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首富100位人物发迹史 >

第64章

世界首富100位人物发迹史-第64章

小说: 世界首富100位人物发迹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领草席,卷不下他人生的足迹;一张蓝图,画不完他累累硕果。2004年出版的《福布斯》杂志第一次公布了东南亚富豪名单,地产业和酒店业大亨、丰隆集团主席郭令明以28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成为新加坡首富,并在排行榜上名列第三。
郭令明认为,做公司最重要的是要有应变的计划。这样,即使犯错误,损失也不会太大。对待错误,惟一可行的措施是承认错误。
50年前的小店成为今日华商财团
63岁的郭令明,祖籍福建同安,是新加坡丰隆集团创始人郭芳枫的长子,10年前接管集团。郭芳枫1911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14岁那年抱着一卷草席到新加坡谋生,白天在五金店当学徒,晚上去夜校补习功课。后来与三个弟兄一起开办了名为〃丰隆〃的小店,半个世纪后,丰隆成为亚洲最大的华商财团之一。
新加坡首富郭令明丰隆的成功取决于郭芳枫的远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他就马上预感到:物资必然会出现短缺,于是他投入资金,以极低的价格大量收购军需剩余物资。这些物资很快就成了紧俏商品,给丰隆带来了巨额盈利。郭芳枫更预见到战后各国经济的重建,地皮、建筑材料必将成为热门货。从1947年开始,他廉价买进大片土地,到70年代,这些地产已身价百倍。这时,他又专门成立了丰隆实业有限公司,经营房地产业。
第118节:不必赤手空拳
作者 : 张剑
随着丰隆实业的发展,郭芳枫又果断地筹资创办丰隆金融有限公司,作为集团的支柱。目前,丰隆金融有限公司已发展为设有14家分行的国际性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到马来西亚、英国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所属企业60多家,所经营的业务有商贸、制造、酒店、房地产、造船、保险代理等等。郭芳枫对他的商业生涯做了这样的总结:〃做生意要有远大眼光,要配合时代需要。顺应形势的要求,把握时代的趋势和脉搏,从而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经营对策。〃
企业家不必赤手空拳做起
1995年,郭芳枫去世,时年54岁的郭令明成为郭氏家族的第二代掌门人。目前丰隆集团旗下共有11家上市公司,除了房地产外,丰隆集团还积极发展酒店业,旗下共有110家国际酒店,遍布亚洲、大洋洲、欧洲和美国,总客房数目达3万间。丰隆集团也成为新加坡的标杆企业。
2004年7月,在新加坡创业行动组织(ACE)举行的〃蓝天会议〃上,郭令明与青年创业者们坦诚交流,向他们介绍了自己怎样将父辈的事业发扬光大,以及他的战略、管理方式及家庭生活等。
问:您的公司是跨国巨头,但一些人说您是从父亲那里继承的产业,有些评论说您并不是自己打天下,您怎样看待这样的说法?
郭令明:问题不在于你是否自己打天下,而在于你是否具备企业家的素质。不是每个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的,所有企业家也不必都从赤手空拳做起。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能力领导你所继承的产业。因此,在谈论企业家时,我们不应限定自己必须白手起家。
真知灼见
问:当你们还是个中小公司时,是怎么奋斗的?
郭令明:当我们创建金融公司时,必须与大银行竞争。我们努力寻找一种方法,来检验他们的最强点和最弱点。竞争永远存在,解决之道是找到真正能实施的办法。小企业更敏捷,决策更迅速。我们也利用所有途径去寻找顾客,而不是坐等顾客上门。我变成了一个推销员,我并不为此感到羞耻。
中小企业有他们的困难。我们现在非常谨慎,对成本精打细算。想当年,我父亲只付给我150美元(一月)!他说,不要想钱,要想工作!我们没有分红,我清楚地记得,我向父亲抱怨,说他是个守财奴,因为我的钱不够花。而他告诉我:按他说的去做,不要抱怨。我经历了这段艰难的岁月,而正是它使我有了今天。
问:您所学到的最有价值的经验是什么?
郭令明:我学会了怎样应对风险。你要应对可计算的风险,也就是要衡量冒着风险能得到多少利润,如果你不会,就不知道每单生意都有内在的风险。我初入商界时,每当看到父亲应对风险都会颤抖。现在,随着经验的积累,我能够应付大的可计算的风险。
问:丰隆是一个标杆企业,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也能盈利,您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郭令明:首先,要有想像力,但是这种想像力必须是现实的和可操作的。然后,你必须抢占先机,迅速行动。你必须要有成本意识,然后出售、出售、不断出售!出售是商业的血脉。
此外,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来执行,这一点非常重要。执行看上去很容易,但它经常是最困难的。好的管理团队要做到行动迅速、发现商机,并确保完成。
问:丰隆是新加坡少有的与政府无关联的超级商业巨头,您认为这种形态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郭令明:这是硬币的两面。与私人企业相比,政府相关企业在程序和公司结构上有更多便利。而私人企业更果断、决策更迅速,但是我们没有财政后援,因此必须谨慎行事,以防扩张过度。
问:您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但您曾经失败过或犯过错误吗?
郭令明: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考虑将核心业务多元化,当时,有一位高级经理人为我们工作,他说他能做一项业务,年利润率达100%。我当时太年轻了,相信他能做到。我对这项业务不太了解,也不想去调查,我只是相信他。结果我们遇到许多困难,既没有原材料,也没有员工和订单,这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我们一项都没有。公司亏损,资本血本无归。我当时非常固执,不相信该项目会失败,于是追加了更多资金,结果仍不见起色。最后,我们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关门了事。这是我们的一个失败案例,错误在于信任高级经理人,涉足不熟悉的行业,而且没有充分意识到内在的风险。
我们经营房地产业40多年了,但是有时也犯错误,因为有些变化我们没有预见到。其中有经济的变化,也有环境造成的变化,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但是最重要的,必须要有应变计划,这样即使犯错误,损失也不会太大。对待错误,惟一可行的措施是承认错误。
问:您怎样描述自己的领导风格?是激发员工型的、独裁型的还是寻求共识型的?
郭令明:我不相信有寻求共识型的,因为你不能让每个人都与你意见一致。人生经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我喜欢让下属和同事发表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并考虑他们在某个领域的权威见解,然后作出决定。一旦作出决定,就必须执行。
问:您怎样平衡紧张的工作与家庭生活?
郭令明:很幸运,我的夫人和两个孩子都非常理解我。他们知道,我无论做什么都要争第一,因此都非常支持我。虽然我没有太多时间与他们在一起,但我会尽力。
问:您认为成功商人的一个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
郭令明:必须对他想做的事情有热情。如果你没有热情,就不会长期投入,也不会有创造性。一旦有了热情,就会超越自己的能力,去想怎样提升你的工作、创造更多的利润、领先竞争对手。你必须对商业有热爱和浓厚的兴趣。
084宽厚谦和的犹太商人
钻石大王亨利·彼得森
人生也像一块宝石,磨砺的次数越多,磨砺得越精美,其价值就越高。在美国,〃钻石大王〃彼得森和他的〃特色戒指公司〃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彼得森从16岁给珠宝商当学徒开始,白手起家,经历了令人难以想像的艰辛,最后一跃而成为享誉世界的〃钻石大王〃。他不仅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犹太商人,而且其宽厚、谦和、与人为善的修养也堪为商人的道德典范,并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誉。
1908年,亨利·彼得森生于伦敦一个犹太人家庭。幼年时父亲便撒手人世,家庭生活的重担落在了母亲柔弱的肩上。迫于生计的压力,母亲携彼得森移居纽约谋生。在他14岁时,作为他生活支撑的母亲也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亨利不得不结束半工半读的学习生涯,到社会上做工赚钱,肩负起家庭生活的沉重负担。
第119节:度过了失业难关
作者 : 张剑
学徒
当亨利·彼得森16岁的时候,他来到纽约一家小有名气的珠宝店当学徒。这家珠宝店的老板犹太人卡辛,是纽约最好的珠宝工匠之一。作为一个珠宝商,他在纽约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和公子小姐中颇有声誉,他们对卡辛的名字就像对好莱坞电影明星一样熟悉。卡辛手艺超群,凡经过他亲手镶嵌的首饰都能赢得人们的赞誉并卖到很高的价钱。
但是卡辛作为珠宝店的老板,又是一个目中无人、言语刻薄的暴君,他对学徒的严厉简直到了暴虐的程度,珠宝店的学徒在他面前无不蹑手蹑脚、谨慎从事,惟恐自己的疏忽和过错惹怒了这个六亲不认的老板。
对于珠宝尤其是钻石的生产而言,最艰苦、最难以掌握的基本功莫过于凿石头。亨利上班第一天,卡辛给他安排的任务就是练习凿石头,开始了他炼狱般的学徒生涯。根据卡辛的〃教诲〃,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要求用手锤和斧子打成10块尺寸相同的小石块,并规定不干完不许吃饭。亨利从没有干过这种活,看着这一块石头发呆良久,不知如何下手,惟恐一不小心招来老板的训斥和挖苦。但是他别无选择,只得硬着头皮干。他先把大石头劈成10小块,然后以10块中最小的那块为标准,慢慢雕凿其他9块。虽说石头质地不是特别坚硬,但是层次非常分明,稍不小心就会把石头凿下一大块而前功尽弃;并招来老板的呵斥。
后来据亨利·彼得森讲,尽管老板非常苛刻,但也是为了让他们早日掌握打造石头的要领,因为对于钻石生产而言,打造石头是来不得半点含糊的基本功。老板也是借此来考验学徒们的意志,因为如果过不了这一关,是永远也不能成为成功的钻石商人的。学徒第一天下来,亨利腰酸腿痛,四肢发软,眼睛发胀,但依然没能完成老板的任务。以后的数天里,他简直变成了一台麻木的机器在那里机械地运转,整日挥汗如雨地在那里劈凿。但是后来成就了事业的亨利·彼得森对于卡辛还是充满了感激之情,说如果没有卡辛的严厉要求,他绝对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钻石大王〃。
母亲看着孩子日渐消瘦的面容和血迹斑斑的双手,实在不忍心让孩子受这种委屈与折磨。但她知道对于穷人家的孩子,除了靠吃苦而谋生外别无选择。在母亲的感召下,亨利也别无选择,并且在心里燃烧起强烈的成功欲望。他相信自己受一些苦难与委屈,并最终能够学到这门手艺。
立足
万事开头难,自己支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要求不高,只要有一张工作台就可以了,但是在房租昂贵的纽约找一块地方又谈何易?关键时刻,还是有着互助意识的犹太同胞帮了他的忙。他就是彼得珠宝店里当学徒时认识的犹太技工詹姆。詹姆与他人合资在纽约附近开了一个小珠宝店。彼得森去找他想办法,詹姆他们的小珠宝店很小,约有12平方米,已经摆放了两张工作台。詹姆很热心,看他处境艰难,允许他在这个小房间里再摆一张工作台,每月只收10美元租金。
工作台得到了解决,但是身无分文的彼得森无力预付房租,必须找到活儿干,否则仍然无法生存。到了第23天,他终于揽到了一笔生意,一个贵妇人有一只2克拉的钻石戒指松动了,需要坚固一下,她在拿出戒指前郑重地问彼得森跟谁学的手艺,当得知面前这个首饰匠是卡辛的徒弟时,她就放心地把戒指交给了他。这对彼得森来说是一个重大发现,想不到卡辛的名字在这些有钱人中有如此分量,他马上想到借助卡辛的名气揽生意。也正是从此开始,他深刻地意识到了声誉的重要性。
尽管自己和师傅之间有一段无法说清的恩怨,但是他从心里还是对老师心存感激。彼得森靠着〃卡辛的徒弟〃这块招牌干了两三个月,生意不错。这时,西州的一家戒指厂的生产线出了问题,急需一个有经验的工匠做装配。在听说彼得森的名气后,这家戒指厂商慕名请他去负责,他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工作。有很多人慕名来找他加工首饰,他都一一热情接待,把业余时间都用在加工首饰上。当然,他每星期的收入也开始明显增多,有时可赚到170多美元。这样,他一边在工厂工作,一边加工首饰,终于在经济大萧条的年代里度过了失业难关,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1935年秋,彼得森创业生涯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一天上午,一个陌生人敲开了彼得森的门,这人就是哈特·梅辛格。他是纽约远近闻名的珠宝商人,早在彼得森当学徒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