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雄师:二野档案-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胡长春残部等数千人,在彝族同胞的协助下,敌大部被歼,只有少数逃散。
我十四军和桂滇黔边纵队各一部于3月20日分两路自禄丰、宾川出动。北渡金沙江,至4月1日,相继解放盐边、盐源。此时,顾葆裕、张桐森乘隙率残部南渡金沙江,企图向滇西逃窜。解放军遣轻装分队跟踪追击,穷追八昼夜,终于在盐丰(今属大姚)西北将其包围全歼,俘顾葆裕等。
胡宗南、贺国光逃跑后,割据各地的地方势力邓德亮、孙方、诸葛绍武等,因失去支柱,相继投降。我六十二军另一部于3月17日由雅安西进,至24日,相继解放泸定、康定,田中玉残部大部被歼,少数逃散。
西昌战役从3月12日至4月7日,历时25天,胜利结束。解放县城19座。毙伤敌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游击第二路司令唐式遵、第五兵团司令兼第六十九军军长胡长青、胡宗南的参谋长罗列等以下26OO余名;俘敌汉源行署主任兼十一军军长单仁安、一二四军军长顾介侯、参谋长陈光文、师长高惠民、独一师师长朱光祖、三三五师师长王伯华、胡匪长官公署少将特派员、少将政治部主任等以下5100余人;投诚2500余人;共歼敌1029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0门,各种枪3840余支,战马340匹,汽车11辆,飞机3架。
至此,西康金沙江以东全部解放,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支部队被消灭。
十六、尾声
第二野战军结束西昌战役后,进军西南的作战任务基本完成。至此,川、滇、黔、康四省基本解放。但此时的西藏当局顽固势力,在帝国主义的策划下,拒绝我党提出的和平解放西藏的十项政策,竭力阻止我军进入西藏。第二野战军在完成准备工作后,1950年10月6日,第十八军在西北军区一部的配合下,在军长张国华,政治委员谭冠三、副军长昌炳桂、参谋长陈明义统率下,率领所辖第五十二师(师长吴忠、政治委员刘振国)、第五十三师(师长金绍山、政治委员王其梅)、第五十四师(师长魏洪亮、政治委员罗野岗)三个师,受领解放西藏巩固祖国西陲国防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开始向西藏进军。
昌都战役后,西藏上层统治集团内部进一步分化,顽固派开始动摇。1951年春,西藏地方当局响应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号召,派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赴北京谈判。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我军根据协议规定,以第十八军和西北军区骑兵部队于8、9月间分路自西康、云南、青海、新疆等地向西藏进军。指战员们攀登过十余座雪山,穿过漫长的原始森林和一望无际的草原沼泽地带,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同时,严格执行民族政策,每到一地,不住民房,不借用具,不进佛堂,尊重藏族人民风俗习惯,受到了藏族人民的热烈欢迎。至11月,先后到达噶大克、察隅、拉萨、日喀则等地,胜利完成了进驻西藏的任务。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第二野战军基本完成中央军委所赋予的在中国大陆的作战任务。
从实际的野战军建制情况来看,在第十八军进军西藏之前,第二野战军的机构就撤销了。1950年2月22日,中央军委指示,以第二野战军的领导机构为基础,成立西南军区,贺龙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下辖西康、川西、川北、川东、川南、云南、贵州、西藏等八个军区。5月,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第二野战军并入西南军区,兵团和野战军两级机构随之撤销。
第二野战军和兵团机构撤销之后,随着新中国政权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军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十军。1950年2月,第十军全部到达川南,以该军机构为基础,组建川南军区,下辖内江、宜宾、乐山、泸县等四个军分区及自贡警备司令部。杜义德任川南军区司令员,李大章、彭涛、王维纲任政治委员、许梦侠任政治部主任。第二十八师兼宜宾军分区,第二十九师兼内江军分区,第三十师兼乐山军分区。川南军区组建后,即进行剿匪和政权建设。1951年2月,第十军与川南军区分开建制,同时第二十九师调归第十五军建制,第六十二军第一八四师调归第十军建制。1952年4月25日,第十军军部和第三十师调归海军,第二十八师调归第二十三兵团,第一八四师调归装甲兵和华北军区,该军番号撤销。
第十一军。1950年1月,第十一军归川东军区领导,军部进驻万具。川东军区司令员王近山,政治委员谢富治,副司令员曾绍山,副政治委员阎红彦,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钟汉华。第三十一师为军区机动部队,进驻梁山(今梁平县),执行剿匪、筑路、改造起义部队任务。第三十二师兼大竹军分区。司令员何正文,政治委员高治国,政治部主任田维新。第三十三师兼万县军分区。第十一军补训师兼西阳军分区。司令员伍国仲,政治委员梁歧山,副政治委员唐兴盛,参谋长赵梁才。在此期间,第十一军奉命调3000名战士和各种武器万余支、骡马800匹,支援第十八军进军西藏。7月,奉中央军委命令,第十一军军部及直属队调山东青岛组建海军青岛基地(现北海舰队)。
1951年1月,第三十一师编入第十二军建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3月,第三十二师、第三十三师分由大竹、万县地区开赴河北廊坊地区集结,奉命重新组建第十一军。曾绍山任军长,鲍先志任政治委员,张廷发任副军长,王汝昭任参谋长,裴志耕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三十二、第三十三、第一八二(原属第十八兵团第六十一军),全军共3。88万人。1952年10月,新第十一军军部及直属队奉命调浙江杭州组建空五军。除第一八二师改铁道兵外,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师均于抗美援朝战争前后,分别调归第十六军、第二十六军建制。
第十二军。第二野战军番号撤销后,第十二军主要担负大西南的剿匪任务,至1950年11月,基本肃清大西南匪患。1951年1月,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编入第十二军建制。第十二军原辖第三十师(欠第一○六团)及第三师第一○二团脱离本军建制,留在西南。3月,第十二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4月17日,参加第五次战役。11月,参加金城防御作战。1952年11月底,作为作战预备队,参加了上甘岭战役,经艰苦奋战,恢复和巩固了阵地,彻底粉碎了敌人吹嘘的“金化攻势”,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入朝作战期间,涌现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杨春增、伍先华、胡修道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1954年4月,第十二军从朝鲜回国。
第十三军。1950年1月前后,第十三军抽调干部、战士1700余人、骡马1000余匹,组成辎重团,调归第十八军,支援进军西藏。尔后,第十三军在云南进行剿匪作战。1950年3月,第十三军兼滇南卫戍区,归云南军区领导。1950年6月,第十三军警卫团调第十五军,并另抽调干部、战士1万余人组成补训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4年5月随第十五军回国。
第十四军。1950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精神,第十四军兼云南军区所属滇西卫戍区,归云南军区领导。
第十五军。第二野战军番号撤销后,第十五军继续在川、滇、黔、康边境地区进行剿匪作战。1950年12月,该军第四十三师奉命留驻云南建设昭通军分区,第十军第二十九师编入第十五军序列。1951年3月,第十五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副军长周发田,参谋长张蕴钰,政治部主任车敏瞧。在入朝作战期间,第十五军战功显赫,先后有1。3万多人立战功。特等功臣黄继光、邱少云就出现在这支英雄的部队。第仁五军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军于1954年5月奉命回国。
第十六军。1950年1月前后,该军除第四十八师调归川南军区留守泸州外,其余部队回师贵州,参加剿匪和新区政权建设。军部兼遵义军分区,第四十六师兼铜仁军分区,第四十七师兼毕节军分区。1951年2月,第十六军离黔北上,准备入朝作战。7月7日,抽调90个建制排共3646人,组成两个团,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9月,第六十二军一八六师归第十六军建制。第四十七师入朝作战,于1952年3月归建。11月,第一八六师改为国土防空部队。同时,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改为第四十八师调归第十六军建制。1953年1月,第十六军入朝作战,至1958年4月撤军回国。
第十七军。1950年3月,该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为了加强地方工作,军部奉命兼贵州军区安顺军分区,第四十九师兼兴仁军分区,第五十师兼镇远军分区,第五十一师兼独山军分区。1952年3月17日,第十七军番号取销。
第十八军。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军委决定成立西藏军区,以第十八军进藏领导机构组成军区机关,归西南军区领导,驻拉萨。司令员张国华,政治委员谭冠三,副司令员昌炳桂,副政治委员王其梅,参谋长李觉,政治部主任刘振国。下辖第五十二、第五十三、第五十四师、昌都警备区、日喀则警备区、黑河警备区、第十八军后方部队司令部及骑兵第一团、工兵第五、第八团、西藏军区干部学校、独立支队、班禅警卫营、第九代本等。1952年2月10日,西藏军区在拉萨正式成立。3月17日,第十八军改为西藏军区,原番号即行撤销。
第十九军。军长刘金轩,第一政治委员张邦英,政治委员汪锋,副军长陈先瑞,副政治委员李耀任,参谋长薛克忠。下辖第五十五师(傅光辉任师长,张明任师政治委员)、第五十七师(张复振任师长,张文彬任师政治委员)。该军建制归第二野战军前曾归第一野战军指挥。1950年初,该军转入执行剿匪反霸、建设地方武装等项任务,至1950年6月底,基本肃清所辖陕南地区的匪患。1950年底,陕南军区撤销,第十九军移防西安兼陕西军区。刘金轩兼任军区司令员,马明方兼任政治委员。1952年7月,第十九军军部改编为陕西军区,第五十五师调归西北军区领导,第五十七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第十九军及其所属番号撤销。
附录、第二野战军序例
1949年2月5日,由中原野战军正式改称;2月19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
成立前委。
中共第二野战军前委:
委员: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陈赓、李达
书记:邓小平
第二野战军机关:
司令员:刘伯承
政治委员:邓小平
副政治委员:张际春
参谋长:李达
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兼)
司令部
作战处处长:姚继明
军政处处长:余非
情报处处长:柴军武
新闻处处长:李永悌
通信处处长:张有年
机要处处长:林桂森
军械处处长:黄以仁
组织部部长:陈鹤桥
宣传部部长:陈斐琴
保卫部部长:卜盛光
民运部部长:李庭桂
联络部部长:杨松青
俘管处处长:袁血卒
编辑出版处处长:胡痴
新华社分社社长:王敏昭
直属政治处主任:唐济盘
后勤司令部(1949年2月成立)
司令员:段君毅
政治委员:段君毅(兼)
副司令员:刘岱峰、姚继鸣
副政治委员:穰明德
参谋长:姚继鸣(兼)
政治部主任:邓存伦、卢南樵(后)
供给部部长:刘岱峰(兼)、李泛山(后)
政治委员:谭映月
卫生部部长:齐仲桓、钱信忠(后)
政治委员:马琮璜
兵站部部长:李静宜
政治委员:萧鹏
运输部部长:郝炬
政治委员:杨杰
后方总留守处主任:卜盛光
第三兵团(1949年2月组建)
司令员:陈锡联
政治委员:谢富治
副司令员:王近山、杜义德
政治部主任:阎红彦
副参谋长:王蕴瑞
政治部副主任:钟汉华
后勤部部长:刘清、胥光义(后)
第十军(由原第二纵队改称)
军长:杜义德(兼)
政治委员:王维纲
副军长:范朝利
参谋长:高厚良
政治部主任:许梦侠
供给部部长:陈三纪
卫生部部长:孙毅华
第二十八师(由原第四旅改称)
师长:陈中民、张奇(后)
政治委员:姚克佑
第二十九师(由原第六旅改称)
师长:周发田
政治委员:于笑虹
第三十师(由皖北独立师改称)
师长:马忠全
政治委员:鲁大东
第十一军(由原第三纵队改称)
军长:曾绍山
政治委员:鲍先志
副军长:郑国仲
参谋长:杨国宇
政治部主任:刘华清、胥治中
后勤部部长:王子清
第三十一师(由原第七旅改称)
师长:赵兰田
政治委员:周维
第三十二师(由原第八旅改称)
师长:何正文
政治委