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后妃列传 >

第139章

中国后妃列传-第139章

小说: 中国后妃列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苦思了一夜对策的宪宗再次传召众臣重议此事;彭时不容皇帝分说;又把自己前一天的话复述了一遍。
宪宗被宰相一顶接一顶免费奉送的孝义大帽子砸得七窍生烟;想了一夜的借口也被砸完了;他只得干脆把后宫中的老底迳自兜了出来:〃你说的这些;难道朕会不知道吗?我只是担心钱太后一旦入葬;就会使朕的母后失去与先帝合葬的机会!〃
彭时见皇帝亮了底牌;反倒安心了:〃皇上对两宫太后都非常孝顺;早已是闻名天下的'圣德'之举。而要成全孝义之名;就不能不合乎礼仪。〃内阁重臣商辂也表态道:〃若不让钱太后祔葬;日后必将损害皇上的德名。〃大学士刘定之跟着敲钉脚:〃孝顺之道贵在守大义;而不是守长辈一时之命!〃
宪宗被辅臣们一通轰炸;眼前金星直冒。本来就有点口吃的他吭吭了半天;才好不容易冒出一句话来:〃连生身母亲的命令都不听了;还能算孝顺儿子吗?〃
听皇帝这样说;彭时很快就想到了曾经的计划;遂向宪宗建议:〃可以将钱太后葬于先帝之左;虚右位以待周太后将来。〃
彭时、商辂、刘定之随后又联名向宪宗上疏章:〃太后作配先帝;正位中宫;陛下尊为太后;诏示天下。先帝全夫妇之伦;陛下尽母子之爱;于义俱得。今梓宫当合葬裕陵;主当祔庙;此不易之礼。比闻欲别卜葬地;臣等实怀疑惧。窃谓皇上所以迟疑者;必以今皇太后万寿后;当与先帝同尊;自嫌二后并配;非祖宗制。考之于古;汉文帝尊所生母薄太后;而吕后仍祔长陵。宋仁宗追尊生母李宸妃;而刘后仍祔太庙。今若陵庙之制稍有未合;则有乖前美;贻讥来叶。〃
然而对于这个方案;周太后坚决不肯接受。这份疏章没有得到宪宗的首肯;而是交由廷臣会议。
宪宗原本以为群臣能明白自己的主张;自己可以靠着〃人多力量大〃驳回辅臣们的建议;却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建议竟得到了以吏部尚书李秉、礼部尚书姚夔为首;共计九十九位与会廷臣的一致响应。
面对这样的一个结果;夹在群臣和母亲之间的宪宗如风箱中的老鼠般左右为难;实在没有法子了;他只好向群臣撒无赖哀求:〃卿等所言极是;可是你们也该可怜可怜朕;朕多次向母亲请求劝慰;也没能得到母亲的依允。现在朕违背礼仪是不孝;可是违背母亲也是不孝;你们倒是给我想个法子?〃
对于孝得没了原则的皇帝;群臣深为不满;都激起一腔义愤之情誓要为孤苦无依的钱太后讨个公道。詹事柯潜、给事中魏元当天就上疏进谏;第二天阵仗更大;以礼部尚书姚夔为首;四百七十名大臣联名的疏章摆在了宪宗的案头。都是为钱太后请命;要求让英宗夫妇合葬的。
在这样的刺激下;周太后更是勃然大怒。不管廷臣们说什么;宫中发出来的仍然是为钱太后另择葬地的谕旨。
面对周太后的一意孤行;大明群臣的牛性子再次发作。又过了一天;给事中魏元偕同僚三十九人;御史康允韶偕同僚四十一人;刚下早朝就集体跪于文华门外放声大哭;直哭得响震云霄;整个后宫都被笼罩在嚎啕声中。
心烦意乱的周太后要儿子下令群臣止哭退去;群臣面对一脸苦相的皇帝连连叩头;拒不从命;声言:〃不得钱太后合葬旨意;绝不敢退下。〃
在农历六月北京城的阳光下、在明晃晃的紫禁城青砖上;群臣从巳时(上午九点至十一点)开始跪起;一直跪到下午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哭昏晒晕了也不肯罢休。
看见群臣如此一致的誓死决心;宪宗再也顶不住了;周太后也万万没有想到钱太后在百官心目中竟受如此尊崇;她害怕再惹出更大的乱子;终于答应了朝臣们的要求。
七月;宪宗为嫡母钱太后正式上谥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并将神位祔入太庙;与英宗并列在一起。同时宣布钱太后将于九月与英宗合葬裕陵。
然而不甘心的周太后终于还是捣成了鬼。由于当初为英宗建陵时没有预留皇后合葬的位置;因此必须为合葬的钱太后以及未来合葬的周太后重新营建下葬墓穴;再从地下打通通向英宗墓室的隧道。在建墓穴的时候;周太后暗中授意经办此事的太监;将钱太后墓穴的那条隧道故意挖错;不但与英宗墓室方向错开足足数丈之远;而且在中途就把隧道堵住。而留给周太后的石穴则刚好相反;有一道宽敞且直通英宗墓室的隧道。除此之外;在皇宫内供奉历代帝后神位的奉先殿内;周太后也不允许在英宗身边摆放钱太后的牌位画像。
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三月;周太后老病而死;谥〃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这时的皇帝已经是她的孙子孝宗朱祐樘。周太后虽然为了取代钱太后在英宗身边的地位而出尽损招;但在照料孙子方面她还是非常尽心的。孝宗感激祖母的呵护;为周太皇太后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她合葬英宗裕陵。
在检阅裕陵地图时;孝宗惊讶地发现了裕陵地下的隧道隐情。他将此事告知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打算为钱太后打通隧道。并决定将周太后的牌位画像和自己母亲纪太后的牌位画像一起别祀于奉慈殿;而不是与英宗共祔太庙。
周贵妃一生都在为争取英宗的专宠而费尽心机;最终却仍然没有达到身后与丈夫一起共享子孙香火的目的。然而明孝宗打通钱太后墓穴隧道的想法;最终也因钦天监和阴阳师都认为会影响风水而不得不作罢。
〃生同衾;死同穴〃;英宗至死不忘的诺言;终于就这样化成了泡影。只有在儿孙祭祀太庙的时候;他的灵魂才能发现陪在身边的钱皇后。可是当灵魂返回长眠之地后;他等来等去;却只能等到一个周贵妃;怎么也等不来妻子的身影。只是周贵妃就算能让自己的尸骨与丈夫长相厮守;难道就当真能够对丈夫生前只投注于钱皇后的爱情完全释怀;能够了却自己在丈夫活着时的失落孤寂吗?
使是被大抹黑漆的正德朝;大臣冒死抗帝乱命;皇帝服从大臣的情形;也比清王朝最〃开明〃的皇帝要好得多得多。
正德初年;有个叫马昂的人献妹于帝;传言此女身孕怀在入宫前;由此引发朝臣公愤;为避免怀的不是龙种;数不清的大臣上书;不但苦谏;而且臭骂;把皇帝损得一钱不值。正德皇帝也没有动怒;刚开始只是不理睬;到最后还是屈从了大臣们的意思;把马氏送出了宫。
正德十二年;皇帝想去关外或江南巡游;过一过骑马打仗游山玩水的瘾;大臣群谏;正德皇帝无奈;只得和亲信太监微服逃出宫去。知道消息以后;大学士梁储蒋冕一直追到沙河;一面照料皇帝一面劝他回去。居庸关巡关御史听说消息后;下令指挥孙玺紧闭城门;并且亲自背着官印和剑坐在居庸关下。皇帝连续几次闯关都被他拦了下来。最后皇帝只得打道回府。
此后;正德皇帝总算找到了机会;几次出关北游;自称〃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一心要打仗立威。后来宁王叛乱;他才算找到了亲征及审讯的借口;堵住大臣的嘴下了江南。即使如此;仍然惹得大臣又谏又骂;搞得名声很不好听。
武宗昏则昏矣;出关下江南还想多少想着征战;去游山玩水还要找个理由蒙大臣的嘴;大臣们也敢逆他的龙鳞。
这还算是明王朝比较提不起的皇帝一类;我瞧比某朝的盛世皇帝还更象个人样。只不过那位盛世皇帝的大臣不敢象明朝大臣那样指皇帝鼻子开骂;所以那位皇帝的巡游虽然把国家的钱花得河干水净;反倒成了盛世象征!都是宣传做得好!
老妻少夫——明宪宗万贵妃
在婚配年龄上;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丈夫年长于妻子〃这一模式占主流;即使妻子年纪稍大;一般也都是在三两岁之间。若论起纳妾;那男人们更是非要挑选比自己年少许多的对象。然而在明朝的深宫大院里;曾经出现过完全相反的事情。一个比皇帝年长十九岁的母亲辈女人;高居专宠之位;甚至凌驾于皇后之上。而更令人称奇的;是皇帝对这个中人之姿、脾性粗俗、扰乱朝政内宫、被世人恨之入骨的女人不但专宠;甚至到了生死相随的地步。她就是明宪宗的万贵妃。
常言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万贵妃能得到皇帝这样的宠爱;也是有原因的。
万贵妃乳名〃贞儿〃;生于宣德三年(公元1428);原籍诸城人(山东诸城);她的父亲叫万贵;本来是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椽史〃;由于亲戚犯法株连;万贵一家被迫离乡;流放到了霸州。
霸州在今河北境内;明王朝的宫婢一般也就在这个范围内选取。在万贞儿四岁这年;由于家境贫困;她也被送去参加了宫女之选。从此踏进了深幽的紫禁城。
万贞儿本来就聪明伶俐惹人喜欢;家境和生活也逼使这个小小年纪的女孩子格外乖巧;既善于察言观色;又从不偷懒怕累。于是在训练之后;女官将她分配到了宣宗皇后的宫里听差——这位皇后;就是自成为第一个得到金册金宝的贵妃之后又晋升为正宫的孙氏。
万贞儿很快就得到了孙皇后的喜爱。在她七岁这年;明宣宗驾崩;孙皇后成为皇太后;万贞儿也就成了皇太后最喜爱的小宫女。她紧跟在孙太后的身边;既学了书画文墨;又极深地接触到了宫闱内外种种争斗的内情;更对主人尊崇的太后地位艳慕不已。也许就从那时起;她心里就暗暗下定了出人头地的主意。
时间很快就在忙碌中度过。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大明王朝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英宗皇帝被瓦剌军给扣为人质;明朝廷在一番纷扰之后;决定另立英宗之弟为新帝;立英宗仅两岁的儿子朱见深(原名朱见浚)为皇太子。
朱见深的生母周氏身份低微;贵妃之位还是英宗复位后才得到的。当此局势变乱之际;皇帝又不是太子的生身父亲;孙太后对于孙子不能不格外小心;她决定从自己贴身的宫女中选一个老练可靠的去照顾朱见深。最后她选中了万贞儿。二十一岁的万贞儿就这样由太后的贴身宫女变成了皇太子的贴身宫女。她比这个小男孩大整整十九岁;和他的母亲年龄差不多大。
万贞儿对朱见深的保护和照顾;可以说是尽职尽责的;做为一个情窦初开却无法拥有正常婚姻的少女;她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照看的孩子身上。这时的万贞儿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到了景泰三年(公元1452)以后;万贞儿对于朱见深的意义就更为重要。
这一年;帝位稳固的景泰帝开始变脸;想要将自己的皇位一劳永逸地传给自己的儿子;这年夏天;朱见深由太子被废为沂王。
这时候的朱见深才只有五六岁年纪;亲生的父母被囚禁在南宫、疼爱他的婶婶汪皇后又被叔父皇帝废掉;只有一个皇太后奶奶;也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宫里宫外到处都是景泰帝的眼目;宫女太监们没有谁愿意也没有谁敢对他表示丝毫关怀。这个小孩子不但生活得艰难孤独;而且周围充满了看不见的恶意和危险。只有万贞儿寸步不离地守护在他的身边;对他的衣食住行都亲力亲为;保障他的安全。
终于;战战兢兢的五年熬过去了。天顺元年(公元1457)正月;英宗走出了南宫;复辟为大明皇帝。十岁的朱见深在三月又重新成为大明王朝的皇储。
朱见深这一次当皇储;与上次大不一样;当时的皇帝是他的叔父;而如今换成了他的父亲。可以想象;有多少马屁精拼命地往上凑;他身边多了多少各方面都很出挑的新进宫女。然而五年废太子生涯;已经使他和万贞儿分不开了。其它侍女永远无法达到万贞儿在他心中的份量;他的贴身宫人仍然是万贞儿。不过;这时万贞儿与自己所侍奉的小主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变味了。
朱见深在渐渐长大。按照一般的惯例;宫廷不但不反对青春期的皇子皇孙们在正式婚姻前与女人发生关系;而且还会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多种便利。那些精心挑选的各种类型的宫娥都承担着这种义务。一般来说;日久生情;皇子们的第一个女人一般都在这些小宫娥里面。但由于出身太低;她们除非生下儿女;否则是得不到任何名份和认可的。
万贞儿这时已经三十出头了;不过她毕竟身在宫廷;保养得宜;比起天真稚气的小宫娥来说;还多了一些成熟的风韵;而她也非常明白;只有朱见深才能改变她的人生。于是;这个惯例在朱见深这里打了个转:他日久生情的对象不是小姑娘;而是一手将他养大、对他了如指掌、是他从小的依靠的万贞儿。他甚至打心里希望能够让万贞儿做自己的妻子。
然而除了朱见深的偏爱之外;万贞儿本人实在不具备做未来皇后的资格。她的年纪足以做太子的母亲;而且相貌平平、身材宽阔、性格泼辣;非但没有什么淑女气质;反倒是胆大声洪;喜欢出头露面;很象一个管家婆;对朱见深的所有事情都要管(也算是习惯成自然)。
在旁人眼里;她能够得到小太子的宠爱;已经就够不可思议的了;怎么能让她做未来母仪天下的大明皇后呢!不过;由于万贞儿曾是孙太后的贴身侍女、孙太后又一直活到了天顺六年;所以尽管人们私下里非议不断;她与朱见深的关系仍然得以继续。
天顺七年(公元1463);朱见深十五岁;已经到了成婚的年龄。明英宗下令在全国范围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