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机智诡辩术-超级舌战技巧入门 >

第13章

机智诡辩术-超级舌战技巧入门-第13章

小说: 机智诡辩术-超级舌战技巧入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6%,文盲率达到27。51%。西北陕甘宁青新5 省区,面积约为307 万平方
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2%,但1983 年的工农业总值只占全国的5。1%,人
均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西北的西宁市与华东的常州市,人口都在40
万左右,前者1982 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只有8。45 亿元,还不及后者的1/4。
而且东西差距一直在拉大。

“例如,新疆的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与全国比较。1949 年为96。37元:86。03 
元,新疆高12。01%;1981 年为575。59 元:751。84 元,新疆低23。44%。又
如宁夏1982 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9。5%,有人估计,到
2000 年会降为66。3%,差距扩大32%;要达到2000 年的翻番目标,全国的
年均增长率只需7。2%,西北均要8%。”

这种列举数据的方式比举出许多典型的例子都要醒目并具有说服力。

正因为列举数据具有如此大的威力,所以不少政治家和诡辩家都乐于引
用数据来反驳对方的诘难。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秘密武器就是时常引用一
些数据以取得论辩的胜利。

日本有些推销员到有些家庭推销商品时,常常以“本住宅区85%的家庭
都购买了”的口吻来打动对方,使对方产生“既然这么多人都买了,那我也
买一台吧”的念头。

为了提高数据的效果,引用的数据应该越精确越好。比如,在人大会议
上,某位代表指出:“现在物价仅上升了20。2%”,人们会对他有相当准确
的研究而表示佩服,而怀疑的人一时也难以找出如此精确的相反的数据加以
反驳。

同样地,在一种新商品的发布会上,商店的代表可以用精确的数据发布
对市场调查的结果:

“根据我们的调查,本市有70。8%的家庭使用了本商品,。。”仅凭这
些“客观”的数据,就足以令听众震撼,而产生一种我也要去买的欲望。

为了增强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可信程度,用一些事先编造的精确数据来表
示,效果极其明显。这种所谓的精确数据在当今的报纸和电视的广告词中已
是屡见不鲜的。例如。

有句推销××药的广告同说:“经临床对81376 个患者观察,××药的
有效率为99。37%,治愈率98。12%。”

对于这类宣传,有几个相信他是编造的谎言,又有多少人怀疑它的真实
性呢?


数据诡辩术在辩论中更有其特殊的论辩效果。

由于论辩比赛本身的特点,决定听众和评委不可能当场去认真核对这些
数据是否真实,所以当有利于己方的客观论据其实并不存在,而对方几乎是
不战而胜时,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己方就往往会煞有介事地编造一些数
据谎言。

在某校举行的“出国潮是不是好现象”的论辩比赛中,反方的学生煞有
介事地抛出了“出国人员的回流率只有令人痛心的3。4%”的数据,以说明
损失之巨大。故当正方同学说到“主流是好的”之后,反方立即反问道:

“请问,3。4%与96。6%哪个是主流?”

结果,反方获得胜利。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数据诡辩术的合理运用。


43。巧转话意回避问题
——转意诡辩术

转意诡辩术就是故意歪曲对方问话的原意,然后进行回答,借以达到回
避对方问话目的的诡辩技巧。
小仲马是一个极富幽默感的作家。有一次,一个爱缠人的家伙想知道小

仲马最近在做什么。
小仲马回答道:“难道你没有看见?我在蓄络腮胡子!”
对方问话的原意显然不是在于打听小仲马是不是蓄络腮胡子,但是小仲

马却巧转话意,一句变答,便轻而易举地摆脱了对方的纠缠。
使用转意诡辩术必须注意,语言表达必须委婉含蓄、隐蔽自然,不留斧
削痕迹。
日本著名电影演员中野良子到上海进行艺术交流活动时,中国朋友十分

关心这位35 岁还未结婚的电影艺术家的终身大事。
有人问她什么时候结婚,中野良子满面笑容而机敏地答道:
“如果我结婚,我就到中国来度蜜月。”
电影明星的婚姻问题是一个从新闻媒体到影迷十分敏感的话题,弄不

好,会被传得面目全非。
然而,面对中国朋友热情关切的询问,出于礼貌,又不能以“无可奉告”
来拒答。
中野良子的回答十分巧妙,她用的是一个假设句:“如果我结婚,我就
到中国来度蜜月。”

就对答而言,回答得十分爽朗,并不回避自己结婚的问题,但暗里却把
“在何时结婚”的问题转移到“在何地度蜜月”的问题上,既避开了她无意
公开正面回答的结婚时间问题,又借未来结婚时度蜜月的地点,强烈地表达
了她对中国人民的友好的感情,使听者不好再追问下去,却又领受了她的一
份友好之情。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碰到这种情况:
孩子问妈妈关于生育的深层问题,这问题认真说不行,不宜正面回答;

而胡言乱语又有失科学性,怎么办?请看下面一则对话:
孩子:“妈妈,我是你生下来的吗?”
妈妈:“是呀。”
孩子:“你怎么生的?”
妈妈:“在医院生的。”
孩子:“人是怎么来的?”
妈妈:“看猴吧,孩子,猿猴是人类的祖先。”
非常明显,这个小孩询问妈妈“你怎么生我的”、“人是怎么来的”等

问题,用意是在于打听生育分娩的具体过程,这种问题是不便向小孩直接讲
明的。

于是,这位妈妈便采用了转意诡辩术,将对方问话的原意改换为“在什
么地方生的”,“人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然后用“在医院生的”,“人
是由猴子变来的”等来回答,这就巧妙地达到了回避对方问话实质的目的。


44。借助权威事半功倍
——权威效应术

权威效应诡辩术是指论证或反驳某个观点的正确或错误时,不是从这个
观点本身出发,以事实材料作论据,加以推理和判断,而是只靠引用书本或
只靠引用享有一定威信人物的“大名”或其言论去代替对论题本身的论证来
得出结论的诡辩技巧。

借助权威诡辩术充分利用了人们对权威的信赖和崇拜感。

儿童时家庭是活动中心,父母的话就是真理;少年时进入学校,对教师
说的佩服至极;青年时代逐渐走向社会,歌星、影星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追
随的偶像,这都是对权威不自觉的信赖和崇拜。

利用一般人迷信权威的思想,往往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一个人牵了一匹骏马到集市上去卖,接连几个早晨,都没有人买,连
一个问价的都没有。

于是,这个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想伯乐是个相马的专家,如果把
他请出来,帮助想个办法,这马一定很快就会买掉。

伯乐答应给予帮助,他来到集市上,在这匹马的身边看了两眼,在马颈
上拍了两下,回过头又看了一眼就走了。购买者认为能够得到伯乐青睐的马,
一定是匹好马,纷纷抢购。

那匹骏马的价格也一下子抬高了十倍还多。

这就是权威效应。伯乐是相马专家,在这门知识上具有权威性,由此引
起一般人对他的崇拜。人们对专家权威都存有这种迷信心态,只要专家们对
某一种事物作出评价,一般人就会相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业蓬勃兴起。它借助电、光、声、像的现代
媒介深入到千家万户。

有些广告借明星之口评价所推销的商品,利用明星的名气诱使大家购
买,也是自觉利用权威、借助权威的诡辩技巧。

解放前,广东有两大酒庄——“永利威”和“陈太吉”,都以双蒸米酒、
肉冰烧酒名传遐迩,相互竞争也很激烈。

有一次“永利威酒庄”为了加强宣传攻势,不惜以重金邀请当时在上颇
有名气的电影女明星杨耐梅为其做广告宣传,把广告词制成留声机唱片广为
传唱,其中粤曲“西皮”一段:“半边鸡、一壶永利威”唱到家喻户晓、人
人皆知,收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在国外,这种权威效应的广告比比皆是。

日本日产汽车公司请美国电影明星保罗·纽曼,为其拍摄这样一部广告
片:保罗·纽曼坐上一辆日产汽车公司制造的车,朝夕阳开去,获酬金80
万美金。

美国著名篮球中锋辛普逊一出名,PUMA 球鞋公司就与其签约,只要穿该
公司球鞋打球每年给100 万美元酬劳,于是该球鞋畅销美国。


45。数例并举妥切无比
——事例替代术

事例替代诡辩术,也就是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用事例代替所要阐述的

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诡辩技巧。
孙中山先生在某次讲演中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南洋爪哇有一个财产超过千万的华侨富翁。一次,他外出访友,却因未

带夜间通行证和夜灯而无法返回,因为当地法令规定,华人夜出如无通行证
和夜灯,一旦为荷兰巡捕查获,轻则罚款,重则坐牢。出于无奈,他只得花
一元钱,请一个日本妓女送自己回家。因为荷兰巡捕不会问日本妓女的客人。

孙中山说:“日本妓女虽然很穷,但是她的祖国很强盛,所以她的地位
高,行动也就自由。这个中国人虽然很富,但他的祖国却不强盛,所以他连
走路也没有自由,地位还不如日本的一个娼妓。如果国家灭亡了,我们到处
都要受气,不但自己受气,子子孙孙都要受气啊!”

这饱含悲愤的一番话,如同电击一般地打在听众的心弦上,激起了强烈
的反响,这就是事例替代术的妙处。

运用事例替代诡辩术,首先要考虑选择一个较为恰当的事例,这就要求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搜集大量的事例,并且能从这些事例中悟出一个深
刻的道理。

美国前总统卡特竞选总统时,一位爱找茬的女记者采访了他的母亲。
女记者:“你儿子说如果他说谎,大家就不要投他的票,你敢说卡特从

来说过谎吗?”
卡特母亲回答道:“也许我儿子说过谎,但却都是善意的。”
“何谓善意的说谎?”
“你记不记得,几分钟前,当你跨进我家的门时,我对你说你非常漂亮,

见到你很高兴?”
一个俗而又俗的道理,在此竟变得奇而又奇,妥贴无比。看来,有时能
奇妙解答棘手而复杂的问题的,偏偏是平俗的道理。
运用事例替代诡辩术,要准确把握双方辩论内容的主题,然后搜寻记忆
中的事例,预防辞不达意,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
1988 年10 月美国总统大选投票前夕,两名候选入布什(共和党)和杜
卡基斯(民主党),在电台辩论中曾为廉政问题兵戈相向:

布什:“我坚信公职人员必须廉洁。但他(指杜卡基斯)的教育顾问却
违背了公职人员应有的道德,现仍在监狱。。我将在政府中建立一个高度廉
洁的制度。。我将不会像那位州长(指杜卡基斯)那样卷进这件事。”

杜卡基斯:“我不知道布什说的是什么意思,难道布什先生在为米斯辩
护?还是认为前内政部长詹姆斯是个好部长?还是要支持博克担任大法官?
现政府中有不计其数的官员因卷入丑闻而被迫离职,我们不需要这种政府。”

这场辩论,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所运用的也都是事例替代诡辩术,
由此可见它在论辩中的重要地位。
例证,可以单独举例,也可以数例并举,后者的概括性强,归纳性强,
所有的实例都指向同一方向,有着异常的说服力。
譬如,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为表明作者“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心迹,一一并举名垂丹青的十二名前贤圣哲以为


追随。诗云: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
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充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
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揖,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浩然宏博,气势直贯日月,令人不由不肃然起敬。这便是数例并举产生
的效果。

丘吉尔说过,最有力的雄辩,不是冗长的论证,而是举出必要的实例。


46。步步深入层层击破
——递升诡辩术

递升诡辩术指论辩者在进攻或防守时,应该像剥竹笋一样——立势,攻
击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防守、驳辩要层层反驳,张张揭破,使论敌无空
可钻,低头诚服的论辩技巧。

有两妇女争吵,各不相让,其中有这么一段:

甲:“我男人好歹是个科长,你男人是什么东西?扫垃圾的!你做扫垃
圾的老婆有什么光彩?你不害臊,我倒替你害臊呢!”

乙:“男人当个科长,就爬到老百姓头上拉屎了,要是当个局长、部长
呢?那可要张开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