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真实的蒋介石-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力集中,更困难了。〃④
张治中原定于13日拂晓前开始攻击,但蒋介石因英、美、法、意四国驻华使节等方面正在调停,要张〃等候命令,并须避免小部队之冲突〃。⑤ 同日上午九时15分,日本陆战队水兵冲出租界,射击守卫横浜路东宝兴路段的中国保安队,中国军队还击。⑥ 10点半,商务印书馆附近的中国军队与日军发生小冲突。⑦ 同日黄昏,八字桥附近日军炮击中国军队,中国军队以迫击炮还击。① 日军并以坦克掩护步兵攻击八十七师阵地,日舰连续炮击上海市中心。② 14日拂晓,张治中奉蒋介石令,发起总攻。同日,中国空军出动,轰炸日第三舰队旗舰及在虹口的海军陆战队本部。淞沪之战爆发,意味着中国在华北之外,又开辟了第二战场,名副其实地进入〃全面抗战〃。很快,淞沪战场就成了中国对日作战的主战场。
战争初起,中国方面以优势兵力进攻日军在沪各据点,双方在上海虹口、杨树浦等处进行巷战。15日至18日之间,中国军队进展至闸北、虹口、杨树浦之线。20日夜,推进至汇山码头,将日军压迫至黄埔江左岸狭隘地区,同时包围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等据点。但是,日军在上海的据点大都以钢筋、水泥建成,异常坚固。8月17日,张治中向蒋介石报告说:〃最初目的原求遇隙突入,不在攻坚,但因每一通路,皆为敌军坚固障碍物阻塞,并以战车为活动堡垒,终至不得不对各点目标施行强攻。〃这种攻坚战,中国军队必须配备相应的重武器。张治中报告说:〃本日我炮兵射击甚为进步,命中颇佳,但因目标坚固,未得预期成果。如对日司令部一带各目标命中甚多,因无烧夷弹,终不能毁坏。〃③ 仅有的三门榴弹炮,一门因射击激烈,膛线受损;一门膛炸;一门不能射击。这种情况,自然无法克敌制胜。
中国军队当时是否完全缺乏攻坚武器呢?并非。关键在于何应钦没有想到,蒋介石也没有想到。11月20日,蒋介石检讨说:〃绪战第一星期,不能用全力消灭沪上敌军。何部长未将所有巷战及攻击武器发给使用,待余想到战车与平射炮,催促使用,则已过其时,敌正式陆军,已在虬江码头与吴淞登陆矣。敬之(指何应钦笔者)误事误国,实非浅尠。〃④
蒋介石对张治中的指挥不满意。8月20日,陈诚向蒋介石提出,华北战事扩大已无可避免,敌如在华北得势,必将利用其快速装备南下直扑武汉,于我不利,不如扩大沪事以牵制之。① 蒋介石对陈诚的这一战略思想没有表示肯定或否定,仅答以一定要打。同日,军事委员会将江苏南部及浙江划为第三战区,蒋介石兼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陈诚为前敌总司令。张治中被任命为淞沪围攻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被任命为杭州湾北岸守备区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守卫上海左翼浦东。这些举措,说明蒋介石开始重视上海战场,但是,蒋当时还没有在上海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对这次战争的艰难与严酷也还缺乏认识。当日日记云:〃本日沪战颇有进展,南口阵地已固,此心略安。对英提案运用其能实现,使倭得转圜离沪,以恢复我经济策源地,以今日战况或有退却可能也。判断情报,倭寇陆海军意见纷歧,政府内部不一致,已陷于进退维谷之势也。〃② 次日,日本拒绝英国调停,蒋介石感到事态严重,〃忧心倍增〃。③ 22日,蒋介石下令成立第十五集团军,以陈诚为总司令,守卫上海右翼长江江岸。
第23节:做〃圣贤〃还是做〃禽兽〃(10)
日本陆、海、空军协同,中国反登陆战失利
日军在上海的兵力有限,要持续进攻,必须通过海上的远距离运输,将军队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国战场。中国海军的军力本极有限,舰艇在战争开始时或被炸沉,或奉令自沉长江,封锁航道,已经没有和日舰进行海上作战的能力;空军能作战的飞机不过一百八十余架,不足以从空中遏制日本运兵舰艇的航行。④ 中国军队所能进行的只有反登陆,在海岸及相关纵深据点布置军队,阻遏日军,但是,中国方面又未予以足够重视,守卫江岸、海岸的兵力都很薄弱。
8月13日夜,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出兵。15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为讨伐中国之暴戾,以促使南京政府之反省,如今已到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之地步〃。① 同日,日本政府下令,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率领第三、第十一师团组成上海派遣军,协助海军,扫荡、歼灭上海附近的中国军队,占领上海。17日,日本阁议决定:〃放弃以往所采取之不扩大方针,采取战时态势上所需要之各种准备对策。〃② 22日,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率第三、第十一师团到达上海东南的马鞍群岛。23日,日军第十一师团在三十余艘军舰密集炮火的掩护下,于长江南岸川沙口强行登陆,占领川沙镇,第三师团在吴淞铁路码头登陆,进攻上海北部的吴淞、宝山等地。据中国方面第九集团军司令部作战科长史说回忆:〃在23日拂晓以后,日空军开始猛烈轰炸,使我援军不能接近,日海军也以猛烈炮火支援日军登陆。我沿长江岸守备的第五十六师和沿黄埔江口守备的上海市保安总团,兵力薄弱,日陆军登陆成功。〃③
日军登陆后,中国方面力图阻止敌人向纵深发展。张治中在敌机猛炸下骑自行车赶赴前线,一面任命王敬久为淞沪前敌指挥官,指挥部队固守原阵地,一面抽调第十一师彭善在部、第九十八师夏楚中部北上,拒止登陆之敌。双方在罗店等地激战。中国军队向日军发动数次猛攻,虽有进展,但均未奏效。28日,守卫罗店的中国军队伤亡过半,日军第十一师团占领罗店。31日,日军第三师团攻占吴淞镇。9月1日,日军精锐部队久留米第12师团等三个师团到达上海,实力大增,向中国军队发动全线攻击。9月5日,日军以优势兵力及战车、炮舰、飞机联合进攻,中国第十八军第九十八师姚子青营奋力抗战,激战至第二日,全营官兵壮烈牺牲。① 蕴藻浜沿河之战,〃双方死亡俱奇重,浜水皆赤,所谓流血成河,显系实在景况。〃② 据陈诚报告,该部自8月22日参战,至9月7日,仅第十一、第十四、第六十七、第九十八、第五十六五个师即伤亡官兵9039名,第六师吴淞一役,即伤亡过半。〃大部受敌飞机、大炮轰炸,人枪并毁〃。其三十六团第二连,守卫火药库,〃死守不退,致全部轰埋土中〃。③
由于江岸地形有利于日本陆海空军协同作战,日军又源源增援,中国军队为减少损失,只能主动退守。史说回忆说:〃日军在长江沿岸及黄埔江沿岸继续登陆,与我军一个点一个点地争夺,往往日军白昼占去,夜间我又夺回。〃〃在日军舰炮火下,伤亡惨重,往往一个部队,不到几天就伤亡殆尽地换下来了。我亲眼看见教导总队那个团,整整齐齐地上去,下来时,只剩下几付伙食担子。〃④ 9月10日,第十五集团军右翼阵地被突破。11日,第九集团军奉命向北站、江湾等地转移。
反登陆战争失利,日军后续部队源源增加。9月11日,自青岛调来的日军天谷支队进入月浦镇。12日,由华北方面军转调的后备步兵十个大队陆续抵达上海战场。14日,自台湾调来的重藤支队登陆。中国军队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了。
为维护中苏交通线,蒋介石决定吸引日军改变主战场;
为配合外交斗争,蒋介石决定坚守上海
9月11日以后,中国军队转入顽强的守卫战。
作为淞沪战场的最高统帅,蒋介石最先感到了中国军队的不利态势。8月28日,罗店失陷,蒋介石日记云:〃近日战局,渐转劣势,人心乃动摇矣。〃31日,吴淞失守,蒋介石再次在日记中表示:〃我军转入被动地位矣。〃在这一形势下,蒋介石不得不重新思考,仗将如何打下去。9月2日日记云:〃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敌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敌之弱点,以支战场为主战场,故其对华战争全在消极,且立于被动地位,故我如处置得策,不难旷日持久,使敌愈进愈穷也。〃① 这则记述说明,尽管上海战场形势不利,但蒋介石决定〃全力贯注一点〃,在上海长期拖住日军。其后,副参谋总长白崇禧、作战组长刘斐等向蒋提出,淞沪会战应〃适可而止〃,部队应及时向吴福线国防工事转移。蒋介石一度接受这一意见,下令执行,但第二天又决定收回命令。② 同月14日蒋介石日记云:〃集中兵力,在上海决战乎?抑纵深配备,长期抗战乎?〃③ 两种方案,前者意味着在上海和日军决出胜负,后者意味着向吴福线转移。这则日记,说明蒋对自己的战略决定有过犹疑。但是,这一时期,蒋从全国各地抽调的部队正陆续到达淞沪战场,因此,蒋仍然决定长期坚守上海。其日记云:〃各部死伤大半,已觉筋疲力尽,若不支撑到底,何以慑服倭寇,完成使命也?〃④ 16、17日,日军发动总攻击,中方阵地动摇,前线指挥官向蒋要求撤退,蒋严令死守,并亲往昆山督师。⑤ 21日,蒋介石调整部署,将中国军队分为右翼、中央、左翼三个作战军。右翼军以张发奎为总司令,下辖第八、第十两个集团军;中央军以朱绍良代替张治中为总司令,下辖第九集团军;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下辖第十五、第十九两个集团军。
第24节:做〃圣贤〃还是做〃禽兽〃(11)
当时,中苏之间的枪械、弹药有两条运输线。一条是经外蒙古、内蒙古、山西大同至内地,一条经新疆、甘肃、山西,连接陇海路。9月11日,大同失陷,蒋介石极为震痛。14日日记云:〃阎之罪恶甚于宋之平津,其为无胆识,一至于此,实为梦想所不及也,可痛之至。对于苏俄之运货交通更生困难矣。〃 当日,蒋介石向自己提问道:〃集中兵力在上海决战乎?抑纵深配备,长期抵抗乎?〃 ① 25日,蒋介石得悉平汉线中国军队溃退,河北沧州不守,估计日军将进攻河南郑州,中俄之间的第二条联络线有可能截断,决定加强上海战场,吸引日军主力。② 27日,蒋介石决定四项抗敌策略:〃一、引其在南方战场为主战场;二、击其一点;三、持久;四、由晋出击。〃③ 10月8日,蒋介石决定调骁勇善战的桂军加入上海战场。10月15日日记云:〃相持半年,迟至明年三月,倭国若无内乱,必有外患,须忍之。〃17日,蒋介石到苏州督师。次日,中国军队在上海战场发动总反攻。
蒋介石之所以决定坚守上海,一是为了减轻华北战场的压力,维护中苏交通线,同时也是为了配合外交斗争,争取对即将召开的《九国公约》会议有较好的影响。《九国公约》签署于1922年2月,其签字国为美、英、日、法、意、比、荷、葡、中等九国。该条约表示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强调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与中国的门户开放。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即向国联申诉,要求〃谴责日本是侵略者〃。国联没有采纳中国的要求,提议召开《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讨论。10月16日,比利时向有关19国发出邀请,初定同月30日在布鲁塞尔召开。蒋介石希望通过该次会议,〃使各国怒敌,作经济制裁,并促使英、美允俄参战〃。① 因此,蒋希望在该会召开之前,上海战场能有较好的战绩,至少,要能坚守上海。据唐生智回忆,蒋介石曾向他表示:〃上海这一仗,要打给外国人看看。〃② 同月22日,蒋介石通电全军将士,说明九国公约会议即将举行,全体将士〃尤当特别努力,加倍奋励〃,〃于此时机表示我精神力量,以增加国际地位与友邦同情〃。③ 为此,蒋介石向全国各地普遍调兵。24日,蒋致电龙云,询问滇军出发各部到达何处,要龙命令该军〃兼程急进,望能于九国公约会议之初到沪参战〃,急图在会前有所表现的企图跃然欲出。④
日本政府采取对应措施,不断从华北、东北及国内向上海战场增兵。10月1日,日首相近卫、陆相杉山、海相米内、外相广田会议,通过《中日战争处理纲要》,决定发动十月攻势,扩大华北和华中战局,将中国军队分别驱逐至河北省及原上海停战协定规定区域以外,迫使南京政府议和,结束战争。此后,上海战场日军参战兵力超过华北,达9个师团,20万人以上。17日,日本陆军省限令上海作战部队在《九国公约》签字国会前攻克闸北、南翔、嘉定一带。⑤
双方既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较量,战场上的拼杀自然更加激烈。10月21日,广西增援部队第二十一集团军廖磊率部到沪,向蕴藻浜沿河之敌发起全线反攻。桂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