇朝廷;见无将之心;有可讳之恶。焉得敬承宗庙;母仪天下?可废为庶人;别院安置。刑于家室;有愧昔王;为国大计;盖非获已。〃
王皇后被废为庶人;太子少保王守一先是被贬为泽州别驾;随后又被赐死。三个月后;王庶人死在冷宫之中;死因成谜。
王皇后死了;唐玄宗一心想要册立心爱的武氏为皇后。因此;他立即正式将武氏册立为〃惠妃〃;这个名份是玄宗的创造;位居后宫诸妃之上;与当年高宗独创〃武宸妃〃有异曲同工之妙。随后;玄宗又封武惠妃的生母杨氏为郑国夫人、弟弟武忠武信也分别越级提拔。
这一系列的动作看在朝臣眼里;自然明白这是要为武氏晋后做准备工作了。想到大唐王朝又要出现一位〃武皇后〃;众人无不哗然。
于是;以宰相张九龄为首的群臣同心力阻武惠妃的封后之路。而措辞最激烈的莫过于御史潘好礼。他上书说:〃臣闻诸礼;父母仇不共天。《春秋》'子不复仇;不子也。'陛下欲以武惠妃为后;何以见天下士?妃再从叔祖非他;三思也;从父非他;延秀也。二人皆干纪礼常;天下共嫉。夫恶木垂荫;志士不息;盗泉飞溢;廉夫不饮。匹夫匹妇尚相择;况天子乎?愿慎选华族;以称神祇之心。……今太子非惠妃所生;而妃因有子;若一俪宸极;则储位将不安;愿陛下详察之。〃
众怒难犯;话说到这个份上;李隆基不得不打消立武惠妃为皇后的念头。不过他还是心有不甘的;下令在皇宫之内;武惠妃享有与皇后同等的服秩品级待遇。而且从此再也不提立后之事。朝臣们也都识相;皇帝退了一步;他们也退一步。这样一来;武惠妃成了不是皇后的皇后。
朝臣们倒也没有说错;武惠妃的最终目的并不仅止于皇后;她是会想要易储的。
武惠妃的心思既然能被潘好礼猜出来;自然也会被别人猜出来。
这个人就是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高祖李渊六弟李祎的第四代孙;算起来比玄宗还高一辈;此时任职吏部侍郎。他想方设法地托人将这样一个消息带给深宫中的武惠妃:〃愿为寿王立储效力〃。
李林甫一箭中矢;武惠妃从此开始了和他漫长的合作岁月。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五月;经过反复的努力之后;李林甫终于在武惠妃的帮助下;登上了礼部尚书之位;与反对武惠妃的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并列为大唐宰相。
李林甫知恩图报;何况一荣俱荣;他既然走了武惠妃的门路;就得走到底。他开始不遗余力地挑拨玄宗与裴耀卿、张九龄的关系;为武惠妃易储扫清障碍。
咸宜公主的婚姻;也为武惠妃又找到了一个易储路上的得力助手——驸马杨洄。
杨洄工于心计;他利用〃姑舅之亲〃的身份;主动接近太子和诸王;一面有意打听他们的些小过错;一面又对外将这些小事大加宣扬。当然他更忘不了将这些事情转告丈母娘和妻子咸宜公主;由她们去向玄宗吹风;离间父子之情。渐渐地;玄宗耳边满是关于太子行为不端的流言;对太子李瑛本就不多的父子之情越来越动摇。
中国的封建王朝有一个最大的怪圈子;就是〃立储〃这件事。
帝王们是被呼为〃万岁〃的;但是实际上;他们绝对活不了一万岁;能活过六十就已经算是中国帝王群中的高寿人物了。而且皇帝这个工作不但危险性高;而且美色享乐也往往令他们乐极生悲。所以为了防备万一;帝王们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生儿子并且及早册定继承人。册立之后;朝野便松了一大口气;觉得王朝后继有人了。
然而朝野为〃候任皇帝〃确定而放松心情、并津津乐道于要培养他做未来皇帝的时候;却正是〃现任皇帝〃对儿子开始满腹猜疑的时候。这种情形是绝对不能用寻常人家的父子亲情来理解的。因为他们这时已经不是父子而是竞争对手了。
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你公司里的正职头儿;能对群众呼声很高并已经铁定要继承他地位的副职有好想法吗?他能不怕这副职把自己架空或使自己被迫提前离职吗?
在这方面;越是对自己的〃事业〃有野心、有自负的头儿;就越是对自己最有可能的继承人(有时候这可能的继承人或者还不止一个)倍加警惕——就算这继承人再老实巴交;头儿心里也爽不了:一看见那个年青人;就想到自己总有伸腿翘掉的那一天;满肚皮的没好气。因此;中国的皇储们绝对不可能过得舒服。而且〃人无千日好〃;做储君的时间越长;储君们有意无意的过失肯定也就越多。此时若再有点外因诱导一下;那脓包挤破就是肯定的事情。中国历史上因此而落得凄惨下场的储君多如过江之鲫。
而现在;就要轮到李瑛了。
李瑛的母亲赵丽妃是玄宗青年时的宠妃;她美艳之极;玄宗曾经对她爱得神魂颠倒;甚至于连她卑贱的歌舞伎出身都视若无睹。与赵丽妃同期得宠的还有老五鄂王李瑶的生母皇甫德仪、老八光王李琚的生母刘才人。三个女人虽然共侍一夫;但是相处得似乎还不错;因此三人兄弟情谊最为深厚投缘。在玄宗的三十个儿子中;这三个儿子的相貌大概是最出众的;被世人赞以〃朗秀〃之词。这当然是因为母亲的遗传基因极佳。除了貌美;三兄弟也颇有才华;李隆基曾经也对他们十分喜爱过。只是随着武惠妃的出现;事情便开始发生变化了。
武惠妃的专宠;使从前的宠妃们都纷纷成了枯守空房的苦人儿。母亲被父亲所遗弃;这样的事情对任何有少许孝心的儿子来说;都是难免有些不满的。然而不幸的是;李瑛、李瑶和李琚在私宅中背着人发的这些牢骚;居然也被杨洄给打听到了。他立即加油添醋地向丈母娘汇报了一通。武惠妃听了之后当然更不会放过;转头就对着玄宗哭了个梨花带雨:天啊;太子因为恨您偏心向着我;所以竟然结党想要害了我们母子;甚至还对您也有怨言。这可怎么办啊……玄宗对儿子的情义本就在武惠妃的阴柔武功长期作用下被磨损了十之八九;听了这话更是血冲顶门;震怒之下立即付诸实施;找来宰相商议废黜〃太子及同党〃的事谊。
这时候的首辅宰相还是张九龄;他坚决反对;说:〃陛下纂嗣鸿业;将三十年;太子已下;常不离深宫;日受圣训。今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日久;子孙蕃育;不闻有过;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间废弃三子?伏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国本;难于动摇。昔晋献公惑宠嬖之言;太子申生忧死;国乃大乱。汉武威加(被禁止);受江充巫蛊之事;将祸及太子;遂至城中流血。晋惠帝有贤子为太子;容贾后之谮;以至丧亡。隋文帝取宠妇之言;废太子勇而立晋王广;遂失天下。由此而论之;不可不慎。今太子既长无过;二王又贤;臣待罪左右;敢不详悉。〃
玄宗听张九龄将矛头直指自己心爱的女人;极为不悦;但是又确实找不到儿子们的罪证;只得暂且忍了这口气。不过他绝没把张九龄的话听进耳里。
同在这一年;张九龄又在几桩人事任免案上反对玄宗的意见;玄宗觉得这个宰相于公于私竟敢都跟自己唱对台戏;简直孰不可忍。终于在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的十一月发下诏书:侍中裴耀卿为尚书左丞相;中书令张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而一向逢迎武惠妃的李林甫则取代了张九龄的地位和权力。
最大的绊脚石就这样被搬掉了;等待已久的武惠妃开始为废太子做最后的努力。
开元二十五年的春天;咸宜公主驸马杨洄四处散布太子、鄂王、光王联同太子妃兄驸马薛鏽合谋叛乱——薛鏽被莫明其妙扯进来的最大理由;恐怕就是由于他的驸马身份。对杨洄来说;这不但能让叛逆之事更有分量更显得实在;还能把与太子有关的人又弄掉一个;真是何乐而不为。一时间流言四起;玄宗也有所耳闻。
经过这番铺垫之后;武惠妃一手导演的重头戏终于登场。
她向太子及二王假传旨意;说是内宫有盗匪;皇帝让太子立即披甲领兵护驾。
——玄宗的皇子们是不开府分居的;他们的住处与皇宫相连;假若真有什么事;召儿子护驾也是情理之中。事情紧急;年青少历练的太子和二王对这道旨意没有起疑心;立即照办;就这样撞进了武惠妃精心布置的大网里。
当三兄弟带着大群卫士进入皇宫之后;武惠妃立即向玄宗报信;说太子果然谋逆;竟带兵闯进内宫了!玄宗果然如武惠妃所想的那样〃大惊〃;他自己就是个搞政变的高手;深谙个中滋味;当然不敢怠慢;马上就如临大敌地调动起正规军去〃围捕〃儿子们了。
直到这时;李瑛才知道上了后妈的大当。
玄宗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