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飞鸣镝--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作战实录 作者:陈辉亭 >

第18章

飞鸣镝--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作战实录 作者:陈辉亭-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器该交的交了,该接的也接了。形式上的交接工作已经结束了。但兵器交接工作带来的思想问题并没有解决。

部队进入新的阵地,在做战斗准备的通电检查、调整测试中,兵器就出现了故障,迟迟做不好战斗准备。新老兵器一对比,旧不如新的问题反应得非常突出,成了技师们饭后茶余的热门话题:什么不少元器件已经老化啦;机械磨损厉害啦;参数值误差大,又不好调整啦;器材车里零备件很少啦等等问题都出来了。更有人认为:这本来就是一套打不了仗的兵器,愣叫我们二营拿着去打仗,这不是开我们的玩笑吗?

二营党委当务之急,是解决如何正确对待这套旧兵器的问题。针对种种问题,以积极的姿态进行思想说服工作。要让大家认识到:老旧兵器元器件老化、兵器质量差、故障多,这都是事实,是客观存在。但是上级已经把它交给了我们,要打仗就得用它。不用它,咱们用什么呀?不用它就不能打仗。在当前,全军才只有四个地空导弹营,这是全国地空导弹部队四分之一的战斗力。这套兵器再破、再旧,也是个宝贝疙瘩,我们也应敝帚自珍。正确的态度只能是:全营积极行动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维护调整好这套兵器。使其尽快地处于良好的战斗状态,确保能够随时投入战斗。

二营官兵最后的共识是:过去我们用新兵器取得了对空作战的胜利,现在我们使用老旧的兵器,也能担负起战备任务。将来我们还要用这套老旧兵器击落更多的敌机,让所有的人都瞧瞧,让他们心服口服:我们二营是好样的,是一支具备高素质的地空导弹部队!

二营的战士,经过了一次战斗的洗礼,有着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积极响应营党委的号召,投入到对兵器的摸底调查工作中。他们对元器件逐个检查、测试。找出那些老化的元器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防止这些元器件加速老化。对那些参数误差大的系统、组合、电路,想方设法把它调到最佳值。对线路中焊接点粗糙,可能造成接触不良后果的,重新进行焊接。

制导雷达连在对制导雷达的检查测试中,经过反复对比,综合权衡,摸清了三个作战波道在制导精度上的差异:第三波道最好,第二、第一波道次之。针对这套兵器的现状,建议在作战中按三、二、一波道的顺序发射导弹,力争做到首发命中目标。这就是为什么在打第一仗时,是按一、二、三波道的顺序发射的导弹,而后来从打第二仗开始都是按三、二、一波道的顺序发射导弹的缘故。

在新的阵地做好了战斗准备,战士们便投入到建设新的营区的工作中。和通县张家湾机场阵地相比,东枣林阵地的条件就差得多了。在通县机场时,还有个场站作依托:有自来水喝;晚上看书学习有个电灯;场站有服务部、商店、储蓄所、邮局、澡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还比较方便。到了东枣林阵地,阵地周围什么建筑也没有,孤孤零零的,连个村庄都不靠。全营一律住帐篷,用水自己到较远的小河里去挑;没有电灯,只好点小煤油灯。

一出帐篷,就是荒凉的旷野。阵地和阵地四周的土地,几乎都是荒漠化的荒地,不能种庄稼。为了防沙固沙,防止沙漠化进一步恶化,当地民众在田间每隔几十米,种了一行行的杨树、柳树、榆树或是荆条。这些树大都已被沙土埋了半截,形成了一道道沙土垄子。阵地所在地名叫东枣林,是个在北京的地图上找不到的小村庄。顾名思义,这里应该是一片枣树林,但已见不到一棵枣树,枣林可能已是历史了。

一眼望去,整个阵地上也没有一棵长得像样的树。棵棵长得歪七扭八,腰弯背驼,像一个个小老头儿,个子不高,树龄不小,更增添一种凄凉感觉。本来北京的气候特点就是风沙大,时值冬季,风沙就更突出:有风就扬沙,风大时扬得天昏地暗,使人睁不开眼睛。营区和阵地上的路都是战士们在沙土地上平整而成,走起来脚底下软绵绵的,走一步退半脚。走上一段路就得脱下解放鞋来倒一倒沙土,穿上再走。要不然脚一出汗,鞋筒就成了“水泥搅拌机”。

环境恶劣,但我们的战士斗志依然,有连队的黑板报上一首风趣的打油诗为证: 


东枣林,
风沙居。
漏帐篷,(漏风、漏雨、漏土)
歪脖树。
日落乌声啼,
夜深鸱鸺叫。
帐内油灯暗,
篷外旷野黑。
熄灯闻风舞,
睁眼满脸土。
问战友, 
你说苦不苦?
不苦!不苦!
苦是炼金炉。


二营就这样在新的阵地上,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




14 苏联人不干了。军事训练“瓜菜代”


十年防空作战经验,敌机每被我击落一次,就会收敛一下,停止侦察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有长有短,短则半年、几个月,长则一年、两年。这实际上是在为下一次的入侵侦察做准备。这种准备不是更换新的机种、机型,就是在飞机上加装什么新的作战手段,以增加我军作战的难度。二营换防到东枣林后,对这个规律认识十分清醒。

他们认真分析了部队作战的技术水平:虽然经过三个月的接装训练、打靶和这次打仗,初步地掌握了射击指挥和战斗操作技术,已具备了作战的能力。但对兵器的原理吃得还不深透,对兵器线路的走向、元器件的结构,还属于一般的了解。甚至有的是囫囵吞枣,并未完全消化。尤其是专业技师排除故障的能力还比较低,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有潜在的贻误战机或战斗失利的危险。因此必须抓住敌人暂停侦察活动,战备任务相对减轻的这段宝贵时间,在接装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训练,提高战斗本领。

由于部队刚接受了一套老旧兵器,技师们对兵器情况一点儿也不摸底。这套兵器在苏联是用来教学训练用的,使用得也很不仔细,不少焊接点焊接得相当粗糙,还有不少的焊接点焊接得不符合要求,容易脱开焊点出现故障。参数误差大且不稳定,这些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开机训练,对成千上万的元器件的质量、参数值逐个通电检查,摸底调整,才能掌握其规律,使之处于良好的战斗状态。

二营党委立刻决定组织一次轰轰烈烈的军事训练。

可是,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突然照会中国政府,单方面撕毁了345个专家合同及合同补充书,中断了对中国的全部援助。1960年9月1日前,撤走了全部在华的苏联专家。

就这样,1957年10月15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苏联在火箭和航空等新技术方面援助中国的协定,就全部撕毁了。苏联在华的16名地空导弹专家全部撤走,同时,也终止了苏联原拟卖给中国的另外5套地空导弹兵器的计划。新组建的,正在训练的五个地空导弹营只好撤编解散。已经装备的四个地空导弹营,零备件的来源也卡断了。这对于刚换防到东枣林接收了一套老旧兵器的二营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的打击。这套需要更多的备用零部件保障的老旧兵器,直接面临着零备件补充不上而失去战斗力的威胁。

这种威胁对二营的战斗力来说是致命的:不但大量的开机训练不能搞了,而且矛盾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如何千方百计地压缩开机的时间,以求最大限度地延缓兵器元器件的衰老,避免受零备件短缺的影响。原先想通过加强开机训练,来提高射击指挥和战斗操作水平,提高排除兵器故障能力的训练计划顿成奢望,执行不下去了。

全营上下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大家没有气馁。

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事件的背景,反而被沉重的现实深深地鞭策了。大家提出:到哪山,砍哪柴,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过法。解放前,穷人家吃饭没有粮,只好靠“瓜菜代”。现在,人家在兵器上卡我们的脖子,不给我们零备件,我们在训练上也来一个“瓜菜代”:能制作代用品训练的,我们就制作代用品训练;不能制作代用品训练,也不能多动用兵器训练的,就“口头练”、“模拟练”;不能开机练的,我们就默画兵器线路图,在“纸上练”;能结合战备检查,和兵器周、月定期维护,必须开机练的,就结合战备检查练。

人们突然迸发出极大的创造力。各个专业组织起来,到市场上去买那些能买得到的,类似于兵器机柜、组合上的开关、旋钮、按钮、显示灯、仪表等元器件。用木板、铁板按1∶1的尺寸,仿照兵器机柜、组合的布局,制作出一个个可供训练的机柜、组合。这种“土装备”在训练时,可以扳动开关,也可以按下按钮,也可看仪表指数,对训练操纵手,尤其是对训练新兵作用不小。

技术保障连训练用的导弹,因其工艺技术要求高,战斗部队自己无法制作训练代用品,必须用实弹训练。为了节省导弹,上级规定,一、二、三营的技术保障连合用一发训练弹,轮流使用。一个连有十个专业,三个连共三十个专业,就是导弹一天也不闲着,三天才轮上一天用实弹训练。一天按8个小时计算,除去各专业之间的调动时间,一发导弹分配到一个专业的时间也就是半个小时,连一个完整的课目都做不完。为解决这个矛盾,启封对接技师李超群,就自编出“口头练”、“模拟练”的教材,组织“口头练”“模拟练”。

所谓的“口头练”:就是技师下达每个课目的操作口令,各操纵手按照操作顺序叙述自己的工作内容、操作方法、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

“模拟练”:就是在“口头练”的基础上,再到操作场地上去走位置,比画动作。就像是京剧舞台上的趟马一样,手里拿着根马鞭一摇晃,就算是骑上“马”跑了;或者用两手一比画,“门”就算“开”或者是“关”了。

这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口头练”、“模拟练”练得滚瓜烂熟了,一轮到他们使用训练弹训练时,他们就充分利用实弹精练,训练那些“口头练”、“模拟练”不能练的动作,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这种奇异的训练法从导弹测试排的新战士陈厚元的一则训练手记可见一斑。

今天,当我能够熟练地掌握操作,担负起战备任务,成为“一号班”(即直接参加战斗的班子)成员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一年前的情景:那时,我们连还没有训练弹。我入伍后第一次训练,接触的兵器就是地球。即每次进行测试导弹训练时,我们的四、五、六号操纵手,就在测试车右侧的平地上,画上一个与导弹等长的长方形,视为被测试的“导弹”,并在恰当的部位标上某某号“窗口”等,然后按照测试车上技师的口令,一边说如何操作,一边手舞足蹈地比画着操作起来……在一旁检查我们“口头练”、“模拟练”的连首长还夸我们的“手舞足蹈”不错哩! 由于我们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坚持认真的“口头练”与“模拟练”,所以当我们一旦接触真兵器的时候,便很快掌握了实际操作本领。正如毛主席所说:“在我们的条件下,形式是落后的、倒退的,实质是进步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模拟练的启示当属此例。

在不能开机训练的情况下,各专业技师、号手就在“纸上练兵”,所谓“纸上练兵”就是采用小学生背书、中学生学地理,默画中国地图的方法,用纸默画出各个机柜、组合的线路原理图。通过纸上默画,达到记熟、记牢每个组合的线路原理、元器件的位置、结构、型号、参数数值。

一个专业技师负责的兵器最少的也有五六个组合。每一个组合的线路原理图,都是一大张纸,上面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电容、电阻、电子管等元器件,每一个元器件上都标记着它的型号、数值,可想而知,把这些线路图都要复制在脑子里,需要付出多大的劳动。

坐标专业,是制导雷达中的一个比较复杂的专业,这个专业的机柜、组合多达近二十个,元器件的数量也多。

坐标技师刘新梧的“纸上练兵”很有成果,他把所有的机柜、组合近两千个元器件的名称、型号和近四千个参数数值背记得滚瓜烂熟,还能把所有机柜和组合的线路图一个元器件不落地默画出来,目标和导弹的信号从输进第一个元器件后又怎么输出的,都能熟练地标示。

在一次考核检验战斗力的实兵演习中,在制导雷达快要开天线搜捕目标时,上级考核组给他出了一个故障,以检验他临战排除兵器故障的能力。他立即判断出故障出现的部位,把有关组合拉出来,把一个“失效”的电子管拔出,换上一个平时作为应急器材准备好的电子管,故障立即排除。

检验组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