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梦醒与嬗变--戊戌百年沉思 作者:张鸣 >

第13章

梦醒与嬗变--戊戌百年沉思 作者:张鸣-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用资生、生 计、平准、理财等词来代替,可借都流行不起来,最终还是回到 “经济” 一词来,以它来对应5000011^。
由于中西两种文化体系存在很大差异,近代文明与古代又有 相当的不同,因此寻找汉语与西学名词的对应词并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严复在译约翰^密尔的《00 1^ '山过巧》时,就曾苦于难 觅与作的对应汉语词汇。因为汉语语言体系在引人新词时, 多在以往的词兄兄匦伦楹洗钆洌毡炯热幌纫徊阶鐾炅苏庵盅 ≡翊钆洌匀灰簿褪×酥泄说墓Ψ颉SΩ盟担馐窃谥泄〉谝淮嗡枷胛幕笃裘芍校岸А倍灾泄卵У暮艽蟮墓毕住
不能否认,从19世纪末开始,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的“东 学之渐”,有着很明显的应急速成的强烈功利主义特色贞学习日本, 背后最强烈的动机就是卧薪尝胆,尽快攀握日本经验,事半功倍 地富强起来,也好报仇雪耻。在当时,最流行也最令人听得舒服 的西方历史故事是普法战争法国战敗,割地賠款,然而法国上下 一心,再次崛起的经历。康有为甚至想当然地认为,西洋各国至 富强花了三百年,日本学西方致富强用了三十年,而中国“近采 日本,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 图定矣广〔2〕又据台湾学者统计,“1905年至1906年,留日学生
〔1〕扬志钧:4戊戌变法人物传稿》下,第603页4 〔2康有为政论集》,上册,第224页。
74
几及万人,单人数目上面看,的确值得夸皤,但是这近万的留日 学生中,习速成者居60《,习普通者居30冗,中途退学辗转无成 者居5—6外,人螅茸耪呔3—4义,人大学者仅1乂:〔1:!实 际上,这种“学速成”的现象从东学之渐的开初就出现了。本身 学日本就意味着想求“速成”,而进了日本又去读“速成科”,结 果成了速成的速成。东学之渐这种“速成”特色,为中国日后的 变革速成出了一大批“人才”,也为日后隐伏了无穷的麻烦,至少 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学习日本的结果,离康有为“十年成霸 图”的设想,相去甚远。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当年先进士人们是怎样钻研东学的,也 许是件很有趣昧的事情。孙宝廣是名宦之子,也是位勤于记日记 的新人物,一生最嗜读书,东学之渐,他也是倡导者之一。在他 的曰记中,无数次地记载了他读书的心得,有相当篇幅涉及“东 学其中有几次是研究日本明治维新历史的心得与讨论的,让我 们看看他们是怎样讨论的:
诣燕生庐,论0本变法事。燕生云:曰本史载其创议变 法之人,多出于贵族,其诸侯伯往往自愿献出土地归干皇家。 夫变法之事,利于卑贱而有损于尊责,乃皆不以是介意,是 不可及也。且曰本士气尤坚猛,凡侯伯诸国之臣民,无不各 尊其君,亲其上,人心固结久矣。故一旦变法,遂铯雄视企 东,而卒不解其人心何以能然,岂地运耶?余曰:是仍封建 之利也。地小而君与民各相亲,所谓士食旧德,农服先畴,上 下之情易以通矣。且日本自开辟一姓相传,森井所谓君臣分 定而不可移。非若中国更兴迭灭,篡弑相仍,使人心屡渙散
〔1〕黄褊庆:《清末的留日教育》,台湾丨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一期,第87页4
75
而不可结也。〔1〕
此后,孙宝垣还记载他们与日本人笔谈日本变法和社会情况,还 得意地记载了别人对他的意见的赞同々审视这种读书、交流与讨 论,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日本的维新史的确进行了深人的研究, 具体史实很了解,所以讨论起来还是相当深人的,虽然还是将曰 本的庄园制和幕府大名体制视同中国西周的“封建”,结论也是错 的,把所谓“君臣之分“的“不可移”看得过重。但也确实注意 到了日本与中国不同的社会政治结构,应该说,其看法有相当见 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也许就能注意到自己的国情,从而更好 地借鉴日本的经验。
著名清史专家萧一山先生说:“东洋思想之输入,使中国之社 会,发生极大变化,此虽间接灌输西洋文化,然实为曰本式之西 洋化。”〔2〕从此以后,中国就开始7:与日本及“日本式西洋化”难 解难分的关系。
三、知变的趋势,求变的开始
戊戌维新期间,严复在给光绪的上书中说:“近岁以来,薄海 嗷嗷,扼腕叩胸,。知与不知,莫不争言变法,甚且谓中国若长此 终古,不复改图,将土地有分裂之忧,臣民有奴虏之患,民情如 是,天意可知矣。”〔3〕此话多少有点为动“圣听”的渲染和夸张, 但确实也道出了甲午之后中国政坛上的某种政治情景。说“知与 不知,莫不争言变法”可能不太准确,但至少言变的声音要大大
〔门孙宝瑄:《忘山庐&记》^:上)上海古籍出钣社,第204—205页; 〔2〕萧一山:《洧代通史》(四、中华书局。第2043页。 〔3〕I戊戌变法》(二〕,第314页。
76
多于说不变的语论。无论立场的进步与落后,开明与保守,有甲 午惨败的事实在眼前,不管怎样,谁也说不出口现状不错的自我 安慰,只要有心干政,就总会觉得中国是需改变点什么了。那些 冬烘、顽愚的人们虽不乐意改变现状,但迫于亡国的压力,在一 浪螅焕说那蟊浜羯媲埃膊槐阌谥苯恿说钡爻雒娉吹鳎∫裕谡舛问奔淅铮魇礁餮那蟊浜羯攀巧缁嵊呗邸粗辽偈恰∈咳擞呗邸档闹骰鳌
皇帝的变化是最显眼的,在损师丧地,国运大衰的政治前景 下,帝室神秘的面纱再也單不住那螅{在上而又焦虑无助的心灵。 熟读书史的年青皇帝,跟睁睁看着前代一个个亡国之君的下场似 乎就要重演,一直生活在超级“女强人”阴影之下的怖弱皇帝,突 然之间,爱新觉罗家族不甘无所作为的基因开始起作用,“乖孩 子”有点不听话了,他要自己做点事情,以改变清朝,改变中国, 也改变他自己。在光绪几次向西太后传递了不愿做亡国之君的信 息后,也在看冯桂芬《校芬庐抗议》的西太后终于答应放权。得 到口头授权的光绪帝一面如饥似渴地缠着懂西学的大臣问东问 西,拼命地要求总理衙门将他所知道的可怜的西学、“东学”的书 籍送进宫来。一面向臣下放出锐意变法的空气。“自日一战而后, 中国割地赔款,蒙莫大之耻厚。光绪帝方如梦之初觉,慨然以发 愤自强为己任。故中日战前与战后之光绪帝不啻判若二人也。”〔1〕 多次出过泮的张荫桓,屡受召见,张向有“晓然欧美富强之机”的 名声,“每为皇上讲述,上喜闻之。”时任总理衙章京的张元济 回忆说:“光绪喜欢看新书,常常写条子到总理衙门要书,这件事 都由我经手办理。那时候黄遵宪做了一部日本国志,光绪指名要
0〕卡尔女士:《慈檫写照记I英文販,第157—158贞6 I: 2〕《戊戌变法)(―^第331页,
77
这部书看,也是由我取来送迸去的广〔。
在《马关条约》换约当天,光绪首先在张之洞要求再战的奏 折上发出了希望革故鼎新的信号,他沉痛地批道:“嗣后我君臣上 下,惟其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实力研求、^
亭,乎。毋生解志,毋鸾虚名,爭竿孕亭,學学甲予,务期事汆 旮昼,…以收自强之效。朕于内外―‘厚’望焉:’;〔2’〕蠱着,又部分 地采纳胡燏棻、康有为等人的意见,发布实行修铁路、铸钞币、开 矿产、立学堂等十四项新政的上谕,要求各省“悉心筹划,酌度 办法,限文到一月之内,分晰复奏。”〔”
光绪的变化显然非同小可,自道光以来,几代君主面对外部 世界强大的压力,虽然没有一位自甘沉沦,但也没有一位能像光 绪那样悉力钻究西学,讲求新法,光绪皇帝堪称是满清历代帝王 中最僅西学的,而且还是自觉自愿地接受近代原则并按此原则生 活的皇帝。张元济的回忆曾提到这样的一件事:“甲午战后,中国 承认朗鲜独立,我们放一个公使到朝鲜去,国书由总理衙起草。国 书的稿子将大清国大皇帝高一格写,朝鲜国王低一格写,光绪用 朱笔批在旁边,说我们已承认朝鲜独立,不应当低一格写,斥责 总理衙门大臣思想腐败:〔0 —次当翁同龢与光绪谈及外国人人 觐礼仪时,光绪认为可以不按中国传统,其车马可允其人禁门。结 果翁倒是有点塘踌,说是“不侍请而先予,恐非礼也:〔5〕梁启超、 谭嗣同,还包括康有为都不是皇权主义者,谭嗣同甚至对皇权十 分反感。但都被光绪的人格,严格说来是被光绪由旧转新的转变 所感动,结果成为光绪坚定的拥戴者。
(:1〕《戊戌变法》(四〕,第324页。
《2〕朱寿朋编:《光绪甎东华录》(四、总第359&页。
〔3:!军机处录副麥折,廖寿丰等奏折。
^ ^ 34:戊戌变法》(四、第325—326页。
〔5〕《翁文恭公&记》《戊戌变法》(一八第521页。
78
再看看满朝文武和地方督抚。这段时间,大臣们上书表达对 时局看法的很多,程度不同地要求朝廷革弊更新。有像张之洞、胡 燏棻、陈炽这样直接要求变法自强的,一虽然内容上只是洋务运动 的扩展。还有些只表示要某几个方面革新更张的,像荣禄之于兵 备和武学考试,严修要求开经济特科,信恪请开矿务等等。连公 认的顽固派徐桐,也有一折要求“兴利裁费”。对光绪那十四项新 政的上谕,各省督抚的复奏虽然根据各省情况没有人同意全部铺 幵,但执根本反对意见人却也一个没有。其他的京官,像张元济、 汪大燮、夏曾佑等人议政于陶然亭者有之,平居扼腕叹惜者亦有 之。当康有为也变成京官之后,空气更为高涨,罗振玉回忆说:自 康有为人都之后,“遂如春雷之启蛰,海上志士,欢声雷动,虽谨 厚者亦如饮狂药广〔。
再看在野士绅。湖南的名绅王先谦、叶德辉等人,几乎是人 人公认的顽固派,但此时对于在湖南兴办洋务,都是支持的,对 于兴办轮船公司,还投股参加。王先谦称时务报“为目前不可不 看之报”,特意购之发给岳麓书院诸生看。〔2〕湖南办时务学堂并聘 梁启超当总教司,长沙士绅大多举手赞成,王先谦尤其热情,“亦 称美焉”。梁启超初至之时,学堂公宴,王先谦“并谓须特加热劂, 议于曾忠襄祠,张宴唱戏,并请各绅以陪之广〔3〕浙江著名学者孙 治让以公车上书“浙人无与者,窃以为吾乡之大墦广〃〕并愿与 “中土志士力持保种保教之念,即无所建树,亦冀以精抻愿力鼓动 以脱浪,以力挽气运”。〔5〕关中大儒刘光贳,“以讲学之儒而治洋
I 1〕《戊戌变法》〔四:),箄249页, 〔2〕《戊戌变法》〔四〉,第页,
〔3〕沟志钧?戊戌变法人物传稿》下,中华书局,第597页。
^ 3 3 I汪康年师友书札》〔2〉,第14701。 〔5〕I汪康年师友书札》0,第1471页,
79
务”〔【〕改图求新,孜孜不倦。而像前面提到的张宗祥、蒋方震这 样的千方百计求新知的下层士人,一时间不知凡几,变化比较快, 态度也比较积极的大多为年轻人。
总而言之,在甲午刚过后的一段时间里,好像一阵惊雷闪过, 不知所措的鸣婵一齐失了声,顽固派的声音顿时稀少了。不是没 有顽固派存在,也不是这些人不想发表他们的政见,而是他们一 时不知说什么或者怎么说才好。正式的变法还没有开始,是不是 触犯了他们的既得利益还得等等看看。更何况从掌权实权的“铁 娘子”西王母〖维新派这祥称呼慈植〕,到名震一时的地力大员都 表示过中国需要改变,那么,即使心里再茫然失措,再不情愿和 看不惯,也只好迫于情势而知趣地三喊其口了。
从另一个角度说,到了这个时候,中国执保守态度的士大夫 虽然还相当多,但他们中的顽固派再也不能像当年倭仁辈一样,理 直气壮地提出一大套反对变革的意见。他们的既缺乏理论,更缺 乏自信。他们的领军人物或者像刚毅那样,信门胡柴,说出的话 除他自己谁也不信;或者像徐桐那样取阿0主义,避讳不见,避 讳不谈。所以,他们也确实说不出什么来,反对革新,只好从权 术与阴谋上措手。“
梁启超曾对当时全国的保守派宫僚作了这样的分析,他说这 些人可以分为数种类:“其一番然不知有所谓五洲者,告以外国国 名,犹不相信,语以外患之危急,则曰此汉奸之危言悚听耳,此 一种也。其二则亦知外患之可忧矣,然自顾已七八十之老翁矣,风 烛残年,但求此一二年之无事,以后虽天翻地复,而非吾身之所 及见矣,此又一种也々其之以为即使吾及身而遇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