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神图-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陶和潘彰很快因为治学理念不合发生争执,刘提出“文治”,即管理人员与学生关系近乎平等,长官与老师不得随意辱骂殴打学生,不得收受学生与家长财物。治学分离,老师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无权插手生活状况,管理人员负责照料学生的生活,保障其安全,长官根据两方面情况决定学生合格与否,开除与否,毕业与否。并给于学生一定的自治权,监督老师,管理人员和长官的行为和决定,捍卫学生自身的自尊和权利。而潘彰对此颇为不屑,坚持“武治”,即治学合一,管理人员既是老师,也是家长,全权负责学生的一切行为和意志,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采取任何手段来保障学堂的有序活动,允许体罚和责骂,学生对上级必须无条件服从。
大臣们也因此分为两派争论不休,惊动了皇帝。经过廷议,皇帝偏向于潘彰,称“武治有利于学生尊师重道,有利于学生身心纯洁,有利于维护帝国万年基业。”并建议刘陶“退位以避贤”。关键时刻,高杰带领学生们为刘陶鸣不平,上了一封万言书,里面写了什么至今无人知晓,但是皇帝看完,态度发生转变,称其“语虽欠缺,但其心可嘉”擢升刘为管学大臣,总领京师大学堂,刘就此青云直上,直到成为吏部尚书,那是后话不提。潘彰颜面尽失,自请辞去副总教习,左迁至寿春担任水军都督。多年之后,南方叛乱迭起,官军百年未遇战事,一触即溃,数郡告急,朝廷调潘镇压,他平日治军严谨,很快平定各地乱党,积功升为兵部尚书。
至叶伟豫章起事,与官军数次激战,潘彰通过招降何进,先败后胜,迫使叶公子撤兵雍州。刘陶见时机已到,自请提兵平叛,遭到皇帝怀疑。此时绛城被围数月,西北岌岌可危,忠王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将刘的儿子斩首,以绝“天子”之说,然后可统兵出征。刘家秘密商议,由一个自小被收养的孤儿化装成刘协的样子替死,为了让人相信死的就是刘协本人,刘协的母亲更在刑场自刎身亡。刘陶瞒天过海,日后开创晋国时,朝廷中凡是赞成过他出征的大臣均被革职查办。
可在他刚刚与叶公子交战的时候,也不是一帆风顺,开始屡战屡败,焦头烂额时身为参谋之一的徐华提议他效仿潘彰,策反其部将。刘于是带了几名随从,连夜赶赴高杰大营,晓以情理。高杰就是当年在京师大学堂饿晕的学生,最终高因“一饭之恩”愿意投诚,刘也答应了与他一同建立平等,自由,民主的国家以及保证叶公子安全,他对高说:“今将军为我心腹,肝胆相照,天不变,此心不变。”双方内外夹攻,叶伟猝不及防全军覆没,退入凉州,至今不能出。
李成明白了为什么徐华没有显赫身世却在晋国身处高位,因为他在最关键的时候想出了一个成功的点子,获得了上级的信任,也明白了刘陶为什么对刘协关心到近乎迫害的地步,因为那句偈语,也因为丧妻之痛,爱之深责之切,他绝不允许儿子与一个自己看来很低贱的女人在一起,他没有办法对亡妻交代。
李成也会把这些事告诉刘协,但他只是看着天空,静静听着,没有动作,没有言语,甚至连叹息都没有。一天,高杰随从犯法被捕,高带人闯进巡捕房打伤多人,强行带走犯人。报告火速送了上来,监国看完依然是不理不睬,不久徐华匆忙赶到,喘着大气说:“高杰目无王法可不得了,再不惩治后果不堪……”
躺在床上的监国说:“孩子关的久了,肯定要发发脾气的。”
徐华膛目结舌,急忙反驳:“他现在就敢冲击巡捕,明天就能进长乐宫,危险的事情刚露出苗头的时候采取措施才是明智的选择。”
监国摆摆手:“罢了,由他去吧。”
徐见无结果,恨恨而退。
李回到养心殿很是担忧:“现在高兄无权无兵,总理大臣一味逼迫,如何是好?”
刘协却面露喜色:“大哥错了,高总督现在落魄监国尚且信任,也就是说只要父亲健在,高兄就不会出事。反而看那徐华,提出的办法不被采纳,说明监国和他有了间隙,”说到这里,眉头一皱,“但是他还没有破绽,时候未到,时候未到。”
隆冬腊月,漫天飘雪。天气愈冷,喜气愈重,全国都沉浸在迎接新年的欢快气氛中。长乐宫也不例外,监国身体也似乎好了些,在李成和侍女的搀扶下主持了一系列喜庆工作。
徐华率领官员们纷纷进宫道贺,大监国很是开心,回忆过去,说起自己考中进士,说起自己翰林三年,说起自己举荐为官,这其中有欢呼雀跃,有辛酸委屈,有投机取巧:“未听陛下教诲,算来已有一十二年矣!”
他很不好意思地笑道:“侍卫长肯定会笑话我奴性不改,这么久了还是满脑子做臣子的事。”
“追忆往昔,人之常情,哪有可笑之处?”
监国表情肃穆:“我家四代忠良,吾出走隋国与故主旧友为敌,实势所迫,生于斯,长于斯,却不能终于斯,实在憾事。在洛阳时日夜与潘彰倾轧,现在看来也是一种乐趣。我在晋国这些年,看来万人之上威风八面,其实孤单得连个仇敌都没有了。人活到这个份上,还有什么意思呢。不知道陛下身体可还好,不知道陛下对我又是什么评价呢?”他语气一转,“我想请侍卫长帮一个,不知可否。”
“请说。”
老人眼有泪光:“我死后,把尸骨悄悄运到隋国,在洛阳城外随便找个荒凉之处埋了。叶落归根,狐死首丘,我生不能回国,死了一定要埋葬在家乡的土地中。”
李成心下不忍:“监国可以亲笔一封,属下作为新年贺使,秘密带往隋国,交给皇帝。”
老监国激动不已:“说得好,说得好!快拿笔墨来,快拿笔墨来!”
“万万不可,”徐华闻讯赶来阻止,“您现在贵为一国之主,念叨旧国往事,又要写称臣之书,若传了出去,我等开国元勋要处于何地?您不为我们,也要为少主想一想,这封信要到了隋国,日后少主如何面对,如何领导晋国?”
老人缓缓放下毛笔,示意撤下纸墨:“总理提醒得好,我竟然疏忽了,”旋即长叹一声,背过身去,“你们都出去,我想一个人静静。”
养心殿内,刘协正饮茶御寒,听完今夜之事,吃了一惊,几乎呛住,抱住李成,连声质问:“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是这样吗?!”
“确实如此,并无虚假。再扯我胳膊就要断啦。”李成不明白老爸写封信都写成,儿子为什么这么兴奋。
“哈哈,这就是他的破绽,这就是他的破绽。”刘协欣喜若狂,乐了半天,忽然愣住,“可是没有机会利用啊,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刘协抓起茶杯摔得粉碎:“天不假时,吾其奈何!”
此时传令兵连声通报:“总理大人生辰将近,邀请大监国,刘营带,李侍卫长光临。”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三十三章 刘参谋
更新时间2012…7…17 16:52:04 字数:3100
监国身体不适,让刘协代为出席。两人并骑而行,刘协说:“侍卫长记住了,徐总理大寿,你我身为下属晚辈,今天没有任何阴谋诡计,只管真心祝贺。”
徐府外车如流水马如龙,高官达贵络绎不绝,门人见了刘李二人,满脸堆笑连忙引入后堂。徐华接着,开心不已,寒暄数句,同入内室,中有几名大员要人,互相见过落座开始闲聊。刘协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要和总理说,其他人也交头接耳,唯李成没什么人来搭话,偶尔有人淡淡问两声:“你好”“来啦”时间久了,李成屁股闲得抽筋,扭来扭去坐不住,实在无聊,借口如厕起身出去。
在仆人指引下找到茅房,方便完正要走回内室,却在走廊尽头看到一个衣着怪异的人不住伸头探脑。
李上前,随口询问:“你是谁,做什么?”
“我叫徐六,想找徐总理。”那人应声作答,态度恭敬,却掩不住眼中的精光。
“你哪来的,找总理什么事?”怪了,既然有事找人,到了人家里反而左顾右盼不去直接找主人?
“小人从庐江来,带了总理的家信,想交给他。”徐六话语明显一滞。
“总理不就在房间里,通报一声进去就可以啦。”李成愈发觉得这人古怪。
“里面人太多,不方便直接给他。”徐六似乎有所顾忌。
“那你给我,我帮你转交。”既然来祝寿,索性顺手做个人情。
“多谢大人美意,但小人要找一个可靠之人,不然就亲手交到总理手上。”徐六语气坚定。
“你这人真是,算了,我喊总理出来,你再交给他,这样行吧。”
这鸟人!我来给你帮忙,哪有这样不识好歹的?徐华老朽古怪,他的家人更古怪。李这样想着,跨进门去,徐华眼尖瞅见,上前迎住:“我还以为侍卫长不喜老朽,提前走人。”
“哪里哪里,我出恭去了。刚才有……”
徐打断他的话,对众人说:“想我徐某,生于庐江,长于隋国,十年寒窗,入仕为官,有幸追随监国入晋开创基业,至今六十有二。蒙监国不弃,老朽贱降尚派刘营带与李侍卫长前来,深感荣幸。吾肝脑涂地也不能报答知遇之恩。眼下晋楚争雄,还望大家借今日宴席,精诚团结,一心为国……”
李成打个激灵,想起外面等待的人,突然知道他的身份和目的了,徐华在庐江的家人,自己也是认识的,这封信,这封信,一定要拿到!
“对了,侍卫长有什么话没说么?”徐华客气一番。
“没什么话——哦,是了,总理大人对我关怀无微不至,如寒冬暖日,我直把总理当父亲看待,若有什么差遣,刀山火海在所不辞!”李成顺水推舟做个样子,嗓门故意提高。
“好,既有侍卫长这番话,我就认了一个儿子,大家对我说的话尽管对他说,有什么事情尽管通过侍卫长跟我说。”
一时喜气洋洋,刘协提醒道:“时间也不早了,总理大人快入席吧。”
李成找个理由退出去,看到那个徐六正在跟徐府仆人交谈,赶紧跑上前,支走闲杂人等,说:“我和总理的关系,你也看见了吧。”
“好,那就交给你了。记住,要快点交到总理手上,别被人看见了。”徐六也很小心,叮嘱五六次才离开。
李成满口应承,得了信揣入怀里,等回到前厅已是觥筹交错,自己心中有鬼,饮食无味,酒杯端到嘴边就愣住了,刘协数次提醒才勉强支持到寿筵结束。一出徐府,李成顾不上其他人,扬鞭飞驰而去。
长乐宫,监国看完信件,大为震怒:“吾待他不薄,未想这匹夫是个吃里扒外的东西。侍卫长持我手令将这厮抓起来,事完喊刘协一起来见我。”
李成带兵闯进徐府抓人,徐府上下一片惊慌。老寿星徐华更是手足无措:“方才侍卫长推心置腹,为何突然翻脸?监国意思甚是奇'。kanshuba。org:看书吧'怪,能让我见他一面吗?”
李冷冷道:“我现在正是奉监国命令行事,有甚疑惑,进了巡捕房再说。”
徐华和亲属旋即被押走,众多来参加寿筵的宾客见势不妙,便想离开。士兵们请示应该怎么办,李想了想,说:“把这里团团围住,无论客人还是随从不要放走一个!”
刘协得知父亲传唤,并无犹豫和疑问,跟随李成到永安殿外,说了这么一句:“等会无论监国对我说什么,侍卫长临走前请喊一声‘刘营带,我有话对你说’千万记住。”
虽然满脑子不解,但李成还是答应了。
永安殿内,监国听完报告点头表示认可,对软禁宾客也没有反对,接着拉起刘协的手:“高杰和你关系最好,我想让他复出,就由你去通知他。”
李见父子聊了半天,无关己事便要退出,走到门边忽然想起刘协嘱咐,回头喊道:“刘营带,我有话对你说。”
监国停止对话,满脸愕然,刘协告辞出来。李成问道:“话我已经说了,可是你要我对你说什么呢?”
刘协说:“侍卫长请跟我重复‘你做的很好,你做的很好’即可。”
李成傻乎乎地跟着学:“你做的很好,你做的很好。”
刘协一路笑到高杰府邸门口,高听说徐华被捕,欣然答应复出。这时长乐宫宣布了三条人事变动的命令:一,撤消徐华一切职务;二,高杰重新担任曲沃总督;三,擢升刘协为第九镇二协统领兼任司令部副参谋长。
监国召集高级官员开会,刘协因为新的身份得以参加。监国开门见山:“徐华被擒,但城中尚且在李必发手里,如何解除他的兵权?”
高说:“发哥忠义可靠,我愿意以性命担保。”
“那城外掌握数十万军队的张文武如何处置?”
高又说:“全城武装立刻动员起来,暗地派人火速去邻近各州调集人马赶来。张若有异样,城中只要坚守到援兵抵达就可。”
刘协提出不同意见:“城中部队要动员,援兵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