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渤海国高王传奇 >

第3章

渤海国高王传奇-第3章

小说: 渤海国高王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夫娄死后,谢金蛙继位成为夫余国王。这个国王喜欢游山玩水,有一次他巡游长白山南麓的优渤水,见一木筏中飘着一年轻美艳女子,便打捞上岸。那女子自称名叫柳花,是河中龙王的女儿,因为和天神私通,触犯了神规,被罚在河上飘流。谢金娃见她既可爱又可怜,就把她带回王宫,纳为侧妃,养在密室。不久,柳花生下一个肉球。谢金娃以为是不祥之物,让人丢到猪圈里,猪都来吐舌舔护;再丢到道路旁,牛马都绕道而行;再丢到荒野外,飞鸟都来遮护。谢金蛙想剖开内球看个究竟,却刀剑不能剖破。柳花把肉球抱回宫里温抚,不久肉球自裂,一个男孩破球而出。
这个男孩出世就会说话,七岁能自制弓箭,射鸟兽百发百中。谢金蛙给他取名谢朱蒙。谢金蛙的七个儿子都不能容忍朱蒙,暗中商议要除掉他。柳花对儿子道:凭你的才能,到哪里都能立业,为什么要留在这里让人谋害了才知道后悔呢?你赶快逃走吧!
朱蒙听信了母亲的话,带了三个亲信,离开夫余王城,向东南山区逃去。
朱蒙逃到长白山南麓的沸流河,河上无桥,受阻于岸边。
朱蒙对天叫道:我是天帝之子,河神外孙,今日逃难,受阻此河,恶人追来,该当如何?
叫声刚落,河中鱼鳖浮出水面结成桥,朱蒙得以渡河。追兵到来,桥已散去。朱蒙潜入山林。
朱蒙自称姓高,收纳这一方民众,在长白山南麓筑纥升骨城,创建高句丽国,并逐渐将势力扩大到辽河以东、汉江以北,鸭绿江两岸数千里都是高句丽国的辖地。高句丽人以种稻和狩猎为业,在长白山和黄海湾之间繁衍生息,在鸭绿江上行船成了他们最快乐的行当。一首流传千古的鸭绿江船歌唱出了他们的心声:
绿水它绕过了九呀九道弯,
野鸭子飞到了船呀船两边。
九道弯十八滩是咱行船的路,
多大的风浪它挡不住咱的船。
高句丽国自从高朱蒙筑城建国,渐成规模,征服四方,雄峙辽东,国祚绵延,经历了七百多个春秋。到了荣留王高建武当朝的时候,莫力支(宰相)权苏文把持朝政,使高句丽国陷于动乱。权苏文专权的事还要从大唐与高句丽的战争说起。在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当朝执政的时候,高句丽国不顾大唐朝廷的警告,向新罗国发动战争,引发了唐太宗亲征高句丽的重大军事行动。在那场战争中,大唐军队虽然攻克辽东数城,却在安市遭遇高句丽国的顽强抵抗。这个权苏文,是当年抗击唐太宗东征的主将。由于他的顽强抵抗,唐太宗没有能够攻克高句丽都城平壤,再加上战争拖延时间太长,到了秋冬时节天气骤然变冷,唐军没有准备御寒的装备,在权苏文口头上做出认罪表示,实际上并没有屈服的情况下,不得不见好就收,草草罢兵还朝。战后权苏文凭借手中掌控着高句丽全国兵马,悍然起兵发动政变,杀了荣留王高建武,拥立高建武的侄儿高臧继位称宝藏王,朝政大权完全被权苏文家族操纵。
世界上有两个魔鬼最能毁灭人性和人伦,那就是权利和金钱。当这两个魔鬼附上人体的时候,就会演出父子反目、兄弟成仇,骨肉相残,血肉横飞的悲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专横跋扈不可一世的权苏文病死以后,长子权男生接了宰相之位,两个弟弟却不肯服从。兄弟三个为了争夺宰相之位,就各自拉起一支人马在平壤城外摆开战场,不分昼夜地厮杀起来,直杀得天昏地暗。后来长兄权男生被两个弟弟的联军打败,逃亡到鸭绿江西岸的高句丽故都国内城,朝政大权就落入两个弟弟手中,权男建和权男产分别担任了左右宰相。权男生在国内城无法忍受两个弟弟在平壤坐大,可是凭自已手中的三千兵马又无力打回平壤,就想出了一个借助钟馗来打鬼的计策,派出使节到大唐长安向中原皇帝救助。
高句丽国和靺鞨国一样,历来都是中原大国的外藩国。只不过高句丽国立国七百余年,自以为基础牢固,实力雄厚,常常做出一些与中原大国分庭抗礼的事来,与中原大国的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大隋朝炀皇帝杨广在位时,就因为高句丽国王不驯服,三次调集百万大军御驾亲征。可是隋炀帝运气太差,三次东征都不能使高句丽国真正屈服。大唐太宗皇帝也是因为高句丽国王不听招呼,坚持对新罗国开战,便龙颜大怒亲自率兵征讨,打了大半年,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也没有能使高句丽国真正的屈服。所以,高句丽国的不驯服,就成了从隋炀帝到唐太宗,历任中原大国皇帝的一块心病。
大唐高宗皇帝李治,接到高句丽国已故宰相权苏文长子权男生的救助表章,真是喜出望外,乐从天降。自从太宗皇帝东征半途而废之后,大唐皇室一直对高句丽王室耿耿于怀,一直想寻找机会加以惩罚。高句丽国逃亡宰相权男生的求助,给大唐提供了一个出兵惩治高句丽国的天赐良机和堂皇借口。唐高宗皇帝李治当即颁下诏命,答应权男生的请求,派遣镇守玄武门的右武卫大将军薛礼,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征高句丽国。
薛礼大军离开长安,取道营州,越过辽河,用高句丽国流亡宰相权男生作前导,招降和强攻并用,一路势如破竹,连克高句丽国辽东重镇辽阳、白岩、盖牟等城。在安市城下遭到高句丽国辽东总兵杨万春的坚决抵抗。薛礼手握二十万大军,意在直取平壤,征服王室,灭亡其国,绝不能让安市牵住,当时就分出五万人马给副将王文录,把安市城团团围住,自已则亲率十五万主力大军直扑鸭绿江。
薛礼二十万大军来征讨,震动辽东。高句丽国宝藏王接到唐军入境的急报,立即召左右宰相权男建权男产两兄弟入宫商议对策。
左相权男建奏道:隋炀帝曾经三次来征,都没有把我国征服。大唐太宗皇帝当年亲征辽东,三十万大军无功而返。此次薛礼引二十万人马来攻,更不足为虑。可传令大将杨万春总督辽东兵马,将薛礼一举击溃。
右相权男产奏道:杨万春虽然骁勇,可是辽东兵力有限,一旦鸭绿江防线被唐军突破,平壤将陷于危机。为了确保辽东,应该派人向靺鞨国求援。
宝藏王本是抓在权氏兄弟手中的一个傀儡国王,这时见两位宰相略有分歧,就不敢表态,说道:本王不懂兵事,就请两位宰相妥善安排。
权男产当即修书一封,派人急赴靺鞨国求援。
前面说过,靺鞨国是按萨满神祖旨意,每年竞选一次国王。这个国王实际上就是七大部落联盟的首领。七大部落名义上归国王节制,实际上各有自已的军队,而国王手中掌握的只有本部落的军队。发生外部入侵时,首先是直接被侵害的部落自已去抵抗,抵挡不住时再向国王求助,国王向其余各部发出增援通知,各部是否出兵完全由本部自已决定。十二年来一直连任国王的是涑末部王爷大仲象。大仲象接到高句丽国的求援国书,面临着三种选择,一是由国王所在的涑末部出兵,二是让各部共同出兵,三是不出兵。大仲象觉得事情重大,不便自已决定,当即召来各部王爷商议对策。
在靺鞨国七大部落中,实力最强的是涑末部,其次是黑水部,再次是白山部。黑水部居于最北边的黑龙江沿岸,与高句丽国相去千里,无切肤之关系。白山部居于东边的图们江沿岸,与高句丽国唇齿相依,关系最密。这两大部落的王爷对高句丽国的求援持完全相反的态度。
黑水部王爷倪开齐奏道:大唐是宗主国,外藩国只能尊敬不可强抗。高句丽国王室不振,权氏兄弟自相残杀,鸡飞狗跳,国无宁日。宗主国出兵来调解也是理所当然的。我国没有必要介入这场战争。
白山部王爷高惠真奏道:宗主国有义务调解外藩国之间的冲突,却没有权力干涉外藩国的内部事务。高句丽国与我靺鞨国同是长白山子孙,数百年来相依而存,互为援手。此次大唐出兵援助权男生,是对外藩国内部事务的干涉,如果不加阻止,只怕会形成惯例,使外藩国尽失自主之权。
共余各部王爷见黑水部和白山部各持已见,支持谁都会得罪另一方,感到左右为难,就都不肯表态。
靺鞨国虽然向大唐称臣纳贡,可是历代国王都更重视和南部近邻高句丽国友好相处。国王大仲象本是涑末部的王爷,当上国王十二年来与高句丽国王室相处极好。他的内心倾向于增援高句丽,却又担心给靺鞨国惹来麻烦,反复权衡之后,决定采取一个折中的策略。
大仲象道:倪王爷和高王爷说的都有道理。我靺鞨国不能与大唐公开为敌,却也不能对友邻高句丽国的求助无动于衷。就请高王爷率白山部人马出援高句丽国。对高句丽国就说你是代表靺鞨国,大唐皇帝若是问罪,我可以说你只是代表白山部。这样风险较小,比较妥当。
众王爷纷纷对国王的决定表示赞同。
白山部王爷高惠真对国王大仲象的决定并不满意,却也无法再争,只好匆匆回到本部,聚起三千骑兵,沿鸭绿江出征。到了国内城,有探子来报,薛礼大军已挺进到鸭绿江边,杨万春却被困在安市。高惠贞当即决定绕开薛礼大军,驰过崇山峻岭,日夜兼程来驰援安市。
高惠贞什么会舍近求远,不与鸭绿江边的薛礼交锋,而去安市救援杨万春呢?原来高惠贞与杨万春有一段非同寻常的交往。三年前,高句丽国与新罗国发生边境冲突时,高惠贞曾经率领本部人马去增援高句丽国,与高句丽国大将军杨万春并肩作战。在那次战争中,白山部营地遭新罗国军队夜间偷袭,几乎全军覆没。高惠贞被新罗国军队追击到一个山谷绝地,眼看就要惨遭不测。是高句丽国大将军杨万春亲率一支轻骑兵赶来救援,才使高惠贞绝处逢生,而杨万春却身负重伤。高惠贞对杨万春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尽。杨万春却说,高王爷是为高句丽国出生入死,我杨万春就是舍出这条命也要保障高王爷的安全。高惠贞则说:不管怎么说,我这条命是杨大将军救下来的,我一定要加倍报答。所以,当高惠贞得知杨万春被围困于安市孤城,便不顾一切赶去救援。
高句丽国辽东总兵杨万春,被唐军困在安市孤城已经有一个月之久。城中已是箭尽粮绝,三万军民却宁死不降。杨万春下令拆毁房屋取砖头瓦片当武器,杀掉所有战马分给军民当食物,一定要坚持到救兵到来。这天有亲兵来报,说城外来了一支人马,正与唐军展开大战。杨万春上城一看,原来是白山部王爷高惠贞率兵来援。杨万春精神为之一振,以为转机就要到来,可是当他观察了城下的战局,很快就陷入痛苦之中。他发现高惠贞带来的援兵最多不超过三千人马,想靠这支援兵来打破五万唐军对安市的包围,是不可能的。他心里已经隐隐地感觉到,高惠贞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要拼死相报。杨万春被感动得热泪滚滚,当即下令:击鼓呐喊,为高王爷助威!
高惠真自恃骑兵骁勇,到了安市城下就与与唐将王文录展开激战。王文录只怕杨万春和高惠贞里应外合,就让围城大军按兵不动,只分出五千人马来和高惠贞接战,这场恶战打了三天三夜,杀得难解难分。到了第四日,王文录见杨万春毫无出城来战的迹象,知道城中的高句丽残兵已经丧失战斗能力,就放心大胆地调集一万骑兵蜂涌而上,将白山部骑兵分割包围,个个击破。杨万春怕城池不保,在城上眼睁睁看着高惠贞的骑兵被唐军冲垮,却不能出城相助。高惠真连战四日,体力不支,战马疲惫,战死于乱军之中。三千白山部骑兵全部被唐军屠杀,无一幸存。
杨万春悲愤不已,对天盟誓,要不屈不挠,死守安市,绝不辜负高惠贞王爷舍命来救的大义。
就在这天傍晚,高句丽国宝藏王有诏书到来,说左右宰相已经往新罗国逃亡,王廷已经无力与唐军对抗,国王决定向薛礼请降。安市城的战与降可由杨万春自行决定。杨万春见大势已去,就奔上城头,向天大叫道:高惠贞王爷,我的好兄弟,等等我!叫罢,悲愤自杀。
白山部三千死难者的魂魄不散,聚成一团黑云向北飘去。
第四章 大王子学成归国 高公主临危出嫁
    在安市城以北二百里,有一座南朝渤海湾、北祖长白山的千朵莲花奇山,山中有座仙人台,是洪云仙师和徒儿大祚荣的修道场。这师徒二人已经在台上修练了四千七百四十四个日夜,今天是最后一天,是十三年功法圆满的日子。
这天晴空万里,洪云仙师迎着晨曦登上仙人台,兴奋地唱起汉高祖刘邦的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毛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绘缴,将安所施。
一位身材魁伟,面目英俊,神态潇洒的徒儿也和着师父的歌声登上台来,这徒儿就是大祚荣,现在他已经是二十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