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 >

第17章

唐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第17章

小说: 唐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妃也明白,无论怎么解释,政变都只是政变,杀害兄弟的事实,永远都抹不去。但她必须让太子坚信一个信念:“这储位,你要么别去争取。既然争取来了,就不要暴殄天物。”这些逻辑,太子再清楚不过。只是目前,他的内心被愧疚感负罪感缠绕,正沉陷于感情上的脆弱之中。
李世民生于大隋盛世,长于隋末乱世。他看到过盛极一时的隋帝国,怎样在雄才大略的隋炀帝手中葬送。他带着一支南征北战的队伍,消灭了一个又一个与唐朝并存的政权。在疆场上获胜时,李世民得到的是满足和自信。这种满足和自信深入他的血液,会是他毕生的财富。现在,他的满足和自信只是暂时被不安的乌云遮蔽。长孙妃要帮他拨云见日,帮他找回自信。

走出阴影的那个秋天(2)

“李瑗反了,李瑗反了!”这一日,太子回来,口中连连道。
庐江王李瑗时任幽州大都督。他被手下王君廓煽动,起而造反。“不就是一个李瑗么?殿下又不是不知道,这人本没有大脑的。”
“我不是说李瑗。我是说,这天底下,会有多少人不肯原谅我?”太子自顾说道,他的眉头深锁。
“不要自我紧张,殿下。目前的局势不是还很好么?这个国家已经经历了太久的战争杀伐了,人们都累了。何况,殿下的功业、威望,天下人有目共睹的。”
“唔,是呵。目前局势并不坏。”
“对呀。即使存在着冲突和紧张,不会太多的。只要妥善处置,会过去的。首先不可自我紧张,国家才能不紧张。”
“爱妃说的是。”
“历史上,有多少英雄豪杰,在天下未定的关键时刻,因为陷入恐人图己的紧张中而不能自拔。汉代的董卓最为典型,一代枭雄曹操尚且要藏刃枕下。还有雄才大略的隋炀帝,他自然非董卓辈所能比,可他亦未能处理好各种关系,单看死在大业年间的那一串名单啊,就可想见他心里一直有多紧张。当然,不是拿殿下跟他们来比,只是,殿下要引以为鉴啊。”
“真要感谢爱妃的提醒。只要谨慎些,大可不必紧张。”太子道。他的眉头舒展开来。
几天后,王君廓送来了李瑗的人头。“哎,这李瑗也真死得够窝囊。”太子回来,摇着头说。
“早知他没大脑的不是?”长孙妃道。
“是啊。他平时还那样倚重王君廓。这王君廓在耳边一聒噪,他就反了,却不知已被玩弄于股掌之间,要等到死到临头,才知破口大骂:‘你小子出卖我,不得好死。’可惜为时已晚,转瞬之间一命已经呜呼。”
“暗昧如是,也算是死得其所。”听太子说得绘声绘色,长孙妃也就配合着说话。
“爱妃啊,我该将天策上将府罢了。”太子突然转移了话题。看来,李瑗造反的事情对他已经没有任何困扰了。
“罢天策上将府?”长孙妃不意他提出这个话题,沉思片刻,道,“是没有必要再存在了,它完成使命了。”
“嗯。已经决定了。”太子肯定道。
就这样,天策上将府罢去了。七月,太子李世民令:“六月四日以前与东宫和齐王事有牵连的人,以及十七日前与李瑗事有牵连的人,从今以后不得互相告发,有违反者,反坐。”李世民心里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要相互告发?无非是人人自危又各求自保。其实乱事过后,谁不求安,既得安之,夫复何求?
长孙妃惊喜地看到,太子在一日日走出阴影。他开始坦然地处理一切事情。他对待一切事后余波的处理,体现出一个未言明的宗旨,即是务求淡化。他不回避,更不自我紧张,一应诸事,但求一个最简捷的处置。
太子在一步步超越不安和紧张。疲累的神情在他身上荡然无存。
长孙妃梳理完自己的心绪,也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
直到这个时候,长孙妃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月已清冷日已白,风已萧瑟水已寒,鸟已南去木已疏,花已飘零草已枯。而人呢?他已丰盈我已瘦!
长孙妃摇摇头。
长孙妃摇头的时候,感觉到耳后的温热。回头看时,却是太子英俊的面孔。
“唔,吓到妾了。几时回来?怎么悄无声息?”
“该我问爱妃才是。想什么如此入迷?”
“窗外世界呀,秋深了。”
太子凑过来。“唔,是啊。这些天太忙乱,忘记季节了。”
“我刚才吟出两句诗来,这会儿忘记了。”
“哎,可惜。好好想想!”
“一时想不出来。还是说殿下,如何今天回来得早?”
“唔!”太子突然捧住长孙妃的脸,“爱妃瘦了!”
长孙妃一时意念恍惚,是啊,你终于发现斯人憔悴,可知是为殿下你而累?可是,长孙妃还是拿下了太子的手,道:“问你呢,如何今日回来得早?”

补课:治国方略的制定(1)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八月初九,东宫显德大殿里,李世民走向天下至尊的宝座。当他转身面南的那一刻,殿堂之下,群臣齐拜,山呼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回音在大殿上空久久回荡。
“众爱卿平身!”天子李世民双袖挥起的时刻,他又找到了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不,比指挥千军万马还要尊贵威严的感觉。身为天子的骄傲沐浴着他,笼罩着他,完完全全包围了他。
“谢皇上!”跪拜的群臣齐齐站起。文臣、武将、功勋、谋士……清一色的象征帝国威严的官服官帽。他们站起来,他们是帝国的栋梁,每个人都顶天立地!
李世民突然感到惶恐,一种居高临下、高处不胜寒的惶恐!
征战疆场的时候,战争的另一方是对手,兄弟相争的时候,建成、元吉一方是对手,现在,谁是天子李世民的对手?
面对一个庞大的帝国,随处皆可以是忠臣、子民、朋友,亦随处皆可以是敌人、叛民、对手。
这一路,从隋末的动乱中走过来,从群雄争霸的沙场中走过来,从兄弟相争的血腥中走过来,功劳、战绩、常胜将军的骄傲、政变成功的幸运,都有。却唯独没有过治道政术的训练。
脑子里回映着驰骋疆场的情境,那时候他哪里想到,有一天他要担上治理一个国家的重任?后来,陷入兄弟阋墙的漩涡,他为储位而争斗,可是,矛盾滋长的时期里,除了争斗还能顾及什么?历朝历代,权力争斗一旦生根发芽,随时都可能剑拔弩张,一步之迟即可能全盘皆输。
现在,斗争结束了。李世民坐在天下至尊的宝座上。从这一日开始,所有人面对李世民都叫“皇上”,或者称“陛下”。他是大唐帝国的第二代皇帝,去世以后,庙号称太宗。
现在,即使惶恐,即使无措,他也无可逃避。
无可逃避!他必须从容面对他的朝堂、他的群臣、他的子民、他的天下。
“朕要大赦天下。另外,关内及蒲、芮、虞、泰、陕、鼎六州免租调二年,自余给复一年……”
太宗号令天下的声音在大殿里回荡。
这一日,就像做梦一样。在一系列的仪式中,骄傲、惶恐,各种情感轮番袭击着他。虽然他指挥过千军万马,虽然他无数次站在父皇李渊的朝堂上,但这一日,仍然非同寻常;这一日,仍然如梦幻般美妙。
直到走回寝殿,直到看到心爱的爱妃长孙氏,他才终于找到踏踏实实的现实的感觉。他走向长孙妃。
“陛下!”长孙妃对他行礼。不对,长孙妃行的是对天子的礼仪。
太宗低头看自己,身上仍然穿着龙袍。他已经是皇上,无论到朝堂到寝殿,到哪里都是皇上。
“爱妃,快帮我换下朝服。”太宗道。
“陛下要自称朕。”长孙妃道。
“唔。”太宗道,“这是寝殿,一时改不过口,慢慢改!”
“不急!”长孙妃笑道,“来换衣服。这般庄重是比较累!”
“是啊,我还不知道该怎么做这皇帝,胸中没有半点竹子的影子。”
“不怕啊陛下,你有过人的智慧,有学习的勤奋。慢慢就会成竹在胸。”
“嗯。这天子比常胜将军要难做啊。”太宗换上了便服,顿觉轻松许多。
“世间事各不同,又事事相通。陛下往日能做好将军,从今往后亦能做好皇帝。”
“爱妃说的是。一定要做好的,不然不争这位子来坐。今日在朝堂,下令大赦天下。呵,比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还要好。”
“号令天下跟号令三军有别啊,陛下。”长孙妃道。她笑了,因为突然觉得面前的李世民像个孩子。这个乱世逐浪的男子早熟,长孙妃好久好久没有过看他像孩子的感觉。
“爱妃缘何而笑?对了,该封爱妃做皇后了。”
“千端万绪,一件一件来!”长孙妃道。
丙子日,立妃长孙氏为皇后。

补课:治国方略的制定(2)

“陛下,突厥的军队,打到高陵来了。”太宗的新鲜劲儿还没有完,突厥入寇的消息传来。
考验来得如是及时!对于相邻并存、利害相关的政权来说,一个政权内乱,必是另一个政权入侵的绝好时机。太宗的幸运在于,政变没有带来致乱社会的一系列动荡,而此时帝国的东南西北四方边境,皆不存在足以与大唐帝国相抗衡的强大势力。突厥、吐谷浑等少数民族政权暂时构不成大的威胁,但唐朝方面为了稳定边疆形势还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他们侵扰中原王朝之边境,早已是屡见之事。武德九年(626)六月玄武门事变后,吐谷浑进攻岷州(今甘肃岷县),突厥寇陇州(今甘肃陇县)、渭州(今甘肃陇西附近)。七月,柴绍破突厥于秦州(今甘肃秦安西北)。八月,突厥遣使请和,吐谷浑遣使请和。
现在,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合兵十余万进攻泾州(今甘肃泾川)。泾州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与突厥战于泾阳(今陕西泾阳),大破之,获其俟斤阿史德乌没啜,斩首千余级。不几日,又进攻高陵(今陕西高陵)。
“这次真正是趁难而入了。”太宗自言自语,他已经在大殿里踱了几十个来回。
八月癸未,颉利可汗进至渭水便桥之北,遣其腹心执失思力入见,以观虚实。
“陛下,突厥使者求见。”内侍官小心翼翼地报告。
太宗愣了片刻,断然道:“带来!”
“末将执失思力拜见大唐天子!”突厥使者对太宗行礼,毫无谦恭之态。
“你们可汗派你,可是打探虚实来?”太宗径直逼问。
执失思力未想到太宗如此直截了当,当时愣了。但他马上狡猾地避开了太宗的话锋:“我们二可汗带兵百万,已在渭水便桥之北等待陛下。”气焰何等嚣张!
临战对峙,向来是李世民的长项。突厥小将,唬谁来?
太宗从容镇定,严厉责备道:“我与你们可汗当面结盟为兄弟,前后送你们金帛无数,你们可汗单方负约,引兵深入,岂无愧心?如何即全忘大恩,自恃强盛来?我且先要你小命!”字字落地有声!当下骂得痛快,气势逼人。
执失思力登时股栗,连连请求饶命。
“绑起来!”太宗一声令下,囚执失思力于门下省。谁怕谁?太宗熟谙于临战攻心的艺术。
太宗即时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轻骑出玄武门,径奔渭水。与突厥一水相隔,太宗先发制人,一通声色俱厉、义正辞严的责备,我与你等既有盟约,如何弃而不守信用云云。突厥皆惊而下马拜伏。
哪能单靠唇舌优势?片刻间诸路大军相继而至,万马奔腾,旌旗蔽野。
“如何不见执失思力返回?” 颉利正自疑惑间,岂料太宗一个潇洒的手势,诸路大军皆退而布阵。太宗阵势,要轻骑而出。一时间慌了江南文士萧,天佑圣上,岂可如此轻敌!死死挡住太宗。
这老臣,忠心有余,固执亦有余!
太宗不得已,只得跟他费一番口舌。如此如此,故而云云。萧犹自犹疑之间,太宗一匹骏马,已如箭而出,身后只带了一骑随从。
不由得颉利不心虚,当下便面露惧色。
唔,目的达到!太宗心想,谁想要跟你玩真的?摆出阵势吓你而已!你倾尽全国兵力而来,无非是看准我国内有难,朕新即位,无力敌你。我若关门示弱,岂不是纵你放兵掠夺?现在我声势气势皆有,而你深入我地,兵多而军容不整,本怀惧心。更何况与自己多年相识的突利,对颉利多有不满,你们二人之间嫌隙颇深。我只要理直气壮地告诉你,此时任凭你战或和,都占不到多大的便宜!战则让你败,和亦要你不敢再来。
万千在此一举!太宗轻身而前,适时而退。
当日,颉利前来请和。太宗胜算。
乙酉日,双方盟于便桥之上。
盟约既定,太宗一身轻松。返宫。

补课:治国方略的制定(3)

“战事如何,陛下?”长孙皇后听到太宗归来的通报,急急迎出。一出门正迎着太宗轻松的神情,悬着的心顿时放下大半。
“进殿,听朕慢慢讲与你听。”太宗拥皇后进寝殿。
太宗将事情择要讲过一遍。
“如此甚好。臣妾担着心,怕开起战来。”
“朕是常胜将军,开战又有何惧?”
“此话差了,常胜将军是过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