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

第24章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第24章

小说: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旦真想哭,多么善解人意的大儿子啊!而且,理由充分得让文武百官五体投地——太子乃天下之公器,非庸人之所能为也。天下太平时可以按照立长原则,国难之时,该立有功之人。倘若不如此,天下百姓不服,这就不是社稷之福了。儿臣愿以死请求立三弟隆基为储君。 
李旦张着嘴,不说话。李成器以为父亲在考虑什么,就痛哭流涕,坚决不做太子,坚决要让李隆基来做。李旦激动得手直哆嗦,心想,果然有父之风,不愧是我的好儿子。 
大臣们见到这样的情景,自然要把这出戏唱得更加完美一些。都上奏认为李隆基的确功高盖天,况又仁义,理应为将来天下之主。 
李隆基听得此事后,马上进宫跟李旦说,自己也坚决不做太子,但他给出的理由却是:李成器是长子,按照传统,就应该立他。 
李旦是什么人?是一个和大儿子小心走路走过来的人,一听李隆基这话,就知道了李隆基并不是真不想做太子,只不过是为了给这场戏一个美妙的结局罢了。那么,既然儿子已经演到如此程度,作为父亲也应该大声鼓掌才好,三天后,李旦下制*说:左卫大将军、宋王李成器是我的大儿子,按照祖制,应该立为太子。但是,我三儿子李隆基对大唐社稷有无限大功勋,而大儿子深知这一点,在我面前哭泣让出太子之位予隆基,我答应了。念大儿子如此之仁义,特封其为雍州牧、 
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别加实封二千户,赐物五千段、细马二十匹、奴婢十房、甲第一区、上好的田地三十顷。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李成器让出了太子之位。没过多久,他父亲也让出了皇帝之位。不管怎样,江山还在李家手里。两个人无论怎样让,不过是把东西从左手换到右手而已。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左手拿到东西后会不会把已经没用了的右手砍掉。   
和兄弟一起破太平(1)   
无数的历史惨剧证明了一件事情:有始作俑者,就必有后来人。唐朝自李世民杀兄夺位后,就有诸多皇子把李世民当作榜样。武则天以一女流称帝后,就有诸多女流之辈把这位女皇看作榜样。 
李成器让出太子位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但是,在宫廷那样的复杂环境下,人人都以先人为榜样的情况下,他让出太子位并不代表他就远离了是非圈子。相反,因这一让,他反而走进了是非圈子。 
李隆基当太子还不到四个月时,宫廷中就有了“太子非长,不当立”的流言飞语。此一流言飞语传播的速度之快让李隆基大为头痛。他马上下令追查,凭借着手中的实力,几天后,他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制造这种舆论的不是长兄李成器,而是姑姑太平公主。 
这一年是710年末,离太平公主被侄子李隆基打败还有三年零七个月。在这三年时间里,姑姑与两个侄子的斗争或明或暗,煞是好看。 
首先,太平公主找到让出太子之位的李成器,很可能是先骂了他太愚蠢,然后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才对李成器说:“我们联合起来把李隆基废了,你来当太子。” 
李成器觉得姑姑的想法非常天真,试想,如果自己真要当太子的话,还用玩这种“欲取姑与”的游戏吗?他根本就没有做太子的心思,现在,姑姑拉着一张仇恨的脸对他言传身教。以他的性格,他肯定不会当面反驳的,但也不会应承下来。于是,他跟姑姑说,容侄子我考虑一下。 
太平公主一走,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李隆基。当初,李隆基与这位姑姑在废韦后时合作很是愉快。如今天下太平了,这位姑姑怎么还是把斗争看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呢? 
李隆基对大哥的“忠心”激动不已,他想给姑姑一点颜色瞧一瞧。但李成器却道:“你看,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你只是叫你防备些。我如今已经是对不起姑姑了,你却要给她颜色看,我就更是大罪人了。” 
李隆基听了此话,就把这件事忍了下去。宫中还在继续着“太子非长,不当立”的舆论,但是,这种舆论因为没有士兵作后盾,所以就显得苍白无力。太平公主在大造舆论声势的同时,开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在朝中,窦怀贞、萧至忠、崔湜等担任要职的大臣都是她的支持者。这群脑袋进水的大臣们一面给李家打工,一面又给太平公主作兼职。据说,当时的唐朝,天下人只知道有个美丽的太平公主而不知道天子是谁。 
711年初,太平公主把朝中几个宰相约到了宰相门到中书省必要经过的光范门内,建议这几个只吃饭不干活的宰相上劝皇帝废黜太子李隆基,改立李成器。宰相们的表现是:张着嘴巴,大惊失色。太平公主在这样的地方宣称要废黜太子,这几个人不张大嘴巴才怪呢。 
太平公主的这一系列活动让李隆基右眼时不时地跳,他和太平公主都知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太平公主还是在继续找李成器谈心,谈理想,谈人生,最后归结为谈太子。作为一心不想当太子的李成器来讲,这种谈心简直就是煎熬。 
他跟李隆基说,京城之地恐怕不是自己长久所呆之处。也正在这个时候,宰相宋璟和姚崇为了巩固李隆基的太子地位,向睿宗提出了三个方法: 
第一,太平公主现在之所以这样起劲,就是因为李成器有当太子的资格,如果将李成器迁出京城,太平公主在舆论上就输掉了。第二,太平公主废太子后必要找出另外一个李氏子孙来继承太子之位,为了绝她这种念头,可把歧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任命为“左右羽林大将军”。第三,这也是比较冒险的一招,就是把太平公主安置于东都洛阳。 
这样,李成器外任刺史,太平公主安置东都,太平公主找不到可以废太子理由的傀儡,想不作罢也不成。而被任命为羽林大将军的歧王和薛王,就是为了把太子和他两个弟弟的势力集结一起,以此来巩固东宫的实力地位。 
睿宗觉得这三个办法都不错,但是,他不能立刻执行。在他心里,第二个办法完全可以立即执行,但是,第一个办法和第三个…… 
他先找到李成器,希望他能去同州任刺史,李成器高兴万分。但他也觉得担子很重,因为到了那里不仅仅是当刺史,还要有牵制太平公主的任务。解决了李成器后,睿宗又找来太平公主,希望她能去洛阳,那里有盛开的百花,有山有水,其乐无穷。太平公主不干。 
睿宗一想也是,只为了一个李隆基,却要我把两个亲人踢出长安去,有点不人道。于是,他对那两个出主意的宰相说:“我现在没有兄弟了,只有太平公主一个妹妹,还要弄到那么远的洛阳去,于心不忍,于心不忍!” 
两个宰相给睿宗摆事实讲道理,从武则天讲到今天,睿宗觉得最近这些年真的太乱了,太乱了。所以,一狠心,便把太平公主迁到了蒲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永济。 
但是,太平公主在蒲州也并不安分。她虽然不能直接搅动长安政局,但在蒲州,她俨然土皇帝。在这个时候,李成器被调往蒲州担任刺史,监视太平公主的一举一动。 
当太平公主知道了自己之所以来到这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完全是拜宋璟和姚崇所赐时,大怒,跑回长安向李隆基问罪。李成器赶紧派人向李隆基报信,李隆基权衡良久,忍痛上一奏章,请求将宋璟和姚崇以离间姑兄之罪名,严厉查办。睿宗也忽然觉得这两个人不是好东西,就把两人同时贬出了京城。 
711年四月,睿宗忽然召集三品以上大臣,宣布要传位给太子:“朕生性淡泊,并不以至尊皇位为贵。从前为皇嗣时,让位于中宗。今欲传位太子,卿等以为如何?”大臣们惊慌失措,不知道皇帝在玩什么把戏。想当初,他总把江山让出去,那是因为迫不得已,如今也没有人逼迫他,他干吗还要让呢。难道是让出“瘾”来了? 
李隆基得知此事后,急忙上奏坚决推辞,睿宗坚决不允许,大意是,这个皇帝位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大唐帝国礼仪风范在睿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才做了不到十个月的皇帝,屁股在龙椅上还没有坐热呢,就让位了。在蒲州的李成器早就把太平公主返回京城的消息告诉了李隆基,李隆基很怕太平公主诬陷自己有篡位之心,就让自己的老师李景伯上疏推辞,甚至连两个月前太子监国的权力也要让掉。属于太平公主集团的殿中侍御史和逢尧也对睿宗说:“陛下春秋未高,方为四海所依仰,岂得遽尔?” 
睿宗思考良久,觉得此言不差。他之所以让位,是不想看着自己的妹妹和儿子一直斗下去,以致再出现丢祖宗脸面的事情。可两方都不允许自己让位,他的脑袋有些不够用了。这时,李隆基再接再厉,奏请他召姑姑还京。太平公主还京后,对李隆基并没有感恩之心,而是继续她的伟大事业。 
712年七月,天象异常。在封建皇帝那里,这是老天要有事提前告诉天子的信息。太平公主寻来术士向睿宗报告:“根据天象,彗星出现预示除旧布新。帝座及前星有灾,这显示皇太子合做天子,不合更居东宫。”这种计谋真是厉害,太平公主无非是制造李隆基要抢先夺位的流言飞语,挑拨睿宗与太子之间的关系。 
但是,她忘记了自己的哥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什么都可以让出去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政治趣味的人。听妹妹这么一说,睿宗决定,传位避灾。太平公主急了,甚至都想把术士的话(其实就是自己教的)说出来,可睿宗已经拿定了主意。一年前,他让位没有充分的理由,如今,老天都告诉自己该让位了。那么,遵从天的旨意是做皇帝的本分,一定要让位的。 
这个时候的李隆基还是很谨慎,因为姑姑的势力仍然不可小视。父亲这样做是把自己从幕后推到了台前,他如今还不想去冲锋陷阵呢。他入宫觐见,连连叩头,请求父亲给他个说法。睿宗就说了:“你诛凶定乱,能安我宗庙社稷。现天意人事,都已成熟了,不必疑虑!” 
李隆基如何不忧虑?! 
睿宗似乎也明白,“你若能尽孝心,现在机会来了,何必一定要等到柩前即位呢!”李隆基真是无可奈何了,史书载:“(李隆基)流涕而出。”恐怕这种流着眼泪不仅仅是父亲让位给自己的感动,还有前途未知的恐慌吧。 
见李隆基登基已成定局,太平公主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提出让睿宗“自总大政”,也就是,三品以上高官的任命和重大的刑狱,太上皇要与李隆基共同兼理。 
该年八月初三,睿宗举行了正式传位的大典,他被尊称为太上皇,自称曰朕,发布政令曰诰、令。李隆基即位,自称曰予,处理政事的文件格式叫做制、敕。父子不同的是,睿宗每五天一次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而玄宗李隆基则每天在武德殿上朝,处理政事。 
第二年六月,太平公主开始采取军事行动,决定在七月四日攻进玄武门施行军事政变。李隆基得到消息后,在七月三日领士兵三百余人将太平公主一党杀死,太平公主跑出了皇城,三天后,她回到家里时,等待她的是一纸赐死于家的诏令。 
李隆基彻底掌握政权后,将李成器从蒲州接回长安。他握着这位让给他太子之位的长兄的手说,从此后,我们就该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了。   
幸福安宁的生活(1)   
李成器与李隆基的亲密关系总让后来的诸多皇帝生出嫉妒羡慕之心。李成器是个非常热爱音乐的人,对戏剧也非常有研究。他曾指导过杨玉环音乐,也就是皇帝老婆的老师。他经常与李隆基摆酒设宴,狩猎,打马球和斗鸡作乐。李成器对政治深感兴趣,特别获准每年把他自己一年的大事记送交官方的修史者,从任何角度来讲,这是一项十分严肃而又重要的工作,他每年送交的记载多达数百页。但他和李隆基之间有着一种很微妙的默契,即他从不想与李隆基讨论当前的政务,也不跟任何人拉帮结派。这种弟兄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温暖的私交关系,是兄弟情深的最好见证,也是除了兄弟之情没有任何其他感情的关系。 
从713年到741年,两人的关系始终保持得那么好,始终给人的感觉是,两个人就是普通的亲兄弟,而没有皇帝与臣下之别。在这近三十年时间里,李成器每天似乎都在重复着前一天的事情:整理历史,吹拉弹唱演,和李隆基聊天。 
这真是一种幸福的生活,他有着高官(李隆基封其为太尉,后又封其为岐州刺史)厚禄(实封五千五百户)而又无性命之忧,非但如此,还备受皇帝的信赖与加倍的关爱。这样的皇室成员在以前找不到,在以后的朝代里也未曾出现过。 
我们不能假设,如果他不让出太子之位的后果是什么。或许,唐朝朝廷上会出现三股势力。第一股是李隆基,第二股是太平公主,第三股是他。 
但是,无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