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与嬗变--戊戌百年沉思 作者:张鸣-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雌鹄丛佟俺J丁辈还亩鳎谀歉鍪焙颍词呛芏嘤小⊙实娜硕及敛缓玫模幽持忠庖迳辖玻诳嵴飧鑫侍馍希恰∈毙硇矶喽嘌Ц晃宄档氖看蠓颍渲端讲坏治颐墙褙惭!±镆桓鲋鞒止嗷岬纳傧榷又卸映ぁ9赜谌绾瘟⑻猓贫ǔ绦颍丁≈畋砭觯镀钡鹊仁孪睿切┐笕讼壬嵌疾欢
戊戌变法真名符其实是一场启蒙运动,不仅从思想上,而且 从西方政治的操作上都是一场启蒙。可惜的是后一种意义的启蒙 力度太小,以致所有经过运动由康党转向革命党的人们,仍然不 太会开会,不得不由孙中山出面再来补课。其实,这种课还是要 上下去的好。
六、上书言事与民主议政
在历史上各个朝代中,清朝是个偏于保守的朝代,臣民上书 言事是受到限制的6四品官以下,不许直接上书皇帝,一般中下 级官吏如有上书,须由高级官员转奏。嘉庆继位后,下诏求直言, 但身为翰林院编修的洪亮吉上万言书仍须由别人转奏。如果是布 衣的话,想上书只能通过铈察院,时都察院有权视其内容是否适 宜,决定是否转递。由于有这么多关卡和刁难,实际上很少有平 头百姓的上书能上达“圣听”,显然,清朝皇帝也不想直接看到来 自布衣的“奏折”,就连官员们的单独上奏也是皇帝賦予的一种特 权。皇帝主要是依靠监察系统的耳目来了解下而的情况,还利用 官制设置上的相互牵制,相互告密,防止被人欺瞒。
也珂以说,作为清朝的皇帝,他们绝不想与老百姓直接打交 道,只指望牢牢地坐在宝塔顶端,隐在深宫里永远保持帝王的神
287
秘性,这也箅是一种统治特色。
清朝统治是最彻底的肉食者谋,只有做到了高官,才有发言 权。清朝继承明制,制度上的兴废不多,而且总体实行的是简政 政策,地方上陚税征收手续简单,各种政策大都依旧例进行,所 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不仅不需要多少创造性,而且习愤于守旧 因循,不喜多事。所以像龚自珍说的那样,“万马各喑”虽然可哀, 毕竟可以维持下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统治机器的腐朽,清朝统洽是 越来越缺乏活力,整个官僚体系暮气沉沉,因循玩忽竟然成为为 官者必须遵循的原则0乾隆后期以来,统冶已是千疮百孔,运转 不灵,本来并不严重的白莲教起义,剿了几年,反而结剿事越多, 八旗兵不中用,绿营兵也不中用,不得已只好招募乡勇,又要加 以苛练,结果反而使乡勇变成了义军。嘉庆上台费尽九牛二虎之 力,好容易将白莲教起义平息下去,京畿之地又发生了林清起义, 居然打到了皇官,嘉庆在“罪己诏”中“笔随泪洒”地痛诉官吏 因循玩忽之苦,但却不肯稍稍改一改“不开言路”的旧制。嘉庆 死后,儿子道光虽说敢于执枪射落一爬皇宮宮墙的义军,但治国 也不比老子高明多少,天下究竟怎么样,他也不甚了了,官员们 欺下瞒上的功夫日见其长。鸦片泛滥到了官兵拿不动刀枪的程度, 白银的外流已经造成银荒了,皇帝老儿才知道。梁启超说得很是 真切:“故疾苦如山,积弊如海,九重万里,无出闻知,向来蒈之 如十七层浮屠,层层塞隔。”〔1〕
进人晚清以后,由于地方督抚权力的膨胀,权力系统的适应 性增强了,但下情不能上达,上下隔膜的宿疾却更加严重了。当 18岁“亲政”的光绪接手一部分日常政务时,由于他的年青,也 由于他实际上的无权,大臣对他的欺瞒和敷衍超过以往,他深深
〔1〕梁启超:《戊戌政变记I第150页, 288
地体会到了不了解下情,受人愚弄和摆布的痛苦,二百多年制度 的积淀,好像一下子都压在了他稚嫩的肩膀上。
当维新运动展幵时,各种关于变法的容1议中,光绪听了最有 同感的建议有两类:一是关于废八股兴学校的;二是关于广开言 路,鼓励臣民上书言事的。也正是这两条他坚持最力,下功,也 最大6
本来,光绪是意欲允许士民自由上书言事的,但为顽固派以 祖制为由横阻,改为各京官、地方官由所属衙门代递,士民由都 察院代递,代递的官吏失去了原来可以审查原件的权力,更无权 借故扣压不递。代递者只起到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
显然,这种“上书格局”的改变,原来那百余名拥有专折上 书恃权的人们心里并不痛快,最主要的是特权被打破了,这种延 袭二百多年的特权不仅仅意味着权力,更意味着荣耀。社会心理 学证明,某种特权享受面越窄,拥有这种恃权的人对特权就越是 珍视,越难以放弃。其次,由于普遍地可以上书,就为官僚们原 来轻易地欺下瞒上,上下其手制造了障碍,他们见不得人的事情 就有较多地被曝光的危险。总之,过去他们一手遮天的局面眼看 着就要保不住了(至少在当时他们的眼里是这样、最后,下厲 (一些不起眼的芝麻官儿)大摸大样地上书言事,而且他们还必须 得照样上呈,这对他们的尊严无疑是一种挑战,等于是一次次让 他们打自己的耳光。
所以,原来那些拥有恃权的大僚们绝大多数几乎是本能地抵 制光绪的三令五一,1898年8月2日光绪明降谕旨令各衙门官员 条陈由各部堂代递,士民上书由都察院代递,强调各衙门“毋得 扬牵忌讳,稍有阻格。”〔1〕但是臣民上书的并不多,各衙门部堂借 口刁难,原来习愤了眼从的屑员当然也不敢违拗,
〔】〕《清德宗实录》,卷421,第1右页,
289
但是,不怕邪的人总还是有的,就在8月2日这天,礼部主 事王照上书,请光绪帝游历日本。主事只官阶七品,系典型的芝 麻京官,但王照却系慨向变法而且十分勇敢的一位。他的建议,实 际上是让光绪学彼得大帝的样子,出国开眼界,长见识。按道理, 礼部部堂应该照转才是。可是,以礼部尚书许应驳、怀塔布为首 的礼部六部堂居然借口条陈荒谬,不予代呈。他们说日本民风强 悍,“今俄皇为太子时,至日曾被刺。乙未年李中堂至日本议和 (指1895年马关议和~^笔者注》,又被抢击,是其明证。设皇上 准行,万一乘舆有惊,谁执其咎云云。”〔1〕原折“掷回但是王 照并没有被吓退,他坚持说,上折“准与不准,出自圣裁,而既 奉特诏,令臣工不避忌讳,剀切陈言,则奈何壅于上闻。”〔2〕结果 是六部堂勃然大怒,双方争执不下,王照索兴一不做二不休,具 折参奏六部堂,再一次挑衅性地将参折交给六部堂代呈。显然,六 部堂被推到了非常尴尬的境地,可是许、怀二人的老面皮一时还 拉不下来,再次拒绝代递,王照马上宣称要通过都察院上奏,事 到如此,六部堂没有办法,只好代递,但是还在代递的上奏里倒 打王照一耙,说他“咆哮署堂,藉埔挟制”,并恶人先告状,说王 照请皇上游历日本是想置皇上于险地,居心叵测,请严加惩治云 云。
光绪此时正在为臣民上书不踊跃而感到烦恼,览奏不觉“龙 颜大怒”,马上下令将怀塔布、许应驳等礼部六部堂交部议处,就 是让刑部查一查他们该给个什么罪名。同时,为防止类似事件发 生,光绪又下令此后各衙门如有下屑上书,一律原封递上,不许 拆看,“倘有阻格,即以违旨惩处”。〃〕
I: I」《戊戌变法》《二―),第398贞, 〔2 :!《戊戌变法》(三:),第399页, 〔3〕《清德宗实录:&畚424,第16页。
290
那些同病相怜的大员们,怎么肯忍心严惩怀塔布等人,9月4 日,徐桐等人遵旨复奏,称怀塔布等礼部六堂官犯了应奏而不奏 之罪(等于不承认光绪关于臣民上书事的改笮、降三级调用,想 来个蒙混过关々
当然,如果在平时,这种事的确也算不上什么重罪,但这个 时候,因变法屡屡受阻而怒火中烧的光绪,正愁没有办法出气,心 里也早憋着要拿几位抗命的大臣开刀以杀一儆百,怀塔布与许应 驿自己撞上门来,岂肯轻易放过。见到徐桐之奏,马上亲笔下朱 谕,不经过军机处直接将礼部六部堂尽行革职,同时嘉奖王照 “不畏强御,勇猛可嘉”,〔1〕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侯补。
这次“龙颜大怒”,礼部六部堂纱帽尽落,是百日维新以来, 光绪唯一的一次未经请示西太后就自行作主的重大决定。事实上, 这次似乎过于严厉不分主次的严逮,不仅令西太后更加不快,也 增加了一些人认为光绪年青不稳重的印象。但是出于集思广益,了 解民情的迫切需要,光绪如此做,又是无可厚非的。
不管怎么说,通过这次处理^^部六部堂,就像打了一支兴奋 剂一样^马上,臣民,尤其那些地位低下的人们上书言事的骤然 增加起来。不仅各衙门的京官纷纷上书,各地的官员和士人甚至 稍通文墨的三教九流,都将上皇帝书递到了光绪手里。
据当时《国闻报》载,说是自打礼部六堂官丢了乌纱,“封奏 每曰多至数十件,外间传闻有所谓折中作行书者,有如写信式样 者,有如州县署中所收状式者,有写皇上—字不知抬头者,有自 署汉水渔人者,甚至有谓从师学道在洞中修炼多年,神通广大,今 望气知太平之运将至,故奉师命下山立功,以继姜子牙、诸葛孔 明而起者广〔2〕由于这些三教九流根本不懂奏折的格式与规矩,所
〔1 二《湥У伦谑德5’卷424办
〔2〕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七日(国闻报》,《戊戌变法》(三、第412页。
291
以写成书信体的有之’写成状纸的也有之,碰到皇上、太后、天、 朝廷这样的字眼也不晓得抬头另起一行。至于抬…格、抬两格之 分和需要避讳的字,就更不晓得怎么回事和该怎么做了。
不过光绪对此表现出超乎清代所有帝王的大度和宽容,根本 不在乎。康有为曾这样描绘当时的情I: “各衙门每日折数十件, 厚式盈寸,上鸡鸣而起,披览章奏,至与日昃不尽,体裁踏杂,上 并不责问,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长条,称及皇上亦不抬 头,上亦一笑置之
据当时人回忆,士民上书转递的途径也并不只限于都察院,张 元济说:“光绪也喜欢人上书言事,外间上书言事的人都是先送到 总理衙门里来,再转递进去,当时外面送来的各种奏章,内容奇 奇怪怪的都有:”'
光绪对待这些奇奇怪怪的奏章还是相当认真的,他将每篇奏 折都仔细看过,只要尚有可取之处,他居然能有披沙拣金的心肠, 尽可能地加以利用。云南举人李效培上条陈,大谈奇门遁#之事, 荒诞不经,但因为其中有办巴矿、练民团等内容,光绪还是下令 咨川滇督臣,酌情办理。〔3〕
为了鼓励臣民上书,光绪对剌耳的反对意见也表现出少见的 大度。湖南举人曾廉上书反对变法〔利用变法予以的权力上书、 指责光绪不敬袓宗,变祖宗成法6要求光绪斩康有为以谢天下。小 军机谓嗣同欲加以毁谤新政之罪,但光绪却称:“朕方求言,乃以 言罪人乎?,’〔4
不论光绪的心有多么的诚,肚量有多么的大,但是,他与维 新派对于上书言事这件事其实是各有怀抱。鼓励上书言事,这在
〔I〕《戊戌变法》(四、第156页, 〔2〕《戊戍变法》(二、第324页。 〔3〕《戊戌变法》(二、第56页。 0〕梁启超:《戊戌政变记I第44页。
292
古之贤君是应有之义。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是唐太宗 李世民的格言。广幵言路对于君主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一可以 明察秋毫,不受欺蒙,作君主的,都对官僚系统中的欺下瞒上之 风感到头痛,而更令他们感到担心的是权臣对肖己的有意欺瞒,赵 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是历代君王都深以为惧的。而广开言路就是 打破欺瞒的有效手段之一。不过广开言路也会招致一定的危险,使 意识形态的统制局面受到不同意见的挑战,而传统的专制统治愈 往后发展,对意识形态一致件的要求就愈螅裕鄄桓忠狻∮眉涞⑻匚裾庵质侄卫炊愿冻枷碌钠劬酰ㄕ庖舱乔宄弧」睦棵裆鲜榈脑涤芍挥行鄄糯舐缘幕实郏趴赡芗榔鹫獗∪斜!
广开言路的另一项好处是可以集思广益,所谓集中大家的智 慧,御众人之智。明智的君主可以利用这纷纷扬扬的上书,为他 提供好的意见,或者好的思路,至少可以从中得到某些启迪。当 然,不管上来的意见有千条万条,最后的裁决权根本就不会被摇 撼半分,能否采纳意见,采纳谁的意见,采纳多少完全取决于君 主。
当光绪采纳维新派的建议一改乃祖遗风,力图广幵言路时,头 脑里的映象更多的是从谏如流的古代贤君。而维新派(至少其中 一部分人)则肯定还有想借此走向西方式民主议政的心思。孙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