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那些远古的汉子 >

第8章

那些远古的汉子-第8章

小说: 那些远古的汉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步,试探虚实。
尽管已经做好了军事上的准备,但是伊尹还是让汤不要着急行动。他让汤先拿一年不纳贡税,看看风向。夏桀果然大怒,马上调集九夷的军队要要讨伐汤。伊尹见风向不对,赶紧让汤谢罪请服,重新纳税,并对汤说:“现在他还能调动军队,可见讨伐时机没到,等等吧。”。第二年,又让汤不给贡税,桀果然再次发怒,可这次九夷的军队却不鸟他了。伊尹见此,哈哈大笑:“可以搞夏桀了!”可怜一代雄才的夏桀就这样被职业革命家伊尹给玩弄于股掌间。
第三步,统一思想。
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启开始那就是常抓不懈的,汤作为第一个起来造反的主,自然更加重视用道义来武装自己。他发表了著名的《汤誓》:“来,大家伙儿,都到我这儿来,都仔细听我书话:不是我个人敢兴兵犯上作乱,而是因为夏桀犯下了很多的罪行。我也听到你们说了好多抱怨的话,这夏桀是真的有罪啊,我畏惧上天,不敢不去征伐他。如今夏桀犯下了那么多的罪行,是上天命令我去惩罚他的。现在你们或许还有疑问:‘我们的国君不体恤我们,抛开我们的农事不管,却要去征伐打仗。’你们或许还会问:‘夏桀有罪,他的罪行究竟怎么样?’夏桀大派赋税,耗尽了夏国的民力;他还重加盘剥,掠光了国家的资财。夏国的民众都在消极怠工,不与他合作了。他们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灭,我宁愿和你一起灭亡’!夏王的德行已经堕落到了这种地步,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希望你们和我一起来奉行上天降下的惩罚,我会重重地奖赏你们。你们不要怀疑,我绝不会说话不算数。如果你们违抗我的话,我就要惩罚你们,绝不宽赦!”
什么叫正义之师?什么叫师出有名?都明白了吧?这一篇誓言出来,那当真是惊天地,泣鬼神,我们现在不知道这发言是汤现场发挥的呢,还是伊尹给他准备好的。不过效果都是一样的,就是从根本上确立了汤武革命的正义性和合法性,这使得汤终于可以抛开包袱,轻装前进,开始准备具体战术上的布置了。
第四步,声东击西。
前面我们说过,自黄帝以来的上千年里,帝国的主要威胁都来自东方,所以夏桀的所有防御重心都放在东边的防线。如果汤要硬从东边突破的话,未必能取得多大的便宜。可汤命好啊,手里有个不得了的军政全才伊尹。在伊尹的指点下,汤亲率70辆战车和5000名步卒组成的精锐军队绕开了夏桀在东边的防线,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夏都西边的平原上。这一经典战术在以后的岁月里被多次复制,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二战时德军绕开钢筋混凝土垒筑的马其顿防线,突袭法军。看到西边地平线上忽然出现的大军,夏桀的嘴张得跟几千年后的法国人一样大。
夏桀也不是傻子,迅速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向东撤退,努力向集结在都城东边200公里处昆吾地区的部队靠拢。玩过《三国志》系列游戏的朋友都知道,军队有个指数叫“士气”,如果士气低落,那就不大好办了。当时汤的军队在接触到夏桀部队之前还心存疑虑,这夏桀勇武之名在当时还真不是盖的,可亲见刚一接触夏桀就撇下都城不顾赶紧东逃,立马胆子就壮了,士气高涨,一路追杀而来。
而当时通讯也不发达,夏桀向东撤退的消息没能及时通报昆吾的驻军,以便早做准备。当汤的军队追到昆吾时,整个昆吾地区的军队集结还没完成,仓促之下匆忙迎战,尽管也给汤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是已经于事无补了。昆吾之君战死,夏桀唯一可依靠的力量被消灭了。但夏桀还是一口气向东继续撤了100公里,再向前就是到了东夷的地盘,那可是汤的根据地,早就严阵以待。夏桀无可奈何,为避免腹背受敌的情况出现,只得回过头来,在鸣条——也就是河南开封地区——收拾残余部队,做最后一搏。
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是当时素有勇名的夏桀。只见这夏桀站在战车的最前端,双目圆瞪,不怒自威。他一手持矛,一手扬斧,双手挥动如轮,一路杀将出来,所过之处血流成河,寸草不生。这一仗,才真正杀出了夏桀的威风,这华夏第一猛男的威名也真不是盖的,竟从数千人的商军中杀出了一条活路,绝尘而去。
夏桀一直向南撤退,进入了南方蛮荒之地。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吹到南方,整个南部地区的气候相当恶劣,遍是原始森林,森林中云遮雾障的,更有可怕的瘴气侵蚀人体。夏桀杀出重围的时候已身负重伤,再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在流亡途中死在南部某不知名的荒郊野外,留下了唯一的遗言是:“早知道当初就该把汤这小子杀死在夏台的!”至此,延续了400多年的夏朝,就这样灭亡了。而第一个以武装力量颠覆政权的商部落,接替了夏的天子之位,正式等上历史舞台。
第二十话:职业革命家的光辉岁月
    有的人之所以被称之为职业革命家,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永远存着叛逆的念头,永远不高兴过太平日子。革命占据了他的全部身心,他革命的唯一目的就在于革命本身,他们天生就喜欢这样充满革命激情的生活。伊尹就正是这样无厘头的职业革命家,在几千年后他有了一个名气很大的追随者,是个金发碧眼的老外,叫切&;#8226;格瓦拉。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话是后来的流氓无产者刘邦提出来的,作为中产阶级的汤,是肯定做不出那样丧尽天良的事情来的。回顾后来的历史,大凡有此举动的,多属出身卑微的皇帝,他们从小就阅尽了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不惮以最卑劣的心思去揣摩他人,行事果断,手段毒辣,如刘邦、朱元璋。相反,家庭出身较好的皇帝在即位后行事就要温和许多,如李世民、赵匡胤。幸运的是伊尹遇到的是一个中产阶级出生的天子,所以殷商建国后,伊尹能一如既往地坐在宰相的位置上过着滋润的小日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年月,下下也没那么多受苦受难的民众等着被解救,或者说当时的资讯并不发达,伊尹也找不到那么多地方需要他去输出革命,就四平八稳地在宰相的位置上安享晚年,混吃等死。我们曾经以为伊尹的后半生就这样度过了,最终就老死在一个带花园带游泳池的大House里就算了。可这时候,革命的机会出现了。
汤死后顺利地经过了两个短命的皇帝,就轮到汤的嫡系长孙太甲即位了。根据惯例,这时候出现的皇帝或多或少都有点小毛病,这也正常。这代人是在爷爷辈打好江山之后出生的,不知道创业的艰辛,从小养尊处优,过惯了优越的生活,难免有点娇纵。可问题是太甲登基的时候还有个爷爷辈的老头子没死;非但没死,他还牢牢地把持着国之大政;非但把持着政权,他还是个骨子就从来就未曾安定过的职业革命家。是的,他就是伟大的伊尹。
伊尹这人是天下没事都要找点事来做的主,何况你还敢闹点事?太甲即位的当年,伊尹就看出这太甲的苗头不对了,碍于老战友,老上级汤的面子,他也不好直接就把太甲这孙子怎么着,但是当即在朝堂之上就痛斥过太甲。《伊训》、《肆命》、《徂后》这三篇文章我们今天都还能看到,其中最精彩的一句话就是:“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这话说得就有点过了,哪里像是一个臣子对天子应说的话,完全是有点太把自己太当回事了,仗着自己资格老,把皇帝训得跟孙子似的了。同样的文章我们在稍后些时候也可以看到,就是诸葛武侯给刘禅上的《出师表》,也完全是长辈在教训晚辈的口吻,长辈又怎么了?天地君亲师,他把君跟亲的位置调了个个儿。
太甲固然很是恼怒,但也拿伊尹毫无办法,谁叫人家是老革命呢,而且还握着重权。太甲如果是刘禅这样忍气吞声的主也就罢了,可他偏偏还是个性格青年。前面我们说过,古代人发育比较迟缓,青春叛逆期来得比较迟。太甲就在这时候叛逆起来了,我斗是斗不过你,扳也扳不倒你,可是我可以跟你不合作,我不鸟你,我该干啥干啥,你伊尹能把我怎么着?还敢把我废了自己当皇帝不成?看天下人不戳废你的脊梁骨。于是太甲偏偏跟伊尹对着来,不让干的偏干,就是昏乱暴虐,怎么糊涂怎么来,看你伊尹来咬我一口!
可伊尹是谁啊?他才不是你们家雷声大雨点小的老爸,打你两下屁股还得看你妈的脸色。伊尹那是带兵打过仗的狠角色,是亲手葬送过前朝的人物,夏桀那么牛的猛人也被他整得丢了天下的主,太甲?嘿嘿,你还嫩着点哪,孙子。伊尹也绝不含糊,不想干是吧?不想干那就别干!跟我滚!当下就把太甲给废了,流放到太甲爷爷汤的葬地桐宫,天天面壁思过去了。在此后的三年里,伊尹代行政务,主持国事,朝会诸侯,虽然名义上还不是天子,但看那做的事、那待遇,跟天子也差不离了。
太甲在桐宫这才慌了神,没想到这伊尹还真是一做得出来的主啊。太甲天天在桐宫里守着爷爷的棺材发呆,回想起从前的幸福生活,整日里以泪洗面。悲痛也悲痛完了,眼泪也流干了,太甲的小脑袋瓜里就开始琢磨对策了。甭管怎么说,汤的基因在太甲身上的遗传还是很明显,太甲也绝不是个胸大无脑的纨绔子弟,还是颇有几分聪明才智的。思虑再三,太甲决定分两步走,一是积极配合管教,伪装安心改造的样子,不进一步去激怒伊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自己不过分激怒伊尹,他还是不大敢杀了这个汤的嫡系长孙,商的合法天子的。二是通过自己的渠道,联络拥护自己的势力,做好复位的准备。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职业革命家伊尹上位以来,彻底晕菜了,自己不得不被淹没到文山会海的行政事务中去了,跟浪漫的革命理想主义完全不搭界。三年来,有无数的文件需要签字,有无数会议需要召开,有无数的外宾需要接见,有无数的地方需要视察……伊尹终于承认,自己是个天生的职业革命家,也具备天生的王佐之才,但真要让自己来坐一把手,太辛苦,太辛苦!再者,商在东夷的时候就是个大部落,内部关系错综复杂,权力斗争没有一日停歇过。真要再革一次命,推倒重来过,自己也没那个精力。就这代行天子职权的时候,下面几个大氏族的老大都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屁股下的凳子发呆,毕竟这是名不正,言不顺啊。
正当伊尹躺在兽皮沙发上胡思乱想的时候,猛然觉得眼前有人,睁眼一看,太甲微笑着站在他面前:“尹大人,睡得可好?”
伊尹从容一笑:“人老了,精力不济了,偶尔打个盹也好”偷偷把手伸到椅子底下去拉应急的铜铃。
太甲温柔地一笑:“那大人可要好好保养身体,对了,怕外面的人打扰你休息,我已经把应急的装置撤除了。”
伊尹心想:“不错啊,这小子,阴沟里翻船了,八十老娘倒绷孩儿了,今儿个栽到他手上了。”强做镇静,淡然问道:“我的老上级,老天子,你爷爷在那桐宫过得可好?”
太甲笑道:“他老人家很好,时时托梦给我,说是很想念你们这些老战友,希望你们能早点过去跟他相会呢。”
伊尹惨然道:“也好也好,我们这把老骨头也没几天了。这天下,迟早还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啊。你们好比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事情最后以最符合华夏民族审美的大团圆方式收场,太甲经过三年的思过,明辩了是非,增强了执政能力。伊尹隆重地把太甲迎回朝廷,还位于他。太甲果然也是个好天子,让四方臣服,伊尹还专门做了《太甲训》三篇文章来赞美他。君臣和睦,天下一心。这伊尹也真够长命的,爷爷辈的人了,居然还活过了孙子辈的。一直撑到太甲死了他才撒手离开了人世,以国葬的形式安置在毫地,还将他的事迹编纂成书,广为流传。这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职业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革命事业的先驱,庖厨行业的始祖,优秀的卧底密探,市场调查行业的开创者,殷商的奠基人,伟大领袖汤的亲密战友,伟大天子太甲的引路人和导师,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第二十一话:会咬人的都不叫
    武丁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从小就是。当他的父亲天子小乙慈爱地摸着他和兄弟们的头,问他们谁愿意去民间采采风的时候,武丁不假思索地一口应承下来。看着其他还面有难色的儿子,再看着武丁一脸的果决,小乙有些吃惊,从此开始对这个打小就沉默不语的儿子刮目相看。
小乙暗中派了些身边亲信的卫兵去观察在民间的武丁,得到的报告让他更是吃惊。武丁从来不曾表露过自己的王子身份,他跟肮脏的奴隶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