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浴血的年代-宋朝军事故事探秘 >

第2章

浴血的年代-宋朝军事故事探秘-第2章

小说: 浴血的年代-宋朝军事故事探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休哥见宋军又来,还是故伎重演,不停地出动骑兵,日夜骚扰宋军,打击落单的人马和抢劫运粮部队,并占据了歧沟关拒马河水源。谨慎的曹彬命令边进军边在队伍两侧开挖壕沟,以防辽军骑兵冲击,大军边挖边走犹如武装游行一般。一路上酷热的天气折磨着满身甲胄负重前行的宋军,由于缺水,士兵不得不绞湿泥取水,辽军的骚扰更使得全军疲惫不堪、不得休息。大将卢斌见宋军乏水,就带领千名弓弩手攻破了拒马河上的辽军,使得全军缺水稍有缓解。曹彬控制了拒马河后,全军夹拒马河,背靠易州为阵,向北至沿水路至涿水,然后再东进,并由南向北展开宽度六到七里的大阵,杀向涿州。 
 
艰苦地走了四天后,宋军才抵达涿州城西侧翼,此时有辽军万骑来挑战,相持交战数阵后辽军箭矢耗尽,不过狡猾的耶律休哥马上假意请和,宋军谋士柳开看出了敌人的花招,建议发动总攻,米信没有听从,结果两天后辽军的补给运到,又恢复了战斗力。辽军有计划地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宋军勉强拿下了涿州,但是粮道又再次被辽兵切断,连和后方的通信也成了问题,曹彬派出的五十名信使只有两人突破了封锁。东路军经过几番折腾,已经一而再三而竭,曹彬听闻契丹萧太后亲领大批援兵即将到来,只好又放弃涿州向易州撤退。 
 
此时耶律休哥就像一只闻到血腥的狼开始追踪猎物,五月初契丹人在歧沟关追上了宋军这头受伤的巨兽。宋军见辽兵追来一片混乱,有的人忙着调动部队组织抵抗,有的人急着索要武器,全军人声鼎沸阵脚大乱,还没等辽军骑兵冲锋到跟前,弓弩手就开始漫无目的射箭。 
 
两军刚交锋,大将蔡玉就换了衣服逃跑了,先锋薛继昭也吵着要撤退,宋军毫无斗志一触即溃。官兵们争先恐后狼狈逃窜,曹彬副手崔彦进、米信等人也不听曹彬指挥,扔下主帅带领部队自顾自从另一条路走了,只有神卫军都虞侯常思德尽心负责保护着曹彬的安全。宋军数万人撤退到拒马河,只要过了河便是宋境易州,然而嗜血的草原之狼契丹骑兵又呼啸而至,正在做饭的宋兵惊慌失措纷纷抢渡拒马河,互相践踏死伤惨重,更有不少人溺亡。 
 
危难关头勇将李继宣挺身而出,一番厮杀击退了辽军,才避免了更大损失,此役宋军死者数万,元气大伤,可谓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辽军把宋军尸首堆积在边境筑成“京观”也就是个大坟包,显示自己的武功。大宋东路军遭到了空前的惨败! 
 

五月八日左右宋太宗得到败讯,立即下令中路军返回定州,西路军返回代州。田重进接到命令后撤退行动极为迅速,几乎毫发无伤地回到了宋境。当然这得益于田将军军纪严明,当时有一队降卒行动迟缓,田重进大怒要将其全部斩首,幸得都监袁继忠苦劝才作罢。 
 
五月十二日左右在东路全面胜利的辽军开始向山后全面增兵,“诏遣详稳排亚率弘义官兵及南北皮室、郎君、拽剌四军赴应、朔二州界,与惕隐瑶升(耶律善补)、招讨韩德威等同御宋兵在山西之未退者”。在山后力量得到空前增强后,耶律斜轸亲自部署反击,领兵包围了蔚州城。
离开封较远的潘美西路军尚未得到撤军消息,仍然在沿着桑干河东进,此时蔚州田重进的中路军已经基本撤走,剩下的宋军力量薄弱,只能向潘美求援,西路军先头部队贺怀浦(辽史中记载为贺令图,显然是搞混了父子二人)接到求援后,立即向蔚州挺进。 
 
辽军侦知宋军将至,耶律斜轸下令耶律迪子在蔚州北的定安连夜埋伏。清晨贺怀浦果然领兵前来,耶律迪子待宋军过去一半后,突然发难,将宋军一截为二,将其杀得七零八落。此时蔚州城里守军见援兵到来,也趁势杀出,准备里应外合,没想耶律斜轸也早有准备,亲自领兵迎战,将其击溃。宋军大败后,向南溃逃至飞狐及五台一线,因地势狭隘难以通过,又再次遭到辽军痛击而损失惨重。辽人单方面宣布斩首二万级,虽然数字可能较为夸大,但毫无疑问辽军取得了对西路军的一次巨大胜利。 
 
定安大捷后,辽军攻克蔚州,趁势收复灵丘、飞狐等要地。 
 
潘美和杨业闻听前军战败,立即催动主力继续挺进增援,数天后到达蔚州,此时贺怀浦也收拾残兵北进,准备合围。耶律斜轸一面向萧太后求援,一面命令耶律迪子在飞狐再次迅速击溃贺怀浦所部。潘美兵至蔚州北,眼看将要和斜轸决战,此时开封的撤军令送到,大战终于没能打响,西路军遗憾地撤退回代州,宋军的雍熙北伐以失败而告终。
随着宋军的撤退,收复山西失地的任务就摆上了辽军的议事日程,六月萧太后指令耶律休哥向山后调集攻城器械和人员,六月中旬耶律斜轸从蔚州出发向西运动,宋应州守军仓皇逃窜。宋太宗开始感到山后已经无法立足坚守了,下令已经回到代州的潘美将山后四州百姓撤出。就在宋太宗命令下达后,耶律斜轸却并未过多纠缠于应州,立即西进直插山后重镇寰州。尽管寰州宋军抵抗激烈,但耶律斜轸亲冒矢石攻城,将士们奋勇争先,收复了山后的南大门寰州。
再说潘美接到太宗指令后召开军事会议商讨撤军事宜,会上众将各抒己见,副都部署杨业提出:“领兵出大石路(雁门以东应州以南繁峙县),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等大军离开代州,云州之众先撤。等我师赴应州,契丹必来抵挡,此时朔州民出城,走石碣谷。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可保万全。”杨业计划简而言之就是鉴于寰州已经沦陷,百姓撤退唯一可走的就是从宋军还控制的朔州,所以采取围应州救朔州的办法调动辽军,保住朔州通道。
身为监军的兵马都监王侁听了杨业的发言后不以为然,讥讽道:“领数万精兵而如此畏懦,应该走雁门北川大张旗鼓前去马邑(朔州寰州一带)。”王侁这个方案是个很普通很直接的方案,既然朔州是唯一撤退的通道,那么宋军就走陈家谷,沿着雁门北川前往马邑,控制住这条通道,同时可以用重兵稳住偏头—宁武—雁门三关防线。
 杨业的提议成功与否取决于辽军是否上钩去应州,而对近在咫尺的朔州完全忽视,这个方案胜算应该不是很大。而按王侁的方案施行,宋辽两军正面冲突几乎无法避免,必须寄希望宋军击败辽军主力,而这个可能性有多大也是可想而知的。说到底宋军此次行动根本就是火中取栗,是一个难度极高的使命。而两套方案对于撤退边民都谈不上理想,然而在辽军势盛的形势下,采取王侁的路线和辽军正面对抗,显得更不明智。
王侁的计划得到了另一名监军刘文裕的支持,杨业极力反对王侁的计划,反驳道:“不可,这是必败之势。”被激怒的王侁厉声道:“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是不是有异志?”王侁这句话上纲上线是相当厉害的,不仅说给杨业听其实也说给众将包括潘美听,言下之意是我作为监军,谁不支持我的计划,就是畏敌不战、对皇帝不忠,大家可要想清楚。忠诚耿直的杨业听了气愤地说道:“我不是怕死,只是时机不利,白白损伤部队。今天您责备我怕死,我可以先各位而死。”经过激烈讨论,主帅潘美采取了王、刘二人的意见,潘美为何这么做,后人对此议论很多,大致上归结为潘杨不和,潘美忌妒杨业军功,陷害杨家将之类。
王侁父亲是后周的名臣王朴,他虽然曾领兵征讨江南取得过一些小胜,不过他最擅长是给人打小报告。在西北工作期间,他就向皇帝报告将军们的亲兵和当地人勾结,桀黠难制,结果这些牙兵被调回内地,不愿服从调动的被斩首。然后王侁干的勾当就更惊人了,参劾西北军主将田仁朗消极避战,结果田将军就这么被下了冤狱,过了好几个月才洗刷罪名。刘文裕是外戚,宋太祖时代加入太祖的近卫军,讨伐江南时曾经因作战负伤而神色自若被人称道,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还担任过赵光义晋王府的幕僚,深得太宗宠幸。太宗登基后刘文裕自然仕途顺利;党项李继迁寇边,刘文裕又指挥部队在浊沦川取得大捷,虽然陈家谷战后一度被罢免,但很快又出任镇州兵马部署。从这两个人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一个是太宗在军中的眼线,一个是太宗的红人。潘美一不小心,田仁朗就是前车之鉴,因此潘美倾向于刘、王也就不奇怪了。
大约在六月底、七月初,并代兵团开始行动,数万大军出雁门以西陈家谷,然后北上,沿灰河向朔州进发。临行前杨业流着眼泪向潘美道:“此行必定不利。我是太原降将,皇上不杀我,还委我以重任。我并非纵敌不击,只是要等合适的机会,立功以报国恩。今天诸君责备我避敌不战,我当先死于敌。”他又指着陈家谷说:“各位在此布下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等到我转战至此,就用步兵夹击,不然就要全军覆没了。”潘美听了表示赞同,就带领王侁等人领兵阵于陈家谷口埋伏再说辽国方面耶律斜轸得到消息,狡猾的他并没有马上攻取眼皮子底下的朔州,而是在朔州以南布阵,并令萧达凛设下埋伏,显然蔚州之战中围点打援战术将再次运用。杨业带领手下精骑数百以及大将王贵、贺怀浦等军,一出谷口就和辽军部队遭遇,显然这是辽军的诱饵,这个战术也是辽军惯用的战术,当年周世宗柴荣征讨北汉,辽军来援,周辽会战于忻口,辽军也是以少数骑兵为诱饵,把后周史彦超的先头骑兵彻底吃掉,致使柴荣不得不铩羽而归,这次史彦超显然换成了杨继业!
朔州南三十里,凌晨寅时杨业和辽军遭遇,一交锋辽军就按计划佯败。宋军中计,追击至距朔州十八里的狼牙村,此时杨业似乎嗅到了一丝危机,不肯再前进了,但是部将们不以为然一再要求前进,杨业只好继续追击,没走多久,埋伏已久的萧达凛杀出,宋军被击溃。再说潘美在陈家谷口等了将近两个时辰,这时在托罗台高处瞭望的哨兵传来了消息说辽军已经败了。王侁听了就要去争功,不经潘美批准就自作主张,率领部下离开了部署好的阵地。潘美见王诜离开也只好跟着出发,两人领兵沿着灰河西南向前推进了大约二十里,此时前方新的消息传来,杨业已经兵败,潘美和王侁听闻后也没能拿出对策,亦未接应救援杨业,只是急忙领兵撤退。杨业一路败退,日暮时分来到陈家谷,一看谷口空空,原来约定的潘美部队早就不见了,于是捶胸大哭。杨业身边此时只剩下百人了,他对部下说道:“你们都有妻子父母,请不要跟我一起战死,赶快离开,或许还可以报效天子。”部下们听了深受感动,无人愿意离开。此时辽兵又追至,杨业返身再战,马步军都军头淄州刺史老将王贵射杀了十几名敌军,箭射完了就拿着空弩击杀了数人最后战死,杨业长子杨延玉和和岳州刺史贺怀浦也英勇牺牲。杨业战马受伤,无法前进,只好躲进一个树林。辽军大将耶律奚低隐约看见人影,一箭射去杨业受伤被俘,三天后因为伤重无法进食而为国捐躯。杨业一死,宋军山后云、应、朔州守军无心恋战,纷纷逃跑,辽军完全收复了失地。太宗闻知杨业死讯,极为痛心,潘美被官降三级,刘文裕发配登州,作恶多端的小人王侁则得到了应有的下场,罢官后发配金州。不过潘美因其颇有战功和威望,刘文裕责任较轻又是藩邸旧臣,因此不久二人就再次被启用。陈家谷一战宋军损失颇大,三名高级军官阵亡,虽然王侁羞辱同僚,又擅自行动,直接造成了兵败,但潘美未能挺身而出,且态度暧昧,作为一名主将实际更应承担主要责任。可能是人们对潘美在陈家谷的行为感到不满,在后世小说戏曲中,潘美被歪曲成一个叫潘仁美的奸臣坏蛋,投靠了辽国陷害杨家将,这显然不是历史事实。潘美作为一名老将,南征北战,随太祖平定天下,在三交行营戍边近十年,雍熙北伐前期战绩辉煌表现出色,充分展现了优秀的军事指挥艺术,潘美作为一名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将领,其地位不能因为陈家谷的失误而加以否定,亦不能因此下结论是潘美故意将杨业害死。杨业忠肝义胆,赤心报国,其事迹广为流传,如今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楷模,流芳百世,正是对英雄的最大告慰。雍熙北伐以失败落幕了,然而灾难才刚刚开始。

主要参考文献: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1981年标点本
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版
宋,田锡:《咸平集》,《影印文渊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