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背影:政学两界人和事 作者: 张耀杰-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往苏联的宋庆龄| 87
注释:
①盛永华:《宋庆龄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代序〉,见盛永华主编《宋庆龄年谱》上册,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本文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大都出自该年谱;特此说明。
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 辑》第7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叶甫根尼‘陈即陈友仁,又译尤金‘陈。
③1981年1月12日致伊斯雷尔丨爱泼斯坦的信,《宋庆龄书信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911页。另据张国焘回忆:1928年11月初的一个晚上,斯大林约瞿秋白和张国焘谈 话,“斯大林问我们:像宋庆龄这样的人,如果在中国大城市的街上,遇见一个共产党员,会 不会叫警察逮捕他。原来宋庆龄在离开武汉后,来到莫斯科,正遇着中山大学在进行反国 民党运动,她参加过几次学校的学生大会,有些大学生的发言曾批评过孙中山先生的主张 和作法,为她所不满,并曾公开表示抗议,因此,斯大林才提出这一问题”。张国焘:《我的回 忆》,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424页。
④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 辑》第7卷,第71页。叶努基泽时任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和主席团成员。
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 辑》第7卷,第389、390页。“冯”指冯玉祥。“西西伍”即伍朝枢,他和孙科、胡汉民当时正在去 欧洲途中逗留于土耳其。
⑥《如骤雨之电文,随飓风吹来,全德百余名教授文学家环恳宋庆龄援助牛兰夫妇》,见 上海《文艺新闻》杂志,1931年9月7日。该刊由中共中央特科秘密党员袁殊主编。
⑦陈铭枢:《“宁粤合作”亲历记》;见《文史资料》第9辑,中华书局1960年版。这里的“择 生〃即邓演达。另据浙江大学教授许为民在《杨杏佛年谱》中介绍,时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的 国民党要员杨杏佛,秘密参加了第二。党,“并与郑太朴、谢树英等人负责该委员会中央直属 区工作,主要任务为争取蔡元培、于右任等上层人士和教育、科技界知识分子”。《中国科学 史料》第12卷第2期,1991年2月。
⑧俄罗斯当代历史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档案,全宗号514,目录号2,卷宗号224。引自杨 奎松教授提供的文章《宋庆龄何时加人共产党?》;文载《孙中山宋庆龄研究信息资料》,2003 年第4期。
鲁迅与易培基的合作与交往
曹聚仁在《鲁迅与我》一文中回忆说:“我记得三十年前,宋云彬兄生了 病,在桂林医院休养时,纪念会编刊的《鲁迅全集》刚出版,寄到了桂林,他仔 细读了一过,编了一部《鲁迅语录》。后来,我到了桂林,宋兄问我:‘为什么鲁 迅没有骂过你呢? ’我说:‘鲁迅对我说过,他也有真正的朋友的;而且,我要告 诉你,鲁迅从来没有骂过易培基呢! ’”
严格说来,“鲁迅从来没有骂过易培基”是不能成立的,鲁迅只是没有像 针对陈源、胡适、顾颉刚、徐志摩、高长虹、梁实秋、邵洵美、周扬、成仿吾、徐懋 庸等人那样公开点名“骂”易培基,旁敲侧击的嬉笑怒骂还是有过的。
一、易培基与毛泽东的师生情缘
易培基字寅村,别号鹿山,188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南门外白沙井枫树亭, 比鲁迅年长一岁。早年在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方言学堂攻读日文,毕业后赴日 本游历期间加人同盟会,与正在日本开办“国学讲习会”的章太炎结成亦师亦 友的亲密关系,与鲁迅同属章门弟子,只是从来没有在一起听过课。
易培基的弟弟易培荃,又名坤,字越村,1886年生,由于家住白沙井并且 仰慕明代名儒白沙先生陈献章的言行文章,后改名为易白沙。
易白沙从小刻苦好学,熟读四书五经和《资治通鉴》。1903年应邀赴安徽 执教,先主持怀宁中学,随后又担任师范学堂、旅皖湖南中学堂校长,在安徽 期间与陈独秀、章士钊、潘赞化、柏文蔚、高一涵、柳亚子等人密切交往,并且 先后加人了同盟会和南社。
鲁迅与易培基的合作与交往| 89
辛亥革命后安徽独立,易白沙、高一涵等革命党人召集青年学生组织青 年军,致力于平息战乱、维护省城安庆的社会秩序。1913年“二次革命”期间, 易白沙奔走于湖南、安徽之间,劝说湖南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起兵讨 伐袁世凯。“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与章士钊、陈独秀、杨昌济、高一涵、 刘文典等人共同参与《甲寅》杂志的编辑与撰稿工作。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 年杂志》并于第二年改刊为《新青年》,易白沙成为主要撰稿人之一。他在该刊 发表的长篇论文《孔子平议》等文章,认为“中国二千年尊孔之大秘密”,就在 于历代统治者“利用孔子为傀俑,垄断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为了打倒思 想学术上的专制主义,他明确提倡“真理以辩论而明,学术由竞争而进”,表现 出了强烈的民主意识’从而率先启动了对孔门儒学的反思批判。1917年,易白 沙回到长沙,与易培基一同担任长沙县立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的文史教员。
1918年北洋军阀与湖南军阀混战期间,易培基、易白沙兄弟赶往第一师 范组织学生武装护校。由于校中原有的六十支步枪没有子弹,毛泽东急中生 智,带领同学持菜刀上山砍伐毛竹制作梭镖,从此得到易培基的赏识。
1918年夏天,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毕业后一度到北京游学,半年后回 到长沙任修业小学历史教员。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湖南督军张敬尧召集学联代表训话时因出言无 状而触犯众怒,毛泽东等人乘势扩大风潮,发起罢学驱张运动,得到易培基、 方维夏等前辈师长的大力支持。易培基、毛泽东等人先是到衡阳联络谭延闾 的湘军以及吴佩孚的北洋军,然后又一同率领学联请愿团前往北京,1920年1 月28日在北京发动了一场很有声势的游行请愿行动。一个多月后,张敬尧在 舆论和军事的双重压力下逃离长沙。
1920年6月,前湖南都督谭延闾率领湘军回到长沙,配合湘军驱逐张敬尧 的易培基,又积极协助谭延闾筹建湖南教育学政委员会,任委员长及第一师 范学校校长。19 21年,易培基被谭延阊聘任为省长公署秘书长兼湖南省图书 馆馆长。受到易培基器重的毛泽东,也于1920年秋天被任命为第一师范附属
90 |氏因嚆
| ―政学两界人和事
小学主事,1921年下学期开始又被聘为师范部二十二班国文教员。
1920年9月9日,毛泽东、易礼容等人创办的文化书社开业,易培基亲自为 书社题写社名,并且邀请姜济寰、方维夏、朱剑凡等社会名流出席开业庆典。 文化书社前后维持了七年时间,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创办文化书社的同时,毛泽东与方维夏等人还于1920年秋相继组织马 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俄罗斯研究会。易培基再一次出面联络当地政学两界的著 名人士担任发起人,以此吸引青年学生。两个研究会的会员以第一师范的教 师和学生为主,其中包括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员的熊瑾玎、何叔衡、陈 章甫、郭亮、周世钊、夏曦、肖述凡。1949年之后,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毛 泽东向老同学周世钊表示说:“我那时能在一师范搞教育,还能在军阀恶势力 下宣传马列、组建党团,多亏易培基先生这个后台老板硬哟! ”
二、女师大风潮中的易培基
因为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批孔文章而闻名于世的易白沙,一度离开长沙 到天津南开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任教。1919年又从上海回到长沙,独居祖先墓 庐和岳麓山僻室两年。其间编写《帝王春秋》一书,列举几千年君主专制的丑 陋恶习,被孙中山称赞为“从历史事实,唤起知识阶级诛锄独夫民贼,可谓严 于斧钺矣”。1921年4月底,易白沙只身一人潜赴北京实施谋杀活动,因军警戒 备森严难以得手,只好南下广州要求孙中山“组队赴北方杀贼”。孙中山等人 劝他“宜文章报国,不必赴险”。他顿感绝望,遂于1921年端午节渡船赴明代名 儒陈献章故乡新会县陈村蹈海自杀,时年35岁。
1922年,赵恒惕联合北洋军阀进攻谭延阖,谭延阖败走广州。遭受赵恒惕 排挤的易培基,于1923年南下广州,先在谭延闾的湘军中担任总司令部秘书 长,随后又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顾问。
1924年国立广东大学成立,易培基被校长邹鲁聘为教授,并以遴聘教员、 采购书籍的名义长驻北京,与苏联公使加拉罕就庚子赔款的分配问题进行谈
鲁迅与易培基的合作与交往| 91
判。易培基在北京期间,拿着汪精卫的介绍信与国民党人士广泛接洽,并且与 国民党元老李石曾、吴稚晖、顾孟余、徐谦、丁维汾等人一道,积极推动被孙中 山称之为“党化教育”的南北学潮。
1924年10月,直系第三军军长冯玉祥与奉系军阀张作霖秘密达成停战协 议,在北京政府教育部长、同盟会元老黄郛的配合下发动“北京政变”。易培基 在李石曾、顾孟余等人的推荐下,出任黄郛摄政内阁的教育部总长。黄郛摄政 内阁解散后,易培基以汪精卫代表身份出任以李石曾为委员长的办理清室善 后委员会委员,后来又通过女儿易漱平与李石曾的侄子、北大法文系教授李 玄伯(宗侗〉之间的婚姻,结成同党加裙带的亲密关系。女师大风潮得以发展 壮大的根本原因,就是以国民党元老李石曾为首的法日派,想让易培基取代 杨荫榆的校长职务进而推行“党化教育”。与鲁迅、周作人兄弟同属“某籍某 系”^浙江籍北京大学国文系一的国民党人士马叙伦、沈尹默、沈兼士、 马幼渔、马廉等人,都是法日派的重要成员。鲁迅在许广平被校长杨荫榆开除 学籍后,开始公开参与女师大风潮,从而与李石曾、易培基等人站在了一起。
1925年8月1日清晨,被学生驱逐出校的女师大校长杨荫榆,在警察及支 持者的拥护下回到学校,与住校学生发生冲突。部分学生趁乱出校奔走联络, 招来大批外校学生与社会人士前来助阵。8月2日,北大、燕大等五十多所学校 的代表开会声援女师大,由李石曾代理校长的中法大学还专门成立各校援助 女师大临时委员会,随后改称“女师大教育维持会”,由易培基出任会长。8月6 日,章士钊在国务会议上以学生“不受检制,竞体忘形,啸聚男生,蔑视长上, ……学纪大紊;礼教全荒”为由,提请通过停办女师大令。消息传出,女师大学 生于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由学生公举12人,教员公举9人共同组成校务维持 会,鲁迅当选为校务维持会会员。
1925年8月8日下午,女师大校务维持会初步进行职责分工:一、校务行政 主任马叙伦;二、总务主任周树人、李泰棻;三、教务主任文范村、沈尹默;四、 事务主任陆滋勇;五、斋务主任郭剑秋。9月21日,被教育部明令解散的女师 大,在离鲁迅住宅不远处的阜成门内南小街宗帽胡同举行开学典礼。在此后
92 |良闽嚷來
| ^政学两界人和事
近半年的时间里,女师大校务维持会的实际工作,由鲁迅、许寿裳、马幼渔、郑 奠等人具体负责,在幕后负责决策和筹款的,是李石曾、吴稚晖、易培基、沈尹 默等人0
1925年11月28日,北京市民学生数万人举行大规模示威运动,高呼“无条 件收回关税自主权〃、“驱逐段棋瑞,枪毙朱深”等口号,先奔段祺瑞住宅示威’ 之后又捣毁焚烧章士钊、朱深、李思浩、刘百昭等人的住宅,致使章士钊等人 避居天津。11月30日,女师大学生趁教育总长章士钊离部、校长胡敦复离校的 机会,在马幼渔、鲁迅、许寿裳等人率领下,回到已经改组为“国立女子大学” 的石驸马大街旧校址,涂掉章士钊亲笔书写的“国立女子大学”的招牌,重新 挂上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牌,并于当日以学生自治会名义发布复校宣言: “我们为了援助被压迫的同学,与维持正义与人道,我们不得不取消章士钊所 办的监狱式的女子大学,而恢复我们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面对女师大已经复校的既成事实,段祺瑞执政府于1925年12月24日明令 恢复女师大,并于12月31日改组国务院。教育总长章士钊改任国务院秘书长, 教育总长一职则由女师大教育维持会主席易培基接任。
1926年1月13日,教育总长易培基接受鲁迅、许寿裳、陈启修、马幼渔等 14人的联名提议,到女师大兼任校长之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