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佐贺的超级阿嬷 >

第4章

佐贺的超级阿嬷-第4章

小说: 佐贺的超级阿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奇怪,他们一到运动会就肚子痛。” 
“是借口,老师特意这么做的。” 
“啊?可是他们说肚子痛……” 
“那是真正的体贴啊!他们如果说帮你带了便当,你和外婆都会难堪。所以老师都假装说肚子痛,要和你换便当。” 
学校老师都知道我母亲不能来参加运动会,因此想出这个每年至少让我吃到一次美味食物的策略。 
“真正的体贴是让人察觉不到的。” 
这好像也是外婆的人生信条,我后来也多次从外婆嘴里听到这番话。 
直到现在,运动会的便当故事,还是深深印在我心里的“真正体贴”之一。   
六 热水袋带来的幸福(1)   
佐贺地处南方,很多人以为那里天气温暖,其实九州岛的冬天出乎意料地冷。外婆家是老式的房子,更是寒冷彻骨;而且,人似乎一冷,就会消耗皮下脂肪,总觉得肚子空空的。尤其是真正饥饿时,感觉会更冷。 
小学三年级某天,正是秋凉已深、寒气逼人的时候。我放学回家,书包还没放下就嚷着: 
“阿嬷,好饿啊!” 
可是那天,家里肯定是什么吃的都没有,外婆冷不防回了我一句: 
“是你神经过敏了。” 
听她这么一说,才九岁的我也只能乖乖地承认“是这样啊”。不吃饭,做什么好呢?我们家没有收音机,当然也没有电视看。穷极无聊的我嘀咕着: 
“我去外面玩吧。” 
外婆竟然对我说: 
“不行!出去玩肚子会饿,你去睡觉吧。” 
我看看钟,才下午四点半啊!怎么说都还太早吧!可是因为实在太冷,我乖乖地钻进被窝,不知不觉睡着了。 
大概晚上十一点半,尽管外婆一直说我是神经过敏,但我那次真的是饿醒过来了。我摇醒睡在旁边的外婆说: 
“我真的肚子饿啦!” 
这回她却跟我说: 
“你在做梦!” 
因为在被窝里,我有一瞬间真的以为是在做梦……但终究因为又冷又饿,我落下泪来。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清晨,我对外婆说想吃早餐,她竟然说: 
“早餐昨天不是吃过了吗?赶快去上学,学校有营养午餐喔!” 
就这样,我熬过了两餐。 
外婆总是很开朗,但在寒冬时节,心情偶尔也会毫无缘由地消沉。那天是比平日更冷的一个寒夜,外婆却喜滋滋的。 
“有什么好东西吗?” 
“今天有这个热水袋,很暖和呢!” 
她兴奋地把热水灌进那椭圆形的银色旧热水袋里。 
不知是捡来的还是从哪里要来的,我半信半疑地想,有那个东西就真能变暖和吗?可是用毛毯包着它放在腿下之后,真的感觉好暖和。这温暖的被窝就像天堂一般,让我沉沉睡去。 
从那天晚上开始,我成了热水袋的忠实信徒。一到晚上,外婆把热水灌进热水袋后拿给我,我就高兴不已。 
热水袋为我们寒冷的家带来了幸福。 
一天晚上,隔壁的大婶来我们家。才八点左右,我和外婆已早早钻进被窝,当然,腿下垫着暖乎乎的热水袋。外婆并没有觉得被打扰,很客气地招呼大婶进来。 
大婶给我们送来腌芥菜,嘴里说:“是别人送的……” 
外婆立刻留住她: 
“喝杯茶再走嘛。” 
大婶一边说:“啊呀,太晚了,不好意思。”一边快步进屋。 
接下来就有问题了。 
只听到外婆说:“啊,刚好。”从被窝里拿出热水袋,扭开盖栓,把袋里的热水灌进茶壶里。 
大婶怎么也不肯伸手拿起外婆一直劝她喝的那杯茶。外婆还咯咯笑着说: 
“别客气,喝吧!刚才虽然拿来暖脚,但跟里面的热水没关系的。” 
只有这时,我的立场站到了隔壁大婶那边。但是几天后,我也成了被人同情而不是同情别人的人了。 
快乐的秋季出游。 
那天早上,我问外婆: 
“有没有水壶?” 
外婆很快就说: 
“把茶装进热水袋里拿去就行了。” 
“啊?热水袋?” 
可是有总比没有好,我真的把茶装进热水袋里带出门。但那毕竟是热水袋。 
身上绑着热水袋走在路上,不但是我同学,连路上行人也频频侧目。我一整天都觉得丢脸死了,就在出游快要结束的回程路上,事态突然扭转。 
到处跑着玩耍,又走了一天,同学们都很渴,但他们那些小小的水壶都已经空了,只有我的热水袋还留下一大半的水。 
“德永君,你还有茶吗?” 
“给我喝一口。” 
大家都跑到我这边,而我也认为茶水少了,热水袋会变轻,没有拒绝的理由。 
“好啊,好啊。” 
我大方地把茶分给他们,居然有人拿点心给我说:“这个给你,谢谢。” 
如果在别人家里,小孩子回家时说:“我回来了,点心呢?”就会有甜馒头或饼干可吃,但是在我们家,要是问:“有点心吗?”只会听到:“田中家的柿子正是吃的时候嘞!” 
热水袋里的茶换来点心糖果,感觉好像“稻草富翁”①一样奇妙,这也多亏了外婆不受“热水袋只是暖脚工具”的传统观念束缚。   
七 钱是天上掉下的意外收获!?(1)   
小学四年级时,我也到了开窍的时候。对于以前完全没兴趣的钱,我突然觉得很有吸引力了。 
学校到家里的路上,有一家杂货店,圆圆的玻璃罐子装着蛋糕、鹌鹑蛋、糖球等,整齐陈列着。我记得鸡蛋糕一个一元,鹌鹑蛋两个一元。 
放学途中能到那家小商店买东西的,只有家境宽裕的小孩。 
“我要去看一下。” 
“Bye…Bye!” 
目送挥着手走进杂货店的同学,心里非常羡慕。 
树上的果子虽然也好吃,但我偶尔也想吃吃糖球、冰激凌或凉粉什么的。没有零花钱的我问买了零食的小孩: 
“味道怎么样?” 
“……” 
因为味道无法说,因此大多数小孩都会让我尝一下。可是没多久,对方就不耐烦地催促一直舔着糖球不放的我。 
“还我!” 
我无奈地还他,没隔多久又问: 
“是什么味道?” 
“刚才不是给你尝过了吗?” 
“我忘了。” 
“舔十秒就要还我啊!” 
其实味道是不可能忘掉的,但他只是个单纯的乡下孩子,根本没想到这么多。他勉为其难地又让我舔糖球。 
“一、二、三、四……十。” 
十秒到了,我爽快地还他,但隔不多久,我又问:“是什么味道?”他又让我舔。 
就这样,最后说好各舔十秒就换人舔,顺了我的心愿。 
“一、二、三、四……十。” 
他数到十后,我把糖球吐出来,交给他后开始读秒。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糖球又回到我嘴里。 
“一、二、三、四……十。”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一、二、三、四……十。”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他都正常地慢慢数,我则是尽可能数快一点。后来他开始觉得有点不公平而抗议。 
“你数得太快了!” 
“哪有?我数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果然快了点。” 
“你神经过敏啦!” 
我就专门做这种事。 
有一次,我灵光乍现,想到用自己的钱去买零食的法子。 
“喂,我们也去杂货店吧!” 
我招呼几个同学。 
“是想去啊!可是没钱。” 
“看我的!” 
“怎么做?” 
“去捡。” 
“又没有人掉钱。” 
“不是捡钱,是去捡可以换钱的东西。” 
我充满自信地说,吩咐大家下个星期天到神社内集合。 
到了星期天,五六个朋友聚集在神社内,都是从家里要不到零花钱的小孩。 
“绑着这个东西走路吧!” 
“这是什么?” 
我把磁铁和绳子交给满脸狐疑的他们。 
没错,我借用了外婆的智慧。 
嘎啦嘎啦,嘎啦嘎啦,嘎啦嘎啦…… 
大家立刻绑上磁铁四处晃荡。 
走了一阵子我们惊讶地发现,磁铁上已经粘有不少掉落的钉子。 
嘎啦嘎啦,嘎啦嘎啦,嘎啦嘎啦,嘎啦嘎啦…… 
我们发出奇怪的声音走了一会儿,忽然头上一个接一个地掉下东西来。抬头一看,有人在电线杆上干活呢。掉下来的是铜线。我们冲电线杆顶端喊着: 
“叔叔,这个可以捡走吗?” 
叔叔们很干脆地说: 
“嗯,可以啊。” 
傍晚,我们把那天的收获拿到收废铁的那里,每个人赚到十元。我们拿着钱冲往目的地———当然是那家杂货店。 
在一份凉粉五块钱的时代,即使只能买十块钱的零食,我们还是乐不可支。最重要的是,劳动后大家一起吃的凉粉,真的美味极了。 
不用说,那之后有一段时间,穷孩子之间都流行腰上绑着绳子拖着磁铁到处走了。 
其实那时候,我还有比零食更想买的东西———蜡笔。 
当时我们班上除了我以外,每个人都有十二色的蜡笔,我因为没有,常常要跟人家借蜡笔画画。 
“田中君,白的借我。”涂了一下,又说:“山崎君,红的。”再仔细地涂。 
因为是物资匮乏的时代,大家都很珍惜蜡笔,虽然会借我,还是会一再叮咛:“不能用太多哦!”“只能用一点点!” 
我很客气地这边借借、那边借借,因此画的人常常是右边眉毛是红的,左边却是黑的。即使在画母亲的脸时,也画得像毕加索的抽象画,实在没勇气寄回广岛去。 
有一天,我和喜佐子姨妈的儿子、大我四岁的表哥到护城河上玩竹筏。竹筏不知被什么东西钩住了,我和表哥跳下水去推竹筏。 
“哎哟!” 
那时脚下忽然一硌,我踩到一个东西。 
“我踩到什么了!” 
我告诉表哥,随手捞起踩到的东西。 
“这是什么?好奇怪的乌龟!” 
我才说完,表哥就惊呼: 
“是鳖!” 
“鳖?” 
“昭广,这个拿到鱼铺去卖,值好多钱呢!” 
我们相视而笑,赶紧抱着鳖回去,装进水桶提到鱼铺去卖。 
被我踩到算它倒霉。 
天啊!鱼铺大叔竟然用八百四十元买下那只鳖,我和表哥各赚了四百二十元巨款。我立刻拿着钱跑到文具店。 
“阿姨,有四百二十元的蜡笔吗?” 
“有三百八十元、二十四色的。” 
“我要那个。” 
回到家里,我轻轻打开二十四色装的蜡笔盒,里面排满了我过去没看过的各种颜色的蜡笔。 
我感到非常幸运,笑得一脸灿烂。 
第二天虽然没有画图课,我还是把长长的蜡笔盒带到学校。我不顾第一节课是国语,依然把蜡笔盒放在桌上。 
“德永君,那是什么?” 
老师问我时,我不说是蜡笔,而是打开盖子说: 
“是二十四色的。” 
连老师也说:“真不错呢。” 
同学中都没人有二十四色的蜡笔,也都好奇地看着我的蜡笔盒赞叹。 
之后有一段时间,我不论刮风下雨,每天都带着长长的蜡笔盒去学校,不管是算术课还是社会课,都放在桌上。 
到了画画的时间,旁边的同学跟我借金色或银色的蜡笔时,我也说:“只能用一点点啊。” 
虽然我很高兴,但是我的母亲画像还是像笨拙的毕加索抽象画———画图的技巧或许跟用什么蜡笔没有关系。   
八 母亲和棒球少年(1)   
小学五年级那年,我和同学组织了一支棒球队。当时的男孩子几乎都是棒球迷,但我喜欢棒球还有别的原因。 
每年一到暑假,我就可以回到广岛的母亲那里。每次到广岛,母亲一定带我去广岛市民球场看职业棒球赛(简称“职棒”)。 
“暑假时和我妈去看职棒了。” 
“真的?” 
“骗人!” 
那时看职棒还是很奢侈的事情,大家都怀疑生活赤贫的我不可能去看。但我早就为了这个时刻,事先特别留下写着“×月×日广岛 VS 巨人”的票根。 
“你看!” 
“哇!真的呢。” 
“真棒!” 
职棒赛的票根就像水户黄门①在查案时亮出来的家徽,大家看了都惶恐地唯唯诺诺。因为这个缘故, 
棒球对我来说,仿佛是幸运的象征。 
不是吹牛,我的运动神经很好,跑得很快,而当我想打棒球时,立刻就从棒球迷变成棒球少年。放学后和星期日,只要不上学的时间,我几乎都在打棒球中度过。这一下,运动少年真的诞生了。 
打棒球也需要球棒和手套,但并不是所有队员都得有球具才能打。比赛时,只要两队合起来有九个手套,就已经烧高香,但实际上多半只能勉强凑到五个。因为是软式棒球,除了投手、捕手和一垒手以外,其他球员不戴手套也没关系。 
当然也没有垒包,只好拔些草代替,说:“这就是垒包。” 
我们的球队非常强,常常和六年级的球队对战,或是和邻近的小学比赛。但没过多久,我们球队遇到一个大问题。 
那时,有个叫池泽的男孩想加入我们球队。 
“我想打棒球。” 
“好呀。” 
想打棒球的小孩我们一般都来者不拒,没有问题。可是池泽君第一次来练习时,让我们大吃一惊。 
他带着崭新的球棒和手套,大家看得羡慕不已,赞叹不已。 
他说:“我想当捕手。” 
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