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 >

第11章

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第11章

小说: 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天,主席望着无所事事的小孟说:“孟夫子,称你是孟夫子,可真有点冤枉你。你和历史上的孟夫子有相同之处,是一个祖宗,他姓孟,你也姓孟。可那个孟夫子,是个大学问家呢,你这个小孟夫子,读书甚少,愧对祖宗罗。应该争口气,多读点书,读进去,钻出来。我说过,在我这里,是看书管够嘛!我这里的存书,就够你读一气的了,你想读什么书,只要找小周,他会借给你的。”

    尽管主席的语气十分和缓,近乎于漫谈,也像是在开玩笑,但小孟还是隐隐地感到了主席话里的那种批评成分。她并不感到委屈,因为主席的态度是诚恳的,所说的情况也是真实的。小孟望着主席那明显苍老的面容,那走动都有些困难的双腿,她被主席的真诚与坦率深深地打动了。她第一次和主席认真地谈论起这个问题来。

    小孟说:“主席,您也知道我的水平。读读报纸、文件可以,您的那些书,我能读懂的没有几本。看不懂的那么多,可怎么个读法呀?”

    “能读懂几本就先读几本嘛,这几本真的读懂了,还会影响下几本,至少是来了兴趣,有了信心。有兴趣就不觉得枯燥,有信心,就不觉得困难了。真的看不懂,还可以问嘛。学问学问,就是又学又问。可以问周围的人,也可以问我嘛。”

    主席说着,又拿起笔来,在一张小便条上,写下了两个字:“学问”,顺手拿给小孟,对她说:“你就是要边学边问。我年轻时候,就当过教员,现在老了,但教你这样的学生,还是可以的吧!要是把我也问倒了,说明我也不懂,我再去问嘛。问书,问人都可以,反正??会??就是老师,那咱们可又成了同学啰。我是不怕你问,就怕你不问。”

    小孟听到这里,高兴地说:“我能向您请教,请您当老师,那当然好啦,就怕您不教我这个笨学生。”

    主席又笑了,打趣地说:“我还就愿教笨学生。你不知道,我也有好多老师,章含之教我英语,是我的英文老师。我在她的面前,也笨得很呢。一句英语,教我好几遍,我都记不住,你说笨不笨?可章老师却还是不嫌我笨,越笨越教。”

    自从这次谈话以后,小孟便有意识地为自己订下了一条,只要主席精神还可以,她就向他提些问题。她还曾这样想过:如果我提的问题,能把主席问得哑口无言,那才有意思呢,那主席会是怎么样呢?但可惜的是,这样的情况一次也没有出现过。

    这一天下午,主席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块看电影,电影的名字是《红与黑》。看过电影后,大家不免对片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议论,客厅里出现了少有的热烈气氛。主席这时虽然并没有显出疲劳的神态,但他只是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深思着别的事情。

第二部分 30。《红与黑》与《红楼梦》(2)

    而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到主席拿起一本书,开始读起来的时候,便都很自觉地离开了。大厅里又恢复了往时的宁静。

    主席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坐在那里的小孟,放下手里的书,问道:“孟夫子,对刚才的电影,有何意见啊?”

    主席并没有等小孟回答,也许他根本就不想让小孟现在回答,而是接下去说了一句小孟没有想到的话:

    “有何高见,今日可以不谈。你去小周那里借一本《红与黑》,看它一遍,至少一遍,然后再谈。书里的东西,有时是电影里无法表达的。你不是读过《红楼梦》吗?还可以再借一本《红楼梦》,对比着看一遍,这样,也许会更有意思。”

    小孟真的从小周那里借来了这本书,认真地看了一遍。因为小孟平时有一种感觉,总觉得自己知识太少,水平低,谈问题有时谈不到点子上。这一点,她隐约地感觉到主席似乎也有相同的看法。所以她这一回,不但看得很仔细,而且像准备考试的学生一样,认真读,还做了读书笔记,把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疑问都记到了一个本上。她要让主席看到,她小孟,这次不仅认真看了书,而且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当然,还要力争使自己的见解有一定分量。

    主席不止一次读过《红楼梦》,并能对全书及书中各种人物作出独特的评价,当然,总是以他那独特的标准。有些评价,猛听起来,似乎像是漫不??心地说笑话,但若细心地咀嚼起来,却又不得不承认,他有他的道理。

    他对王熙凤的评价甚高,认为王熙凤是当内务部长的材料,称赞她有战略头脑。一次,他风趣地举例说:

    “王熙凤处理尤二姐‘事件’,真是有理、有利、有节哟。”

    主席还说王熙凤善使两把杀人不见血的飞刀。

    “你看,她把个贾瑞弄得死而无怨,至死不悟。”

    就是以这样的标准,他不止一次评说过《红楼梦》。令小孟惊异的是,主席虽已80多岁的高龄,但记忆力却还是非同寻常,甚至还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出自哪一章,哪一节,哪一页。有时,还将各家不同评说进行比较,可见他对这部书的特殊喜爱与熟悉。

    毛泽东多次精读《红楼梦》,他是把这部书作为历史来读的。因此,他说:“不读《红楼梦》,就不了解封建社会。”

    “孟夫子,你读过《红楼梦》吗?”主席有一天忽然这样问小孟。

    “别的书没看过,这本书还真看了一遍。”小孟回答。

    “噢,读了《红楼梦》,那你说说看,有什么想法,这本书好看吗?”主席像是在对一个几岁的孩子在说话,显得非常和蔼。

    “有的地方挺好看,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段写得挺有意思,有的地方也看不太懂。”

    “是啊,《红楼梦》,我都读过十几遍了,有的地方也还是没看懂,这个不奇怪嘛。”

    “主席,我怎么读到最后,看到他们的家族四分五裂,家境败落时,心里有点儿同情呢?”小孟向主席谈了自己的感受。

    “是吗?不仅你有同情,我也有同情呢,但又一想,也就不同情了。荣国府、宁国府的败落,只不过是暂时丧失了吃人的权力。这个府与那个府的此起彼落,不过是狗咬狗的输赢,同情是大可不必的。”

    “我同情林黛玉,可不喜欢贾宝玉,他对那么多女孩都好,这叫什么事啊,一点都不专一。”小孟又提出了个话题。

第二部分 31。《红与黑》与《红楼梦》(3)

    “林黛玉有句话讲得好:‘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她是个很有头脑的女孩子哩。但是她的小性儿也够人受的。贾宝玉,是个很有性格的男孩哩。他对女孩好,那是因他觉得女孩受压嘛。大观园里的女孩总比那些男人干净得多,你还不懂贾宝玉。”

    主席对《红与黑》也颇喜爱,他多次读过。西方的小说,这可能是他读得最仔细的一部。他曾几次建议别人读这部小说。

    这一天,又该小孟值班。那是初夏的一个下午,由于主席的房间里,终年保持着23度恒温,屋里感觉不到外边四季的变化。但透过窗户,可以看到窗外那一片碧绿的世界,是令人感到了夏日的气息。

    主席坐在沙发上,漫谈式地把《红楼梦》和《红与黑》相提并论起来,他说:

    “真是无巧不成书,两部书名的第一个字都是‘红’,可见东西方都有‘红学’。”

    接着,主席问小孟:“怎么样,两本书都读完了吗?”

    小孟点点头。

    “今天我们先谈谈西方的《红楼梦》。你看了电影,又看了书,现在有发言权了,请先发表高见。”小孟由于做了认真的准备,便一二三四滔滔不绝地谈起来。

    主席知道小孟的习惯,她说话又快又急,不会半截停住的。所以主席只是静静地听,并不打断。

    小孟说:“我看那个于连是个胆大包天、无事生非的坏蛋,不值得一点点同情。他不安于职守,还想入非非,他无耻地勾引市长夫人,破坏别人的幸福家庭????”

    看到小孟讲完了。主席才慢慢地,但十分自信而肯定地说出他与小孟的不同看法,并将之铺陈展开了,大谈特谈他那独一无二的宏论。

    “你说于连胆大包天,我可不这么看。于连是有些胆大,可还没有大到包天。你看他只敢在小桌底下摸夫人的手,还是在夜晚没有人看见的时候。这点胆子称不上包天,他到夫人房间里去,也是紧张得很啊。即便是胆大包天,我看也不是什么坏事。男子汉总该有点儿胆量嘛,总比胆小如鼠好吧?我看那夫人是欣赏他这个胆量的。”

    此时的毛泽东侃侃而谈,他忘记了眼前这个小同乡的知识水平,无所顾忌地谈着自己的观点。小孟睁大眼睛,听得极认真,她觉得新鲜而惊奇。

第二部分 32。《红与黑》与《红楼梦》(4)

    “那么,您是说于连是个大好人了?”当主席停下来的时候,小孟又忙问了这么一句。

    “说于连是坏蛋,这要看你站在什么立场上去看,角度不同,结论也不一样。站在这边看看是个坏蛋,站在那边看看,也许又是个大大的好人。”

    听到主席的这个说法,小孟又想起了主席平日很少同意别人的看法。总有标新立异之见,因而也觉得不奇怪了。

    主席喝了一口水,又继续说下去:“你说于连不值得一点儿同情,我可还是多少有些同情他。你看他多可怜,想说的话吞吞吐吐不敢全说出来,想干的事躲躲闪闪不敢全做出来,这还不可怜吗?你说他不安于职守,这点算你说对了。可那是什么职守?这和感情可是另一回事,人是有理智的动物,更是有感情的动物,感情来了,可是什么也挡不住。所以,为了感情影响了他那职守,我看也不足深怪嘛。你说对不对呢?”

    “那也不能光凭感情用事啊。”小孟感到不能同意主席的意见。

    “感情的力量有时是不可战胜的。”主席又补充了这样一句,然后他又接着谈起来:

    “你说于连想入非非,孟子曰,这可是那个真的孟夫子说的,‘心之官则思’。头脑这个东西天生下来就是要想事的,你让他不想,除非他是个傻子。所以,他要想,还要想得厉害,他是知识分子嘛,脑子好使得很呢。你说他‘非非’,他说他‘是是’,孰是孰非,很难说呀。”

    “你还说于连破坏了别人的家庭,还是个幸福家庭。帽子好大呀,真的幸福家庭是破坏不了的,破坏了,可见不幸福。那个家庭是有压迫的,当然就有反抗,这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我看于连是个帮助夫人进行反抗的解放者。”

    主席谈到这里,似乎兴致不减,脸上看不到一点儿疲劳的神色。看来,他对家庭、婚姻是深刻思考过的。虽然,他并未写过这方面的文章,作过这种题目的报告,当然也许没有给他适当的机会去让他阐述自己这方面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次同小孟谈到这方面问题的时候,他显然很有兴致,简直像打开了闸门的水一样,湍急地向外流淌。他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又谈了起来:

    “你不了解那时,也就是19世纪,西方的家庭,尤其不了解那些家庭的残忍和虚伪。国外有一种舞会,参加者都带着个假面跳舞。我看他们不仅在舞会上跳,在家里,在社会上,也还是戴着个假面跳。由于人家都跳,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了。观者习惯,跳者自然,??都见怪不怪了。正像人的眼睛,从科学的观点上看,那图像应是倒着的,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是正的呢?那也是习惯使然嘛。大家都这么看,都这么觉得。所以,反的变成正的,正的呢,又成了反的,错的往往成了对的,对的又成了错的。”

    “人们常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这话不能绝对地看,有时可是旁观者迷,当事者清,他深受其害嘛。有一次,有人对我说,《红楼梦》里的贾宝玉真是有福不会享,大观园里那么多的丫头、小姐,哪个都不错,为什么非林妹妹不可?这也是旁观者迷呀。所以,不要以为旁观者就一定清。这要看你怎么观。我看要慢慢观,多观几个面,不然,观不对,不但要迷,有的还要执迷不悟,这样的人还不少呢。”

第二部分 33。《红与黑》与《红楼梦》(5)

    “至于家庭,我看东西方加在一起,真正幸福的不多,大多是凑凑合合地过。因为这些家庭,本来就是凑合起来的,真正独立自主选择和建立家庭的有多少?我看不多,什么父母、兄弟、亲戚、朋友,哪个不想说几句话。这几句话可不是随便说的,不是仅供参考,不听,试试看?建立家庭时都将将就就的,过起来难免就凑凑合合,表面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