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学习法-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识结构图和解题思路图(具体做法参见后面的章节),难题就不再是难题了;
4。从一无所知到解题能手的三个步骤:
简单学习(掌握知识点)→系统学习(建立体系)→理清思路(解题)
思维导图学习原理
两个耳朵之间的奥秘:思维导图学习原理
我们在前面两节分别了解了大脑的基本思维模式和学习的基本模式,并用了很多图片来加以说明,相信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这两种模式的示意图非常相似,都是这样一种结构:
从一个中心点出发,扩展出许多二级关键词,再以这些关键词为中心,扩展出更多层次的关键词。
这个“中心——四周”的结构图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蕴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是人类20世纪思维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时至今日,全世界仍然有无数专家学者在日夜不停地对它做深入的研究。现在,它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巨型跨国公司培训、研发、决策的必备工具:
从微软美国总部派遣到中国来的培训师,全部用它来对微软中国的中高层人员进行培训;
在波音公司,有一份工程师培训手册被压缩成一幅25英尺长的“中心——四周”结构图,可以让一百多名高级工程师在几个星期内掌握以前需要几年才能学习到的东西。
在全球最大的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有一套流程,可以让一群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解决世界各国政府、跨国企业高层管理者们遇到的各种难题。在这套流程中,必然会有的步骤就是:众多毕业生们聚在一起开会,画出一幅完整清楚的“中心——四周”结构图(麦肯锡的这种方法如何在我们的学习中加以应用,我们还会在后面的章节做详细的介绍)。
看到这里,相信所有的人都很想知道,它到底蕴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力量?
1.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模式
我们两个耳朵中间的脑袋里的神经细胞像一只超级章鱼,或者像一个科幻世界里长着奇怪触角的怪物,更重要的是,它看起来很像我们前面画的“中心——四周”结构图——从一个中心点向四面八方延伸。
我们的大脑中有大约一万亿个这样的神经细胞,细胞之间通过长长的触须互相连接,当我们思考的时候,微弱的生物电流就在这样的神经细胞中穿来穿去。这些微弱的电流,以及它所伴随的一些微妙的化学反应,携带着我们大脑里存储的各种信息,通过触须不断交流、归纳、联想、整理,最终完成一次次的思考过程。
既然我们的脑神经细胞都长成这个样子,我们的思考和学习都要按照“中心——四周”模式来进行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或者说,我们大脑天生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当然得按照“中心——四周”模式来学习和思考。没办法,谁叫我们是地球人呢?
不过,等你看了下面的内容之后,说不定也会产生一种跟我一样的猜想:就算找来一个外星人,恐怕它也得按照“中心——四周”模式来想问题。
2.什么决定了我们学习的基本模式?
我们从两个耳朵中间走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吧。你一定见过伸向蓝天的大树,从主干到枝干,再到一根根树枝,正是“中心——四周”模式的最佳体现。而一片片树叶,看看它的脉络,不也正是按照“中心——四周”清晰布局的吗?这跟我们的神经细胞的结构何其相似!这一切到底是谁的安排呢?
如果我们把观察尺度变得更小,小到组成世界的基本颗粒——原子,它的内部结构你也一定在书上看见过。但现在我们把它和“中心——四周”结构图对比起来看,你会发现,原来世界的基本粒子,它的内部结构,也符合“中心——四周”模型。
我们再把头抬向天空,仰望浩瀚的宇宙: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正好符合“中心——二级关键词——三级关键词”的结构。而我们整个太阳系,也不过是银河系的一个“二级关键词”,围绕银河的中心以每秒220公里的速度运动,大约每2。5亿年转一圈。即便是像银河这样的庞然大物,也毕恭毕敬地按照“中心——四周”模式,携带着大约两千亿亿亿亿吨的物质,在虚无的宇宙空间里日夜不停地旋转。而我们的整个宇宙,按照大爆炸理论的解释,也是从一个点开始,向四周炸开,通过大约300亿年的扩散,才形成了今天的样子。
从最基本的原子,到最广阔的宇宙,“中心——四周”模式都建立了它的统治。这一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迄今为止还无法解释。不过这不是本书关心的问题,我们只需要知道这样两个事实就够了:
第一,我们的世界是按照“中心——四周”模式运转的;
第二,我们的大脑也是按照这个模式思考的。
所以,用大脑观察世界会产生什么结果?
当然也是“中心——四周”结构!
我们今天学习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自然地理),无非都是人们用大脑去认识世界的结果,它们的结构,也无一不是按照这个模式来组织的:
它们都是由众多知识点构成。这些知识点之间互相联系,按照“中心——四周”模式,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整体。
每一门科目,经过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发展,都形成了非常成熟的知识结构体系。我们的教材在编排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体系来的,每一册每一章每一节都是很有讲究的,互相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明白这些内在的联系,就不可能把这门知识学好。
所以,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当然也要按照“中心——四周”的模式来学习!
有人会说文科和理科的学习方法是非常不同的,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学习文科的基本模式。
其实,学文科的道理和理科一样。文科是对研究社会现象的知识,而社会的基本结构也是遵循“中心——四周”模式的。具体例子很多,比如一个国家的治理结构肯定是中央政府是“一级关键词”,下面发散出很多省级地方政府,每个省级政府管理多个地市级地方政府,再如此到县镇村;一个学校的治理结构也是一个校长,下面几个副校长,然后是年级组长,然后是班主任;学习历史,谈到某一个朝代,总要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国际关系等方面来了解,各个方面之间也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这跟我们学习理科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学习恒等式与思维导图
如果我们把前面讲过的物理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政治题的解题思路作一个比较,会发现不论文科题目还是理科题目,它们的解题思路都是相似的;
如果我们把自然界从原子到宇宙的组织结构、我们社会的组织结构,还有我们的大脑的生理结构作一个比较,也会发现它们也有着惊人的相似;
——它们都符合“中心——四周”模式。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正确的思考模式=正确的学习模式=各个科目的内在规律
这样一个等式,我们称之为“学习恒等式”。
这是本书最重要的结论,把这个等式理解了,也就把握了本书的精神实质。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来介绍一下 “中心——四周”结构图的来历了。
这个图有很多名称,比如知识结构图、体系图、心智图、思维导图、概念图等,不同的名字代表了它不同的用途。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名称是“概念图”和“思维导图”。
20世纪60年代,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概念图”(Concept Map)。就是“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策略,概念图可以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质量。“概念图”理论提出以后,迅速风靡西方世界,成为西方国家课堂教育的必备工具。
同样是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他意识到,这正是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础上,博赞发明了思维导图。前面介绍的微软、波音公司的培训变革,都是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的。
关于思维导图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
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有一天,一个叫托尼·巴赞的男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借书,他问图书管理员:“在哪儿可以找到一本谈人的大脑和如何使用大脑的书?”图书管理员告诉他:“请到医学图书部。”
“我并不想成为医生,也不需要对大脑动手术,我只是想知道如何使用大脑。”巴赞说道。“如何使用大脑?什么叫如何使用大脑?”图书管理员不解地反问。
“就是我觉得自己的大脑利用效率不高,想知道如何才能正确使用,才能让我变得更聪明。”托尼·巴赞解释道。图书管理员略带惊讶地摇摇头说:“对不起,没有这样的书。”
托尼·巴赞万分遗憾地离开了图书馆,在路上他就想:“我们买了一件家用电器,像洗衣机电视机之类的,都会有非常详细的使用说明书。而对于我们的大脑如此重要的东西,竟然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使用!我们每天都在用大脑学习和思考,几百万年过去了,人类竟然还像原始人一样,出于本能的用大脑来学习。只有少数天生聪明的人成为杰出人物,而那些不知道如何使用大脑的人则永远被迫痛苦低效的学习,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于是,托尼·巴赞开始认真研究如何正确地使用大脑,他花了大量的时间翻阅了历史上众多名人的手稿,希望从中找到聪明人思考的印迹;又对大脑的生理结构做了大量的研究,最终创造了“思维导图”这一有效的思维工具。他把这个工具在一个叫芭芭拉的女孩身上做实验,这女孩是全校成绩最差的,被校方认为是学校历史上有记载以来智商最低的学生。学习思维导图一个月之后,芭芭拉的智商提高到了160,最后以高材生的身份毕业。
概念图侧重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主要用于建立知识结构,跟我们前面说的体系图比较接近;思维导图则侧重于思维模式的训练和思路的整理,和我们介绍的解题思维路径图比较接近。但它们的结构都是一样的,都遵循“中心——四周”模式。
我自己更喜欢“思维导图”这个名称,本书的副标题也是“思维导图学习法”,所以我们就把本书中出现的所有的“中心——四周”结构图都称为“思维导图”。
实际上,早在我们既不知道“概念图”,也不知道“思维导图”的时候,很多老师就已经一直在使用像知识结构图这样的工具来辅助课堂教学了,也有很多优秀的学生自觉地用这种工具来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效率了,前面我谈到的北大的才子、农大的MM、清华的牛人,他们在高中的时候都不曾知道什么“思维导图”,但却一直在用它来进行学习。
不过,好歹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固定的名称,不必再在“思维路径”“体系图”“‘中心——四周’模式”……这些名字中绕来绕去了,这总是一件好事。
现在,我们可以对“思维导图学习法”做出一个完整的概括:“一个理念,一个工具,三个步骤”。
这一个理念,就是我们的“学习恒等式”,即我们的学习和思考都应该遵循“中心——四周”模式;
一个工具,就是思维导图,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按照“中心——四周”模式进行思考和学习,贯穿了我们从简单学习到系统学习再到解题的整个过程。
小结:
1。我们的大脑生理结构,决定了我们在学习和思考的时候应该遵循“中心——四周”模式;
2。我们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都符合“中心——四周”模式;
3。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基本的学习模式和解题思路都是一样的;
4。学习恒等式:
正确的思考模式=正确的学习模式=各个科目的基本结构=自然界的基本结构=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中心——四周”模式;
5。思维导图是将“中心——四周”模式运用到学习和思考中的高效的思维工具。
发散性思维——发挥想象的魔力
从本期开始,我就要陆续介绍如何画思维导图,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着画一画这个神奇的思维导图:
大脑思维的基本模式分为两步,第一步:联想;第二步:整理。思维导图的画法,也就是按照这两个步骤来的。我们先来做第一步:联想。
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