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励志]零极限 >

第4章

[励志]零极限-第4章

小说: [励志]零极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夏威夷担任教师一职期间,跟一位夏威夷朋友学习的秘传体系。他在1945年建立了呼喇体系,之后出版了一系列的书籍,其中最畅销的是《奇迹背后的秘密科学》。虽然看似不赖,但是朗的体系跟我采访的治疗师毫不相干。我一开始就学到的是,那位治疗师实践的东西是朗从未听说过的,至少不是慧林博士实践的那种。随着不断深入地学习,我的好奇心更强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飞去和那个治疗师见面。
我飞到洛杉矶去见马克,又到加州的卡拉巴斯。马克带我在洛杉矶逛了一圈,我们玩得很开心。但是我们都非常想见到那个我们听说已久的人。自早餐时我们挑起了一个深入的话题,我们都想立马参加那个研讨会。
当我们到达了活动大厅,我们发现大约30号人。我尽力踮起脚来,试图看清每个人的脸。我想看见治疗师。我想看到那个神秘人物。我想看到慧林博士。当我视线转到门的时候,慧林博士向我致意。
“啊哈喽,(夏威夷语的问候语:你好)约瑟夫。”他边说到,边伸出手来。他的声音如春风化雨般温柔,又带着权威和魅力。他穿的是Dockers牌子的服装,一双运动鞋,开襟衬衫,一件工作式夹克。他还戴着一顶棒球帽子,我后来才知道那是他的商标。
“啊哈喽,马克。”他对我的好友说道。
之后我们小谈了一会儿,他问我们的航班从德克萨斯到洛杉矶,用了多长时间等等之类的。我立马喜欢上了这个人。他的宁静的自信和慈祥的临在给了我某种深深的共鸣。
慧林博士喜欢从时间说起。活动一开始,他就开始问我。
“约瑟夫,当你把电脑里的某些东西删除了,它到哪里去了?”
“我也不知道。”我回答说。每个人都笑了。我确信他们也不知道。
“当你把电脑里的某些东西清除了,它到哪里去了?”他问在场的所有人。
“到回收站里去了。”有人喊道。
“没错,”慧林博士说,“它还在你的电脑上,但是你看不到它了。你们的记忆就像那样。记忆还在你们里面,但是已经无法察觉了。你们想做的却是完全的、永久性的擦除那些记忆。”
我觉得这非常不可思议,但是我又搞不懂那是什么意思,记忆最终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我会希望永久性地删除记忆呢?
“你们有两种方式来主导过生活,”慧林博士解释说,“由记忆或由灵感来主导。记忆是旧有模式的重演。灵感是来自神性的信息。你们都想要灵感。而聆听神性,获得灵感的唯一途径就是清除所有的记忆。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清除。”
慧林博士花了大量时间跟我们解释为什么神性是我们的零状态——也就是我们处于零极限的状态。没有记忆。没有认同。除了神性,空无一物。我们的生活中偶尔会出现零极限状态的时候,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让废物——就是他称为记忆的东西——在重演。
“当我在心理医院工作时,当我看着病人的名单时,”他告诉我们,“我会感受到我身体里隐隐作痛。这是共享的记忆造成的。这是导致病人行为出格的模式造成的。他们对此无能为力。他们被模式所套牢。当我感知到这个模式时,我就清除它。”
清除成了反复谈论的主题。他告诉了我们很多清除的方法,其中的大多数我都不能在此公布,因为他们都是机密的。你只好去参加一个呼珀珞珀珞工作坊去学习那全部的方法。下面的是慧林博士用得最多,而且还在使用,也是我现在在用的法门:
有四句真言是你要反复成诵,不停念叨,以契入神性的:
“我爱你。”
“对不起。”
“原谅我。”
“谢谢你。”
这第一次的周末活动过后,“我爱你”的真言成了我心中喋喋不休的一部分。如同有时你清晨醒来,在脑子里生成一首音乐那样,我一醒来就听到脑子里“我爱你”的声音。不论我有没有意识,那个声音一直都在。那种感觉很美。我并不知道它是如何清理每样东西的,但是我只是持续地去做。无论如何“我爱你”这样的话会坏到哪里去呢?
活动当中,慧林博士对着我说:“约瑟夫,你如何区别出记忆跟灵感呢?”
我没听懂问题,也如实回答我没听懂。
“你如何知道,某人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了癌症,还是神性给他们制造的,以这一挑战来帮助他们呢?”
我静默了一会,我试着去推理这个问题。你如何知道,一件事是经由你的大脑,还是经由神性大脑而来呢?
“我不知道。”我回答说。
“我也不知道。”慧林博士说。“那就是为什么你们要持续去清除,清除,清除。你们要清理任何事、每件事,因为你们不知道哪个是记忆哪个是灵感。你们要清除到零极限的地方,就是零状态。”
慧林博士阐述说,我们的头脑对世界只有非常小的视野,它不但不完整,还不准确。直到我读了盖伊?克莱斯通的《任性的头脑》我才认同这一说法。
在《任性的头脑》一书中,克莱斯通阐述了那些,证明了我们的头脑在我们有意识决定去做什么之前,就告诉我们该做什么实验。在一个著名的实验中,一位名叫本杰明?李伯特的神经学科学家,把人跟脑电图成像仪连接在一起,这样就能看到人们大脑里发生的变化了。实验显示:在人有意识想做某事之前,一股活跃的大脑波动就已经产生了,亦即表明意图产生于无意识,之后才进入清明的意识。
克莱斯通写到,李伯特“发现意图先于行动1/5秒——但是在意图之前1/3秒总是出现活跃的大脑波动。”
根据威廉?艾芬,他的书《关于愿望:为什么我们想要那些我们想要的》“类似于此的实验表明,我们的决定并非产生于意识或理性行为。恰恰相反,它们生成于我们无意识的头脑,当它们上升到意识的层面,我们就据为己有、视同己出。”
从事这些有争议的、有启迪性的实验的家伙,本杰明?李伯特本人,在他自己的书《头脑时间》里写到:“无意识里产生的意图去行动的过程是无法被意识掌控的。只有之后的自发行动的过程才能被有意识地掌控。”
换句话说,拿起本书的行动看似来自于你有意识的决定,但事实是,你的大脑先发送了一个信号拿起本书,之后你的意识的大脑服从了这个意图,好比是,“这本书看起来不错。我想我会读一读。”你可以选择不看这本书,你会以你方式来自我合理化,但是你无法控制那让你采取行动的信号的发起。
我知道这很难让人相信。根据克莱斯通的说法,“没有一个意图是出自有意识的;没有一个计划来自那里。意思是前兆;在意识的角落里闪现的图标,是那些或许将要发生的事。”
很显然,一个清晰的意图不过是一个清晰的前兆而已。
让我迷惑不解的是:想法从何而来?
这个想法让我热情高涨。因为我在我的书《吸引力要素》中写到了意图的威力,我还在电影《心想事成的秘密》谈论着它,而现在才知道意图并非我自己的选择,这让我大吃一惊。你似乎是,我认为是我设定了一个意图去做,我刚刚在做的事情,只不过是已然存在于我大脑里的一个脉冲而已。
问题了,什么或者谁让我的脑子产生意图的?事实上,我之后问过慧林博士,“谁在做主?”他放声大笑,并说他很喜欢这个问题。
哦,那答案是什么?
我得承认我还是对意图不明就里。我就是靠持续在内心想着并明确我的意图要减肥而减掉了36公斤(80磅)重的。那么,是我声明一个意图,还是我只是在回应我大脑的一个信号而减肥的呢?它是一个灵感还是记忆的产物呢?我写信问慧林博士,他回答如下:
零状态下无物存在,阿欧?酷(Ao Akua,乔伊的法号)无问题存在,更无意图存在。
对体重的担心是记忆重演的结果,这些记忆代替了你的零态。要回到零态,需要请求神性清除在担心体重背后的记忆。
只有两种法则在主导经验:来自神性的灵感和存储在潜意识心里的记忆,前一个是全新的,后一个则是老旧的。
相传耶稣曾说;“你先要求天国(零态),其他的一切都会加给你的(灵感)。”(参见《圣经?新约》马太福音6:33)
零态是你和神性的居所…“所有的恩典——财富,健康和安宁都从那里从那人起始。”
                                             我的平和,
                                             慧林博士
 在我看来,慧林博士只是观照过往的意图,并回到源头——即零状态,那里是没有极限的。在那里,你经验记忆或灵感。担心体重是一种记忆。唯一可做的就是爱它,原谅它,甚至感谢它。通过清理它,你确信神性有机会传达出一个灵感来。
真相是,我渴望暴食,这让我一直发胖不止,这已经成为一个模式了。这来源与我的无意识。除非我清理它,它会继续作怪,阴魂不散。既然它已经浮出水面,我只好持续觉察我的决定:暴食,或否。这可是关系一辈子的事。并不好玩。是的,你可以战胜纵然的倾向,对它说不。但是很明显,那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还要精进不止。迟早,对纵然说不也会成为一种新的习惯。但是要做到那个份上有谈何容易啊!
相反的,通过清理记忆,那记忆将在每一天自动消失。想暴食的想法将烟消云散。只有平和存在。
简而言之,跟灵感比起来,意图只是九牛一毛。只要我持续意图去做某事,我就是在抗拒存在。一旦我臣服而灵感,生命就被转变了。
我还是不确定是否世界就是如此运转的,我依然对意图的威力不明就里。所以我决定继续探寻下去。
我曾跟朗达?拜恩,就是热门电影《心想事成的秘密》的发起人和发行人,共进晚餐。我问了她一些我渴望知道的事。我问:“是你创造了,还是接收到了,关于这部电影的点子呢?”
我知道是她接收到了灵感,创作出这部流行的电影,导致了病毒行销式的流行。(请登陆。thesecret。tv 观看)她曾告诉我,关于这部电影的点子是突然出现的持续了几秒钟。她用了10分钟完成了当前电影的大纲。很显然,她接收到了某种灵感,引发了历史上最强悍的电影行销记录。
但是我想知道,影片的最后拍板是来自灵感,还是她出于别的原因而那么做的。这是我关注意图作用的症结所在。我们是在展现一系列带来改变的意图呢,还是收到了某些点子之后我们称之为“意图”的呢?那就是我在我们共进晚餐时我问她的。
郎达沉默良久。她低目凝思我的问题,在内在寻找答案。最后,她说。
“我也不清楚,”她说。“这个点子突然冒出来,这是肯定的。但是我做了后面的工作。我创造了它。所以,可以说是我让它发生了。”
她的回答很有启发性。点子冲她而来,意味着那个是灵感。既然这部电影如此震撼,如此热卖,如此叫座,我只能认为它是神性的演绎。是的,有后续的工作需要去做,是郎达完成的。但是这个点子本身却是个灵感。
有趣的是,在这部电影出炉了几个月,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后,郎达给电影的每一位出演者发了一封邮件,说这部电影现在有了它自己的归宿。除了去展现意图,郎达还要去回电话,预约时间。一本书付梓了。拉里?金特地为这部电影准备了一个分为两部分的特别节目。一份有声书也随之出版。结局即在计划中。
如果你从零极限的零状态出发,你根本不需要意图。你只需接受并行动就好了。
奇迹随之发生。
对于灵感,我们都求之不得。
郎达本可以对制做这部电影的点子说不。看似是自由意志。当一个想要做什么的点子出现在你的意识里——不论是来自灵感还是记忆——如果你能觉知那个脉冲的话,你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
根据杰瑞福?施瓦茨的名著《头脑和大脑》一书,你清明的意志——即你的选择能力——可以终止出现在你无意识里的脉冲。换句话说,你或许收到了拿起本书的脉冲,但是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选择不去理会这个脉冲。那就是自由意志,或者,如施瓦茨描述为“自由不意”。
他写到“在稍后几年里他(李伯特)接受了自由意志在大脑中升起的念头的门卫的看法,同时也没有回避那与精神暗示有关。”
威廉?詹姆斯,一位传奇的心理学家,认为自由意志产生在你想做什么,跟你实际去做什么之间。也就是,你可以说好,或者说不。要非常留心才能注意到自己有选择。慧林博士教我的是,持续地清理所有的想法,不论是灵感还是记忆,那样,我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来。
我开始认为我减肥成功是因为,我选择不去遵循记忆或习惯来催促我饮食过量跟少有活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