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随章侃 >

第8章

三国随章侃-第8章

小说: 三国随章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刘备这方面,他本在公孙瓒处就是从属,而且地位还在从属于公孙瓒的田楷之下,而现在陶谦的赏识使得其地位与田楷平起平坐,实力也得到增强,何乐而不为。而在公孙瓒那边,对于盟友陶谦将他下属的下属挖走也没看到有特别的反对意见,所以刘备就准备安心做他的新工作了,而有时好运总是接二连三。
曹操在兖州内乱后退兵,陶谦不久后病死,徐州需要一个新的主人。
在上一章我们已经说到,在当时情况下,血缘继承的方式还未确定,陶谦即便想传自己的子嗣也不可能,所以他选择了刘备作为徐州的继承人,在死前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但是,陶谦的遗嘱并不能作为刘备执掌徐州的依据,只有徐州的各大势力才能决定徐州之主人选,而当时徐州的各大势力代表陈登,糜竺,曹豹都无力获得其他势力的支持登上徐州之主的宝座,又或者说,他们就象当初兖州那些地方势力一样,不敢登上这个位置,因为徐州在经过曹操的大屠杀后,残破不堪。而且曹操袁绍对徐州又虎视眈眈,徐州的位置实在是个烫手山芋。
所以他们需要一个第三方的军事力量保护自己,袁绍是曹操的盟友,自然不可能,而原先的盟友袁术陈登却不看好,(这也是袁术在南阳一带折腾的太过分的关系,陈登这些地方豪强怎么会请这个冢中枯骨来)这样刘备就作为候选人浮出水面了,他有一定的军事力量,至少在徐州是最强的,又是外来户,在当地势力不强,不会影响陈登糜竺等本土势力的平衡,而且有仁义之风,颇得人心,至少看不出他象曹操那样会杀戮边让等名士。请其入主徐州只怕是最好的选择。
而对于刘备来说,徐州是个极大的诱饵,虽然徐州已经不是当初富饶的徐州,数郡残破,几万人被杀,而且四处势力环绕,袁术曹操袁绍各路势力都比徐州强大。但是毕竟是一州之地,而且登上了徐州之主的宝座,就正式成为诸侯,有了争霸的资本,就如同之前曹操得到兖州一样。对于有着争霸之心的刘备来说,接了徐州还有争霸的机会,不接就没有也没有了。
但是,作为一个外人突然被拥戴上一方之主的宝座,总是危机四伏,刘备如此,而之前的曹操也是如此,他正陷于兖州的苦战中。
第十二章 曹操的危机
    第十二章兖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机
(演义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穗大战吕布)
曹操作为汉末战乱中最大的赢家,其能力自然不容置疑,但是即便如此杰出的他,也在初期遭遇了极大的挫折。譬如在与董卓交战中大败,募兵中途叛变,与青州黄巾作战初期也极为艰难。再如之后被张绣偷袭,子侄都战死,与袁绍决战官渡,几次坚持不住。但是这一切比较此次兖州大乱,都是小事而已。
要成就一番伟业,必要有立足之地,在来兖州前,曹操几番沉浮,虽然有东郡作为基地,但是一郡之地怎么能比得上一州之业,而且此时还要依附袁绍势力。但是得到兖州后,曹操便有自己的立身之地,能调动兖州一州的人力物力为自己的霸业服务。此时的诸侯如袁术袁绍刘表刘备无人不是在得到本州政权后才能称为独立势力,否则即便如孙坚这般勇猛,也只能依附袁术之下而已。假如曹操一旦失去兖州,轻则如日后刘备一般流离失所,依附于其他势力,几番转折复兴,但是那时已经失去最好的争霸时机,重则便一蹶不振,成为他人的臣属附庸。
而在争夺兖州时,也是颇为艰难的,吕布所率军战力极强,几度在正面作战中击败曹操,曹操一度身陷敌围,如演义本章所说的曹操掩面烧须,便在献帝春秋上有所记载,虽然不知真伪,也可见曹操当时的危险。而因交战艰难,曹操一度起了将家小送与袁绍处作为人质,也就是依附于袁绍的意思,被程昱劝说才没有实施。
那为何曹操会陷于如此地步,原本拥戴曹操为兖州之主的兖州地方势力为何对曹操反戈一击,支持吕布呢?尤其是其中张邈是其好友,陈宫是其旧部属。为曹操入主兖州立下汗马功劳。这些人为何如此反对曹操呢?
究其原因,还是要从曹操入主兖州后的举措来说。之前说过,曹操入主兖州,收服青州黄巾,声威大振,但是他的许多做法也直接触犯了兖州本土势力的利益,引起了当地势力对曹操的恐慌,如杀九江太守边让一事,演义中称边让意图援助陶谦被杀,但是史书上的记载是,“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
边让乃是当时兖州名士,与孔融等人齐名,他的死,不能不让当时兖州本土势力心寒,而且曹操持法严峻,兖州本土势力对此自然并不欢迎。而曹操当时为了筹集军资,发掘坟墓,这在当时乃是极其恶劣的行迹,只有董卓与一般的流贼才会这般做,再加上第一次讨伐徐州时,杀戮百姓,这不能不使得当时的兖州势力对曹操又恨又怕。
有一段史书我们可以留意一下,是三国志张邈传所记:
“太祖之征陶谦,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张邈)。”后还,见邈,垂泣相对。其亲如此。”
张邈乃是兖州势力的代表,在起初也是他支持曹操入主兖州,而且和曹操极为亲密,正如上文所说,曹操在讨伐徐州时为防万一是让家人投奔张邈而不是其他人,可见张邈和曹操的亲密程度。但是就是在第一次讨伐徐州后和张邈相对垂泣不久,张邈便与陈宫等人起兵反曹。除了张邈本身的野心,对于曹操那反复无常好杀戮的性格,张邈对此的恐惧是一个主要因素,因为当时张邈得罪了袁绍,而张邈一直担心曹操会为了保持和袁绍的结盟杀自己,假如曹操不是表现了那种为利不惜一切的性格,张邈又何以会担心呢。
与曹操如此交好的张邈如此恐惧,其他兖州势力就更不用说了,而有善战之称,而且曾诛杀董卓的吕布到来,则是一大机会,吕布此时流离失所,虽然有部分武装,但是没有自己的地盘,只能先后依附于袁术袁绍张杨,更别提壮大势力了。作为外来武装,吕布能抵御曹操又要依仗兖州本土势力,而且正如演义中陈宫最后对曹操说的“布虽无谋,不似你诡诈奸险。”,对比起曹操,他们更加愿意选择吕布。
而且曹操的讨伐徐州也给了他们机会,吕布的两次偷袭都是缘于对方主力不在,有内鬼的情况下,只是之后的偷袭徐州的时机是刘备被迫出征,而偷袭兖州的时机则是曹操自己主动出征导致后方空虚的。
兖州危机对曹操几乎是致命的,但是曹操却支撑过去,这一来得益于曹操本身的政治军事才能,演义此章对于曹操和吕布的作战有着详尽的描写,而且大部吻合史实;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曹操本身的实力,尤其是和日后刘备失去徐州相比。曹操虽然东征,但是也留下了许多谋士将领,如夏侯乃是曹操亲族,再如荀程昱这些如萧何一般的智勇谋士,没有他们在后方主持大局,帮曹操争得鄄城、东阿、范县三处立足之地,曹操回来无处安身,就算有雄军千万,只怕也只有奔散逃离的份,所以曹操能有日后,荀程昱居功至伟。
另外,曹操最后的获胜,与袁绍的支持密不可分,虽然说曹操没有将自己的家小归于袁绍处,但是袁绍在当时仍派兵支援曹操,在演义中也有所描述,即在十三回中:
“布曰:“吾欲再投袁绍,何如?”宫曰:“先使人往冀州探听消息,然后可去。”布从之。且说袁绍在冀州,闻知曹操与吕布相持,谋士审配进曰:“吕布,豺虎也:若得兖州,必图冀州。不若助操攻之,方可无患。”绍遂遣颜良将兵五万,往助曹操。”
虽然史实中并没有如此直接出兵的描述,但是仍可看出一些蛛丝马迹以证明袁绍站在曹操一边。如曹操攻打张超,袁绍属下势力臧洪想救援张超,没有得到袁绍的同意,日后愤而反袁
袁绍和吕布本来就是对头,而和曹操是盟友,在攻打徐州时甚至直接派兵支持曹操,他选择支持曹操反对吕布乃是必然,而曹操得袁绍的支持对于战胜吕布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如演义中所述,曹操几番征战,终于打败了吕布,而且杀了张超全家,将兖州的全部势力连根拔起。但是,此时的兖州经过两军长期征战,又加蝗灾,兖州歉收,人人相食,而军队的抢掠对着周边的经济也起了极大的破坏作用。(如曹军便东略陈地)兖州的经济需要恢复,而曹操在这一次教训下也了解需要收服安定人心,而此时关中的小朝廷发生巨变,给了曹操机会。
第十三章 关中的朝廷
    三国随章侃第十三章关中的朝廷
(演义第十三回李郭汜大交兵杨奉董承双救驾)
在第九章说到,董卓被杀后,以王允为首的士大夫官僚的新政权只维系了不到三个月,便以李,郭汜为首的凉州兵团再度攻入长安,王允被杀,吕布出逃为结局。
而李,郭汜在长安依仗其军力掌握实权,李,郭汜本是董卓女婿牛辅手下的将领,乃一校尉,毫无统治经验,(董卓入京时怎么也是个并州牧了)一下得掌大权,把长安搞的乌烟瘴气,一方面大肆封赏,刚入长安时李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过了三个月,李就升任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郭汜升任为后将军,等到了兴平二年,干脆李做起了大司马,而李之下郭汜等人按位置排序职位,一个个轮下去,滥封无数,以前的小兵封侯也不奇怪,那些公卿百官有点意见,就以武力威胁。另一方面,李下属的凉州兵本来就是一时聚集起来,攻入长安后李等人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对这些部下更是纵容至极,放纵凉州兵抢掠百姓,外加凉州兵内部攻伐不断,加上饥荒,关中一时间民不聊生。
面对这种情况,受到直接的威胁的百官公卿再度密谋除去李等人,手无兵权的公卿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再度挑动内讧,而因为并州势力已经随着吕布失败而离去,对象则只有凉州内部。而这一办法很见成效。马腾等凉州本土军阀本来就和李不同属一个势力,首先便与李交恶,当然这其中还有当时在益州的刘焉背后的支持。而随着献帝成年,他对于掌握朝政的李等人也越来越不满,挑动凉州兵内部势力内讧的行动也加快了,凉州军阀内部自己也开始了猜疑。先是李猜疑樊稠,设宴杀之,再是一次偶然的事故导致李和郭汜反目,便是演义中所说的郭汜妻为防郭汜爱上李婢妾暗中下药之事。(郭汜妻子因为妒忌行事荒唐,李妻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本来李郭两人一度和解,要交换儿子作为人质,结果李妻子爱惜儿子而和解未成功,结果又打了段时间,交换了双方的女儿。)李和郭汜相互征战,一度挟持天子和公卿百官,李抢了献帝,并拿臭牛骨给献帝,气得献帝差点要和李翻脸。其实李是个又蛮横又单纯的人,不但相信迷信,而且他和献帝交谈,说郭汜坏话,献帝顺其意答复,他居然认为得到皇帝欢心……此外为了得到羌胡兵的帮助答应事成给他们宫女,在和郭和谈期间,耐不住寂寞的羌胡人跑到宫前大喊:“天子在此中邪!李将军许我宫人,今皆何在?”。意思就是说天子是不是在这里,李答应给我们的宫女呢?,实在是丢尽了脸,献帝后来许诺给他们更大的好处,让他们离开了。而郭汜也是如此,李抢了一个天子,他就抢百官,大概认为天子分量足,所以就多抢了几个高官挟持,其中名将朱便是在被挟持期间忧愤而死。
时局如此败坏,原本被派出镇守弘农的凉州军一大首脑张济跑回来进行劝解,而李和郭也初步达成和解意向,张济提出了让天子移驾弘农的计划,献帝此时是去哪都比留着强,答应了。
于是,献帝开始了艰难的移驾行动,考虑到整个活动的艰难,还是称为逃难比较合适,先是出去一开始就遇到郭汜部下阻拦,皇帝不得不亲自出来给那些凉州兵发表几句演讲才能继续,过了几天,郭汜又变卦了,要天子去高陵。献帝干脆拉拢原来凉州军的杨奉、董承自己一走了之。开始了一场名为移驾实为逃难的行动。
这之后的事大都如演义中所言。或者说比演义中还要复杂和艰难,如演义中所说的供应过献帝百官饮食的段煨,就因为和护驾之一的后将军杨定不和,被杨奉等人攻打了十几日,而本支持献帝东向的张济也变卦和李郭两人联合。
而且杨奉,董承和先后来援的李乐、韩暹、胡才,张杨内部也有分歧,演义中说李乐叛变,其实李乐倒没有叛变,史载他病死。到是其他几人,韩暹攻打董承,胡才也准备攻打韩暹,被献帝劝说停止。而最后还是借张杨之力,回到残破不堪的洛阳。
洛阳自被董卓烧毁后,残破不堪,献帝一路逃难,能到洛阳已经全赖张杨的粮食供给,怎么还有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