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新莽王朝 >

第53章

新莽王朝-第53章

小说: 新莽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绿林军发觉王莽在渐台,于是将其重重包围。渐台是皇宫的最高建筑,王莽下令王邑、王睦、蹛恽、王巡等人发弩箭向下射击。一时之间,飞矢如雨。
 绿林军一时无法攻上去。最终,弩箭射完了,绿林军士兵潮水一般涌上渐台。绿林军攻到高台上,双方展开短兵相接的格斗。王邑父子、蹛恽、王巡等人战死。眼见大势已去,王莽带着几个仅存的追随者苗䜣、唐尊、王盛躲藏到渐台内室。
 九月三日申后五刻(即下午五时三刻),绿林军士兵进入内室,逮住新莽大臣苗䜣、唐尊、王盛等人,将他们全部杀死。众人也捉住王莽,都想立功。商人杜吴抢先杀王莽,校尉东海人公宾就砍下了王莽的脑袋。大家七手八脚地肢解王莽的尸体,争相杀砍的就有数十人。公宾就拿着王莽的首级献给将军王宪。王莽死的时候时年六十八岁。
九月六日,将军赵萌、申屠建、李松、邓晔也先后赶到,他们嫉妒王宪打破长安的功劳,借口将王宪杀死。随后,申屠建等人以飞骑将王莽首级送到宛城。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头号逆臣王莽被杀,他的家族自然要陪他下地狱,纵横天下五十年之久的王氏家族的最终难逃天诛!所有在京王氏子弟全部被屠戮殆尽,只有王谭的儿子王磐在几个月前就发现局势不妙,提前带着家小溜掉了, 这才为王家保留一支血脉。还有就是郡太守王闳因遭王莽嫉恨,被贬黜为东郡太守,这一枝也得以保全。
 王莽建立的大新王朝,从始建国元年(西元9年)正月开始,到地皇四年(更始元年,西元23年)九月覆灭,前后大约十五年(算上摄政的三年是十八年)。

(七)千古殷鉴

 在传统史学家笔下,王莽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千百年来,王莽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万世不得翻身。其实这个世界是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的,尤其是人性,很难用简单的善恶标准来衡量。人性很复杂,环境能够造就环境,环境也能造就人。王莽的出现,是当时的历史人文环境决定的。
 后人多将王莽与曹操、司马懿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是一路货色。其实和与曹操、司马懿这样真正的野心家相比,王莽的思想要单纯的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高尚”的多。
 王莽的治政能力虽然不算特别突出,但和西汉晚期的元帝、成帝、哀帝等人相比,王莽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在王莽担任大司马、安汉公以及“假皇帝”期间,国家的局势非常的稳定,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元帝以来的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土地问题、奴婢问题、冗官膨胀问题,必须要动大手术才能解决。自宣帝以来流传于当时的“汉朝中衰,必须重新受命”思潮,给了王莽新的思路,所以王莽才挺而走险,废掉汉朝,建立了新王朝。
 建立新朝后,王莽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王莽想通过改革,裁撤冗员、解放奴婢、平均土地,彻底解决一切痼疾,实现平均财富的梦想,建设一个大同世界。
 王莽是个书生,有着远大的抱负与崇高的理想。但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基层锻炼的经验,这是王莽最致命的弱点。王莽慕古追远,锐意改革,效果却并不理想。他的改革过于急促,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酝酿,也没有一个稳步推进的计划,完全是走一步算一步,走到哪算哪。
 王莽不会用人,他手下那些人,无论文武,多是一些没有实际经验的儒生,缺乏强有力的中层力量为他的改革保驾护航。王莽的改革,更多的是一种花架子,只重视虚名而忽视了实效。
 王莽陶醉于名称、制度的变换,导致地方上无法理解,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混乱。特别是王莽出于慕古的需要,多次频繁改革币制,动摇了社会稳定基础,近乎伤害了社会所有阶层的利益。

除此而外,王莽的运气也不好,骤然变冷的气候,导致社会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灾害连年,民不聊生。朝廷又缺少必要配套的赈济制度,加上贪官污吏的盘剥克扣,使得临时赈济的效果极差,造成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流离死亡。
 经济的崩溃,从根本上导致了新朝的土崩瓦解。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只得扯旗造反,走上了武装对抗的道路,最终埋葬了新莽王朝。王莽死的很惨,他本人被乱刃分尸,首级被砍下悬竿示众,甚至连舌头也被愤怒的人们割下吃掉。王氏家族除了少数侥幸逃出的支系亲属以外,几乎全部被族灭。
 纵观王莽的一生的宦海沉浮,有着一定的偶然性,也有着必然性。王莽本来只是个思想单纯的穷酸儒生,如果不是他生在天下第一豪门王氏,王莽永远都没有可能当上皇帝。
 王氏家族树大根深,又苦心经营近四十年。王莽本人精明强干,众望所归,怎会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就垮台了呢?
 引发王莽政权崩溃的原因,表面上看似乎是旱灾、蝗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等偶然因素。其实大新王朝迅速垮台的原因很多,但千条万条,只有一条理由,那就是王莽失尽了人心!
 每个王朝初兴之时,创业者无不殚精竭虑取信于民。而当这个政权走向崩溃之时,守成者无不遮腥掩臭、文过饰非,愚弄天下。王莽集创业者与守成者于一身,他自然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人心有多重要!可一旦触及到王莽的个人私益,他就会一脚踢开人心,本性暴露无疑。
 
对于为政之道,孔子曾有过极其精辟、深刻的精彩论述:在著名的儒家典籍《论语》之中,记载了孔子的与学生的一段对话: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为政之道,需要做好三件事情:使民温饱(足食)、使国家武备严整国家强盛(足兵)、取信于民(民信)。
 在这里,孔子主要是强调政府的信用问题。如果政府与民众之间相互不信任,就会形成严重的政治危机,导致生灵涂炭。失信于民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政府能够事事取信于民,人民就会相信政府。即使遭遇灾害,百姓也不会轻易造反,“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这个道理。
 可上层统治者醉生梦死、奢侈糜烂,底层民众却衣食无着,谁不恨之!赤眉、绿林的大暴动,根本原因不在于缺乏粮食本身,根源在于朝廷失信于民。
 对于一个政权来说,自然灾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丧尽。尧舜时,洪水滔天,遇到这么大的灾难,那时的百姓也没有造反,这是因为尧舜得人心的缘故。
 其实中国的老百姓最善良,最能忍耐。只要统治者能做到言出法随,令行禁止,保持较高的信誉,百姓自然信得过他们。身为最高统治者的王莽,理想虽然远大,但他一味复古,政策与实践严重脱离。
 在荒唐多变的政策指导下,部分贵族、各级官吏都变的精穷,他们为了吃饭,只能往下盘剥,压榨百姓。贵族、官吏尚县混的如此之惨,更遑论平头百姓了。

大新王朝十五年里,非但没能缓解元帝、成帝以来日趋激烈的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最终弄的不可收拾。虽说汉朝对老百姓也算不上太好,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形成了举国“人心思汉”的局面。
随着南阳郡刘氏宗室刘縯、刘秀在舂陵高举“反莽复汉”的旗帜,新莽王朝的结局也就注定了。最终王莽被乱刃分尸,王氏几乎全部被族灭,他的大新王朝也随之灰飞烟灭。大新王朝的覆灭,留下了无穷的遗恨。
从此,各朝王室为了保持“一姓之私”,试图“万世一系”地享有皇权,不再考虑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问题,也不愿再为民众追求社会公平尽任何义务,只求王室自保安全。一切要求思想进步、要求变革、要求关注社会公平的呼声,都被视为异端邪说、洪水猛兽,视为对皇权的挑战,都要对其极力打压。
王莽的失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悲剧。正如钱穆先生所指出的那样:“王莽失败后,变法禅贤的政治理论,从此消失,演变为帝王万世一统的思想。政治只求保王室之安全,亦绝少注意到一般平民的生活。这不是王莽个人的失败,是中国史演进过程中的一个大失败。” 钱先生还指出:“后世对王莽的批评,全是沿着东汉王室的意见”,他还认为,后世王室只求自保,而很少顾及民生,希望自己的王朝万世长存,“至少是希望能如此”。
故而后世对王莽本人以及新莽王朝,基本上是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在他身后的两千年,几乎一直戴着“伪君子”、“骗子”、“小人”的标签,成为历代世人切齿痛骂的反面典型。
在此后的两千年中,随着中央集权以及对思想控制的不断加强,追求社会公平的思想在庙堂之上屡遭非难,几乎所有的倡导者都被怀疑有篡逆之心,几乎无一例外地遭到了失败。以民生为本而追求社会变革的声音是微乎其微、近乎绝迹,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辛亥革命前夕……



 雪域桃源 写于桃源堂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第一稿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四日 第二稿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七日 第三稿
 二〇〇九年一月二十七日 第四稿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日 第五稿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日 第六稿
 
附录一:
参考书目

一、《后汉书》;中华书局;一九六五年五月第一版,一九九三年三月,北京第六次印刷;
二、《汉书》;中华书局;一九六二年六月第一版;一九八三年六月,北京第四次印刷;
三、《东汉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六月第一版;上海印刷六厂第一次印刷;
四、《资治通鉴》;中华书局;一九五六年六月第一版;二零零七年六月,北京第十一次印刷;
五、《白话资治通鉴》;中华书局;一九九三年三月第一版,一九九七年九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六、《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一九九六年六月修订第三版,北京第一次印刷;
七、《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文物出版社;一九七三年十二月第一版;北京第一次印刷;
八、《资治通鉴》;线装书局;二零零七年二月第一版;北京第一次印刷。
九、《资治通鉴》;岳麓书社;一九九零年五月第一版,一九九一年三月第二次印刷。 
十、《四书五经》;中国书店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一月第二版;一九九一年九月北京顺义县板桥印刷厂印刷;
十一、《中国历代帝陵》;大连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三月第二版,,鞍山太平洋印务公司第一次印刷;
十二、《孙子译注》(郭化若);一九八四年九月第一版;一九九二年四月,上海东方印刷厂第六次印刷;
十三、《白话文心雕龙》;岳麓书社;一九九七年七月第一版,,湖南省望城县湘江印刷厂第一次印刷;
十四、《实用万年历(一九零一年至二一零零年)》;上海远东出版社;二零零五年一月第一版,同年十一月,

上海印刷二厂第二次印刷;
十五、《白话易经》(孙振声);台湾新光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九月第一版,一九八四年九月,中宝事业印刷事

业有限公司第六次印刷;
十六、《容斋随笔》(宋。洪迈著,周洪武、夏祖尧点校);岳麓书社,二零零六年十一月第二版,长沙第一次

印刷;
十七、《国语。战国策》(李维琦点校);岳麓书社,二零零六年十一月第二版,长沙第一次印刷;
十八、《吕氏春秋。淮南子》(杨坚点校);岳麓书社,二零零六年十一月第二版,,长沙第一次印刷;
十九、《中国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九月第八版,河北第三十二次印刷。
二十、《读通鉴论》;(中华书局版);
二十一、《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版一九五七年八月第一版)
二十二、《全宋笔记》(大象出版社)

附录二:
电子参考书

一、《东观汉记》;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三月第一版,同年同月河南第一印刷厂印刷;
二、《四库全书》;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一月,文渊阁电子版;
三、《汉书》(唐。颜师古注本)
四、《后汉书》(唐。章怀太子李贤注本)
五、《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 主编);

==========================
这就是古书中的“太岁纪年法”,由于难懂,一般很少用。
简单地说,所谓的“大渊献”、“赤奋若”,都是“太岁”年名。

要了解“太岁”,必须先懂得什么是“岁星”。

“岁星”,是古人的一个天文概念。实际上就是指出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之一的木星。木星古名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