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中华帝国-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中夏。开国以后。奄有钦察阿速诸部。命速不合征蔑里吉〔5〕。复引兵绕宽田吉思海。
转战至太和岭〔6〕。洎太宗七年。又命速不台为前驱。随诸王拔都。皇子贵由。皇侄哥等
〔7〕伐西域。十年乃大举征俄。直逼耶烈赞城〔8〕。而陷莫斯科。太祖长子术赤〔9〕
遂于其地即汗位。可谓破前古未有之纪载矣。夫一代之英主。开创之际。战胜攻取。用其兵
威。不难统一区宇。史册所叙。纵极铺张。要不过禹域以内。讫无西至流沙。举朔北辽绝之
地而空之。不特唯是。犹复鼓其余勇。进逼欧洲内地。而有欧亚混一之势者。谓非吾国战史
上最有光彩最有荣誉之一页得乎……”那结论是:
“……质言之。元时之兵锋。不仅足以扼欧亚之吭。而有席卷包举之气象。有足以壮吾
国后人之勇气者。固自有在。余故备述之。以告应付时局而固边圉者。”
这只有这作者“清癯”先生是蒙古人,倒还说得过去。否则,成吉思汗“入主中夏”,
术赤在墨斯科“即汗位”,那时咱们中俄两国的境遇正一样,就是都被蒙古人征服的。为什
么中国人现在竟来硬霸“元人,为自己的先人,仿佛满脸光彩似的,去骄傲同受压迫的斯拉
夫种的呢?
倘照这样的论法,俄国人就也可以作“吾国征华史之一页”,说他们在元代奄有中国的
版图。
倘照这样的论法,则即使俄人此刻“入主中夏”,也就有“欧亚混一之势”,“有足以
壮吾国后人”之后人“之勇气者”矣。
嗟乎,赤俄未征,白痴已出,殊“非吾国战史上最有光彩最有荣誉之一页”也!
七月二十八日。
。
注: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九年八月五日《语丝》第五卷第二十二期。
〔2〕一九二九年七月,国民政府以武力接收中苏合办的中东铁路,双方发生冲突,全
国掀起反俄运动。
〔3〕新月书店新月社的书店,一九二七年春成立于上海。该店为配合反俄运动,曾再
版了署名世界室主人的《苏俄评论》和徐志摩的《自剖》(第三辑为《游俄》),并刊登宣
传广告。
〔4〕成吉思汗(1162—1227)名铁木真,十三世纪初征服了蒙古族各部落,
建立蒙古汗国,称成吉思汗。他曾将蒙古汗国的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和南俄。后来他的继承
者们征服了俄罗斯,建立钦察汗国;之后又灭了南宋,建立元朝。
〔5〕速不台(1176—1248)蒙古汗国大将。一二一六年春,成吉思汗命他征
服蔑里吉。蔑里吉,通称蔑几乞,辽金时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的一个部落。
〔6〕宽田吉思海今译里海。太和岭,今译高加索。
〔7〕拔都(1209—1256)蒙古汗国大将,成吉思汗之孙。贵由(1206—
1248),元太宗窝阔台的长子。哥,即蒙哥(1208—1259),窝阔台的侄子。
〔8〕耶烈赞城今译梁赞,在莫斯科之南。
〔9〕术赤(1177—1225)蒙古汗国大将,成吉思汗长子。
‘)
风信子语:虽然我恨满清,但清朝我还是承认的,毕竟满人统治者也喊过满汉一家的口号,
在事实上,汉人虽然被防范,但基本上还是平等的。而元则完全不同,汉人是四等人中最下
贱者,第一等是蒙人,二等是色目人,即洋人,第三等是北人,即北方金人和北方汉人等。
第四等是南人,即正宗的汉人。我们作为被奴役的对象,好象没有资格以主人翁自居吧!
第十四章 援兵
随着“铛铛”的锣声,西夏军纷纷后撤,把受伤的同伴丢下不管,喊杀声连天的熙州城墙上渐渐平静下来,血战一天累得筋疲力尽的宋军,哦,现在应该称为中华军的士兵们纷纷就地坐下休息;互相问候着,探问朋友的消息,感叹自己又活了一天。城墙下满是西夏士兵的尸体,鲜血汇聚成条条小溪,在这死亡的地带时仍然不时有几个尚未咽气的西夏士兵在痛苦呻吟,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熙州已经被西夏围困近一个月了,血战经月,各级指挥官死伤极大,韩世忠也已经由一个小兵变成了指挥使,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不再象士兵一样倒下来就休息。
最近一些天以来西夏人的攻击也越来越弱,韩世忠本以为西夏已经放弃了强攻,改为长期围困了。可是今天经历了一整天的城头血战,又使韩世忠心中纳闷起来:城中仍有数万军队,军械粮草甚多,城防工事仍然基本齐备,西夏人虽然勇猛,但却没有胜利的把握,为何今天却不计死伤全力攻击,结果双方谁也没计得好,各自死伤惨重。
他并不知道陆富贵率领的大军前锋已经抵达,双方仅仅相隔五十余里,由于熙州被团团包围,因此无法通消息。
陆富贵带到西北的部队并不少,除第一师,第五师之外,还有由禁军改制的暂编一师和二师,总人数约八万人,为了提高战斗力,也为了预防地方官员反叛,陆富贵的行军速度并不快,也就留出了大量的时间给军训部,因此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才到达,结果就是部队的战斗力相当不错,对于防寒的针对性训练也取得很大成效。尤其是暂编一师和二师,进步明显,已经远远不象当时的宋朝禁军那样松散了,已经拥有相当的战斗力。
除了带来的部队之外,另外陆富贵还奉旨全权指挥西北诸路的军队,大约也有二十多万人,包括驻边的禁军、厢军、乡兵、蕃兵等,只是战斗力参差不齐,总的来说相当低。因此陆富贵不打算直接指挥,仅用这些人来做一些守备后勤工作。
到达秦凤路后,陆富贵派出了大量侦察,并收集了前期的情报,经过仔细分析,西夏军主力是向熙州进攻,好处是西夏一旦占领此城,则可以完全隔断中原与西域的联系,防止中原控制羌人回鹘等向西夏进攻,可以保护西夏的侧翼的安全,因此这里才是重点。至于怀德军方向,并没有大批夏军出现,虽然损失不少小据点,但至今为止还没有全力进攻过怀德军平夏城,明显看出夏军在这一方向的攻击力并不强。
虽然熙州已经中断消息很久了,但陆富贵判断西夏一定还未曾攻克熙州,因为西夏军主力仍然集中在那里,附近的巩州也未曾被大股夏军进攻过,而且据情况显示熙州城防准备非常充分,备有大量的武器粮草,城高墙厚,夏人一时半会恐怕是打不下来的。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解除熙州之围,利用敌军攻城不利的疲态,在熙州城外争取大量杀伤敌军。于是经过短时间的停留后,陆富贵挥军奔向熙州。
这一路夏军是由皇帝李乾顺亲自指挥,集中了西夏的大多数部队,他一直梦想夺取熙州很久了,这一次利用中原大变妄想一口吞下这个战略要地,谁知熙州城防坚固,刘法指挥得力,血战一月仍未能攻下,反而损失不少人马,不得不改为长期围困。
得知中华军援军到达后,一开始并不在意,只是在渭源堡、庆平堡、白石山安排了三处阻击,因为一向以来宋军的攻坚能力极差,自以为至少能阻拦中华军一个月之久。
但没想到中华军战斗力如此坚强,数日之间便轻易便攻破三处的夏军,击毙夏军二万人,三员守将二人将死,只有一个逃回,李乾顺大为震怒,虽然守将反复辨解说中华拥有一些雷电一样的武器,所到之处有如霹雳一般,山崩地裂、血肉飞溅,因此无法抵抗。但李乾顺根本不相信,直接将守将推出斩首。
面对中华军的兵锋,思前想后,觉得不宜在熙州城下迎敌,因为根据情况来看熙州城内士兵仍然有一定的作战力,万一趁机冲出来两面夹击,夏军可是腹背受敌,那可是兵家大忌。于是决定明天集中兵力猛攻一下,如果能攻下熙州再好不过,如果不行,那正好惊吓一下城里,然后将老弱病残放在营中,将主力悄悄抽调出去,全力围歼来援的中华军。
这一战就在韩世忠等人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发生了,在距熙州城三十里多外的通谷堡,双方主力在此决战,这并不是偶然的,双方主将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这里,这里的地势平坦,没有设埋伏的可能,又有足够的地方展开兵力,双方主将都觉得这里适合发挥自己的优势。
西夏李乾顺打的主意是依仗骑兵在平原上的冲击力,再加上人多直接击败敌军。而陆富贵是正中下怀,由于拥有强大的火枪,他是非常欢迎敌军用传统的密集进攻的正面进攻的方式,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火器的威力。
第十五章 通谷堡之战一
天色渐亮,双方都开始出营列阵。西夏军逼得很近,而中华军则显得很小心谨慎,只离营地不远,双方相距约三里列阵,西夏军总数为十四万人,骑兵布置在前面,步兵在后,完全是一副正面进攻的姿态。中华军只有七万人,一观察到西夏军的动向立即摆上拒马,架上观察台,作出一副防御姿态,好一阵手忙脚乱。
陆富贵并不担心敌军也会采取防守的姿态与自己耗时间,毕竟对方人多占据优势,明显是将所有部队集中于此,试图一举吞下自己。而且对方选择这里也表明对方害怕自己避战,所以故示大方选了这个公平合理的地点。所以敌军一定会主动进攻的。
中华军采取的防线非常简单,最前是两排拒马,一些盾牌兵长枪兵伏在其间,然后是火枪兵成三列,轮流射击,再后面是弓驽兵,手持长枪大刀的冷兵器的部队呆在后面,等侍合适时机。虽然从射程来说弓驽要低于火枪,因此放在前面更合适,但是考虑到火枪才是主力,为了确保火枪的威力,因此把火枪兵放在前面。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因为以往中华军面对的基本都是步兵,火枪兵的射速足以保证在其冲到面前之前消灭掉对方。但骑兵速度远非步兵能比,李志远早在上课时就与学员们一起反复测试过,面对骑兵时,是来不及的,因此一定要有炮火支持,火枪兵必须准备上刺刀肉博。这一次由于从宋军中获得大量的弓驽兵,再加上弓驽是抛物线射击,不会影响火枪兵。因此陆富贵决定用弓驽来弥补火枪的不足,增加杀伤力,尽可能的扼止住骑兵的冲击。
重炮兵阵地留在营地里,架在一座小山坡上,与其说是小山坡不如说是一处隆起的地形,只比周围高出十几米而已,但对于炮兵来说已经是非常好了,不但增加了射程,最重要的是方便观察。从这里可以覆盖整个战场,有些射程远的大炮还可以打到西夏的营地。
早晨十时许,西夏军开始试探性的进攻,派出了六千骑兵,分成两股同时进攻左翼和中军,陆富贵不想打草惊蛇,否决了炮兵参战的请求。
几千骑兵进攻的场面确实很壮观,万马奔驰,尘沙大起,隆隆的马蹄声仿佛雷声一般,胆小的人是肯定吃不消的,好在中华军也是屡经大战,这种场面虽然新奇,但还抗的住,禁军虽然有些紧张,但由于军官都是从中华军老部队抽调的,再说他们大多都是弓驽兵和冷兵器,都站在后面,安全感还是比较强在的,再加上军官不乱,士兵仅仅只是骚动一下就平静下去了,
骑兵进攻完全不需体恤马力,快如闪电一般,迅速进入射程,随着军官一声声的“预备、瞄准、射击”,火枪首先发威,砰砰有如闷雷一样的声音连续不断,西夏骑兵不断栽下马来,逼近两百步时,骑兵已经死伤近四分之一,此时弓驽兵开始射击,只见箭雨有如乌云一般掠过已方士兵的头顶,象雨点一样倾泻在西夏人中间,西夏骑兵的死伤迅速增加,冲过拒马的骑兵屈指可数,在盾牌长枪的夹击下,还没有先靠近火枪兵就全数消灭了。
取得了第一次接触的胜利,中华军士气大涨,一个个兴高采烈,纷纷夸耀自己的战绩。只有陆富贵眉头皱了起来,刚才一战显示出火枪兵和弓驽的配合仍然不能保证远程杀伤全部骑兵,要知道刚才冲锋时,西夏军人数并不多而且冲击面相当大,如果更密集的话,那么会有三分之一可以冲到拒马,一旦冲进火枪兵阵线,那时就将演变成肉博战,火器的威力大大减弱,而西夏人的后继的步兵就可以自由冲到我军防线前,敌军就可以发挥其兵力优势,战争的结果就非常危险了。看来没有火炮助阵,光靠火枪兵还是难以独力消灭快速的骑兵。
略为思考之后,陆富贵便命令加强拒马处的防守,主要是长枪兵,他们只需要伏在地上将长枪支起来即可,既可以拦阻骑兵又不会妨碍火枪的射击。随着他的命令中华军的各级指挥官迅速调动自己的部队。此外估计下一波西夏军很可能就要大举进攻,因此命令炮兵作好准备。
西夏国这一边也是目瞪口呆,只听到一阵阵雷声,自己的骑兵便一个个倒下,看不见摸不着的武器令他们不知所措。虽然最后骑兵仍然冲到敌军阵前,但为数太少,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