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中等生的60个细节-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事实上,中等生并非个个都不求上进、没有特长或者能力极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有丰富的思想、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大量的潜能亟待老师和家长去开发。他们不在这方面显露,就在那方面表现突出。事实上正是如此,进入高一级学校或班级后才得以崭露才华的中等生不乏其人,这就充分说明只是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才使他们暂居中等的。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去发现、挖掘孩子身上的潜力,绝不能因为当前没有看到他的进步而放弃了信心,更不能因此对孩子大加苛责。
我们应该坚信,没有不优秀的孩子,只有不会发现优秀的父母。我们需要做的,是运用恰当的手段,把孩子身上尚未发现的潜力挖掘出来,为其更快地成长加油助力!
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许多家长对孩子可谓“冰火两重天”,孩子学习好就大加褒奖,一旦孩子考得差了就横眉冷对。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观念。不管孩子是优等生,还是学习障碍生,作为家长都要对其表现出足够的宽容和耐心。
当初,钱钟书因为数学成绩差,总分上不了大学录取分数线。要是放在今天,这种学生不仅做不了“中等生”,而且是彻彻底底的“学习障碍生”。如果学校当初把他拒之大学门外,那么中国当代将缺少一位学贯中西的大文豪。
牛顿因为考试不及格无法进入中学,应该是“后进”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了,可他却发现了万有引力,开创了经典力学。
第一章 激励中等生,请先走近中等生(11)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成才的可能,只是方向不同、途径各异、早晚有别罢了。
作为家长,我们绝不能因为孩子学习差就把他看得一无是处,而应该努力去发现孩子身上的远胜过他人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有一位学生从来都不爱做作业,学习成绩很差,在学校被同学们称为“白痴”。爸爸听到这个外号时心像被针刺了一下,但他并没有责怪孩子,而是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照样和以前一样对孩子关爱有加。
有一次,在孩子做家庭作业时,爸爸意外地发现他在一笔一画地抄写别人的作业。他气不打一处来,本想严厉地批评他一顿。
可转念一想,他不会做题,自己又很少有时间辅导他,为了完成作业他只好抄别人的作业。再怎么说,也无济于事。况且抄作业被爸爸逮住,孩子肯定也觉得脸上没光。
于是爸爸一句也没有批评他。而是把作业本翻来覆去认真看了几遍,然后对孩子说:“嗯,今天的作业写得真工整,以前我还真没有发现,原来你的字写得还蛮好看的!”
爸爸轻轻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就继续做事去了。
孩子呆呆地坐在椅子上,愣了半天没有缓过神来。因为学习跟不上,在同学们眼里他几乎是一无所长,从来还没有人告诉他身上还有什么优点。但是今天,爸爸竟告诉他写的字很好看!虽然只是一句极其平常的话,却在孩子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波浪。
从此,孩子满脸迟钝、冷漠的表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快乐和喜悦。他的作业尽管还常常出错,但每次都写得工工整整。渐渐地,老师同学们也对他改变了看法,他的成绩也慢慢提升上来。
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到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而已。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闪光点,帮助中等生找回自信、进而引导他们发掘自身的潜力。
方法二:多使用肯定的暗示
由于在学习上总是处于中游,中等生常常对自己的能力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因此,作为家长,应该随时随地给孩子一些肯定的暗示,把成功的信号植入孩子的内心,从而激发出孩子最深层的动力。
小学时,罗德成绩一直很差,每次考试总在班级的中下水平徘徊。老师一直说他无可救药了,连他自己也觉得这辈子不可能成功。为此,他总是很沮丧。
直到有一天,老师兴奋地在班上宣布,著名的学者克劳斯要来班上做实验。
对此,罗德并不感兴趣。而那些优等生却一个个都高兴得跳起来。因为老师告诉他们,克劳斯是研究人才学的,据说他有一种神奇的仪器,能预测出谁会在未来获得成功。
“谁能成功?肯定不会是我,只能是那些优等生。”罗德更加肯定此事与自己无关。
克劳斯终于来了,他除了和蔼可亲之外,再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且,他只是到班上转了几圈便没了踪影,甚至没机会认识那几个优等生。几个优等生大失所望。
所有的学生都做了一次例行体验,除了体重计、血压计、听诊器之类也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体检和学校平日组织的没有任何不同。
也许克劳斯有特异功能吧?优等生们安慰着自己。
老师点了6个同学的名字,请他们到办公室来一下。让罗德紧张的是,老师也叫到了自己。他以为自己又犯了什么错误,要去挨训。不过,其余5个人也莫名其妙。
第一章 激励中等生,请先走近中等生(12)
办公室里坐满了老师,还有克劳斯和他的助手们。
“我仔细研究了你们6位同学的档案以及现在的学习情况,在我看来,你们6个人将来会成大器的,好好努力吧!”
罗德感觉浑身的血一下子冲到了头上。他觉得自己一定是听错了,可看看在场的专家和老师们的表情,他知道这是真的。
从办公室出来的那一刻起,罗德觉得自己的脚步比以前轻松了许多。
“我会成大器的,克劳斯是这么说的,他可是大名鼎鼎的人才学家!”这句话从此植入了罗德的心底,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他。很快,他的成绩跃居班级前几名,接下来的一个学期,他得到了第一名。然后,他就把这个第一名一直延续下来。
16年后,罗德顺利地从哈佛大学毕业。在毕业典礼上,他见到了久违的克劳斯教授,克劳斯已经头发花白了,但罗德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个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物。
“您是凭着哪一点确信我一定会成功的?”罗德忍不住问他,“你知道吗,在那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真的不会有什么出息了。”
“孩子,让我来告诉你事情的真相吧。”克罗斯还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娓娓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克罗斯当初是在做一个实验,主题是“激励对人的影响”。
“当时我只是从花名册上随便勾出了6个人名,其实我对你一点也不了解。实验表明,积极的言语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对自己的信心,更能激发孩子的潜力,因为人类会经常被自己心中的信心所引导,小孩也不例外。到目前为止,这个实验大获成功,因为除了因出车祸而身故的莲德,你们5位都获得了成功。”
读完这个故事,作为家长的您有何感想?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千万不可用“你真笨”“你快完了”之类绝对的话语打击孩子。因为我们的一点点暗示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多给孩子们一些正面的暗示,甚至只是拍拍他的肩膀,拥抱他一下或给他一个微笑,都可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内心世界。
方法三:多些关爱,少点冷落
要激发中等生的潜力,我们还应该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多给他们一些贴心的关爱,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备受关注,从而激发其追求上进、锐意进取。
小童不仅平时学习成绩很差,还常常制造一些“小事故”,是班上有名的“淘气鬼”。但他组织能力强,极有号召力,且篮球打得非常好,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中锋。针对这种情况,爸爸采取鼓励、表扬的方法,极力支持他参加篮球比赛。
课余时间,爸爸经常给他讲邓亚萍、李宁等体育明星小时候认真学习的故事,点燃他追求上进的火花。与此同时,在小童训练最艰苦的时候,爸爸总不忘每天都关心一下他。有段时间,小童打球摔伤了,爸爸一有空就在家里陪着他,帮他补习落下的课程。
慢慢地,小童对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课上坐不住的现象少了,期末考试的成绩也有了大幅提升。
父母的关心帮助,对孩子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无论你有多么忙,为了孩子的前途着想,你也一定要抽出时间多给他们一些关爱。
细节6 中等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中等生在做游戏的时候是“常胜将军”,可以说智商一点儿都不比别人差,可每次考试他们的成绩却总是提不上来。
第一章 激励中等生,请先走近中等生(13)
对此,许多家长都想不通,也很烦恼,不知道原因究竟何在。一位家长感慨道:“你看北大、清华的那些孩子,从外表上看也是平平常常,和别的孩子没什么区别,可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孩子的学习成绩那么好,相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其实原因很简单,家长们忽略了一个隐性的事实:那就是孩子们不同的学习习惯。据调查发现,学生的成绩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是成正比的,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凡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习惯也往往不好。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可以不娱乐、不休息都心甘情愿给孩子默写,帮孩子检查作业,劲没少使,时间没少用,可效果就是不佳,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孩子上课不专心,东张西望;有的孩子写作业马马虎虎、拖拖拉拉;有的孩子作息没有规律、学习没有计划;有的孩子不爱动脑筋,严重依赖老师和家长……所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都是学习习惯问题。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会把学习当成第一需要,当成最大的乐趣。
一位河北省文科高考状元的母亲,提起孩子的学习时显得非常轻松:“孩子小的时候,家里买不起书,我就到处找书给他看,讲给他听,慢慢地这孩子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上了小学以后,我从来没管过他,他也根本不用管,自己就特别爱学习。”
正如著名学者周上渊所说:“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力量也是习惯。”我们应该从孩子的习惯入手,让孩子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成绩,促进孩子快速成长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必须有一个坚定的态度
对于中等生来说,要让他突然改变长期养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引导,还要随时督促他,使之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能不能养成一个好习惯,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使用一些手段,让孩子暂时受一些委屈,等到他形成了固定的习惯,接下来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马同学,北京大学经管学院三年级学生。提起自己的学习心得,他这样说道:“我能考进北京大学,得益于我的妈妈,她帮助我养成了很多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当时看上去很小、不起眼,现在看来却很重要。比如吃饭,我两三岁时,不好好吃饭,还磨磨蹭蹭的。我妈妈下决心要把我的毛病改过来,她每天把我撂到1米多高的窗台上,面对面地喂饭,不吃完不让下地。开始,我很害怕,很快就把一碗饭吃完了。后来,妈妈也不喂我了,让我自己吃,我再也不磨蹭了。慢慢地养成了习惯,做其他事也不磨蹭了,学习上也是这样,从不拖拉。”
周同学是2000年江西省高考文科状元。回忆孩子的学习情况,他的父亲这样表示:“我特别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管学习任务多重,晚上11点前必须上床睡觉,早晨6点半必须起床,起床后读半小时英语或语文,这些年一直是这样,雷打不动。”
第一章 激励中等生,请先走近中等生(14)
当然,作为家长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必须适度,要有耐心,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挺有意思的话,对于我们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很有启发。他是这样说的:“习惯就是习惯,任何人都不能把它从窗口扔出去,只有哄着它从楼梯下去,而且每次只能走一层。”
方法二:尽可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中等生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缺乏独立意识。在当前的学校里,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