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通吗?我不是说政府和法律不可以管经济。收税、发钞票、国防、道路等必须由政府来操
作。对环境污染、行业垄断,要有行政限制。就其他方面来看,法律最好只管市场的规则,
而不要介人市场的运作。相反,法律必须保障参与市场活动的人有选择的自由。否则市场将
形同虚设,剩下的只有计划和命令了。
高希均先生的早期作品更集中在经济问题上,随着他在台湾的影响的扩大和活动范围的
扩大,他的目光逐渐地移向了社会,政治和文化层面。因此近几年来他发表的文章大多是针
贬时弊之作,不限于经济问题了。读了这些文章使人大为吃惊的是台湾社会的毛病和大陆的
毛病何其相似乃尔。例如:
只要肯花钱,没有打不通的关节;
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公开辩论少,幕后协商多;
政府多原则口号,少操作步骤;
要得到有权人的赏识,绝少是因为忠言,绝多是因为忠诚;
政府办的研究机构常(把研究报告)当作密件,不对外公开;
政府官员应减少会议的次数和时间,从多劳改为多恩,多思然后知不足;
首长们在心理上就不宜坚持“我比你们懂得多”;
民众最大的抱怨来自贪污和特权相关联等等。
文章所讨论的事几乎和大陆上的事一模一样。例如《主张有根据,坚持有道路》一文谈
到台湾的人口问题。1959年台湾的蒋梦鳞先生(1964年去世)在记者招待会上说:
我现在要积极地提倡节育运动,我已要求政府不要干涉我。如果一旦因为我提倡节育而
闯下乱子,我宁愿政府来杀我的头;那样大多的人口中至少可以减少我这个人。
就在同一年,大陆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先生提出了“人口论”,主张推行计划生育。他
们两人的遭遇也有点相似。蒋先生遭受的无理反对、恶意攻击,是常人无法忍受的。例如有
一位匿名自称“反共斗士”写信道:“你如果尚有一丝人性的话,应自杀以谢国人,因为你
胜过黄巢、秦桧、汪精卫之流……可恨,可杀!”至于马寅初的命运则是马上从北大校长的
职位上下台。
另一个两岸共同面临的问题是留学人员学成不归,造成了人才外流。大陆教委提出的对
策是毕业后工作时间不够一定年限的学生要求出国留学时要交纳教育费。高希均在1980年
统计台湾留学生中回台的人数仅10%左右,而台湾政府对每一名大学生的学费补贴达每年
10万台市上下。为了防止人才外流,鼓励学成回国,高希均提出了“留学存款”的构想。
他的基本想法是对于公立大学毕业生(私立大学的学费大体上等于成本)。毕业后工作不满
四年的出国留学时应交留学存款。此款于学生学成回国时按复利计息归还给学生。高先生竭
力提倡的另一个主张是“民营化”。台湾和大陆一样,有许多国营企业。台湾的国营企业大
多数经营不善,亏损严重。按照当今世界潮流,俄罗斯在搞全面私营化,当然还不成功,但
法国、英国。日本也都在将国营企业私营化,从经济效果看,他们的改变基本是成功的。因
而私有化成了世界潮流,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起而效法。在大陆,低效的国营企业已经成为各
种经济麻烦的总根源。亏损的财政负担只好由政府发钞票来弥补,因而成为通货膨胀的主要
原因。国营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已是积重难返,因为大家都是一个老板,欠债可以互相抵消。
一切经济手段对国营企业用处不大。不论是环境污染罚款,或是价格税收杠杆,到了国营企
业那里所起的作用只是财政部的钱从一个口袋换到另一个口袋,喊了多年的四大银行商业
化,如果银行背负着大笔国营企业的呆帐死帐,根本独立不起来,到头来仍旧是政府的一个
出纳部门。尽管国营企业有许多问题,全世界都在搞私有化,大陆的政策倒有点巍然不动。
说到这里,读者恐怕会对台湾社会与大陆社会之相像感到惊奇。海峡两岸有着完全不同的社
会制度,经济发展也处于极不相同的阶段。只是因为同文,同种,同历史,两岸面临的问题
就如此之相同。读者也一定会感兴趣,对于这些问题高希均教授开出了哪些药方,这些药方
是否也可以用来解决大陆的各种问题呢?据我读了这两本书之后的印象来看,这块他山之石
确乎可以用来攻大陆之玉的。
私人办邮政
市场之所以能改进资源配置效率,是因为有竞争。然而市场里有垄断,垄断排除了竞
争,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所以垄断是市场的大敌。
美国是市场最发达的国家,资源配置的效率极高。然而美国的邮政因为具有垄断性效率
很低。邮政局里排长队是常见的事,大家都有意见然而奈何它不得。后来出现了私人办邮
政,那就是快邮公司。现在快邮公司已经不止一家,据说有些城市还出现了私人办普通邮政
的公司。看来邮政的垄断局面在美国已经不长了。
我国的邮政一直是办得比较好的。从解放前开始就以可靠、迅速和能抵达边缘地区而闻
名于世。解放以后邮政系统还保留着自己的服务特色,相对于其他服务部门而言服务的质量
还比较好。可是自从开放改革以来我国服务业的服务态度从总体上看已经大有改善,相形之
下邮政却显得相对落后。而且邮政的垄断地位已经成为它自己进步的障碍。由于谁也离不开
它,它可以任意开价,否则拒绝为你服务,你总不能为了一封信坐火车到千里之外跑一趟。
不论邮局开出什么苛刻的条件顾客只有服从的份儿。如果你不识事务,非要争个明白,到头
来倒霉的还是你自己。所以大家虽然对邮局有意见,却很少有人当面提意见,顶多在背后牢
骚几句。
邮政系统的效率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如果投递延误或错误就会耽误用户的
工作,有时会造成重大损失。如果投递收费太高,也会造成巨大的社会浪费。以目前对出版
物发行的收费为例,邮局要收取报刊定价的35%,一本杂志如果售价是两元,邮局为了经
办定阅和投递就要收取七角钱。出版部门核算下来自己发行的成本远远不到七角,所以大一
点的出版社纷纷自己组织发行和投递。放着现成的邮政系统不用,自己去搞投递,显然是社
会资源的浪费。这种浪费是由于邮局定价高出成本大多造成的。这里我们看到价格如何影响
社会对资源的利用,当价格定在成本之上时,一切高于此成本的活动都不会发生。如果市场
是竞争性的,只有最低价格才能存在,此时社会将以这种最低的成本来完成特定的经济活动。
由于邮政对出版社收取的发行费用大大高出印刷品的邮资,出版社开始将自己的出版物
按印刷品邮资通过邮局寄送。虽然多出了不少写地址、贴邮票、装信封等工作,但总的成本
还是比委托邮局发行的费用低。以后邮局也许是为了对付出版社的这种战略,规定了严格的
包装要求,即使是印刷品也要全封闭式包装,而且对于大宗邮件的寄送还要额外收费,这就
进一步抬高了出版社自己发行的成本,从而迫使出版社将发行交给邮局。邮局自己在投递印
刷品时却可以裸装,节省了写信封、贴邮票等成本。这成为邮局的垄断超额利润。附带说一
句,在美国,报刊杂志全都是裸装,发行单位在报纸或杂志的反面贴上一张地址条,就可以
投邮。美国总体上的富有,是一点一滴讲究资源利用效率的结果。
后来我国一些大城市开始出现了自行组织起来的发行网,与邮局竞争。虽然他们在设
备、组织,经验等方面远远比不上邮局系统,但他们的投递成本还是比邮局的要价低,所以
他们能站住脚跟。这种发行网当然只能覆盖本地区,对于寄往外地的印刷品还不能和邮局竞
争。最近又出现了城市间发行网的联网,实际上等于是另外一个邮政系统,他可以和现有的
邮政竞争。根据今年9月2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第六和第七条的
规定,这种做法是受到保护的。看来我国邮政的垄断局面也可能会有所改变。
邮政系统的这一做法不但破坏了资源配置的优化,还极大地抑制了我国文化出版事业的
发展。知识界因为待遇比较低,购买力弱,已经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制约。现在又加上了邮
政系统超利润的负担,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购买力。报刊书籍的出版首先要负担定价1/3以
上的发行费,本来因为购买力弱而缩小了的市场进一步被压缩。学术性的书刊很难得到发
展。邮政系统为了鼓励文化发展而对印刷品收取较低邮资的规定,已被超额发行费完全抵消
还尚且不足,可见邮政垄断利润的间接危害已经波及到整个民族的文化前途。
放着现成的邮政系统不用,自营报刊发行,这一做法是好是坏?单纯从资源利用来看显
然是不利的。然而自办发行终究对邮政是一种竞争压力,能促进邮政系统的改进。最近在邮
政系统发生的几件事说明了它的垄断地位正在进一步腐蚀自己。绿条于的问题远远没有完全
解决的情况下,又出了新问题。一是邮局强要汇款的收款人先存款三至六个月;二是故意拖
延几个月才通知取款人领取;三是收件人收电报、挂号信、甚至平信都还要向邮局交钱。所
以我倒希望自营的报刊发行系统能发展成为兼办普通邮件、汇款、挂号信,能与邮政竞争抗
衡的事业。垄断不但降低资源利用的效率,而且败坏社会风气。这并不是邮政系统的人员素
质差,而是行业垄断造成的。所以乡的办法不是提高人员素质,而是取消其垄断地位。
1993年12月9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所欲,施于人”
孔子告诫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圣经里有一句类似的话:“己所欲,施于
人。”从表面上看,前一句话是后一句的否定形式,似乎二者并不矛盾。但细分起来却有重
要的差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道德信条的基础。它的意思连小学生也能解释:每个人
不要做他认为讨厌的事。它不像“学雷锋”,“精神文明建设”一类说法的含混不清,这一
信条特别高超的地方是,它告诉人不要做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什么。它是从消极的一面叙述
了人的道德守则。它强调了每个人无权干预别人的事务,尤其不能对人做他自己都不喜欢的
事。它隐含着人与人平等的观念。这与当今的人权观念有内在的联系。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
各种罪恶,人压迫人,人剥削人,损人利己,不都是违反了这一简单的信条吗?如果人人做
到了这一信条,就会相安无事,天下太平。
“己所欲,施于人”是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对别人做好事;是从积极的方面去推行道德
守则。好的道德守则,似乎不应该是消极的,更应该是积极的。一般而言,这样的想法并不
错,然而这里有一条根本的困难,即你未必知道别人需要什么。万一你错误估计了别人的喜
好,“己所欲,施于人”就可能好心办了坏事。而“己所不欲,勿施了人”则有所不同。即
使你错误估计了别人的喜好,你只是“勿施于人”,并不会对别人有所伤害。
“己所欲,施于人”造成对别人的伤害,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敬酒也许是我们最经常遇
到的一例,自己喜欢吃肥肉而硬叫人也吃,则是另一个例子。这些都是小事,无伤大雅。但
以这种积极态度去制定政策则可能闹出大事来。美同出兵索马里,目的是去解救饥荒,制止
内战,应该说出自好心。但事与愿违,固然有不少索马里人欢迎美国人的进入,但反对者也
不乏其人。我们可以从电视新闻里看到情绪激昂高呼美军滚出去口号的当地百姓,再有是输
出革命,也是“己所欲,施于人”,革命对我们有益,谅必对你们也有益。“己所欲,慎施
于人”恐怕是一个比较适当的信条。
人权是与特权相对立的观念。一部分人有了特权,其他人便无了人权。拥有特权的人不
但“己所欲、施于人”,而且已所不欲也施于人。如果人人都有了人权,意味着没有任何人
有特权。所以人权能成为法律和道德的基础。不但管理一国的内部事务要以人权立足,国际
关系的准则也应如此。美国在索马里奉行的政策不符合人权,因为他遵从了特权。一个美国
兵被杀,美国控制的新闻机构大肆宣传,白宫和国会反映强烈,并且立刻在外交上有所反
映。而一名索马里百姓被杀,新闻里轻描淡写他说一句,甚至连一句电小说,好像只是踩死
了一只蚂蚁。人和人平等不平等,从这些比较里可以强烈地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