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从诸葛亮到潘金莲 >

第6章

从诸葛亮到潘金莲-第6章

小说: 从诸葛亮到潘金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对命运或天机的参透力;反映了一个人超凡入圣的程度;更高层次的天机;只有更超凡入圣者才能参透。但最重要的是要获得有关命运的〃真知〃;不管是全部的知识或局部的知识;他必须先是个〃真人〃。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宁可花更多钱;让看起来仙风道骨的命相师算命;而不愿意让根据同一原理做成程式的电脑算命的原因。
《封神榜》中的魔法与命运(4)
右倾意识形态的命运观
命运是不可违逆的。女娲娘娘在纣王题诗亵渎后;愤而前往朝歌欲兴师问罪;但被红光挡道;在知道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后;〃不敢造次;暂行回宫;心中不悦〃。截教的通天教主明知〃成汤合灭;周国当兴〃;却因受激而助商伐周;逆天而行;结果门人俱遭屠戮。过惯闲云野鹤生活的姜子牙原本不欲下山;元始天尊板起脸孔教训他:〃你命缘如此;必听于天;岂得违拗?〃
在西周大军东征前夕;清虚道德真君知道爱徒黄天化命运不长;面带绝气;但却不敢说破;心中不忍;只能对他说一些暗藏玄机的偈语;希望他能避开厄运;无奈天命难违;黄天化还是身不由己地奔向他的绝命之所。
第十一回《羌里城囚西伯侯》一节;可以说是一场有关命运的大争辩。文王在应纣王之召赴都前;自己卜知〃将有七年之难〃;一路谨言慎行;纣王本欲放他归国;谁知在归国前夕与费仲、尤浑纵饮;稍为松懈;而泄露了费、尤两人〃冰冻而死〃及纣王〃不能善终〃的天机。第二天醒来;〃自觉酒后失言〃;认为〃吾演数中;七年灾;为何平安而返。必是此间失言;致有是非;定然惹起事来。〃纵马欲行;却被纣王圣旨拦下。
纣王指着姬昌的鼻子说:〃你道朕不得善终;自夸能寿终正寝;朕先教你天数不验;不能善终!〃传旨欲将姬昌推出午门枭首;但却被众臣拦阻;要求先来个〃实验〃。命姬昌当众〃演目下凶吉〃;〃如准;可赦姬昌;如不准;则坐以捏造妖言之罪〃。于是姬昌取金钱一幌;卜出〃明日正午时太庙失火〃;纣王将姬昌暂下囹圄;并传旨太庙守官仔细防范;亦不必焚香。结果到了明日午时;〃只听空中霹雳一声;太庙火起〃。众人大惊;纣王无奈说:〃昌数果应;赦其死罪;不赦归国;暂居羌里;待国事安宁;方许归国。〃于是姬昌在羌里被囚了七年;应了他对自己命运的预卜。
这场命运的大争辩告诉我们;人算不如天算。就像陆西星在书中的旁白:〃老天已定兴衰事;算不由人枉自谋。〃为什么命运难以违拗呢?这虽只是陆西星乃至广大庶民阶级的想法;但却反映了一种消极、保守的哲学立场。一个人在此尘世的穷达荣辱、生死祸福、乃至一饮一啄;〃率皆前定〃;个人的〃存在〃只是显现命运的〃本质〃而已。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种〃本质先于存在〃的哲学观(20世纪的存在主义刚好相反;是〃存在先于本质〃的)。而前节所说的〃异人而后有异术〃、〃真人而后有真知〃;也都是〃本质先于存在〃的;它们前后呼应;形成一个牢固的哲学网络。
照汤姆金斯(S.Tomkins)的分类;〃本质先于存在〃乃是一种〃右派〃的哲学观;有着右倾的意识形态;它倾向于强调社会规范与维持既有体制。如果大家都认命;做皇帝的继续做皇帝;当顺民的继续当顺民;作威作福是命;受剥削凌辱也是命;大家各守本分;天下自然太平无事。
《封神榜》说的虽是武王灭纣;〃颠覆既有体制〃的故事;但这绝非〃革命〃;而是顺应〃老天的意旨〃。因为商纣〃气数已尽〃;而武王乃是〃真命天子〃(又是一种〃本质先于存在〃的观念)。因此;整本书所涉及的命运问题;可以说是利用〃心理因果律〃来维系既有的社会体制;最少有维系明朝既有体制的功能(在演义小说里;朱元璋正是一个具有魔法的〃真命天子〃)。但此一功能可能不是作者陆西星刻意为之的;而是在古老中国这个君权至上的〃超稳定结构〃里;〃不可违逆的命运观〃得到它滋生蔓延的沃土;《封神榜》只是从这片沃土中长出的一朵奇葩而已!
几句感言
剖析到最后;《封神榜》中的众神喧哗、魔法与命运;竟变成一个涉及意识形态的大问题;这实在是数天前笔者重读《封神榜》时始料未及的。我无法像《封神榜》中的神圣;在未下笔前;就已参透出本文〃命定的结构〃;所以写来东拉西扯;芜杂异常;但作为一个〃文字魔法师〃;笔者最大的心愿是尝试以自己现在的〃心灵位阶〃去重新诠释少年时代所迷恋的某些古籍;赋予它们以新貌。
《封神榜》是先人所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一般人常从文学观点来衡量它;觉得它没有什么价值;因此也一直难登大雅之堂。面对这样的文化遗产;我们若不想抛弃它;就必须从文学以外的观点来诠释它;丰繁它的样貌。笔者是文学界外围的〃捡破烂者〃;安份守己地做这种工作恐怕就是我的〃命运〃吧!
古典今看第二部分
在中国的仙、妖、人、鬼四境中;狐妖可以说是妖境的代表。笔记小说里的狐妖故事;并非全是文人的向壁虚构;它们更是民间传说的一种文学渲染。蒲松龄对他写《聊斋志异》即曾做过类似的表白:〃雅爱搜神;喜人谈鬼;文则命笔;遂以成篇。〃
包公案中的欲望与正义(1)
在民间;包公是一个家喻户晓;代表正义的原型人物;依附于他而产生的民间传奇《包公案》则是一组有着侦探趣味、伸张正义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正义所欲追讨的乃是〃出轨的欲望〃;这使它具有了令人感到震惊、魅惑与反省的永恒主题——〃罪与罚〃。
作为一种表达思维、发抒情感的工具;《包公案》中的案件是真是假?是否都是包公所破?包公是否真的是断案如神的青天?这些都是次要的问题(〃包公〃事实上只是编故事者心理的外射而已)。因为在作者和读者心中;它们都只是欲望与正义、罪与罚的〃符号〃;重要的是这些〃符号〃所欲传达的讯息;它们才是历久弥新的;就像穿越历史时空的长喟;里面隐含着来自汉民族胸中丘壑起伏与心头块垒纹路的回音。辨认这些起伏与纹路是一件有趣的事;因为它们多少刻画着一个族群暴露在欲望与正义的十字路口时;内心普遍的心思。
在〃正义〃登场之前;《包公案》所说的其实是〃欲望出轨〃的故事。笔者所根据的《绣像龙图公案》(同治甲戌年孟春重新镌;姑苏原本)共计五卷一百则(坊间的《包公案》则只有五十七到六十则);稍加分类可以发现;其中涉及〃色欲〃者四十六例;涉及〃利欲〃者三十六例;涉及〃仇怨〃者只有三例;因世间不平而在阴间告状者反倒有十一例(传说中的包公是日理阳世;夜断阴间)。这个比例反映的恐非现实界的〃罪恶舆图〃;而是世人心中的〃罪恶系谱〃;由单纯仇恨等〃攻击欲望〃引起的罪行在这里被淡化了;受到凸显的则是〃色欲〃与〃利欲〃这两种〃甘美欲望〃的出轨。
但《龙图公案》强调这两种足以〃熏心〃的欲望;似乎并非像精神分析所说;是想借此提供读者〃替代性的满足〃(透过阅读而在心里犯了那种罪);相反的;它所欲灌输给读者的毋宁是强烈的〃幽暗意识〃与〃忧患意识〃。因为读者在阅读时;常会不自觉地仿同于故事中的主角;而这些主角都是〃被害者〃;是他人恣纵欲望的凌虐对象。
以下;就先让我们根据欲望出轨与正义追讨的〃型态〃;来展读《龙图公案》中令人忧惧的〃罪恶系谱〃:
关于色欲的幽暗意识
俗谓〃万恶淫为首〃;关于色欲;《牙簪插地》一案正可作为其〃幽暗意识〃的代表。包公年轻时任南直隶巡按;有一八旬老翁私通族房寡妇;寡妇之小叔屡次微谏不听;具状告于包公。包公暗忖〃八旬老子;气衰力倦;岂有奸情〃;拷问老翁与寡妇;都说〃没有〃。包公为此忘餐纳闷;其嫂汪氏询之;他遂将这场词讼告嫂。〃汪氏欲言不言;即将牙簪插地;谕叔知之;包公即悟〃;随即升堂;〃严刑拷打〃老翁与寡妇;结果两人终于将〃通奸情由;从实招供〃。
包公见嫂将牙簪插地;悟出的是什么大道理呢?评批《龙图公案》的听五斋先生说;此谓〃男女之欲必至死地而后已〃。我想很多读者在听了这种〃解释〃后;仍然是满头雾水;莫名其妙。以妇女束拢头发的牙簪插地来象征〃色欲死而后已〃;比精神分析以〃上下楼梯〃来象征性交更加隐晦;但〃贞静贤淑〃的汪氏却能想出这个象征;而〃正义凛然〃的包公更是一点即悟;这多少表示;〃好人〃对色欲原是具有〃特别敏锐的执念〃。就好像西方中古世纪教会中的〃圣人〃;以其〃担忧的想象〃描绘各种〃罪恶的性行为姿势〃;而逼问来告解的教友是否〃犯了这些不可告人的罪〃一样。越〃正直〃的人;越思及坏人〃堕落的深度〃;就越义愤填膺;但事实上〃坏人的堕落〃;通常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丰富〃与〃深邃〃。这就是笔者所意指的〃色欲的幽暗意识〃:欲望是强烈而可怕的;自己勉力以〃仁义道德〃来压制它;而意志薄弱者必然是〃男盗女娼〃的;这种微妙的心理乃是精神分析所说〃反向作用〃(reactionformation)与〃外射作用〃(projection)的产物。
在涉及色欲的四十六个案件中;有九件是和尚所犯;比例相当高。照理说;出家人是清心寡欲的;但《龙图公案》里的出家人却是:〃小僧与娘子有缘;今日肯舍我宿一宵;福田似海;恩德如天〃(《阿弥陀佛讲和》);〃(他)原是个僧人;淫心狂荡〃(《烘衣》)。这也是〃幽暗意识〃在作怪:色欲是如此强烈而可怕;在这方面得不到发泄的出家人;〃必然〃会因此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来。结果;《龙图公案》里就充满了〃性致勃勃〃的出家人。
但这种〃幽暗意识〃是不便明言的;就像汪氏只能以牙簪插地来〃谕叔知之〃般;《龙图公案》的作者也巧妙地以两类案例来呈现他(或者替大家说出)对此的〃忧患〃。这两类案例是国人非常熟悉的;一是〃谋杀亲夫〃;一是〃试妻〃;兹分述如下:
色欲的忧患意识之一:杀夫
《白塔巷》一案说包公一日从白塔巷前经过;闻妇人阿吴哭丈夫刘十二声;〃其声半悲半喜;并无哀痛之情〃;包公怀疑那丈夫〃死得不明〃;派仵作陈某〃起棺检验〃。陈某查无伤痕;认为病死是实。包公不信;要他再查个明白。陈某回家忧闷;其妻阿杨建议他查看死人鼻中;结果发现刘十二鼻中〃果有铁钉两个〃;包公遂将阿吴上刑审问;阿吴招供〃因与张屠通奸;恐丈夫知觉不合;谋害身死〃。但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包公在知道查看死人鼻中的〃灵感〃是来自陈妻阿杨;而且阿杨乃再婚之妇人时;亦对阿杨的前夫〃起棺检验〃;结果亦有〃二钉子在鼻中〃;于是一举连破两桩谋杀亲夫的大案。
包公案中的欲望与正义(2)
听妇人哭声即能想到她谋杀亲夫;除了在神化包公的〃慎谋能断〃外;更是要彰显前述对色欲的〃幽暗意识〃与〃敏感执念〃。而仵作从妻子处得到的〃灵感〃;跟包公从汪氏处得到的〃暗谕〃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这次要传递的乃是忧患意识:妻子的欲望出轨;会使做丈夫的大祸临头!
在《龙图公案》里;一共有四个妻子因红杏出墙而谋杀亲夫的案例(《白塔巷》《临江亭》《龙窟》《壁隙窥光》)。《临江亭》里的一句话〃古云家有淫荡之妇;丈夫不能保终〃;道出了传统男权社会里丈夫心中的〃忧患〃。但即使妻子并非淫荡之妇;因她貌美受他人觊觑;而祸从天降;让自己死于非命的也有四例(《黄叶菜》《厨子做酒》《岳州屠》《狮儿巷》)。
不过;《龙图公案》里也有几个贞妇;所谓贞妇是在他人的欲望要对自己图谋不轨时;必须严加抗拒;〃咬舌自尽〃或被对方杀死的女人;这有六例(《阿弥陀佛讲和》《嚼舌吐血》《咬舌扣喉》《三宝殿》《绣履埋泥》《三官经》)。整体看来;在充满男性观点的《龙图公案》里;色欲当头;女人只有〃贞妇〃与〃淫妇〃两种;〃贞妇〃自己〃死于非命〃;而〃淫妇〃则让丈夫〃死于非命〃或惨遭其他祸害(譬如《阴沟贼》里的破财;《招帖收去》里的官司缠身)。在《招帖收去》一案里;包公说:〃(她)既系淫妇;必不肯死;虽遭打骂;亦只潜逃〃;这又是〃幽暗意识〃在发作;〃不死的淫妇〃是多么地令人感到忧惧啊!
色欲的忧患意识之二:试妻
《龙图公案》里唯一〃杀妻〃的男人是《死酒实死色》里的张英;但他是〃先下手为强〃。原来张英赴任作官;夫人与珠客邱某通奸;张英回家〃见床顶上有一块唾干〃;知是〃某男人〃留下的;遂暗中逼问婢女;得知奸情;乃将婢女推入池中浸死;复闷不吭声将夫人推入酒槽呛死;又巧计将邱某入罪;由包公审谳;而包公在查知真相后;竟对张英从轻发落——〃治家不正;杀婢不仁;罢职不叙〃。听五斋先生对此案的批评是:〃张英之疑;是亦学问〃。
怀疑与试探妻子的贞节在我国民间故事里是一门〃大学问〃;前有〃庄周试妻〃;后有〃薛平贵戏妻〃;但真正将这种〃忧患意识〃发挥到极致的当推《试假反试真》这个案例:临安府民支弘度〃痴心多疑〃;娶妻经正姑〃刚毅贞烈〃;但弘度不放心;问妻道:〃你这等刚猛;倘有个人调戏你;亦肯从否?〃妻道:〃吾必正言斥骂之;安敢近?〃弘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