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

第17章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第17章

小说: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续与重庆议和。12月1日,钱永铭和张季鸾分别将有关情况转报陈布雷,陈的强烈感觉是:〃敌之狼狈失态,可谓无所不至。〃〃松冈之可笑,洵无以复加也。〃⑤ 12月3日,蒋介石读到陈布雷摘录的钱、张报告,愤怒地在日记中对松冈写下了〃仍想继续欺诈,恶劣极矣〃的考语。①   
日本承认汪伪政权一事使蒋介石忧心忡忡。1940年12月1日,蒋与其宣传干部研究〃如何能安定民心〃,夜不能寐,自称当夜只熟睡了三个小时。② 次日,他在〃国父纪念周〃上报告,说明这是近卫内阁的〃自杀〃行为,自感〃颇费心力〃。③ 其实,日本承认汪伪政权一事对当时的政局、战局并无多大影响,蒋介石过于紧张了。   
1941年之后,还有个别日本人士企图在中日间斡旋和平,但蒋介石已了无兴趣。1942年4月,和知鹰二的机关总务部长黑木清行,受头山满及萱野长知鼓动,携带萱野名片到桂林,要求到重庆面见蒋介石,调解中日战争,恢复两国邦交,否则自杀。贺耀组、陈布雷二人认为〃不可任其自由往返,拟令扣押,密解息峰,留交王芃生讯问。如果不能利用为反间,则应拘留,不许释放。〃蒋介石批示:〃应即拘押监禁。〃④   
日方求和,蒋介石主动刹车   
日本侵华,采取的是以战为主,以诱和为辅的两手策略。同样,蒋介石也用这两手策略对付日本。一方面,蒋介石坚持以武力抵抗日军进攻,同时,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也不排斥与日本进行秘密谈判。   
如前述,蒋介石虽对萧振瀛与和知鹰二之间的谈判不抱希望,但是,由于和知以〃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为诱饵,这使蒋觉得不妨一试。谈判中,蒋细心研究情况,指导起草并亲自修改有关文件,除将东北问题搁置另议外,蒋曾准备以同意日本在长城以外某些地区驻兵为条件,换取日军自中国关内地区撤兵。但是,当蒋发现日方拖延不决,并无诚意之外,立刻下令终止谈判,后来并以〃杀无赦〃警诫孔祥熙、萧振瀛与和知重开谈判的企图。1939年,萱野长知、小川平吉在香港与中国军统人员谈判,力图面见蒋介石。这是两位和中国有过特殊关系的日本人,在他们后面,又有日本〃主和〃人士头山满和近卫等政要的支持。最初,蒋介石对谈判持有兴趣,宋美龄、戴笠都先后到港指导。但是,欧战的爆发使蒋介石看到了中国抗战胜利的途径和希望,因此毅然采取决绝态度,禁止军统谈判人员再与小川等来往。1940年8月,蒋介石为了应付日本方面频繁的谈判要求,指导张群、张季鸾、陈布雷等制订《处理敌我关系之基本纲领》,作为对日谈判的原则和准绳。该文件的最大特点是将抗战结果分为〃最大之成功〃与〃最小限之成功〃两种,但是,当张季鸾于同月底带着这份文件赴港,企图首先争取〃最小限之成功〃时,蒋介石却阻止张与和知鹰二见面,并且迅速命他回渝,使这次经过郑重准备的谈判还没有开始就夭折了。同年7 月,近卫第二次组阁后,为了抽出兵力,侵略东南亚地区,一面紧锣密鼓地准备给予汪伪政权以外交承认,一面通过外相松冈洋右推进〃钱永铭工作〃,继续诱惑重庆国民政府和谈。蒋介石担心日本承认汪伪会在外交和内政两方面严重影响中国抗战,派出张季鸾赴港谈判,企图加以阻挠。日本政府虽曾一度接受中方的〃全面撤兵〃等条件,但是,最终还是在军方的压力下承认了汪伪政权。         

第43节:蒋介石亲自掌控的对日秘密谈判(15)         
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长期对日妥协,力图延缓对日全面作战时间;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被逼抗战,但是,他仍长期为战与和的矛盾所纠缠。蒋介石亲自掌控的几次谈判说明,他在坚持抗战的同时,也还在某些时候对和平解决中日战争存有期待。谈判中,他虽不肯承认〃满洲国〃,不肯立约放弃中国对东北的主权,但在一段时期内,他却只将抗战目标定在〃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这一〃最小限之成功〃上。这些,都反映出蒋在对日抗战中的软弱一面。不过,应该指出的是,所有他掌控的谈判,都是日方求〃和〃,蒋只是被动应对而且都由蒋主动刹车。在谈判中,他的态度逐渐坚决,条件逐渐提高,是日渐强硬而非不断软化的。   
蒋介石思想中的战、和矛盾存在过很长时期。就在蒋介石受松冈洋右欺骗,愤而斥责日本为〃无礼无信之国〃后不久,他又在日记中写道:〃对敌宣传,使知非由美国或苏、德出而保证,决不能解决战事之意。〃〃敌次任内阁,如果为海军系联美派出任,使美得调停中倭战事,则和平有望矣。〃① 1941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代表居里访问重庆。居里向蒋提出:本人来渝,常闻传言,某某等秘密对日进行和议,请直率相告。蒋答:   
自由中国绝对无一人愿与日本言和。倘英、美能继续予以援助,亦决无人表示不满。此间人士皆决意除最后胜利外,他无所求,何言隔〔个〕别之和平!我人已作此最大之牺牲,日本已陷无援助、无希望之绝境,英、美已在精神上、物质上予我以一切援助,故不论日本以任何动人之条件向我求和,而此未成熟之对日和平,余将一律视为中国之失败。余可向阁下保证,对日和议必在英、美参加之和平会议席上谈判之,此外无中国可以接受之可能。余愿时机成熟之时,此项会议由美国召集之,一如召集九国公约之华盛顿会议。惟华盛顿会议时,无苏联参加,深盼此会议亦有苏联一席耳。②   
这个时候,中国虽还在孤军奋战,但已得到英、美、苏三国的援助,因此,蒋介石说话底气足,腰板硬,但是,字里行间,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其〃和平〃幻想的阴影。彻底抛弃〃和平〃幻想,转过来劝止英、美对日妥协,争取抗日战争的全面、彻底胜利,蒋介石的面前还有一段路程。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集刊》第2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         

第44节:蒋介石对孔祥熙谋和活动的阻遏(1)         
蒋介石对孔祥熙谋和活动的阻遏   
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部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和日本之间,国力、军力都相距很大,因此,还不能立即与日本展开大规模的战争。他们主张,仍应以妥协方式与日本达成〃和议〃。淞沪抗战爆发,中国军队主动向日军进攻,标志着抗战国策的确立和全面抗战的展开,但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部都仍有部分人主张〃和平〃。淞沪之战失利后,主和之议更盛,孔祥熙是这一部分人中的重要代表。现存档案表明,中日之间的许多秘密谈判虽由日方主动,但中方的掌控者则是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后于1938年初升任院长的孔祥熙。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这些活动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真实态度的反映,代表蒋介石的意志。然而,事实出人意料,蒋介石对孔祥熙掌控的这些谈判大都持反对态度,曾多次批评,甚至以极为严厉的口吻加以阻遏。这种情况,与我们的传统认识大相径庭,值得郑重讨论,以求推进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加深对蒋介石其人的全面认识。   
拒绝被孔祥熙视为〃天赐良机〃的陶德曼调停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南京危急,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接收日本政府委托,向蒋介石提出停战议和条件:1。 内蒙古自治,一切体制类似外蒙古。2。 华北非武装区扩大至平津铁路以南。3。 扩大上海的停战区,由国际警察管制。4。 停止排日。5。 共同防共。6。 降低日本货的进口税。7。 尊重外国人在华权利。同月9日,陶德曼通过蒋介石身边的德国顾问法肯豪森威胁孔祥熙:〃如果战事拖延下去,中国的经济崩溃,共产主义就会在中国发生。〃① 28日,陶德曼在汉口会见孔祥熙,重申上述条件。29日,孔祥熙致电在南京的蒋介石,告以他本人多次和在汉〃重要同志〃会晤,都认为〃长此以往,恐非善策。既有人出任调停,时机似不可错〃。电称:〃复查近来党政军各方及民间舆论,渐形厌战。弟意此次战争,我已牺牲甚钜,除非军事确有胜利把握,不若就此休止,保全国力,再图来兹。〃② 30日,孔祥熙再次致函蒋介石,认为陶德曼出面调停,这是〃天赐良机,绝不可失〃,建议蒋〃乘风转舵〃,改变抗战国策,函称:〃前方战事既已如此,后方组织又未充实,国际形势,实远水不救近渴。而财政经济现已达于困难之境,且现在各方面尚未完全觉悟,犹多保存实力之想。若至寄人篱下之日,势将四分五裂,此时若不乘风转舵,深恐迁延日久,万一后方再生变化,必致国内大乱,更将无法收拾。〃③ 他认为日方所提条件〃尚非十分苛酷,多系旧案重提,亦非迫我必须一一接受,尽可作为讨论之范围〃,建议蒋介石在接见陶德曼时原则表态,至于具体条件,可由行政院〃趁此先行停战,稍事整理〃。可见,孔祥熙对抗战形势极为悲观,陶德曼出面调停,对他说来,可谓喜出望外。   
蒋介石与孔祥熙不同,这一时期,蒋的抗战意志相当坚决。11月20日,蒋介石发布迁都重庆命令,决心持久抗战。日记云:〃老派与文人动摇,主张求和。彼不知此时求和,乃为降服,而非和议也。〃① 他对武将也很失望,感叹道:〃高级将领皆多落魄望和,投机取巧者更甚!若辈竟无革命精神,究不知其昔日倡言抗战如是之易为何所据也!〃② 但是,蒋介石不能不考虑前方军事失利的严重情况。29日,蒋介石得悉日本委托陶德曼调停的消息,立即决定加以利用,约其来京面谈。日记云:〃为缓兵计,亦不得不如此耳!〃③ 12月2日,蒋介石与陶德曼谈话后,一度对日本有过幻想,希冀其能有所〃觉悟〃。日记云:〃联俄本为威胁倭寇。如倭果有觉悟,则几矣。〃④ 但不久,日军即以加紧进攻南京粉碎了蒋的幻想。12月7日,蒋介石离开南京,到达江西星子,日记云:〃对倭政策,惟有抗战到底,此外并无其他办法。〃⑤ 9日,研究全国总动员计划,日记云:〃团结内部,为国相忍。〃〃统一抗战指使〔挥〕,使共党归服,消除矛盾行动。〃⑥ 26日,日方由于军事上已经取得巨大胜利,通过陶德曼提出四项新的强硬条件:1。 中国政府放弃亲共、抗日、反满政策而与日、满共同防共。2。 必要地区划不驻兵区,并成立特殊组织。3。 中国与日、满成立经济合作。4。 相当赔款。四条之外,另附两项条件:1。 谈判进行时不停战。2。 须由蒋委员长派员到日方指定地点直接交涉。蒋介石认为〃其条件与方式之苛刻至此,我国无从考虑,亦无从接受,决置之不理〃。⑦ 27日,召开最高国防会议讨论,参加者多数主和,蒋介石坚持不可,受到于右任等人的讥笑。① 28日,蒋介石与汪精卫、孔祥熙、张群等谈话,声称〃国民党革命精神与三民主义,只有为中国求自由、平等,而不能降服于敌,订立各种不堪忍受之条件,以增加我国家与民族永远之束缚。〃② 29日,蒋介石与于右任及另一位主和的国民党元老居正谈话,表示〃抗战方针,不可变更〃。他说:〃此种大难大节所关之事,必须以主义与本党立场为前提也。〃③ 1938年1月2日,蒋介石再次见到陶德曼转达的日方条件,决心〃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决定严词拒绝。④ 但是,当时日军攻势锐利,中国军队需要休整与备战的时间,国民政府不得不虚与委蛇地敷衍日方。1月12日,在孔祥熙和张群的指导下,外交部拟具口头答复稿,认为日方所提四项条件,〃太属空泛,愿明晰其性质与内容后,予以详细考虑与决定〃。⑤ 这一口头答复稿的目的在于〃拖〃,以便既不明确拒绝日方条件,又为中国军队争取时间。但是,口头答复稿所提出的要求日方答复的四个问题却被蒋介石否定。这四个问题是:   
1. 所谓中国放弃亲共政策而与日、〃满〃合作,实行排共政策,日本政府意,中国究应采取何项步骤?   
2. 所谓非武装区与特殊制度,究拟设在何处?特殊制度之性质如何?   
3. 经济合作一层,其范围如何?   
4. 日方是否坚持赔偿一点,是否对于中国方面所受之巨大损失,可予考虑?⑥   
蒋介石当时正在河南开封布置防务,见到此件后,认为这将使谈判具体化,立即以〃限一小时到汉口〃的特急电通知孔祥熙与张群,表示〃最后四项问句切不可提〃。① 15日,孔祥熙会见陶德曼,面交英文答复,委婉地表示:〃为以真诚的努力寻求在中、日两国间重建和平的可能性,我们已经表示,热诚希望得知日方所提〃基本条件〃的性质与内容。以便更好地表达我们对日本所提条件的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