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梦醒与嬗变--戊戌百年沉思 作者:张鸣 >

第53章

梦醒与嬗变--戊戌百年沉思 作者:张鸣-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懒⒌氖忻窠撞悖病∥尴笱拿褡遄时荆粤浩舫皇被瓜氩坏窖1弦瞪巳谩≌仓弥獾钠渌揪丁4蟾攀堑P纳喜弑涓锓忍螅缁帷∫皇蹦岩越邮埽浩舫咏跄依镉痔统隽酥胁撸
若积习既久,未即遽除,取士之具,未能尽变,科举学 校,未能遂合,则奠如用汉唐之法,多设诸科,与今曰帖括 一科并行。……立明经一科,以畅达教诣,阐发大义,能以 今曰新政,证合古经者为及格;明算一科,以通中外算术,引 申其理,神明其法者为及格;明字一科,以通中外语言文字, 能互翻者为及格;明法一科,以能通中外刑律,斟酌适用者 为及格;使绝域一科,以能通各囯公法,各国条约聿程,才 辩幵敏者为及格;通体一科,以能读皇朝三通、大清会典、大 清通礼,谙习掌故者为及格;技艺一科,以能明格致制造之 法,自著新书,制新器者为及格;学究一科,以能通教学童 之法者为及格;明医一科,以能通全体学,识万国药方,知 中西病名证治者为及格(全体学即人体解剖学,万国药方即 拉丁文药方^笔者注兵法一科,以能谙操练法程,识天 下险要,通船械制法者为及格。至其取之之法,或如康乾鸿 博故事,特诏应试;或如近世算学举人,按省附考。而要之 必予以出身,学以荣途,给以翰林、进士、举人之名,准以
〔1〕《饮冰室合集‘文集1第1卷,第27页。
333
—体乡会朝殿之实。〔1〕
梁启超的中策,科举不废,八股依旧,但是把几乎所有新学的内 容掺进来,将八股一科挤到一个小角落去,任其0生自灭(其中 明经一科,还指定非用今文经学派观点,或者说用《孔子改制 考、的观点不可八一如唐代以诗取士的进士科挤扁明经、明箅诸 科一般。梁启超的下策的精神与中策一样,只不过是不分科而已:
一仍今日取士之法,而略变其取士之具。童子试非取录 经古者,不得入学,而经古一场,必试以中外政治得失,时 务要事,算法格致等先学?乡会试必三场并重,第一场试四 书文、五经文试帖各一首;第二场试中外史学三首,专问历 代五洲治乱存之故;第三场试天算地舆声光化电农矿商兵等 专门,听人自择一门,分睿灾魅住5钍砸灰篮翰呦汀×脊适拢ㄎ实笔乐瘢叨哉卟痪懈袷剑宦劭ǎ际浴⊙Р钍圆睿嗍砸允蔽褚昭Ц饕黄瞥筛瘢蝗绲钍浴H纭∈窃蛳蛑グ斯膳栋嗽险撸亟陨跃杵涔室担源邮掠谑怠⊙В貌疟厥⒂谙蛉铡!2〕

梁启超这上中下三策,要数下策最不实际,主持者无法操作, 应试者也无从措手,应试举子既不能扔掉八股制艺,又要研习新 学,而且必须文理兼通,即使学声光化学制造的人也必须精通时 务政治,不然不是童子试就被刷掉,就是殿试落马(虽说清朝惯 例殿试不洵汰,但不完卷者依然也要落第八这种旧瓶里老酒不倾 再装新酒的下策,虽然梁启超看来还差强人意,但实际上却是货
〔I〕5饮冰室合集丨文集I第1卷’第28页。 :2」《饮冰室合集,文集》,第1卷,第28—29贞。
334
真价实的下策。类似梁启超下策的主意,康有为也曾提出过,在 当时改革诸重大问题上,康梁基本上是一致的,梁所发的议论,由 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全出于康有为,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这上中下三 策实际上也代表了维新派整体对科举改革的认识。
应该说,中国士大夫的意识导向代表了中国整个上层社会意 识倾向。即使在八股制艺的选本满街都是的时候,真正的读书人 对此也很不以为然。桐城派的祖师方苞曾奉皇帝之命编选过八股 标准范本《钦定'四书文》,他也说:“余自始应举即不喜为时文 〔即八股^笔者注、以授生徒强而为之,实自惜心力之失所注 措也。每见诸生家专治时文者,辄少之,其脱籍于诸生而仍如此 者尤心非焉广〔1〕前面引过的徐灵眙讽剌八股的“道情”,不仅袁 才子袁牧引用过,连位列公卿的梁章钜也在自家书里照录不误。这 说明他们都不把送给他们乌纱帽的八股当回事。就是皇帝老儿对 八股文也不见得真的重视,康熙与乾隆一生做了不少诗文,可是 就不见他们玩玩八股,乾隆钦定的《四库全书》,只选了少数的明 朝八股文作为标本,其余的一概不收,可见乾隆自己也并不认为 八股文算个什么东西。
由于有这种对八股名为尊崇’实际上鄙夷的社会心理氛围,废 除八股在社会上层其实阻力并不大,不论看中新学还是固执于旧 学的士大夫,都认为八股是无用的。光绪对维新派废八股的呼吁 很有同感,他对中国士人尽为无用之学的现状非常不满。对于废 八股实际上朝中大臣,也就是刚毅这种不学无术之辈才公然出头 作梗,其他人算上十分顽固的徐桐也无异词,显然,他也感到不 便出面阻拦,西太后也是相当痛快地同意了光绪废八股的举动。梁 启超保留八股的下策,实有过虑之嫌。
就这样,百日维新幵始不久,光绪即下诏谕令自下科开始乡
I 」方苞:(李雨苍时文序》,《方望溪逋集》。
335
试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废除股文,一律改为试策论。接着又 公布了科举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改革后的乡会试仍分三场:一 场考历史及清代政治;二场考时务对策;三场考四书五经。三场 考试的文体均不得用股体,而且针对以往八股取士时考官偏重 楷法,但求文字漂亮之弊,强调考官“不得凭楷法之优劣为高 下”。最后出台的科举改革举措,其实就是梁启超的下策的改进版。 大概当时梁启超出这上中下三策时,没想到会这么容易就废掉了 八股。
是不是因为有点学问的人都不屑八股,再加上西方祧战造成 的巨大压力,废八股就十分容易了呢?显然不是这样,对废八股 不满意不高兴的还是大有人在。这些人当然也并不是真的从理智 上汄为八股有甩,对于他们来说,对7、股的依恋多半是出于习惯, 出于作愤了八股不玩弄技巧玩到繁复的地步就觉得不过瘾的习 惯。张中行先生曾提到一位老秀才说:“现代文没有技巧,没有味 儿,看着没劲。至于八股,那微妙之处,简直可意会不可言传广〔1 5 许多八股文做多了的三家村学究,就是有这样的一笔瘾,也许正 因为如此,进人民国以后,类似八股文文体的东西还仍旧在报章 杂志上可以看到。八股文其实并不是一种容易掌握的文体,能把 八股文做得四平八稳,让人什么错处和疵点都挑不出来,没有十 几年的功夫和相当的才智是做不到的。如果有谁不相信的话,那 么试着从当今文学家冉加上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中随便拉出一个人 来,命他去做八股文,那么百分之百人家是要交白卷的。好不容 易得来的“本领”谁都会珍视,尽管这种“本事”没什么甩处。其 实清末就连溜鸟、养蠄蛐的本事都会有人敝帚自珍,何况是作八 股?
不乐意废八股的士人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能力去求新
! 1〕启功、张中行,金克水:《^^股》,中华书局,第肌负。 33&
学,有些冬烘先生一辈子习惯了八股,让他们离了八股,别式样 的文章根本作不出来。在当时的中国,这样的人还真不少见。在 戊戌年初的会试期间,梁启超等人曾大肆活动,串连各省公车’再 来一次“公车上书”要求改革科举,废除7〈股,已经征得了百余 人签名,上书也拟好了,可是这次却远远没有头次公车上书那样 “得人心”,上万应试举人,反对者大有人在,大大超过了拥护者, 一时间人情汹汹,梁启超等为首之人几乎遭以老拳,最后是不了 了之。
不管因哪种原因不乐意废八股的人,反对的意见似乎都挺 “正大”,总忘不了把圣人之道顶在头上,说是耽心废/诚会废掉 中国人道德文章的根本,好像他们这么多年来并不是把八股当敲 门砖似的。
也许正是出于考虑了这些人反对的理由,同时也对他们做一 点安抚,暗示策论与八股的区别并不是太大,光绪在废八股的上 谕中特意加了这样一段话:“此次特降谕旨,实因时文积弊太深, 不得不改弦更张,以破拘墟之习。至于±子为学自当以四'子六经 为根柢,策论与制义殊流同源,仍不外通经史以达事务,总期体 用兼备,人皆勉为通儒,毋得竞逞博辩,复蹈空言,致负朝廷破 格求才至意。” ^〕
光绪的安抚起没起到作用,我们不太清楚,但无论是参与变 法的个中人还是受到科举改革冲击的一般士人,大家都明白如果 沿着改革之途走下去,废八股绝不是终点,总有一天,科举考试 这个士人千年进仕上升的梯阶会被拆掉,代之以西式学校系统。庚 子之后’实际上是戊戌变法的再版的清廷新政,在依样画葫声废 八股改策论之后,终于废掉了科举。由于新政并没有走完自己的 路,所以废科举是好是坏其实并不太好评价…不过有一点是可以
:1〕《湞德宗实录》,第4”卷,第6页。
337
确定的,就是完成戊戌变法未竟之业的“新政:并没有解决好新 的铨选制度与新的教育制度衔接的问题,只是以学校体制简单地 取代科举。
四、旧瓶与新酒
自从科举制度与八股文结缘之后,羸得了几时年的骂名。直 到今天,绝大多数史学著作一提到科举制度还是按捺不住恨恨之 声。对于继承戊戌变法之业的清廷新政之废科举,不仅当时的舆 论大声叫好,就是现在也是颂声一片。在很多现代人眼里,八股 与科举似乎是一回事,在骂八股的时候科举也就被否掉了。
然而,当百年过后,我们再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如果我们 能冷静而&仔细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因 为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当科举被直截了当地废掉之后。中国并 没有出现新式人才辈出的局面,相反,倒是呈现出于近代化非常 不利的制度断层,原先中国一般老百姓在旧教育体系中比较高的 识字率优势在这断层中迅速丧失,以后长期出现了两种教育体系 并存的局面,两者都半死不活。人口与劳动力的索质反而下降了。 民届时期的人口识宇率反而要低于清朝。
首先,我们应该把八股文与科举分开来看,八股只是科举考 试的内容,而不是这个制度的全部。八股文的确是一种非常不好 的东西,凡是技巧繁复到了近乎高级文字游戏程度时,这种文体 的精神也就死亡了。曾经作过八股文的鲁迅先生说过:“/^股原是 蠢笨的产物。一来是考官嫌麻烦…一…他们的头脑大半是阴沉木做 的,一…甚么代圣贤立言,甚么起承转合,文章气韵,都没有一 定的标准,难以捉摸,因此,一股一股地定出来,算是合于功令 的格式,用这格式来‘衡文,,一眼就看得出多少轻重。二来,连 应试的人也觉得又省力,又不费事了广〔。鲁迅先生的话只说对一
〔1〕鲁迅:《伪自由书》,《透底I 338
个方面,八股文对于考试来说,由于高度的程式化,的确是便于 评判的。否则众多的秀才每年要考试,分出优良中差,那些训导、 教谕老爷可是麻烦得很。但八股文最大的害处在于它可以使人成 瘾人迷,作惯了八股常常会不由自主地陷溺其中,再作什么都有 一股八股味^^除了一些真有学问的读书人可以抵抗这种八股病外, 余下的士人能自拨者鲜矣,君不见他们连骂洋鬼子、骂教会的文 告都用八股体,全不计洋人是否能领略这俪四骈五的妙文。偏偏 这种使人像吸鸦片一样成瘾的文体却又仝无用处,除了应试之外, 实在不好用它来干别的。这种带韵的准骈文,不好用来叙事,然 面用作论证又太嫌花哨,虽俪四骈六,却无六朝文那种华丽排铺 的美感,八股文明清两朝成筐成箱,汗牛充栋。可能留下来的除 了个别人作纪念用的乃袓考试的墨迹而外,只有几篇游戏文字。虽 然作八股确实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文宇功夫,但所得与所失相较,其 失大大超过了得,名符其实的失大于得4更何况,我们还没算上 八股对人思想的禁锢,“代圣贤立言”的事做多了,满脑子就剩下 理学陈腐的教条,至少对于那头脑冬烘的三家村学究来说是如此。 诚然,在近代讽云变幻之际,科考的八股也并非对时代毫无 所感,毕竞,掌握八股评价尺度的是人,这些人不可能一点儿不 受学风变化和各种思潮激荡的影响。蔡元培先生是在浙东学派治 学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士人,深受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他的乡试 八股,就已相当不规范,旁证博引,议论大发,可是主考官以治 西北边疆史地学著称的李文田却很赏识。“在会试时,他的三篇八 股文,突破一般陈词滥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