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日帝国 >

第49章

明日帝国-第49章

小说: 明日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海宁闷着头回到了寝宫,这时候,朱玉玲蹦蹦跳跳的带着冯军的女朋友马瑞云(这是一对欢喜冤家,冯军那大块头让这小姑娘治的服服贴贴的)进来了。朱玉玲一见刘海宁那熊样,就知道肯定是出了什么问题了:“喂,你怎么了?都快当皇帝了,还这么愁眉苦脸的,出了什么事?”
刘海宁叹了口气:“云姑娘,你去找冯军吧,他在玄武湖那里,我和玉玲有话要说!”
“什么事呀?这么神神秘秘的?”朱玉玲坐到刘海宁旁边,把腿翘呀翘的。
刘海宁看着一脸真诚的朱玉玲,到了嘴边的话却又说不出来了:“我……我……那个…那个…唉,没什么!”
“不对,你的肯定有什么事情,快告诉我!”朱玉玲把脸凑到刘海宁面前。
刘海宁知道这是早晚要说的,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的说了一遍。说完了,他偷偷的瞄了一眼朱玉玲,见她还是那副兴致盎然的样子,不禁慌了,这小姑奶奶说不定活大了,连忙解释:“我已经当场拒绝了,可是他们说这关系到国家的稳定,所以……”
朱玉玲接下来说的话差点没让刘海宁的下巴掉下来:“怎么了?这没什么了不起的呀?你嫌人家给的少吗?”
“什么没什么了不起?你喜欢我和别的女人在一起?你喜欢我娶好几十个老婆?”刘海宁有点生气了,难道她根本就不在乎自己?
“你们男人不是可以有三妻四妾吗?我父王就有十几个,我哥哥的岁数还没你大呢,现在已经有四个了,何况你还是皇帝呢!哪个皇帝的嫔妃没有二三十个的?你有那么多嫔妃不是很正常吗?”朱玉玲霎着大眼睛,稍微有点酸溜溜的说道。
刘海宁轻轻握住朱玉玲的手,喃喃的说道:“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我只喜欢你一个,不要其他的女人了!”
朱玉玲的眼眶一下红了,晶莹的泪珠在打转:“我知道你对我好,可是,皇帝就应该有三宫六院,这是规矩。”
“规矩,规矩!”刘海宁腾的站了起来,“规矩是人定的,人总不至于被自己定下的规矩拘束死吧?一定有办法的,我是皇帝,我可以制定新的规矩!”
当晚,刘海宁召集还在京的解放军战士们开会。刘海宁向大家摊了牌,表明自己的最终立场,希望大家见仁见智,想出个办法。所有的战士都沉默了,虽然有不少战士在现代的时候就属于那种花心萝卜类型的人,但一夫一妻的观念毕竟在他们脑海里还是不可抗拒的原则。他们都理解刘海宁的心情,但是在现在的情势下,刘海宁除了纳妃,没有其他任何的选择余地了。在这个年代,皇帝有许多妃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必须入乡随俗。
沉默了一个多时辰,没人说话,倒是鼓了一屋子的烟。刘海宁死死坐在那里,看样子是不讨论出个折中的办法,他就不肯散会。
终于,高峰看了看刘海宁,又看了看大家:“我有个办法,不知道可不可以?”这话就像炸弹一样,在每个人的耳边炸起,每个人的目光都聚向高峰,都想知道高峰究竟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连一向爱与他斗嘴的冯军也闭上了嘴,想听听这家伙有什么高招。
高峰说道:“蒙古各部落派人与皇帝通婚,是因为他们需要与我们保持密切的联系,维护他们的利益,而皇帝又存在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是一个历史性的常识,这就导致了这么多人要把女儿嫁给皇帝事情的发生。既然皇帝坚持不多娶,那我们就可以宣告天下,说因为皇帝和玉玲郡主感情深厚,不愿意再娶,将不再纳任何嫔妃。对于蒙古各部的部落首领们,我们可以跟他们打个商量,由皇帝把所有他们预备送来的女人都给个公主的称号,认做皇帝的妹妹。选择我们的高级将领或者是功臣之类尚未娶妻这一类的人与她们婚配,这样,既不使刘兄为难,也解决了我们弟兄们的终身大事。”
沉默了一阵,大家都鼓起掌来,都认为这主意实在不错。战士们除了刘海宁和冯军外,都还是光杆一个,这样可解决了大家的问题了。
八月十七日,刘海宁接见了蒙古各部落的通婚使者,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向他们做了申述。各通婚使者面面相觑:从没有听说过皇帝只娶一个老婆的,大汉皇帝竟然要只娶一个老婆!各使者纷纷派人回部落汇报情况,刘海宁也派了人跟他们一起回去解释这件事情。
玄武湖畔,骤然轻松了许多的刘海宁和手下将领们悠闲的赏玩美丽的湖色。西南军区副司令钱强打趣洪查说道:“老洪啊,你们的人都杀进北京了,这个时代的大美人没见到吗?”
“什么美人?”冯军凑过来问道。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那位红颜哪!”
“耶?陈圆圆?对呀,她不是吴三桂那小子的小妾吗?没抓来瞧瞧?我知道了,肯定是你老兄见色起意,私藏起来了!”冯军冲洪查嚷道。
“哈哈!”一旁的高峰是放声大笑,“陈圆圆?哈哈!”
冯军怒道:“疯子,你笑什么?”
但高峰只是笑,一个劲的摇手。这时候,伍子方笑着插口道:“老兄,陈圆圆在崇祯十六年的时候也只不过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女而已,你想想,现在她才是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啊!”
其他人哄堂大笑,把冯军臊的脸通红,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二十六日,蒙古各部落的使者相继回到了南京,他们都同意了刘海宁的意见,同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其他的人,但条件是:文官必须是总督以上,武官必须是军团长以上,或者是有封爵的人。
听到回话的刘海宁立即给功臣们分封爵位。爵位按照王、公、侯、伯、子、男五等进行划分,除王爵外,每一等又分为三级。非刘姓不得封王。封公的有一人,是诸葛明的三等蜀国公,封侯的是汉军军团长以上的军官;封伯的是一批对地方建设有卓越功勋的人物,还有就是其他的解放军战士。子和男也进行了分封,所有贵族的人数其实并不多,只有不足三百人。
就这样,蒙古各大部落给大汉的军官新贵们送来了二十多个小公主,他们都是蒙古大一点部落首领的女儿,冯军戏言这是清仓大甩卖。由于各部落送来的女孩子都还小,这些小公主有的只有十二三岁,所以刘海宁征得大家同意后,决定结婚缓几年,到时候,与自己一同结婚。在这之前,把他们留在京城,由政府统一派人照顾,并给她们找了女教师,教他们一些礼仪(刘海宁他们为了学这些礼仪,最近没少受折磨)和知识。
为了加强对蒙古部落的控制,除了联姻以外,刘海宁还仿照满清的盟旗制度,在蒙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制度。在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分别建立南蒙古行省和北蒙古行省,行省总督由中央政府派任,漠西蒙古的和硕特部受青海行省的领导。行省下设盟和旗,旗为军事、行政合一单位,由大汉中央政府在旗内王公中任命札萨克为其长,可以世袭;其职权为战时动员本旗兵丁出战,平时总揽本旗行政、司法、税收等项事务。旗以下置佐,设佐领。佐成为旗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佐领不仅领本佐兵丁,还办理清册、收税、征夫等事。原则上,佐由150名壮丁组成,可以有增有减。凡年在18~60岁之间的蒙古男丁,都有服兵役的义务。盟为旗的会盟组织,合数旗而成。每盟设盟长一人、副盟长一人,盟长由中央政府就盟内各旗札萨克中签请皇帝派人兼摄,副盟长由中央派人担任。盟并非一级行政机构,盟长的主要任务是充当三年一次的会盟召集人,履行比丁、练兵、等职责,清查钱谷、审理重大刑名案件等职责设置专人管理,盟长无发兵权,不能直接干涉各旗内部事务,也无权向各旗发布命令,只是对盟内各旗札萨克实行监督,有责任随时告发札萨克的不法或叛逆行为。另外,各地牧民必须切实遵守汉政府制定的保护草地的政策,如果有需要越旗游牧的情况,需要报经行省一级官府批准,由行省进行统一筹划和协调。
第七十三章
    光有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还不行,刘海宁还考虑必须使蒙古与汉民族同化,最起码也使他们对汉文化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刘海宁下令,要求蒙古各部落的上层子弟都到南京来学习,他们的生活由汉政府负责照顾,这批人三年一轮换。同时,汉政府也将派一部分年轻人到蒙古各部落去生活和学习(主要是学习骑射)。这样双管齐下,从他们的上层开始同化。
刘海宁和伍子方、诸葛明等人反复讨论了建立中央银行的事情,同时,也从全国请来大批钱庄的老板和商人进行讨论。刘海宁决定,建立中央银行,发行纸币。同时,也允许私人开设银行,但是国家对此规定的条件非常严格。
其实在当时已经有纸币,就是明朝发行的大明宝钞。。明初铜源十分紧张,政府在民间搜括铜器,仍不敷使用,而商人们仍习惯于元朝的纸币,认为铜钱有诸多不便,于是,朱元璋决定恢复用钞。洪武七年(1374年),明朝设立宝钞提举司,第二年三月,立钞法,发行“大明通行宝钞”。大明通行宝钞大体沿袭元钞的形制,分为六等,即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与铜钱混合流通。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又造十文至五十文小钞。严格禁止使用金银和实物作货币,商税按比例兼用钱钞。每钞一贯,折钱一千文、银一两。宝钞发行之初大约二十年的时间里,钞值基本上是稳定的。随着纸币发行量的增加,大约到了洪武二十六年前后,一些地方的宝钞开始贬值。特别是南方两浙、江西、闽、广一带,民间重钱轻钞,钞一贯,只能换铜钱一百六十文,若按铜钱购买力不变计,用纸币计算的物价已经上涨了六倍。成化年间(14651487年)一贯钞只值一文钱,到弘治(14881505年)、正德(15061521年)年间,钞法已实际上废止不行了。
由于百姓对明的纸币的害处心有余悸,所以,刘海宁他们决定:纸币与白银和黄金一同流通发行。采用金银本位制度,国家法定铸造一定形状、重量、成色的金币、银币,作为具有无限法律效力的本位货币来流通;金币、黄金、白银和银币可自由输出、输入;金币、银币可自由铸造,可持生金、生银请求国家铸造机构代铸;纸币可自由兑换成金币、黄金、白银和银币。这样逐步确立起国家发行的纸币的权威性,商人们渐渐的会因为纸币的方便而抛弃使用金银交易的。同时,以后逐渐把银本位给去掉,变成纯粹的金本位制。
为了以后与外国人打交道的需要,刘海宁还下令建立同文馆,从外国传教士中选一批比较老实的人教授拉丁语(属于当时欧洲上层人士以及学术上运用的语言)。
九月的天气开始渐渐的凉爽起来,但刘海宁和众位大臣的心却一点也爽利不起来,因为堂堂的大汉帝国没钱了!
虽然大汉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通过对外国的几次战争获得了数百万两的银子,对恶霸的镇压也获得了不少钱。但是,花的更快,救济灾民、进行战争、生产军火、发展科技,什么多需要用钱。刘海宁愁的是满头满脑的,他根本就没有治理一个国家的才干,国家的治理主要是靠内阁来进行的。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的话,内阁再有本事,又怎么办事?难道画饼充饥么?
户部希望能够通过增加税赋来筹措资金,可是被刘海宁和诸葛明断然拒绝了。大明亡就亡在对百姓的不断压榨上,各种“辽饷”、“剿饷”压的百姓没法活了,所以百姓才起来反抗,刘海宁他们才不想走大明的老路。而且,刘海宁已经命令减赋税了,不能出尔反尔,这有损国家的威望。
这次给刘海宁带来解决办法的是杜方程,他向刘海宁提出可以采用西方的发行公债的做法。采用发行附有息票的定额公债券的方式,定期还本付息。刘海宁立即接纳了杜方程的意见,准备向全国范围内发行公债。
先是利用国家的公告和《中华时报》等手段,向全国百姓宣布国家目前面临的困难,同时声明国家信守诺言,不增加赋税,为了解决目前的难题,国家决定发行公债。把各种公债的期限、利息做了详细的说明,号召百姓为国家解决困难。
为了增加收入,还必须对全国土地和人口进行一次完整的统计,这样其实还有利于以后经济政策的确立。明朝虽然有鱼鳞图册(中国古代为征派赋役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以所绘田亩状如鱼鳞而得名),但是到明末的时候已经明存实亡,大批的地主官僚买通官府,制造假材料。有的官府为了方便甚至提前就把土地、人口给编好,以至于汉军在检查一些府库的资料的时候,出现了崇祯二十年的鱼鳞册。所以必须要重新进行一次清查,为了打消百姓的疑虑,政府宣布废除人头税,只按土地、财产、收入数量收税,而且,国家分配土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