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追随内心 >

第12章

追随内心-第12章

小说: 追随内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布会前夜,史蒂夫召集了手下200个员工,发表了内部的动员演讲。史蒂夫紧握拳头,放在胸前,仿佛在教堂祈祷一般。员工都很了解老板的这个姿势。史蒂夫每次计划些什么时,就会摆出这一姿势,他肯定正谋划着下一步怎么走,狡猾地策划着什么,而现在他想和员工悄悄地分享这个秘密。
明天,史蒂夫会向大众介绍这台他寄予厚望的电脑,这台电脑可以改变高等教育,这是史蒂夫崇高的愿望,谁也不会质疑他的真诚。然而,今晚史蒂夫却道出了自己阴暗的个人主张,同样也没人怀疑他的真诚。
他紧扣双手,说到苹果公司,他满是仇恨和报复的决心。
“我们会把失去的夺回来!”他告诉员工们。
“我们会狠狠地打击他们!”
                  
追随内心 第二部分
成为史蒂夫·乔布斯(1)
从数字就能看出史蒂夫的成功,苹果公司的股价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进一步证明了史蒂夫在硅谷的实力。皮克斯《玩具总动员2》不菲的票房更是让史蒂夫当仁不让地走进好莱坞一流老板的阵营。
《玩具总动员2》举世震惊:许多评论家和影迷认为,这部续作甚至比他们深爱的第一部还要好。1999年11月,这部电影开始上映,而且刚一上映就反响强烈。上映前5天就拿下了8 080万美元的票房,打破了去年皮克斯《虫虫特工队》在感恩节周末创下的票房纪录,它也成为电影史首映周末票房的第四名,排在它前面的只有《星球大战前传:魅影危机》(亿美元)、《侏罗纪公园》(9 020万美元)和《独立日》(8 500万美元)。这一下把史蒂夫捧上了与乔治?卢卡斯和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并驾齐驱的高度,而且这也并不是侥幸取得的。史蒂夫已经连续推出3部卖座的电影了。他是为数不多的值得信赖的制片人,每年都能大获丰收,引起票房轰动,一部这样的大片就能保证工作室整个夏季或者其他假期的
成功。
《玩具总动员》成功以后,好莱坞业界人士并不看好史蒂夫,谨慎地认为他不过是昙花一现。如今,史蒂夫的3部电影都大获成功,好莱坞人不得不承认他在专业性极强的内部圈子里也游刃有余,而且有再创佳绩的能力。一个电影公司的经理评论道:“他历经苦难,终于出人头地了。”硅谷王子摇身成了圣费尔南多谷的新贵,甚至让原来的王子杰弗里?卡森伯格黯然失色。杰弗里梦工厂的动画片完全不是皮克斯的对手,他推出的《埃及王子》(Prince of Egypt)的全美票房收入还没有《玩具总动员2》两周的票房收入多。
10年前,史蒂夫和杰弗里第一次见面时,杰弗里傲慢自大地宣称:“我拥有制作动画的能力,谁也不能抢走。”而且他还威胁说,谁要是想抢走,“就一枪爆了他的头”。但现在,杰弗里再也没法独享这种优势了。史蒂夫无论在票房收入、影界评论、创造性艺术,还是科技运用上,都成了领军人物。
史蒂夫在好莱坞的雄心壮志是什么?1999年,史蒂夫召开皮克斯年度股东大会时,蜻蜓点水般地提了提自己的长期战略,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史蒂夫站上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会堂的讲台,面对的观众形形色色:有从华尔街赶来的股票分析师,也有拖儿带女的小投资者。他们带着自己的小孩,就是希望能提前看一眼皮克斯日后的电影作品。史蒂夫穿着黑色高领毛衣,但即使穿深色服装,也没法遮掩他日益鼓起的肚子。他的胡楂呈灰色,黑色的头发也明显稀疏了。当史蒂夫倾下身子和第一排的人说话时,听众可以瞥见一小块秃顶。在苹果公司召开大会面对数千名听众时,史蒂夫就是菲德尔?卡斯特罗,而在皮克斯的会议面对数百名听众时,史蒂夫就是活生生的传奇人物。
不过,史蒂夫确实抱负远大。他告诉大家,迪士尼就是他的榜样,而迪士尼这个娱乐行业巨擘的核心就是动画电影。世界上一半的音像制品属于迪士尼,史蒂夫说道,而动画片就是其源源不断的动力。动画片对迪士尼主题公园、百老汇音乐剧以及商业产品的成功至关重要,动画片就是迪士尼帝国的引擎,而且获利颇丰。如果一部动画电影票房达到两亿美元,那么再加上其他额外收入,一共可以获得8亿美元的收入,其中利润就有4亿美元。迪士尼的动画电影运作价值100亿美元,甚至更多,史蒂夫说道。这才是他想要的。他想创造另一个拥有惊人规模的“印钞机”,创造另一个迪士尼。他告诉股东:“我们要建造另一个帝国。”
                  成为史蒂夫·乔布斯(2)
史蒂夫的想法很明显会产生巨大影响,但他几乎没有亲口说出。史蒂夫说的话有弦外之音,但却清楚无误:迪士尼价值100亿美元,而皮克斯长年来都徘徊在20亿美元左右。等到皮克斯成为另一个迪士尼,价值也会达到100亿美元。一旦史蒂夫实现这个目标,皮克斯的股价就会增长4倍,同时皮克斯主题公园、皮克斯零售商店、皮克斯现场表演也会遍地开花。电影只是迈出第一步,只是为即将到来的庞大帝国奠定基础。
对于史蒂夫的一些粉丝来说,这还不够快。网上有传言说,皮克斯和苹果公司会与迪士尼合并,史蒂夫会成为迈克尔?艾森纳的继任者。在皮克斯股东会议上,有人就这一传言询问史蒂夫,但史蒂夫对此不予理会。
“没有任何事实可以证明我们将恶意并购迪士尼。”史蒂夫困惑地说道。
这句话差不多是事实。史蒂夫不想接手老迪士尼,而是想让皮克斯成为新迪士尼。
*?*?*
史蒂夫的皮克斯股份仍然是他唯一的收入来源。苹果公司董事会一再要求给予史蒂夫苹果公司的大笔股票,但史蒂夫每次都拒绝了,因此损失了高达10亿美元的账面利润。他仍然以1年1美元的工资在苹果公司工作,并且表示拿这1美元是为了让家人能够符合公司健康保险的标准。他的老朋友说,史蒂夫想借此表明一种态度,自己拯救苹果公司是出于对公司的爱,而不是金钱。
史蒂夫过去就多次做过不领薪水的工作。在NeXT公司工作的头5年,史蒂夫没有拿一分钱。后来他娶了劳伦妮,买下了帕洛阿尔托的房子,劳伦妮坚持说他们需要更多现金,这时史蒂夫才开始拿薪水。他在皮克斯的工资也从每年分文不取到50美元不等。史蒂夫并不指望从工资里赚钱,他的财富都来自于拥有公司的绝对所有权。在皮克斯和NeXT,史蒂夫总是尽量多攥点公司股票在手里。在苹果公司,他手上也只有象征性的一股。大亨通常追求无限的金钱和权力,像史蒂夫这样满足于自己财富的人实在寥寥无几。
10亿美元对他来说够吗?2000年1月,史蒂夫终于接受了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职位,同时也欣然接下董事会的两件礼物:一架湾流v型的私人飞机,保守估价为4 000万美元,苹果公司10万股股票,价值数亿美元。只是,为什么史蒂夫一下子要让自己多年维持的姿态毁于一旦呢?
在其他方面,他也开始享受大公司带来的权力和威望。史蒂夫又拾起了他第一次主宰苹果公司时候的习惯,把梅赛德斯车停在残疾人专用停车位。苹果公司的一位员工出于不满甚至贴了一张标牌在史蒂夫的车上,上面写着“停车也要与众不同”。史蒂夫也从那个不起眼的小办公室搬到了更大、更气派的行政办公室。这个办公室当初是吉尔?阿梅利奥指示修建的,当时史蒂夫还不遗余力地嘲笑过它,现在自己却堂而皇之地享受这一切。他还向里士满市政府提出申请,在皮克斯总部大楼附近开设直升飞机停机坪,这样他几分钟内就能从皮克斯飞到老家帕洛阿尔托,直直飞过海湾大桥,再也不用在地面拥挤的车流中杀出一条路。史蒂夫修建直升飞机停机坪的事上了当地报纸,这种贵族的做派引起一片哗然。有一次他去帕洛阿尔托的全食市场买有机食品,一位收银的女孩认出了他,指责他生活奢侈,修建直升飞机停机坪,史蒂夫竟然当着很多邻居和老朋友的面和那个女孩争执起来。
                  成为史蒂夫·乔布斯(3)
1985~1995年的10年间,史蒂夫一直觉得和硅谷的精英小团体格格不入,可是现在他开始融入其他科技大亨的交际圈里。1998年,斯科特?麦克尼利与史蒂夫手下的一位前高管聊天时谈起了史蒂夫。斯科特说他喜欢史蒂夫,“我们是好朋友,但不是那种一起喝醉、一起胡闹的好朋友”。但斯科特很想与史蒂夫更亲近一些。第二年,他安排了一次野营活动,叫上了史蒂夫和他的软件经理阿维依? 特万尼安。这三个人都带上了自己的儿子,里德?保罗?乔布斯和马维里克?麦克尼利刚好可以一起玩。斯科特虽然私下承认自己并不热衷野营活动,但他喜欢和兄弟一起喝啤酒的感觉。
史蒂夫?乔布斯也开始和硅谷之外的商界领袖打成一片。他参加了投资银行家荷布?艾伦(Herb Allen)在爱达荷州太阳山谷举办的一年一度的“7月4日大亨宴”,期间他与诸如奥普拉?温弗瑞、保罗?艾伦、巴里?迪勒、杰夫?本佐斯、史蒂夫?克斯、沃伦?巴菲特、凯瑟琳?格雷厄姆等名人交谈甚欢。席间,他甚至和迈克尔?戴尔交流。戴尔曾错误地估计形势,说史蒂夫应当关闭苹果公司,现在他显然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公开表示苹果公司推出的iMac电脑对整个计算机界都有启发,像人们展示了优秀设计以及使用便捷的巨大价值。
1999年10月的《名利场》杂志把史蒂夫在它“新权贵”的榜单上从第14名提升至第7名,排在了很多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前面,比如迪士尼的迈克尔?艾森纳、IBM的郭士纳、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这些人的公司都比苹果公司大得多。《名利场》杂志主编格雷顿?卡特认为史蒂夫身上具备“X因素”,这是一种号召力和魅力的集合,能让人为之倾倒。这种特质对大亨来说是无价之宝。尽管史蒂夫在榜单上表现不俗,他对《名利场》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仍然大为光火。这篇文章这样写道:“史蒂夫今年44岁,众所周知,他最无法忍受的事情就是身边有不如他聪明的人存在。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在一次会议上他直接把一杯水倒在了一名员工身上。还有一次他面试一名年轻的女士时,穿着宽松的短裤,连内裤都没穿。面对这位毫无察觉的应聘者,他竟然还非常淡定地叉开双腿,丝毫没有要掩藏一下的意思。”
史蒂夫读完这段话后非常恼火(笔者正是那篇文章的作者),这更加深了他对媒体的憎恶。1999年9月的一周,史蒂夫的公关人员为他在公司会议室安排了一次采访,采访人是一位著名的记者。条件已经谈好了,45分钟的采访将会用录音机记录下来,然后抄写下来,一字不落地登在《连线》杂志上作为封面故事。这位记者本身就是苹果公司忠实的崇拜者,他就是想为史蒂夫搭建一个平台可以宣传他的思想。
史蒂夫风风火火地走进会议室,从一开始就表现得不太高兴。
记者打算先问几个简单的问题暖暖场。这些问题本来就是苹果公司的公关部门事先准备好的,可是史蒂夫说起话来却像是和记者有什么仇似的,一脸的恨意。随后,他开始指责这位记者。
“您今年44岁了,如果让您回过头来对25岁的自己提一点建议,您会说什么?”这位记者问道。
“不要理睬那些愚蠢的采访,”史蒂夫的语气简直令人难以忍受,“我没时间应付什么人生哲学之类的屁话,我非常忙。”
                  成为史蒂夫·乔布斯(4)
这位记者震惊了,史蒂夫突然发难让他有些胆怯。“我的问题完全没有恶意,”他日后回忆道,“这些问题都是用来缓和气氛的,可是史蒂夫浑身上下都透着恶意。对于一个忙前忙后为他搭建平台以烘托他智慧的人,史蒂夫竟然如此傲慢无礼。采访结束后我哭了,幸好不是当着他的面。他就是有一种黑色魔法,他一直视你的眼睛,你所有的自信就会一扫而空,只有在他面前瑟瑟发抖的份。那天我什么话都不能说,一说话只能让他更愤怒。这种感觉就像是看着笼中的巨蟒,摇尾吐信,大发淫威。我采访过沉迷毒品的摇滚明星,他们都比史蒂夫更容易合作。很难想象,如果他没有研究过禅宗该有多么可怕。”
《连线》杂志决定取消刊发这篇文章的计划。
苹果公司开始在各种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刊登广告。史蒂夫?乔布斯会亲自拿主意,决定要不要刊登广告。没有人敢冷落他。
*?*?*
史蒂夫侮辱起人来从不犹豫,因为他从来没有因此受到一点惩罚。有一次他的表现尤其令人难以接受。当时,负责处理NeXT事务的公关公司尼豪斯?瑞安?王派高管和史蒂夫商谈皮克斯的生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