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中华帝国-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划不叫学校而是叫农奴培训部,除了李志远之外就没有老师。又收集了大量物品,手把手教大家做了硫酸,方法很简单用高温蒸馏绿矾,得到浓硫酸,或者充分燃烧硫磺,可得稀硫酸。再通过简单的氧化还原做出了硝酸,盐酸,氧气,氢气等,让所有的学生们看得目不暇接。经过六个月的学习这二十多个学生已经了解了最初级的数学,物理,化学。
考虑到安全保秘,这些学徒都是买的家奴,这也是李志远一开始就想好的。
第一次找到人伢子时,李志远还很不习惯,感觉象犯罪一般,头都不敢抬起来。后来就好多了,现在卖身的人很多,到处天灾人祸不断,官府不闻不问,老百姓流离失所,只好卖身为奴。一般人买的时候都是挑年青女子,其次就是青壮汉子,小孩最少,老人则根本没人会买,往往只有饿死。而李志远却故意捡剩的挑走那些少年,为了让这些小家奴死心塌地,也为了让他们记住自己的恩德,还多次将他们的老人一起收留。当然了,做这种事的时候,李志远往往打着慈悲为怀的旗号,时刻不忘收买人心。说起来,李志远倒还没有自已安排过宣传队,但他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去做了,不但抓住一切机会伸手帮人行善做好事,尤其是对说书的,卖唱的,杂耍等走江湖的,李志远更是重点对待,一般来说本地人总是欺负外来的人,毕竟外乡人没根没底的,好欺负,不怕报复。而李志远却反其道而行之,为的就是通过这些四处流浪的人宣传自己的光辉事迹,为将来造反做铺垫。记得《水浒》中总是写道:众好汉一听是及时雨宋公明,顿时纳头便拜,口称宋哥哥不已。李志远不敢指望能跟小说一样,但起码有点影响吧。这么做下来效果还不错,现在李志远名气远播,到处被称为大善人了。
至于买个美丽女奴,李志远倒是想过无数次,可惜一次也没见到过,毕竟这可是抢手货,李志远钱又不多,哪轮到他来选啊。
崇宁元年正月初一,李志远静静坐在书房里,回想一年前的今天,想起另一个时空的父母,伤心不已,但却不能对人说。云儿和玉梅非常体贴,看到他伤心从来不多问,只是默默陪着。近一年以来,李志远对她们一向爱护有加,两人也是懂得感恩之人,对李志远完全是死心塌地,在床第之间总是百般逢迎,婉转承欢,对李志远平时交待的事更是全力以赴。李志远记得曾看过某本书,提到用妾姬做事的好处,既不用发工资,又不用担心背叛,更不用论功行赏,(实在不行在床上行赏就行了),简直好得无以复加,因此一向用心培育两人,让她们学习算术,会计,审计,统计等幕后工作,现在李志远办的四海商行主要就是两人负责。没有想到玉梅外表柔弱内心却很要强,而且很有商业天赋。总能把李志远的高瞻远瞩的指导性的言论转化成具体的工作,四海商行现在蒸蒸日上可以说主要是玉梅的功劳。李志远想,要搁在现代,这不是商界女强人吗。自己连追都不敢追,现在却是自己的一名姬妾,完全属于自己,心中不由得得意起来。
走亲访友,热热闹闹地了半个月后,李志远开始静下心来做今年的计划。圆珠笔早在去年就用完了,现在用的是铅笔,由于木材很难加工成笔杆,因此数量很少,不能卖,只能自己用。
这一年来经过了解,李志远买了大量的书比如《齐民要术》《通典》《四时纂要》等,才发现宋代的科技还是相当发达的,只是没有国家的支持,往往都是个人行为,因此很难有成系统的研究,再加上一帮腐儒的反对,使得搞研究的人地位很低往往被人瞧不起。不过李志远不在乎,反而心里暗暗高兴,心想,你们越瞧不起,我拉拢时越容易。
作者注:人伢子,即人贩子,但主要引导买卖双方,起管理市场和牵线作用,一般并不直接交易。
第十二章 千里之行1
现在计划好做多了,毕竟手上经费比较充裕了,有些费时较长的工作得开始筹办了,时间可是金钱啊。
首先是远洋贸易,宋代的海洋贸易本来就很发达,与海外多个国家都有商船往来,朝庭在广州,明州,泉州等地都设有市舶司,专管贸易,朝贡等事。宋代造船业也非常发达,已经能造五千石(三百吨)的海船。李志远想,达伽马环游世界的船好象也不过一两百吨,以现在这个三百吨,应该可以称霸海洋了。自己的贸易不能仅仅是买卖商品,还得要有自己的船队,培养出自己的船长水手,这些人必须花很长时间才能培训合格。另外,随着贸易的开展,顺便建立一个完整的情报系统,当然了目前是针对商业情报为主。
还有造船业,这里面不仅包含复杂的工艺,而且可以系统的培训自己的工匠,锻炼他们将所学的新知识转化为实际能用的技术。这可不能放过,将来要造出强大的海军就要靠它了。自己对造船技术了解不多,但是有些名词总还是知道的,比如三角帆,四角帆,水密舱等。
玻璃也该提上日程了,派人去请些琉璃匠来,反复试吧。
活字印刷,人人都说铅字,好象成份主要是铅再加些锡,锑之类合金。反正还是那个办法,以自己的了解去指导科研,一种方法不行就再试另一种。毕竟自己知道发展的正确方向,还怕造它不出吗?
由印刷想到报纸,是了,这个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发行报纸也就意味着控制了舆论,没什么比这更重要了,用得好足抵十万大军。不过,过早出现的话,万一别人也学着办报,那就损失了,也许还是等快要造前一两年再办比较好,这可要仔细算好了。
至于去年种下的玉米土豆等物,长势喜人,两处地点都没发生意外,玉米明年就可以少量供食用了,不过土豆地瓜数量还是太少,做种都不够。本想炖一锅土豆烧牛肉的,看来还有得等。
后面几样都不需要太多精力,但远洋贸易和造船业相当重要,而且一般都是在沿海城市才有,所以自己亲去办理比较好,再说了,来到这个世界自己还没出去湖南境地呢,太对不起自己了。
于是决定,三四月间亲自出走走一圈,从谭州坐船经洞庭湖进大江(即后来之长江)顺流东下,到苏州,杭州、明州(即后世之宁波)一带,再转到泉州,最后到广州,上岸走陆路回来。环游半个中国,预计时间估计要半年。
这次出游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大宋的实际情况,顺道寻访人才,储备知识。二是加强自己的工商业建设,当然顺带还要检查各地分支机构的运作情况。
安排好各项工作以后,李志远带着云儿和玉梅,和十几个帐房、伙计。开始了他第一次的长途旅行。
三月初,草长莺飞,桃花盛开,一行人从谭州雇了一条船,沿着湘水即后来的湘江进入洞庭湖前往岳州即后来的岳阳,坐在船上,无需受马车的巅簸,轻松无比。一路上尽情欣赏着青山绿水,湘江水清澈无比,船家都是直接取水饮用。回想后来污浊不堪的河流,李志远大加感慨,这么美的山水,谁舍得毁掉呢,以后自己当了皇帝,这环保肯定要提出来才行。
岳阳,三国时孙权设汉昌郡,这是岳阳市境内之始。后鲁肃屯驻于此,修巴丘邸阁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建立巴陵县。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置巴陵郡。隋文帝时,精简郡县,废巴陵郡,建为巴州。唐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巴州为岳州。
岳州城池较小,远不如谭州,人口也少,只是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因此商号不少。而李志远唯一要去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岳阳楼,此楼建在洞庭湖畔,楼并不高,止有两层,湖上轻风阵阵,李志远站在楼上迎风而立,极止望去洞庭湖仿佛无边无际,心胸无比开阔,仿佛中感受到了范仲淹当年的豪情。
离了岳州,一路沿大江顺流而下,三日后到达鄂州(即后代的武汉)。武汉处于江汉平原东部,是长江中游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处,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长江与汉水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以及武昌等三部分,俗称武汉三镇。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汉阳是因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而汉口是从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起来。
鄂州有四海商行的分行,李志远装模作样视察了一番,在那个时代都是终生雇佣制,再加上没有正当的理由没有哪家会收留别家的伙计,因此帐房、伙计忠心都是比较高的。对他们的检查主要是查帐,了解第一线的经营状况,了解当地竞争对手的情况等。由于通讯不便,所以各地分行的掌柜权力相当大。想到通讯,李志远顿时想来信鸽来,好象在哪见过说咱们中国从汉代就有信鸽之说,赶快培养出来,不但对赚钱大有好处,而且将来造反时,一条信息就抵得上千军万马!
晚上时李志远便交待云儿道:
“云儿,这世上有一种鸽子,在几百里外也能找到自己的巢穴,因此古人便训养此鸽,称为信鸽,用它来传递消息,一日之间便可达数百里之遥,爷如能信鸽,则经营时总比别人预先得知消息,就可以预先趋吉避凶,大获利益”
“莫非爷是想让婢子养这种信鸽?可是婢子不懂啊”,云儿虽然不如玉梅那样对经营有兴趣,但还是有点小聪明的,对于领导的意思还是能迅速领会。
“不是让你养,而是让你负责此项工作”
云儿眼睛转了又转,不知该怎么做,最后噘着嘴抱着李志远的胳膊开始撒娇。
“爷~”声音腻得粘人,“教教奴婢嘛~”自从跟了李志远之后,云儿玉梅就发现这个主人太好了,对她们关爱有加,凡事也都尊重她们,只要不是挑畔主人的权威,任何事都由得她们,可以自由的笑闹玩耍,还可以逛街,这简直是她们不敢想象的,因此两人都盼着一辈子都能伺候主子,也早就发现撒娇这种对李志远杀伤力巨大的武器。
“哈哈,好了好了,怕了你这个小妖精”李志远早就发现玉梅聪明机智,对数字有天赋,又有决断,擅长经营,将来的商行估计主要由她打理,而云儿是个细心但不够灵活机变的人,只可以用来做秘书,于是细心指点道:
“首先,既然古人曾养过信鸽,那么你不懂肯定会有的人懂,那么第一步就得找到这种人。方法嘛,通过咱们商行先调查,不行再扩大范围,甚至于通过江湖艺人,或各地大酒楼公开悬赏,提供消息的人和会养鸽的人都给钱。这样一来,肯定能找到,怎么样?”
“太好了”云儿直点头,象小鸡啄米一样。
“那你明天能开始吗?”李志远逗云儿。
云儿想了想,说道:“爷还没给钱呢,让婢子怎么做啊,爷又欺负婢子,嗯~”又开始抱着李志远的胳膊乱摇。
“嗯,不错,有长进了”李志远笑道。“那你做一个预算吧,明天交给我”预算这个概念李志远已经教过她们。
“可是,有些钱没法估计啊,这个信鸽谁知道值多少钱啊”
看来云儿学的预算的知识还没忘掉。
“就算没有也得写预算,这样花钱才能有控制,至于价格嘛,你自己先凭空估计好了,这个事呢爷就交给你了,包括以后的培养训练员,养殖信鸽,设点等,不懂的先想想再来问”
云儿又开始转着眼珠了,为明天的预算发愁了。李志远可没空管,反正这事也不急,找到了信鸽还得养熟,没个一两年估计派不上用场。
第十二章 千里之行2
出了鄂州,几天后到了江州(即后来之九江),九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所谓九江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等九条河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全国划为36郡,设有九江郡。西汉时,九江始建县,称柴桑。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五代十国时,江洲是南唐道德教化之地,故改为德化,废江洲。宋时,复置江洲。
李志远以前有个同学是九江人,因此也来玩过几次,虽然眼前的景物完全不相同了,但心里感叹还是特别多。又想起《水浒传》中宋江曾被发配此处,还在浔阳楼上题了反词:“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这两句很对自己现在的心情。于是又去浔阳楼吃喝一番,本来忍不住也想题首诗,又不好意思剽窍后人之作,想想算了吧。
其实李志远一向比较小心,由于对儒家经典一窍不通,为了避免麻烦,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