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彭氏军史评论 >

第84章

彭氏军史评论-第84章

小说: 彭氏军史评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悖孜哺褚煌呕穑俺鄢欠勺埂保俣绕婵欤莩前握蘼凼墙セ故亲疲蛊渌分致砥サ闹魅顺3W潘牡溃庖簿统删土巳辛轿幻啦己凸赜鸶鞘酪导ā�
吕布曾乘坐此马酣斗群雄,人如猛虎,马赛欢龙,人借马力,马借人威,珠联壁合,取上将首级如囊中探物;也曾屡次在形势不妙时,成功撤退。赤兔马的第三任主人关羽更是成为宝马的最大受益者,突袭斩颜良,追击灭文丑等武功皆拜赤兔所赐。可惜后来关羽走麦城时,估计赤兔马已经是年事已高,反应没那么快了,飞驰中被从雪地中蓦然弹起的绊马索绊倒,因此送掉了武圣爷的命,算是赤兔马一生中的污点。所以第四任主人马忠比较地倒霉,几乎没怎么骑过,赤兔就绝食而亡了。赤兔马宁死不屈的气节,唉~~我们现在某些人还不如一匹马啊!
火焰驹:属相火,火焰驹出自《残唐五代史演义》,马一出名,炒作得也蛮火的,再加上文人墨客大肆地一褒扬,火焰驹名头也就更响了。书中它的学名叫“五名驹”,另外一个名字叫“赤鬼红鬃马”,其实叫“赤炭火龙驹”更形象一些,像烧红的炭火一样的红,不知道你观察过烧红的炭火有多红没有?这马的第一任主人是黄巢。一首诗专门来歌颂这匹马,“火中照见五名驹,恍若龙飞实罕希,四足衬银蹅白雪,浑身噀血染红脂。追风千里原无价,遇主残唐信有时,天赐英雄非小可,扫除巢贼奠皇基。”这诗喻示着火焰驹换了主人,黄巢把马赐给他弟弟黄珪。黄珪作为火焰驹的第二任主人实在是冤,屁股还没坐热就被人杀人夺马了。凶手也就是晋王李克用养子第十三太保,官拜飞虎将军、勇南公的李存孝。其实李存孝原来的马“千里浑”也是一匹宝马,但一见五名驹,李存孝就喜新厌旧了。取长安时从黄珪手里夺取了此马。有了这马李存孝如虎添翼,在西祁州护驾连挑二十八将;寿章县淤泥河打趴下铁枪王彦章;留下了“曾似勇南兵十八,五侯破胆尽皆惊。”“力诛十五将”等等的神话。
黄膘马:属相土,在五大神驹中有一匹黄马,就是出自《说唐》中黄膘马,这马全名叫黄膘透骨龙。黄膘马应该属于中国名马蒙古马的系列。蒙古马性情暴烈,但经过调训后,在战场上临危不惧,是最理想的战马。黄膘马的第一任主人是马鸣关总兵秦彝,据说黄膘马体形并非太高大,但四肢却有力,骨骼结实,这些都符合蒙古马的特征。书中描述当黄膘瘦病时,透出骨头,但第十八条好汉单雄信双手用力压这匹马,但黄膘马纹丝不动。第二任主人是大名鼎鼎的秦琼秦叔宝,有了这匹马,秦琼染面闹登州,大战靠山王;反山东,九战魏文通,走马取金堤关。。。。。。只可惜在虎牢关大战四宝将尚师徒,秦叔宝马坠枪折,黄膘马在驮着秦叔宝逃命时,跌落涧底,黄膘马正好跌到一块大石头上,马肚子被摔得开了膛。。。。。。虽然在《说唐》中刻画了许多的宝马良驹,有的马能耐比秦叔宝的黄膘马还要大,如呼雷豹、一字墨角赖麒麟、万里烟云兽等等,但是没有一匹马能比黄膘马更有灵性和人情味。
赛风驹:属相水,有这么一句话 ,“想要俏,一身孝”我国古代的白马将军,一般都是比较年青英俊的。譬如常山赵子龙,白马银枪;罗成罗少保,白马银枪;高怀德高怀亮,白马银枪;飞将军李广,白马银枪等等。而“千里雪赛风驹”则是出自《薛礼东征》里白袍薛礼薛仁贵的骑乘,“能日行一万,夜走五千,能够在大海浪中的水面上奔走而不湿人衣服。”(那夸张成分可能就太大了点,不过反正指它是一匹好马吧。)薛仁贵年青的时候,那也是帅得掉喳喳的主啊,那姑娘一见他就挪不动步了。其中赛风驹无疑给他添了不少的风采,要不怎么叫“白马王子”呢?又帅又有钱又有地位,谁不爱呢?赛风驹应该是属于中国名马的伊犁马系列。伊犁马的特点是灵活敏捷,擅长跳跃,很显然刘备的的卢,刘宗敏的白龙马也都属于这个系列。“赛风驹”的第一任主人是白玉关守将都罗弥,也叫怀壁有罪,自然作了薛仁贵白虎鞭之下的亡魂。有了这匹神驹,薛仁贵四五天就由辽东到了长安救驾,擒反贼张环;穷追盖苏文,赛风驹压过了盖苏文的混海驹,也成就了薛仁贵东征的胜利,此马应记首功。
当然我国古典小说中除了我给诸位介绍的这五大神驹以外,还有很多很多的宝马良驹,甚至还有其他的兽类座驾。比如《西游记》中唐三藏的白龙马(毕竟是龙王太子非纯正的马也,故不选。);宋太祖千里送京娘的红鬃马;《水浒传》里引起梁山水泊发生重大变化的照夜玉狮子马;大侠窦尔墩的追风赶月千里驹;《封神榜》中大量的神兽五色神牛、四不像、赵公明的黑虎等等。但是如果只选五匹宝马的话,在下认为还是应该首推本文中的这五匹神驹。
( 本文系彭志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作者。)
好人未必有好报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合订本的第460页,毛泽东同志写到:“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我们要把敌人的眼睛和耳朵尽可能地封住,使他们变成瞎子、聋子,要把他们的指挥员的心尽可能地弄得混乱些,使他们变成疯子,用以争取自己的胜利。”
公元前639年,因为膝筋断裂而伤重死去宋国国君兹甫绝对想不到自己最后会得到“蠢猪”这样的评价。
兹甫是宋国国君宋桓公正妻(也就是大老婆)生的儿子,很早就被立为太子。公元前651年,宋桓公病重,兹甫一再请求垂危的父亲将王位让给庶兄(小老婆所生)目夷,他说,目夷年长,且仁义,请改立他为太子。目夷听了当然不敢接受,表示自己再怎么仁义也比不上兹甫,君位理应由兹甫继承。公元前650年春,宋桓公病故,兹甫又推让了一番,然后才当上了国君,即宋襄公。宋襄公任用目夷为助手,帮助他治理国家。
宋襄公一再推让君位的这种行为,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件很难能可贵的事情,一般来说,谁不是见荣誉就上,见好处就抢?你争我夺,尔虞吾诈。如果是争夺皇权,往往会演绎出不知道几多的流血惨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君子有成人之美,宋襄公确实是个好人。
公元前643年,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病故,他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而发生内战,齐国太子昭逃到宋国,请求宋襄公主持公道,宋襄公二话没说,立即会合了几国诸侯,共同出兵护送齐国太子昭复国,帮助他平定了内乱,太子昭就是后来的齐孝公。宋襄公古道热肠,能够匡复正义,确实是一个好人。
做了好人好事,希望得到一点回报也不算过份吧?因为当时的霸主齐桓公已经不在了,现在宋襄公帮助齐国平定了内乱,无形之中,宋国的地位就在齐国之上了,宋襄公为了宋国人民的利益自然而然地准备出任新一届的春秋霸主。但是这霸主并不是你说来当你就是霸主了,要大家公认才行。于是宋襄公决定效仿齐桓公葵丘会盟,就决定招开诸侯会议,恐怕那些大国不给面子,于是宋襄公先邀请了几个小国家的国君来开会。可是那些小国的诸侯也没有按时到齐,有几个小国根本没派人来,有一个曹国就更过份了,会还没开完中途就溜号了。这一下宋襄公可火大了,老虎不发威当我病猫啊?不要以为我是好人,就善良得可以任人耍弄哦!哎~~咋就这么不理解我呢?于是宋襄公就出兵把这几个小国全部给收拾掉了。
当时的大诸侯国北方有燕国、晋国,西面有秦国,东南面有吴国,但是离宋国都比较地远,离得最近的大国是南面的楚国,楚国的国君是楚成王,国力非常地强盛。对于像楚国这样的一个强敌,宋襄公决定采取联络的策略。但是目夷并不赞成这么做,他认为宋国称霸的时机并不成熟,如果急于称霸会惹出祸来;同时楚成王是个野心很大的人,能力也强,恐怕宋襄公不是他的对手。宋襄公却不肯接受目夷的看法。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邀请楚成王、齐孝公在鹿上这个地方开了一个会,会上宋襄公约请楚成王参加下一次由他主持的诸侯大会,没想到楚成王很爽快地答应了。隔了几个月,大会在一个叫盂的地方召开,因为像楚国这样的大国都参加了,其他的小国也都前来出席。宋襄公兴高采烈地坐到盟主的宝座上,还没坐稳,楚成王一声令下,楚兵一拥而下,把宋襄公就拿下了。顷刻之间,“盟主”就沦为了阶下囚。会场秩序顿时大乱,目夷趁乱就逃回本国,准备应付事变。好人宋襄公防人之心全无,头脑简单得像个白痴,终于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为自己的单纯交上了第一笔的学费。
楚国就挟持着宋襄公进攻宋国,一直打到宋国的都城商丘。幸亏目夷已经作好了准备,楚军无法攻破商丘。因为强攻无法奏效,于是楚成王就试用讹诈手段,告诉宋军,“若再不开城投降,我就要宰掉你们的国君宋襄公!”宋军回答说,“我们已经另立了国君,随你怎么办,我们决不投降!”楚成王发现宋襄公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与其把他杀了,还不如作个顺水人情放了他。这样,宋襄公才重获自由。楚成王率领楚军凯旋班师了。
宋襄公被目夷等一般大臣迎回宋国,回想起在盂(地名)发生的一切,感觉到蒙受了奇耻大辱,越想越生气,不想再做什么好人,要向背信弃义的楚成王报仇。但是他已经背负上了好人的名声,仁义的名声,为其所累;同时历史的经验教训也证明了宋国根本不具有挑战楚国的实力。
公元前638年,郑国的国君去朝见了楚成王。在宋襄公看来,郑国的国君世世代代受到周天子的信任和恩泽,而其国君不去朝见周天子,却拜倒在南方一个“蛮子国”国君的脚下,简直是败坏朝纲,有失体统。何况郑国是楚国的盟国,其国弱兵少,打起仗来宋国是稳操胜券,把郑国打败好歹可以出一口心中的恶气。目夷再次表示反对,他认为攻打郑国可能会引起楚国出兵干涉,劝宋襄公暂时忍耐。但是宋襄公不听,执意要出兵攻打郑国。
果然,郑国不是宋国的对手,向楚成王求救,楚国即刻发兵进攻宋国。宋襄公得到消息,急忙退兵回国前来抵挡,双方在泓水两岸相遇,大战一触即发。目夷劝谏说,“楚强宋弱,乘现在双方还没有正式开战,同楚军讲和吧。”好人也是有自尊的,宋襄公予以拒绝。
既然不讲和那就打吧!宋军列好阵了,楚军开始横渡泓水。目夷对宋襄公说,“敌众我寡,可趁其半渡之际,迎头痛击,也许能够获胜。”宋襄公摇了摇头,“我有我的原则,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这样的事我是不会做的!(编者按:这句话绝对没错,但要看对象啊,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宋襄公式的泱泱君子。)”
目夷急得直跳,“再不出击就没机会了!我们就输定了!”
宋襄公把眼珠子一瞪,“这样的机会我宁可不要,输就输!输也是很光彩的嘛。”
“宁愿输?你。。。。。。你不会这么笨吧?!”目夷不太愿意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很乐意做一个这样的笨蛋!”宋襄公的表情非常地肯定。内心里却一百个的不服气,哼,我这叫傻吗?我以仁义取信于天下,仁者无敌!会有更好的机会在等着我的,好人会有好报的。
宋军眼睁睁地看着楚军的大队渡过河来,楚军开始列队布阵。已经被气得差一点没吐血的目夷又发现了千载难逢的战机,楚军乱糟糟的,队形散乱。于是兴冲冲地跑到宋襄公的车前,“楚军刚刚渡河,立足未稳,我们即刻发起进攻,还可以打嬴的!”
好人就是好人啊!宋襄公的头摇得那样的坚决,那样的勿庸置疑。而且他用一种很异样、陌生的眼神看着目夷,“我鄙视你!”
目夷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上下打量着自己,没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于是不解地问,“咋地呢?”
“原来我看错你了!你目夷原来只是个满嘴仁义道德,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一肚子花花肠子和坏水;心若蛇蝎的伪善的人!我是不会去做你说的这种龌龊的非对等,非绝对公平条件下的作战的!”宋襄公字正词严,正气凛然。
目夷无言以对(实在想象不出,跟这样的凛然君子,目夷还能说出什么话来),长叹一声,默然退下。
不一会儿,楚军摆好了阵势,千军万马冲杀过来。直到此时宋襄公才指挥宋军进行反击。但是楚军锐不可挡,个个奋勇争先,宋军根本抵挡不住,大败输亏。宋襄公企图督令部下死战,无奈楚军势大,箭若飞蝗,宋军纷纷倒毙,最后宋襄公的卫队也被楚军歼灭了。襄公本人多处负伤,最致命的创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