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

第21章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第21章

小说: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知道,萧统的死其实就是梁朝灭亡的先兆。虽然他弟弟萧纲在品德与能力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毕竟这个太子之位来历不正,引起后来的诸多内乱是意料之中的事。 
有时候,仔细想一想,是不是天要灭梁,才让昭明太子死掉,才让梁武帝的那些儿子个个猪狗不如?昭明太子的品德与能力并不是与这些家伙比较而得出来的,就如一块金子,无论与任何东西比较,它都是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子。 
一位不可多得的仁义太子,在青史上所留下来的美名却是《昭明文选》,从他的仁义上来讲,是不是一种悲哀?我们记住了他的风雅,却对他仁义的观察几乎于若隐若现,昭明太子在天有灵,岂不会痛哭?     
太子刘强——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谦让之路   
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谦让之路   
没有人逼迫他,包括他的父亲刘秀;也没有人暗示他,包括他的弟弟刘庄;完全是他出于本意而主动让出了太子之位。这个人就是后来的东海恭王,东汉光武帝的太子刘强。《后汉书》评价其为“谦谦三让,实惟恭王”。和后来的李成器让太子位相比,他的“让”更使人觉得不可思议。他完全有能力做好东汉的第二代皇帝,也有这个资格。他死后的丧礼仪式近于帝王,但丧礼的节俭又和平民百姓相同。各种原因,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身后殊荣(1)   
公元58年,光武帝刘秀死的第二年,当时东汉的“东海王”刘强病逝,年仅三十四岁。临终前,刘强给弟弟汉明帝刘庄写了一封信,读来让人泪水顿下,心脏绞痛。 
我蒙受父亲和兄弟们的恩遇,得到了两国的封地,还有超越礼制的宫室礼乐。你们所做的一切让我今生无以回报。由于我没有保重身体,常年患病,让皇太后和皇帝担忧,频频地派来太医看望,我想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激,但所有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很惭愧。我死后,请皇上照顾我的儿女,为我的女儿们找到一个好丈夫。如今父亲去世,皇上一定要加意孝顺母亲,在饮食起居上定要让母亲满意。另外,向其他的弟弟们辞别,从此,永远不能再相见了。 
汉明帝和母亲阴丽华读了这封信后,失声痛哭。他失去了一位好哥哥,如果不是这位哥哥把太子之位让给他,他怎么能有今天?! 
他忍住悲痛,下令以皇帝的仪仗为刘强举行隆重的葬礼,他亲自和皇太后出洛阳津门亭发哀。又特遣司空持节主持刘强的治丧事宜。并要求诸王诸公主诸外戚诸侯必须参加。刘庄所做的一切大概也算是对兄长礼让太子的回报与奖赏吧。 
汉明帝对这个哥哥太了解了,谦恭、节俭,事事小心谨慎。所以,在以天子之礼为刘强治丧的同时,又特别诏令不许厚葬。要求随葬之物一律从俭,以彰刘强独行之志。 
所以,挖到刘强墓的盗墓者们气得直想骂娘,因为里面的陪葬物品和老百姓死后的陪葬物品没有什么区别。 
刘强的品德与经营东海的作为在东汉皇族中影响深远,几代皇帝对他都甚为怀念。后来的汉章帝、汉安帝都到过刘强陵墓所在地鲁城祭祀过这位一直活在他们心里的祖宗。特别是明帝刘庄,在这位天子心里,长兄刘强的言谈举止始终在他脑海里萦绕。刘强去世五年后,明帝到鲁城住了一个多月,以示对哥哥的怀念。九年后,明帝又诏广陵侯和他的三个弟弟一同到鲁城的陵墓祭祀这位哥哥。 
如果我们仔细读那段关于东海王的历史,就会发现,明帝之所以在刘强死后谥其为东海恭王原因就在于刘强的让太子之位和治理东海的成绩。在刘强的遗书中,他谈到自己身受两国之封,很是惭愧。而这两国就是东海和鲁郡共两郡二十九县,租税收入数倍于其他藩国,东汉时期最大的藩国就是东海国,其都城则是刘强陵墓所在地鲁县。当初,明帝刘庄被封为东海王,但刘秀并没有给他鲁郡。所以,真正的东海王,拥有两郡二十九县的东海国第一任东海王就是刘强。 
刘强本性谦恭俭约,加上缘于父亲对自己的过分错爱,所以在其在世统治东海国时,多次上交钱财帛布给朝廷以助国费,为朝廷着想、出力,以尽屏藩之责。他只是在尽自己之力为朝廷出该出之力,而刘秀见他如此有功于朝廷,更是心上不安。于是,对他的赏赐越加厚重。也正是因此,刘强总感觉父亲对自己太过于宠爱了。他曾不止一次上疏请求父亲照顾一下其他的弟弟,但刘秀总觉得对不起这位让出太子之位的东海王。父子俩都铆足了劲地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为对方尽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 
刘强的死对于汉明帝来讲是失去了一位非常好的兄长,对皇太后来讲是失去了一位非常孝顺的儿子,而对于东汉来讲,则是失去了一位非常优秀的藩主。 
在刘强身后殊荣还没有褪去一点星光的时候,其义子刘政继承王位,这个不孝儿子远不如他的父亲,其在东海的所作所为被史书称为“淫欲薄行”。在参加叔父中山王刘焉的葬礼上,这个瘪三竟把刘焉的姬妾徐妃据为己有,明帝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只削他一县以示惩罚。 
只因有母 
公元25年,刘秀中兴汉室,史称其所建政权为东汉。同年,刘秀的老婆郭圣通生下一儿,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东海王刘强。刘秀事业后代两丰收,大喜,第二年就立郭圣通为皇后,立这个孩子为皇太子。刘强懂事起就继承了父亲刘秀的聪明与仁慈,刘秀虽然也是开国皇帝,但在其登基称帝后,他并没有如其他皇帝那样大肆屠戮功臣,而是给了功臣们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的圆满结局。 
他立刘强为太子后,请了诸多儒家大师来教育太子,并经常对刘强提出一些简单的关于治国为政的问题,刘强的回答都很让他满意。而让他最满意的是,在这位太子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温良恭俭让。 
原本,这一切都会平稳而又欢乐地发展下去,很可能是他死后,刘强来继承皇位,并继续开创东汉的“温柔”帝国伟业。但是,阴丽华的出现把这一切愿望都打破了。 
公元23年,刘秀实现了他毕生的两个愿望: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事实上,公元23年的刘秀已经与天子的距离近在咫尺了,他对阴丽华的宠爱也是与日俱增。当时的郭圣通虽然偶有不满,但因为刘秀不是天子,她也不是皇后,所以对于刘秀对阴丽华的宠爱虽然放在心上,可是找不到该发泄的理由。男人三妻四妾本就很平常,况且,无论刘秀如何宠爱阴丽华,他所能给予阴丽华的,其实她也能得到。 
但公元25年以后,情况就变了。作为皇后的她有了母仪天下的高贵资本,她没有这高贵资本的时候对刘秀宠爱阴丽华之行为还能做到心理平衡。但当她有了这资本的时候,就很怕失去,心理自然就不会平衡了。 
人往往都是这样,拥有一件东西往往要比没有一样东西所付出的心血多得多。郭圣通就是这样一种人,她的皇后是怎么来的,她心里很清楚。如果不是阴丽华没有生儿子,如果不是自己生了个刘强,皇后之位怎么可能落在自己的头上?! 
从公元25年到公元28年,郭圣通一直活在担心中。她担心阴丽华有一天会取自己而代之,事实上,早在封她为皇后前,刘秀就想封阴丽华为皇后,但因为阴丽华以自己无子推卸了。郭皇后的担心终于在公元28年有了一点点眉目,这一年,刘秀带着阴丽华去征讨彭宠,在中军帐里,阴丽华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汉明帝刘庄。 
岁月流逝,两个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刘庄后被封为东海王,而刘强继续做他的太子。郭圣通却开始恐慌起来,当然,她的这种恐慌也不是没来由。虽然刘秀对刘强还是宠爱有加,但这位皇后觉得迟早有一天会出事,因为刘秀对刘庄的宠爱有过之而无不及。况且,刘强还有一点不如刘庄,那就是她的母亲虽然贵为皇后但却不被宠爱。 
宫廷之地,无论皇帝多么英明伟大,总免不了成为是非之地。郭皇后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而这种担心,她时刻都要在刘秀面前表现出来,可表现的手法几乎愚蠢到家。她认为皇帝不宠爱自己,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她认为皇帝不宠爱自己就会波及刘强的太子之位。一旦刘强的太子之位不保,她这个皇后就更不用说了。她屡屡在刘秀面前大肆放刁,并中伤阴丽华。 
很识大体的阴丽华为了平息这种家庭矛盾,主动移居洛阳外的宫室居住。但这一举措并没有让郭圣通安静下来,她反而觉得阴丽华这是在演戏给刘秀看以博得刘秀的同情。她把这种怒火发泄到了其他妃子身上,这种种举动真让刘秀有废她之心。但是,光武帝刘秀始终没有这样做,他只是尽可能地隐忍。刘秀越是如此,郭圣通越觉得刘秀是做了亏心事,到后来,郭圣通几乎疯了,对刘强以外的刘秀的孩子态度极端恶劣,乃至,这些孩子一见到她就如老鼠见了猫一样。刘秀觉得自己忍受得已经仁至义尽,终于,在公元41年十月十九日这一天,下了一纸诏书:“皇后郭圣通,总是满脸的苦大仇深,屡次违背我的心意,不可善待非她所生的孩子。宫廷之中,谁看见她就如同看见了老鹰一样。到了今天这步田地,她已经不具备母仪天下的条件了。贵人阴丽华本是乡间良家女子,在我当平民的时候就嫁给了我。如今就因为皇后的恶劣表现,我们已经三年没有见过面。她的品性,足以母仪天下。对于我和新任皇后来说,是人生和家庭的不幸,更不是国家的福气。谁也不准上书祝贺。” 
如果史书记载无误,那么,关于郭圣通,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评价来:患了一种很严重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在无中生有、害怕、性情暴躁,以致不能正常思考。 
我们来看,从其立为皇后的25年到被废的41年,共在皇后之位上十六年,这十六年时间里,她无时无刻不在对刘秀进行百般刁难,并把这种愤恨发泄到其他人身上。略正常一点的人就该明白,如果有人用十六年时间对你百般刁难和责难,并且在你面前总摆出一张驴脸来,你的心情会怎么样?何况是皇帝,有着生杀大权的天下之主。 
在她被废后,阴丽华和刘秀总觉得对不起她。其实这种对不起的背后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太子刘强。在母以子贵的社会里,母亲被贬的下一步就是儿子被黜。可刘秀实在找不出任何理由来废黜太子而改立阴皇后的儿子刘庄。 
况且,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这样做。朝中大臣们也没有谁拍皇后的马屁而上疏请求改立太子,一切似乎都显得那么平静,就仿佛根本没有废后一事,仿佛刘强还有一个皇后母亲坐在刘秀身边一样。但这种安静终于被打破了,打破它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强自己。   
一让太子   
我们现在来分析刘强为什么一定要辞去太子位,也觉得有些不解。就如他母亲一样,本来什么事都没有,她却偏要找点事出来闹,最终把自己闹翻车了。 
据历史记载,郭圣通被废后,刘强就一直心神不宁,他总觉得父亲下一步就是废黜自己。他继承了父亲的聪明才智,也继承了父亲的仁慈恭敬,但他还继承了母亲的神经质。惶惶不安中,他接受了一位亲信的建议,辞去太子之位。 
刘秀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上更是不安。在迫不得已废郭圣通后,为了安慰郭氏家族,他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先将郭氏家族中的许多男人封侯,然后是将郭圣通次子刘辅升为中山王,又把郭圣通改称为“中山王太后”,和刘辅一起生活,从而让郭圣通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不入冷宫反得尊崇的废后。 
刘秀所做的这一切无非是想让太子刘强安心,告诉他,我虽然废了你的母后,但却给了她与皇后相同的殊荣。这说明我还是记挂着她的,更说明,这件事情是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但刘强却不这样认为,他错误地认为,母亲完蛋了,自己完蛋也是迟早的事。不如早点退下来,也好让父皇省了许多事。 
对于刘强的请求,刘秀坚决不允。并且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与渠道来安慰他,好好做你的太子,什么都不要担心。 
一个皇帝把话说到这个地步,实是不容易。可刘强并不理解父亲的用心,自从母后离开京城后,他就六神无主。加上身边诸多喜欢看历史的笨蛋们的点拨,刘强相信,自己现在正处在“疑位”上,要么破釜沉舟地继续处下去,要么急流勇退,赶紧闪人。 
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上疏,请求父皇把太子之位传给当时任东海王的刘庄。刘秀只是两个字:不可。 
这个时候的刘强早已把太子之位当成了炸药包,必须马上要扔出去。他向身边的官员和十个弟弟表示自己非常想做外藩亲王,不停地说,不停地说。直说得刘秀和阴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