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后妃列传 >

第61章

中国后妃列传-第61章

小说: 中国后妃列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为何不定下放适龄宫女出宫嫁人的制度?把青春少女关在深宫中虚掷青春寂寞终老;由此可见;她实在也不是什么女权主义者;只是个利己者而已。而再往后发展下去;她的妒忌就更是变态了。
之所以说独孤伽罗的妒忌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很大的原因在于:她自己就不是嫡出女儿;她是小老婆生的。
独孤信早年在北魏就有妻室;西奔之后又娶了至少两个:大老婆郭氏生六子;独孤伽罗则是崔氏所生——值得注意的是;郭氏所生的儿子中还有人得管独孤伽罗叫姐姐;因此崔氏是姬妾应无疑义。
独孤信当年追随魏武帝西迁;他的父母妻儿落到北齐高家手里;被长期监禁。随着时间推移;父母和妻子都先后死去;只有长子独孤罗被同姓宗亲搭救出狱。北齐灭亡后;独孤信已经去世很久了;独孤伽罗倒还记得父亲曾经提过这位异母大哥;派人将他找到;并通过亲家周武帝宇文邕封独孤罗为楚安郡太守。然而郭氏所生的六个儿子却欺负独孤罗没有靠山;压根不把他当大哥看;独孤罗自幼境遇坎坷性情谦恭;也从来不跟弟弟们计较。
后来隋代北周;杨坚成了皇帝;不免要追崇岳父。郭氏所出的六个儿子都想继承父亲的爵位财产;硬说大哥的妈身份不明;他是丫头养的;连庶出的资格都勉强;没有权力承袭爵位。独孤伽罗听兄弟们说得忒不象了;忍不住出来说公道话:〃罗诚嫡长;不可诬也。〃皇后开了口;六兄弟都没了强嘴的胆量。于是独孤罗终于苦尽甘来;成为凉州总管、上柱国大将军、赵国公。
郭氏所生的儿子们虽然都随后得到了官爵;但那是怎么也比不上独孤罗的。满腹牢骚可想而知。其中尤其以老五独孤陁为最;忿忿地在家里搞起了迷信活动;诅咒独孤皇后。结果事发;杨坚怒气冲冲地要把这个不识相的舅子杀掉。独孤皇后得到消息;整整绝食三天;非要保住弟弟的性命不可。最后独孤陁逃出生天;只判了个流放。
独孤伽罗对企图谋杀自己的异母弟弟如此宽宏大量;却不知怎地非要跟世上纳妾或再娶的男人过意不去。她自己的爹就是个妻妾满堂的男人;她却偏偏要以男人是否纳妾作为提拔与否的首要条件;甚至为此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放过;这种心理确实值得深入研究。——只能说幸亏宇文泰的老婆没有这种特殊爱好;否则的话独孤信绝对干不到柱国;独孤伽罗也就更不可能嫁给杨坚——甚至可能连出生的机会都不会有。
照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她管好自己的老公也就罢了;却偏偏要把手伸到别人家的后院里去。朝中诸王公大臣;无论对大隋王朝做出过多大的贡献、对杨坚有多么忠心;只要他家里有姬妾;独孤伽罗就要变着法子逼杨坚与之疏远。
高颎是独孤信的部下;不但对杨坚忠心耿耿屡立奇功;更对独孤皇后颇有助益。当初尉迟氏事件;独孤皇后就是靠了他和杨素的努力才与杨坚重归于好的。可独孤迦罗也一样不放过他。高颎倒也知道独孤皇后的奇特爱好;妻子去世后他没有再娶;只以妾理家。可他好死不死地老当益壮;居然使得小妾怀孕生子;事情终于没能逃过独孤皇后的眼目。独孤皇后顿时将高颎视为死敌;不住地向杨坚吹枕头风;终于使得杨坚罢黜了忠于职守的高颎。
如果说高颎和诸朝臣还算是外人的话;独孤伽罗对亲生儿子杨勇的处理就更令人难以置信。
杨勇是独孤皇后亲生的长子;独孤伽罗为他选择了魏皇族元氏为妃。然而杨勇对这位王妃并没有情意;一门心思地喜欢门第低微的姬妾云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杨勇并不是什么好色之徒;因为他的孩子都是云氏所生。
独孤伽罗饱人不知饿人饥;她自己和杨坚情投意合;却从不曾想过儿子在自己一手包办的婚姻中与妻子感情不和的苦处;将所有的责任都安在了杨勇的头上。后来元氏早死;她更是毫不迟疑地认定是杨勇和云氏暗害了嫡妻。而这更成为独孤伽罗下决心废太子的主要诱因(〃废〃太子;就等于是要儿子的命;这样的妈……)
独孤伽罗的次子晋王杨广早有谋取太子位的野心;他知道独孤伽罗不但节俭;而且痛恨男人纳妾。于是杨广精心布置;装出清心寡欲的模样;与王妃萧氏形影不离。这果然大得独孤伽罗的欢心;于是她派人刺探长子的过失;不停地灌进丈夫的耳朵里。而重臣杨素也想要讨好独孤后;从中谋取利益;也不遗余力地挑拨离间。
因此;杨坚不久便对杨勇起了疑心。性情宽厚的杨勇不知道自己身陷险境;处事仍然有些随意。结果看在杨坚的有色眼光中;果然觉得杨勇处处居心陂测。
杨广和杨素不久就一手遮天;捏造了杨勇〃谋反〃的〃罪证〃。
这果然正中杨坚和独孤迦罗的下怀。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太子杨勇被废为庶人;杨广被立为太子。
终于将自己心爱的、不好声色、专宠嫡妻的宝贝儿子扶上了太子宝座;独孤迦罗如释重负。两年后;她放心地离开了人世;享年五十九岁。
一世自诩聪明的独孤迦罗不会想到;正是这个她心爱的次子杨广;还在父亲活着的时候就调戏庶母;继位后造迷楼广选天下美女;滥用民力穷奢极欲;杀害宗室重臣;虐待同胞手足;做尽了她深恶痛绝的所有事情。
杨广在位十年;独孤迦罗辛苦一生和丈夫创下的隋朝基业便被消耗殆尽;流着她血脉的杨氏儿孙;也都因此再无遗种。
假如死后有知;不知道独孤迦罗当做何感想?世牡丹——唐太宗李世民妻长孙皇后(附诸妃)
讲到大唐王朝;与〃盛世〃同时浮现在世人脑海中的;恐怕莫过于牡丹。
牡丹又被称为花中之王;由此推之;贞观一朝;能称得上牡丹之名的女人;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结发妻子文德皇后长孙氏。
就牡丹的花王之称而言;王者之气;一定是比较出来的;而且能够与之比较的一定不会是寻常风骨;然而在这样的众香国里;无刺无香、原本扎根在峭壁苦岩间的牡丹却以一种最淡定的姿态胜出;最终成为国色天香的典范。
与牡丹的经历相同;长孙氏能够最后登上人间巅峰并流芳百世;是历经磨难苦砺之后的结果。而贞观之世的开创者李世民;也绝非寻常帝王男子;他所拥有的盛世群芳;也皆非凡品。然而长孙氏却象她的丈夫成为诸国诸帝王的首领〃天可汗〃那样;毫无疑义地成为群芳中的王者。这一切;不但使她成为世人景仰的绝顶人物;更使贞观后妃早已远去的身影格外引人遐思。
隋仁寿元年(公元601);隋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继弦妻子高氏生下了一个女儿;她就是未来的唐太宗长孙皇后。
长孙;是一个鲜卑姓氏;据说魏献文帝的三哥就是这个姓氏的源起之祖。原来是拓跋氏;由于位居宗室之长;改称长孙氏。从魏至周又到隋;尽管跨越了三个朝代;这个鲜卑皇室家族却一直传承不息;而且都爵尊禄厚。常言道:〃三代才出一个贵族〃;而一个天生的皇族经历了三朝仍然勋贵超然;这样的世家又该是怎样的一个传奇?这样家族的女孩儿该嫁给怎样的丈夫;怎样的男人才能与她相配?
长孙小姐的姻缘;在她很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定了下来。而姻缘的缔定缘由;却非常久远;远到埋下种子的那时还没有她和她的丈夫——因为那颗种子落土之际;长孙小姐的未来婆母都还只是个孩子。
长孙氏的婆母姓窦;谥称太穆皇后;是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周武帝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据说这位太穆皇后生来不凡;刚出娘胎头发就长过颈项;三岁时这头发就已经与她的身高一样长短了。周武帝对这位外甥女非常喜爱;自幼就将她养在宫中。
周武帝算得上一位志向远大的帝王;一心想要率领北周战胜北齐高氏;统一中原。然而在几场战役中;北周都败给了北齐。
在北周与北齐的角力中;蒙古草原上的突厥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将这股力量牢牢地捆在自己的战车上;是北周与北齐共同的目标。而他们努力的方向都是一致的:联姻。
当时的突厥可汗为木杆可汗;他的女儿不少;但未婚的小女儿阿史那才是北周与北齐争夺的目标。为了赢得这段婚姻;宇文氏和高氏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求婚拉锯战。木杆可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墙头草;一个女儿两头许;七颠八倒了五六年。在经历了固婚使团被囚禁、迎亲使团被扣押等等磨难之后;北周才好不容易在天和三年(公元568)三月最终赢得了求婚战的胜利;娶回了十八岁的阿史那;并尊为周武帝皇后。
可以想象;政治联姻再加上这样的求婚经历;周武帝对阿史那皇后有着怎样的抗拒情绪。于是;阿史那虽然年青美貌地位尊崇;周武帝对她的夫妻情份却是稀松平常;阿史那几乎成了北周宫廷里的一块活牌位。
窦氏从小生活在周武帝的身边;对舅舅冷淡皇后的前因后果及现实情况都非常了解;她对舅舅夫妻失和的状态非常担心;劝周武帝说:〃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
算起来;这时窦氏恐怕还只有六七岁年纪;能有如此见解;顿时语惊四座。周武帝第一个正色以对;立即接纳小甥女的进谏;从此对阿史那态度大为转变。第二个感到震惊的人就是窦氏的父亲窦毅;他郑重其事地对妻子襄阳长公主提出要求:〃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经过广泛而苛刻的〃比武招亲〃;数不清的公子名士都被淘汰;最终〃雀屏中选〃的东床快婿也的非常人;乃是未来的唐高祖李渊。
当窦氏与李渊夫妇和谐、生儿育女地过着平静的贵族生活的同时;长安城里却有另一个人;一直对窦氏儿时那番惊人见解念念不忘。他就是开府仪同三司、平原公长孙光长子炽。长孙炽大约要算被窦氏那番见解震惊的名人中的第三位;也是震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位——从她儿时一直到她为人之母以后;他仍然期望能够与这位不同寻常的女子结为姻亲之好。——难道说长孙炽自儿时听到这段话之后;就已经开始仰慕窦氏了?也许射雀屏不中惨被淘汰的贵胄公子名单中就有长孙炽的一席之地。建议编剧们将这题材善加发挥利用。
可惜的是长孙炽的儿女似乎与窦氏的儿女婚龄不一致;当自己做亲家的想头没了指望之后;他开始在弟弟长孙晟身上做努力;当长孙晟的女儿渐渐成长;开始显现聪明美丽的资质之后;长孙炽便不失时机地劝导长孙晟了:〃(窦氏)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婚。〃
长孙晟听了哥哥的建议非常动心;为了不致于使最佳女婿走宝;他干脆来了个倒提亲;向李家求婚。最终;这段婚事落在了窦氏的二儿子李世民身上。因此;这段联姻;长孙炽应记首功。
长孙氏的闺名是什么;这是一个挺大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正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
而据《观世音经信笺注》中所载;长孙氏小字〃观音婢〃。(想起了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也是鲜卑后人;也是一个带着浓厚佛家意味的名字)。据说;观音东至中原之后;由男身变为女身;与两位皇后极有关系。
然而;刚定下终身大事的长孙小姐生活得并不如意。公元609年;五十八岁的一代名将长孙晟因病去世;年方八岁的小长孙氏失去了父亲;也失去了最初的依靠。
父亲的辞世;对于年幼的长孙氏来说是非常惨痛的经历。因为长孙晟尸骨未寒;前妻之子长孙安业就立即摆出一副新任当家人的架势;毫无顾虑地将继母和异母弟妹赶出了家门。——长孙晟似乎儿女众多;隋书所载的就有长孙行布(这个战死了)与长孙桓安;唐书又添上了长孙安业和长孙安世。长孙晟前面的婚姻状况是很难查找的了;史书只详细说明了他的最后一次正式婚姻:这被赶出家门的最后一位长孙晟夫人就是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和她一起被迫离开将军府的还有她一双年幼的儿女;未来的大唐宰相与大唐皇后。
幸好;高氏还有不俗的出身;在遭到继子的冷遇之后;她带着儿女投奔了自己的娘家。长孙氏跟随着母亲;在舅舅高士廉的身边继续度过她的闺阁岁月;直到十三岁出嫁为止。高士廉对长孙兄妹关怀备至;一手为他们操持了终身大事。甚至于正史上还记载说;长孙氏与李世民的婚姻;高士廉才是大媒。
不管是不是媒人;高士廉抚养长孙氏是不争的事实。若干年后;唐太宗李世民仍然记得这位舅舅对结发之妻的恩情;将自己的女儿东阳公主嫁做了高家的儿媳。
对于初识人事的长孙氏来说;被亲哥哥赶出家门、在舅舅家寄居的经历;足以令出身高贵的她饱尝与身份不相称的人世冷暖。舅舅对她再好;也难以完全平抚敏感的少女内心深处孤苦无依、血亲纷争的痛苦。这对于她的成长和性格形成、乃至她以后所扮演的皇后角色都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大约在公元613年;高士廉履行了妹夫生前为女儿定下的亲事;十三岁的长孙氏出嫁了;成为十五岁的唐国公李渊次子李世民之妻。幼失慈父的长孙氏在多年寄人篱下的岁月之后;终于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面对〃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文武双全的丈夫;一千四百年后的人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